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等雪(随笔)

精品 【文璞】等雪(随笔)


作者:冰竹傲雪 布衣,36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54发表时间:2022-12-18 19:01:13

【文璞】等雪(随笔)
   每个清晨,醒来后,我都要拉开窗帘,把目光热切地投向窗外。
   往年,此时应该是大雪飘飞,田野皑皑。如今已近年终岁尾,仍不见有大雪纷飞的日子,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其实,我特别惧惮寒冷的冬季。地处东北的海滨城市,凛冽的寒风中夹杂着海水的湿气,倘若有风,便如刀子削割肌肤般的疼痛。尽管如此,我依旧喜欢冬季,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曼妙雪色。
   中国文化细腻,对于风花雪月很有感悟。咏雪成为亘古不衰的文学主题。只要一关涉到雪雪,古人心中便萌生了无限喜悦。翻开古籍,可谓处处见雪,千姿百态。
   《说文》中“雪”的字形是“䨮”,“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段玉裁注曰:“说,今之悦字,物无不喜雪者。”唐·张说《奉和圣制义成校猎喜雪应制》有:“星为吉符老,雪作丰年庆。喜听行猎诗,威神入军令”,这是谷物喜雪;唐·杜审言《送高郎中北使》有:“马衔边地雪,衣染异方尘”,这是马喜雪;唐·储光羲《使过弹筝峡作》有:“鸟雀知天雪,群飞复群鸣”,这是鸟雀喜雪;宋·郑侠《和孟坚二月晦同出城》有:“江梅初弄雪,垄麦旋收新”,这是梅喜雪;宋·杨公远《四用韵十首其七》有:“瓦盆常貯酒,雪水旋煎茶”,这是茶喜雪;宋·田锡《中夜闻泉》有:“烛烬垂花飘砚席,月华凝雪映帘栊”,这是月喜雪。
   其实,说到底还是人喜雪。炎黄子孙从民族文化基因里,就明了雪的特质,进而赋予雪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雪,一个从自然走进诗词曲赋的意象。
  
   二
   雪,像一位风尘仆仆的老者,穿越历史的厚重,湮漫宇宙的苍茫,从五千年远古,泼泼洒洒,悄无声息,扑天盖地而来。
   遥想两千年前,一个久战归乡的征夫沿着崎岖的路跋涉,遥见故里雪花纷飞,突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喟,我想,他定然泪流满面。
   没有一场雪不是孤独的,尤其是唐朝的那场雪。那场雪把三十二岁就登上人生巅峰的柳宗元赶出了长安,吹冷在风尘仆仆的贬谪的山路上。据说他得罪了大唐最有权力的人——唐宪宗,唐宪宗至死而也没有原谅他,但同时也成就了他。历史悲情之处在于:个体的悲剧往往会成为民族文化的财富。所以当稚童在或古或今的书房齐声朗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旷古诗句时,他们并未曾体味到柳宗元孤独的高贵,并未曾想像“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的悲凉。
   而韩愈却因上《谏佛骨表》,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何等悲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何等忠心;“云横秦岭家何在?”何等不舍;“雪拥蓝关马不前”,又何等艰难。知此一去,难有归期,只好叮嘱侄孙湘“好收吾骨瘴江边”,何等赤胆忠心。
   而高适、岑参这些天涯游子则骑乘瘦马风尘仆仆赶在西风古道,过了阳关,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大清早,推门一看,“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雪花,竟这般冰清玉洁,天上人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李白也在风尘仆仆赶路,心中充满豪气。一杯烈酒,便驱散孤独,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们心中充塞着报国杀敌,建功立业的热血,他们并不孤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像宗白华先生说的:“在汉唐的诗歌里,都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
   也有温情的雪,“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份雅致闲情,令人渴慕;“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份陌生的善良,令人感动。而我们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森林里,夜晚来临,满眼都是五色的光,只能感受欲望带来的冰冷孤独了。大唐的孤独不冷!
   对了,唐朝还有一位赶雪的风尘老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唐朝的雪终于从天上飘落到了地面。
   宋朝的文人也在不停地赶路,但他们的笔下很少写雪,即使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这样的大咖,也绝无写雪佳作。倒是他们眼中的雨多了情感,多了意蕴!也许雪是雨的精魂,雨是雪的肉身,雪是雨的前世,雨是雪的今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是对苏轼一生最好的注脚;柳永的“雨霖铃”是经典雨后离别之作,雪后写不出伤心意;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绿肥红瘦”与“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相比,哪个更胜一筹?他们都在风尘仆仆赶路,不是在贬谪的路上,就是在追逐的路上,抑或在逃亡的路上!倒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那场雪写得极好,“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气氛全出。
   元朝关汉卿的那场“六月飞雪”应该是窦娥冤情的眼泪,“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明末士子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算是失落心情的一次慰籍。
   清朝无雪。
  
