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 棺材说事(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 棺材说事(随笔)


作者:陌阳 布衣,1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92发表时间:2022-12-25 21:22:54

月光下,崇山峻岭间,静谧的公溪河躺在谷底,自南向北潺潺流淌,亘古不变。解放后,修筑的一条黄泥公路,就像游走于苗乡山水的金丝线,连接散落在公溪河两岸的村寨。路与溪缠绵并行了很长一段历程后,选择了自己的走向,与溪分道扬镳。
   我住的那个寨子,偎依在公溪河旁。院子的中央,是生产队的仓库,全队一年的粮食都放那。仓库二楼的政治夜校正开着会,指导员在念报纸,群情激昂处,挥臂高呼:“砸烂一个旧社会,建设一个新中国。”一众小孩在下面捉谜藏,发现了个怪异的木头匣子,黑黑的,胀鼓鼓,一头大一头小。心想那匣子里,肯定藏了好东西,大家便一起去推盖子,想把它掀开。这时正好大人们的会开完了,过来一阵恶骂。老奶奶最疼人,告诉我们:那是死人睡觉的地方,叫棺材,不能乱碰的。
   小时对生死也没什么概念,偶听大人讲起鬼故事,知道人死后变成鬼。鬼,是会害人的。青面、獠牙、利爪,随一阵风條地飘到面前,叫人毛骨怵然。
   被大人一吓,棺材立马恐怖起来,再不敢去碰棺材了。大热天,就去溪边,围着寨里的黄二爷钓鱼。黄二爷嫌弃我们烦,挪了地方。一帮小孩中,堂兄向毛坨最勇敢,他竟独自下了水,扑腾了几下,就沉入水底,好久不上来。我们都说他长本事,会潜水了。过了一阵子,他鼓涨着肚子,又仰面浮出水面。我们便一起喊,向毛坨会游翻天泳了,快来看呀。上方不远处钓鱼的黄二爷,觉得不对劲,过来一看,脸都吓青了,赶紧捞上来,按压肚子和胸部施救。向毛坨的嘴里流出好多浊水,不过,他再也没有活过来。
   向毛坨死了,我们都以为他可以睡棺材,结果他没享受到这种待遇。大人用几片杉木皮,裹着他矮小的身躯,在后山挖个土坑坑,把他埋了。
   我去质问奶奶:“为什么不给他睡棺材?”奶奶眼里噙着泪,说他是化生子(方言,指夭折的儿童),没敬孝过一天父母,没有资格睡棺材。我似懂非懂,望着奶奶干瘪的脸,说:“奶奶死后,我一定买口好棺材孝敬您。”奶奶没有骂我,凄凄哀哀自语:“宁可世上挨,不愿土里埋。”奶奶还不想死。
   奶奶一生勤俭,生了病舍不得花钱治。活了五十多个秋冬,可好日子没还开头。她给生产队养猪,养了一窝子猪崽,她把猪崽当“亲崽”,嫩草、米糠一日三餐轮换伺候。那时养猪没饲料,很辛苦,得先去找鲜嫩的猪草,再将草料切碎拌些米糠,像煮饭一样放在大锅里煮熟,再盛到桶里或盆里,亲手端给猪崽吃。那天,她刚给猪崽倒了一桶热腾腾的还散发着草香的猪食,就一头栽在猪栏里,腰撂在猪栏门的木桩上,双脚垂地,没哼一声就走了。倒是没有吃饱的猪崽在嗷嗷乱叫。等发现时,身体都已冰凉。看到那个惨状,莫说是亲人,就是旁人,也止不住泪水。人死不能复生,好心人相劝:奶奶前世修的福,死时没痛苦。
   奶奶死得早,我没能力给她买一口好棺材。棺材是借来的,还没有上漆的那种原木棺材。家里没钱买漆,就涂了瓶父亲写毛笔字用的黑墨汁。
   家遇丧事,须先报丧。逝者断气后放一通炮,亲人止不住心中悲,趴在死者身上哀嚎,乡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会赶来帮忙。然后再去土地庙焚香,将逝者姓名与生卒时辰报于土地公公,相当于在阴府上户口。
   寨里人最注重孝道,事死如事生。以生者所需去推测逝者所需,以逝者生前所缺,去置办物什以满足逝者所愿。普通人家死个人,丧葬要耗费大半个家当。除了买棺材、买寿衣、烧万贯钱、请橱子、摆丧宴、拜抬棺人外,还得请道士和地理先生。
