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第一次担当老战友回忆录执行编校(随笔)
战友战友情深谊厚,回顾历史书写春秋。大凡有过从戎经历者,都想把自己虽平常而又非寻常的经历记录下来,载入史册,流传于世。
我们原无锡、宜兴、江阴三县1954年7月初中毕业的414人同时考入重庆炮兵学校,毕业后分散在全国各地履行使命,多年之后很想以书相聚,见证经历和征程足迹,在纪念从军50周年之际,出一部回忆录。于是就以战友相对集中较多的无锡为中心,成立编委会。
编委会由战友中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钱树根上将和原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徐鸣皋少将任顾问。由退休(以下均同)大校朱祖钧任主任、张培德任副主任;设委员朱忠英、朱炳初等20人;朱忠英任主编,朱炳初、朱锡忠、张培德、黄菊根为副主编;还有邹振华等4人为编务。可谓机构齐全,人员齐整。
当要出版战友回忆录的征稿消息发出,受到众多战友的热烈拥护,积极呼应,掀起撰稿热潮。不少战友不顾已过耆年、近于古稀,有的身患疾病,有的不擅舞文弄墨,但还是倾情投入。没待多久,一篇篇回忆文稿就汇集到了编委会。据统计,有85位战友写了113篇,另有11位作家、记者写的10篇文章,总共将近50万字。
面对厚厚的一摞文稿,具体由谁来编辑修改?成了难题。20名编委中有谁能挑起这副重担呢?无锡的战友们想到,只有朱炳初曾出版过一本14万余字的散文集《青春寄语》并获得全国校园优秀图书奖,他们手中都有我赠予的书。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由无锡的张培德将所有书稿寄到我手中。我想,这是老战友们对我的信任与重托,不论水平如何,亦要承担这份责任。我全情投入其中,精心细致地边修改边校对,力争每篇稿子达到可在报刊上发表的水准。
审阅稿件修改稿子,这既是责任,也是很好的学习。看到战友们奋力拼搏战斗的场景,感人至深的动人事迹,常常使我感动激动,心潮起伏,激情荡漾,有时还会热泪盈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修改好每一篇回忆文稿,就像自己所写的文章一样,逐篇逐段逐句逐字领会作者的意图、文字的表达、心灵的意会,怎样才能达到应该的要求。故此,绝大多数文稿从提炼主题思想赋予恰当的标题,到加入灵魂性的画龙点睛之增写;从梳理文字不通的病句,到整篇段落结构的框架;从涉及史实的真实、准确,到文字恰如其分的表达、修辞等等,逐一进行修改把关,有的反复多次,细细琢磨推敲;有的稿子实在难以形成,就重新改写,代为组稿。总之,改得纸上留下一篇“网红”,达到基本满意为止。修改定稿后,返回作者阅览征求意见,战友们对所改稿子,均表满意,怀有感激之情,感动之意。
回忆录的序言《戎马壮歌绘人生》,是由我代钱树根副总参谋长起草后,经过我的老战友资深军旅作家陈惠方修改完成的,并在一些报上登载发表。
关于回忆录的书名《激情如火的军旅岁月》,是由我提起坚持,并亲赴无锡同编委们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争论,报钱副总长审定的。
回忆录,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书名;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作序;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司令员宋承志,总参炮兵部原部长王育华,原重庆炮校校长、北京军区炮兵原副司令员齐得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蒋定之,中共无锡市委常委、锡山区区委书记陆荣德分别题词。
回忆录定稿后,送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审查,得到认可并经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批准,予以出版。军科宣传部认为,该书稿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文字通畅,可读性强,表述妥当,是一部弘扬革命正气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主旋律的好书。书名起得好,名符其实。
回忆录经审查认定后,由我送达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在责任编辑秦宇忠编辑期间又校对了三四遍,基本达到准确无误。印了五千册,运往无锡,赠送有关单位与人员。2003年10月,五四级重庆炮校战友在无锡举行从军50周年庆典,在会上,当战友们拿到回忆录时,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时隔不久,钱树根副总长情深意长地对我说:“老朱啊,这部回忆录要不是你动手努力修改,是很难出来的!”得到我们战友中最高领导人的褒奖与赞赏,让我十分欣慰,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假如还有如此任务,我同样愿意担当。
当然,编校书籍,有第一次,就有二次三次甚至连续不断,我曾为全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被协会聘请为特约编校期间,先后编校了《全国校园作家精品选》《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精品集》《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中国校园文学艺术名典》等18部书籍,达1150余万字。
同时,还给作家出版社、解放军文艺社、军区机关、战友们校对了亿万余字书稿,从而使文学修养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历练,获益匪浅,至今已在报刊、网站发表603篇文章,并将继续笔耕不辍,圆文学梦想。
(2022年12月29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6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