   三
   及至现代,鲁迅先生写出“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新的语言排列组合出现,取代了传统死僵的语言,一种新的审美出现,预言一个新的世界。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出,举国震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其气势,其魄力,其格局,令一代文人自愧不如,只能仰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道出时代的呐喊和挑战历史的雄心壮志。
   古往今来,雪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丰富内涵,让这一自然现象和景观,有了生命,有了寄寓,有了灵动。
   可是,如果某一冬无雪,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这让人又爱又恨的雪。
   雪可以迟来,但不会缺席。我笃信大自然的规律,虔诚地等雪。
  
   (原创首发)

共 23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文学底蕴深厚诗意盎然的随笔。没有雪的冬天是缺乏诗意的,作者在盼望自然界的一场大雪,而心中的雪早已穿越古今,思接千载,文如泉涌而来。谷物喜雪、马喜雪、鸟鹊喜雪、梅喜雪、茶喜雪、月喜雪,归根结底是人喜雪。炎黄子孙从民族血脉里就赋予了雪独特的内涵。作者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从文学和历史中找寻与雪高度相关的文学佳作、历史故事,巧妙融入,浑然天成。雪被赋予人的灵魂,既有雄浑阔大、坚韧不屈、九死一生、至死不渝的意象,又有小桥流水、温暖温情、感喟治愈的另一面,不同的风格,展现的是人赋予雪的多重性格。文章可谓篇幅小,体量大,如撒下一张网,涵盖了几千年的文学史,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足见作者文学积累深厚。随笔结尾将广阔的视野拉回气势恢宏的现代史,一首《沁园春·雪》无与伦比,一个崭新的时代就此掀开新篇。联系古今对照,作者的情感引领读者在现实与历史中穿梭,除了文学的审美愉悦外,更带来唯物主义哲学的思考。文章体裁虽为随笔,但语言却有诗词的灵动曼妙,风格典雅明丽,行文高蹈脱俗,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2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12-18 19:08:07
  欣赏冰竹老师散文佳作,诗歌的语言,丰富的积淀,文学意象丰富隽永,风格典雅高华。佳作力荐共赏!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12-18 19:08:36
  冰竹老师的文字用另一个眼光看待雪,引经据典,知识丰富,对寻常百姓来说,冷酷的雪,的确是一种灾难,从中读到了深深的怜悯之情。
3 楼        文友:冰竹傲雪        2022-12-18 19:20:35
  感谢幽居人,寂寞看风编按、阅读拙文,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辛苦了!
4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12-18 19:46:53
  欣赏冰竹老师文学随笔,以雪为题,纵贯古今,诗词曲赋,随手拈来,侃侃而谈,思绪驰骋,写出了古今雪的气韵,更彰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好文!
5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12-18 20:14:13
  这篇散文,不知积淀了多少历史上关于雪的知识,底蕴深厚,格调高雅,博古通今,信手拈来。太棒了!
6 楼        文友:冰竹傲雪        2022-12-18 20:46:28
  谢谢沙漠老师,蝴蝶老师对文章的认可和肯定,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前行的最好动力,多向二位老师学习!
7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12-18 21:15:44
  欣赏冰竹老师的优美散文。一场雪,在老师的笔下更加丰盈、灵动,有了灵魂之气,佩服老师的古韵才情,古今糅合,信手拈来,真是赏心悦目。点赞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8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12-19 15:45:02
  大雪纷飞,才是冬天应有的模样。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