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换种记(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换种记(散文)


作者:张晓钟 布衣,31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37发表时间:2022-12-25 18:36:34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为大集体经济,以生产队为生产和经济核算单位。当地有农谚:勤翻地,不如勤换种。意思是种庄稼,要常常调换种子,才会有好的收成。老种子会变异,年复一年,就不“载收”(收成好)了。那时,我们生产队里连年来,就以稻谷换马铃薯(本地称为“洋芋”)种的方式来更换马铃薯品种。
   换种,在农村以果实换果实,换回作种子的现象很多。大集体年代,物资匮乏,农民的生活尤为艰苦,能吃上饱饭,已经很奢侈了,餐桌上能有一碗豆腐之类的菜蔬佐饭,就是过上神仙一般的生活了。
   我的老家居山区农村,但非真正的深山区,海拔才几十米,是大山区的平原区域。位于宿松县母亲河——二郎河上游的三溪汇水下游的广河段,广福寺河床盆地,相对深山区来说,算是灵山秀水的平原宝地。就山区来说,稍为田多地少,人均水田近0.4亩,山地0.2亩。虽然年口粮不足,靠国家供应,但产的稻谷比产杂粮多。那时,我们山区平原区域水稻田插双季稲。每年四月份插秧季节,便有深山区居民带着扁担、布袋上门商定“换种”事宜。换种方法是以斤换斤,也就是一斤晒干了的上等金黄稻谷,换一斤能下地种的发了壮芽的羊芋种,各自自挑运回,双方各提供运输时的一顿免费中餐,约定俗成,也不需签约。商定后,来者可提前挑一部份上年储存在仓里的储备粮稻谷回家,余下的待当年,稻谷成熟后,再来搬挑,或稲谷方立春前,栽种羊芋的季节,派人进山挑回羊芋种时,顺便将对方的稲谷送上门补足,收付平衡不缺即可。
   记得一九七三年开年,生产队要抽八、九人,去深山区的长溪山罗汉尖地区的尤家沟挑羊芋种,队里等着下地栽种,顺带把对方的稻谷送过去。尤家沟坐落在宿松县西北最高峰的罗汉尖下东南深山沟里,一上一下要翻过广河西的磨石寨山脉,再上长溪山罗汉尖山脉。来回均需挑担,是重活,便多派两人,挑轻点。队里派人的原则是,按家庭人口比例派。我家农业人口多,当差的事,每次少不了。根据计划,需要挑五百余斤羊芋种回来,还要为对方送去稻谷近三百余斤,挑运三百余斤稻谷的力资,可折算点羊芋种。
   广福寺盆地去罗汉尖地区,单程山路二十余里,尤家沟海拔七百余米,全部是崇山峻岭,羊肠小道,崎岖山路,几上几下。翻过广河西山磨石寨山脉,上虎踏石,下田家岭,过保障湾,涉长溪水,沿龙河而上攀罗汉尖山脉,才能到达尤家沟。高山峡谷屋场,水田少,山地多,盛产羊芋,品种好,味道鲜,淀粉足,体形大而光滑,外冠美,易去皮,产量高。队里定好安排九人去挑,即将出发时,却有位俗名叫“犟”叔的,提出也一定要去。这位“犟”叔,大我近十岁,吴姓,与张家多代姻亲,长我两辈,因年龄差较小,随便喊为“犟”叔。他矮矮的个子,力气大,饭量大,个性倔强,农活耕田时,常常同牛“吵嘴打架”,所以俗名为“犟”叔。能吃苦耐劳,捡重活干,也属严重缺粮户之一。有一次,队里的牛在耕一块沉水田时,牛被烂泥水田里的“陷”给陷住了,走不动,爬不出窠,越动且越陷越深。大伙无策把牛赶出“陷”。“犟”叔说,拿绳子和木杠来抬。抬活牛,没听说。“犟”叔反复说,试试。大伙弄来两块木门板,分别置牛两边,人站在木板上,用两根较粗的绳子,从牛这边的泥里穿入牛那边泥里,抽出绳头,系牢穿杠,人抬杠,这边“犟”叔一人,那边三四人,一齐用力,一……二……三!只见“犟”叔一手撑腰,一手扶杠,双腿微屈叉开,站在木门板上,挺腰直立,牛被慢慢抬出泥陷了。这样有力气的人去,来回都要挑重,爬高山,几十里山路,多个人大家都轻松点,当然当差者没有意见。我心里是第一个赞成,大家都同意,无耐之下,队长只得同意,并且不减少其他人员,共计十人同去。
   几十里山路,我们十人各自挑着不同轻重的稻谷,一路跋涉。晌午,便赶到了换种屋场——罗汉尖尤家沟人家。尤家沟自然村屋场,境内有一小溪,久旱不干,称为龙河,地以河名,是龙河大队部所在地,三四十户人家面河而居。我们把送来的稻谷过完称秤后,交给了对方。队长在对方人的引领下,把我们带到村中几户事前联系好的人家里。这些人家,储存羊芋种都是放置在居住房屋的阁楼上,阁楼上都用尚好的木板铺垫,连灰尘都很难掉下楼。我们分别上到这些人家的阁楼上,把上等的羊芋种装箩过秤后,大家都挑到一块,均分成十人挑的担子。因我年龄小,才十六岁,力气小,队长有意照顾我,我少挑十多斤,“犟”叔将我少的,由他补足,十副担子一字排开,再到另一家吃午饭。尚未进这人家门,浓浓的豆腐和南瓜香扑鼻而来,大家禁不住连连咽口水。“犟”叔也不例外,我就听到他吞咽口水的“咕噜”声。原来,好客的主人已经将一大盆煎得金黄的豆腐和猪肉,摆在了一张旧八仙桌中央的炭火炉子上煮,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一大缽煮熟的南瓜,一碗羊芋烧腊肉等,很多菜都摆上了桌。桌上还摆着一叠累起来的空饭碗,还有一大扎筷子。主人站在边上客气地说,对不起各位贵客,大山里地,没啥好招待,没啥菜,大家不饿饭就是,带过一餐吧,见笑了。