   地理先生负责给亡者选阴宅、挖墓穴、垒坟堆。选阴宅,讲究枕山面水藏风,风水先生说:人死元气在,下葬后,元气与穴气结合通过阴阳交汇,在冥冥中会影响在世亲人的气运。方圆十几里,风水最好的阴宅当数龙形,龙形头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像扎钉子般堆起了几十个坟堆。为争坟地,家族间曾发生过群殴。可葬在那里的,也没出过什么有头有脸的后人。
   道士负责入殓和超度亡魂。本地的道士原本是学堂里的先生,我认得他。当他穿身道袍垂头念经时,恐怖得很。道士帽遮盖了大半个脸,那张脸,熬夜多了,没一点肉,就剩一张皮裹着几块骨头,几颗又大又黑的门牙全露在外面,比海盗船里那没一点人形的船长还吓人。若遇到他身穿道袍路上行走,我们都得躲开。大人交代过,不能与他搭话,更不许留他进屋歇息,否则会遭横祸,是家里要做道场的兆头。
   道士做道场,最折腾人的是转老棺。逝者入殓后,孝男孝女披身白孝褂跪地满一屋,由道士逐个点名,上香行跪拜大礼,再递上红包,然后跪地绕着棺材转圈,听那道士唱经。道士唱经不敲木鱼,由小徒弟敲锣钹。开头声音还响亮,唱着、唱着就嗑睡了,小徒弟“锵咚”一声,把师傅从梦里弄醒。我悄悄问旁边的姑父,道士唱的什么?姑父说是《太上救苦经》,“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天堂去享福,地狱无苦声。”一直闹到深夜,然后才盖棺。棺材再移出灵堂外,由叔叔们负责守灵柩。
   丧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发丧。长子扛幡领,一班孝男孝女前面拜路,由百来个抬棺人抬上山下葬。有钱人家还要请吹鼓手,那幽幽呜咽的唢呐声,吹得叫人魂断。寨里的人特别相信祖宗保佑这回事,对于丧礼的细节特别讲究。老人过世,出丧时,孙子辈的坐在棺材上,叫“坐棺”,意思是长大了做官。奶奶逝世时,坐棺的就轮到我这个长孙。姑父老曹把我抱上奶奶的棺材盖头时,我心里一阵害怕。当时我的认知里,阴间和阳间的事全是反着来的。好人没有得到福报,积聚了一身淚气,死后会变成恶鬼;恶人倒不要紧,只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见道士在念经施法时一直在打瞌睡,开始怀疑道士的法力,担心在棺材里躺了两三天的奶奶是否也变成了害人的厉鬼?细思,极恐,竟一头栽了下来。后来我这辈子,只做过那种管几十个娃娃的官一一班主任。
   棺材成了逝者的一种礼遇,葬礼是生者与死者的一场对话,既有生者对逝去亲人的念祖怀亲,也有逝者对在世亲人的嘱托。既要让死者走得心安,也不能让活人受罪。寨里的规矩却让人匪夷所思。薄养父母,没人会说你,但人死了,必须得厚葬。哪怕是举债,哪怕是卖身葬父,也要为先人办一场风光大葬,博得个孝子名声,生发出一种满足了亲人愿望的赎罪感。
   厚葬的标志是一口名贵棺材。棺材的讲究,名堂可多了,材料、尺寸和颜色都有讲究。活人,分等级;死人,也一样。金色棺材,是帝王专用,多用昂贵的金丝楠木制作,而后刷上金漆,可保千年不朽。黑色棺材,农村最常见,有钱人多用梓木、柏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一般穷人家,用杉木。老人说,棺材,忌讳用柳木槐木,这类木头属阴,可以锁魂。除非是见了血的一些冤死鬼,才用柳木锁魂,防止冤魂窜出来害人。村里有个老木工,专给人造棺材,使的是鲁班斧、丁兰尺。老木匠在打造棺的时候,最神秘的是开工第一斧,因为第一斧藏玄机:一斧下去,木屑飞得远,就表示棺材的主人长寿;如果木屑落得近,那棺材主人的寿命不多也。棺主人的生死,全由他那一斧子来决定。我想,他劲再使大点,木屑飞过三五丈,那棺材主人肯定万寿无疆。