队长说,谢谢主家,山里人待客厚道、客气,搞这么多菜,我们今天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大家可以放开肚皮吃。不等队长说完,大家争先恐后拿碗盛饭,只见“犟”叔第一个装了满满一大碗饭,夹上块豆腐,不等别人,便大口大口吞食。我是最后一个装饭,放下饭铲时,“犟”叔就吃完了第一碗。当我第二次再添点饭时,“犟”叔已吃了大概是第四大碗了。我发现他吃饭是不用咀嚼、直接吞咽的。他在吃第四碗盛得满满的饭时,端着大碗走到桌前,再跟大家一起坐下来,又夹起两块油光光的豆腐放进自己的大碗,和米饭一起用筷子送进嘴里咀嚼。不过,他咀嚼的时候,时不时抬起眼睛观察大家的动向,总是在别人埋头扒饭的时候,他快速地将筷子伸进那碗豆腐。也不知道他吃了几块豆腐,吃了几碗饭。反正,我们吃好的时候,他还在吃,剩下的锅巴、南瓜水、豆腐汤,全都被他吞进了肚子,先吃后放碗。终于,他放下了碗筷,摸着胀鼓鼓的肚子,意思是说,今天总算是吃了一顿饱饭。我也总算明白了,他为什么那么强烈地要求加入我们这次挑种子行动的队伍了。
   吃完饭,我们就开始返程了。可是,没走多远,“犟”叔就掉队了。我回头招呼他的时候,他干脆放下了箩筐。他说他肚子有点痛,走不了了。大家都站着回过头来望着他,走在前面的歇下担子等他,却见他大口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我问:“犟”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犟”叔说:痛,就是肚子痛,越来越痛。我们都只好停下来,七手八脚把“犟”叔扶到路边的石坎上,让他躺在石坎上休息,队长还把他的衣服解开,用手轻轻地摸着他的肚子,边摸边问:“犟”叔,好点了吗?“犟”叔在石坎上翻过来滚过去,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哎哟哎哟,痛死我了,我的娘呀,你行行好,别折磨我了!队长意识到事态严重,就将队伍拆分成两组,一组七人继续赶路,把我、队长、“犟”叔三人挑的连同担子,加在七人担中,运送羊芋种回队里,另一组把“犟”叔送到长溪山医院就诊。队长叫我返回尤家沟,借来一张竹床、一根竹杠、两根绳子扎成一副担架,让“犟”叔躺在担架上,我和队长把“犟”叔抬到医院。到了医院,队长介绍了一下情况,医生经过一番诊断,才知道是因为“犟”叔吃得太饱,肠胃承受不了,才导致肚子疼痛。医生说:幸好肚子还没胀裂,要是胀裂了,那就没命了。
   一顿饱饭,竟让“犟”叔差点丢了命。当时我想,这该是他吃过的最难忘的一次饱饭。事情虽然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当年挑换种的人员虽没剩下几人,但在剩下几人中,对那贫穷年代的记忆,是很难忘却的。

共 30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去农民种地调换粮种,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可文章说的是山区,崇山峻岭,羊肠小道,单程二十余里的崎岖山路,运输就成了大问题。没办法,只能用人肩挑。挑担是个十分累人的体力活,一般都是生产队的青壮劳力,才能胜任。按说这活都不愿干,偏偏那时代,有人乐于前往,就为了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饱饭。文章反映了那段艰苦的岁月,结合地理、民俗,写得活色生香,其中的“犟”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掩卷沉思,不能怪“犟”叔的“犟”和“憨”,是困苦的生活致使英雄气短。文章具有民俗性、趣味性,也是一个时代苦乐之歌。好文,推荐阅读。【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2-25 18:45:05
  现在看来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那年代的确发生过。记住历史,珍惜当代美好生活。
2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2-25 18:52:24
  好文,拜读学习!
   问候张老师
3 楼        文友:张晓钟        2022-12-25 18:55:11
  谢谢“天马”老师,精心编审发刊。谢谢“追光”老师品读。问安!
4 楼        文友:通德江南虎        2022-12-25 19:53:54
  好文!
   过去的贫困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只有经过的人才知道。
   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未必人人都知道。作者经过了,写出来,这是一种功德!
爱写作,特别是剧本。虽没天赋,但有执着,相信花开总有结果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