   奶奶虽没享受过儿孙的福,可还混了一副薄棺材。寨里人议论:命最苦的是黄二爷。他小时给地主家放牛、当长工,没钱娶上媳妇,四十多岁才娶妻生子,可妻生子时难产走了,他又当爹来又当娘,把儿养大,怕他受后娘的委屈,一直没续弦。可他自己走时却没有棺材睡。做出逆天之举是他的亲儿子。他并非想挣脱被扭曲了的孝道的挟裹,只想还原自己生存的权力。能借的几个穷亲戚都借过几遍了,实在是没办法,卸下自家的两块门板,挖个大坑,黑夜里独自背父上山,把他夹在门板中间。又怕爹睡得不安宁,回家搂来家中唯一的一床棉被铺在他身上,盖上门板时,怕压着他爹,在黑暗中摸来几块石头,垒在两边支撑,他认为这样,爹该睡得舒服点,然后才盖上土,长跪在父的坟前,直到天亮。
   翌日晨,他红肿着眼,满身泥土,来到大伯家,扑通跪下去,说:“大伯,我爹死了,昨天夜里,我把他埋了……”
   伯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拿棍子抽他,边抽边流泪。“你犯了不孝大罪,要遭报应的。”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个手帕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将全部家当10多元钱递给他。“寨子里你是呆不下去了,我也帮不了你什么,这点钱作路费,去外面找条活路吧。”
   他离开了村寨,是沿着新修的公路走的,30多年没回过家乡。
   人生,往简单说,就是生死转场。往复杂处想,就是在生死的轮回过程中,体验世间冷暖,操控命运的沉浮。死,没有谁享有豁免权。被一套套烦琐的丧葬习俗折腾怕了的村民,慢慢地也想开了,人死万事空,睡在哪都一样。
   其实,世上哪有永恒?事有开头,就会有结束;有人立规,就有人违规。姑父老曹是寨子里彻底打破棺葬习俗的第一人。他本是外乡人,在他周岁时,父亲被抓了壮丁,杳无音讯。解放后来到爷爷家做了女婿。直到八十年代,两岸三通,白发苍苍的父亲来大陆寻亲,才得知自己父亲1949年随国军去了台湾。1989年他接到父亲的加急电报,没出过远门的他,漂洋过海去了台湾,抱回来的是他父亲的骨灰盒。落叶归根,寨里人没有非议,也理解他不可能从台湾背一副棺材回来,反而都来看“西洋镜”。寨里人是第一次见到骨灰盒,这东西还真省事,不用人抬,自己抱着就可上山下葬,坐车坐船坐飞机都行。
   问题来了,棺材,纸钱是否真的是逝者所需?厚葬是否真的是逝者所愿?这些烦琐且被扭曲了的葬礼又会给后人带来什么?到底是死者为大?还是活着的后人的生存权大?这些问题,寨里的人根本就没想过。
   那年代破旧立新,舍得一身剐,敢毁庙炸菩萨。但丧葬习俗这个领域,就是一块禁区,无人敢触碰,因为丧葬习俗捆绑在孝道上。百善孝为先。孝道,是构筑整个传统道德的基石。民用其立身理家,君用其治天下。封建统治者是《孝经》的最大推销者,把孝亲与忠君联成一体,宣扬“忠君孝亲,天下昌顺,灾祸不生。”将孝道泛化、政治化、迷信化。
  

共 3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农村丧葬的小文,讽刺幽默,令人思索。人的一生,最终会去哪?恐怕归宿是睡一副棺材罢了,留给世人更多的是思考或念想。作者从小时候接触棺材说起,到不同年代人去世,被装入棺材,抬上山埋入土里,最终到对丧葬习俗的思考。本文主题鲜面,条理清楚,采用层进式的手法,逐渐披露了农村丧葬习俗中的一些陋习,让人去思考。一副棺材,展示出对生与死的人生百态;同时,披露丧葬陋习,提倡文明丧葬,路还很漫长。欣赏佳作,推出共赏。【编辑:相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相思        2022-12-25 21:26:16
  披露丧葬陋习的小文,讽刺幽默,令人思考。欣赏老师佳作,遥祝冬安。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回复1 楼        文友:陌阳        2022-12-26 08:56:40
  感谢相思总编的精美编按。祝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