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瀚】由徐家祠堂免费开放想到的(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瀚】由徐家祠堂免费开放想到的(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8发表时间:2022-12-30 15:09:58

老家卫辉居然出过个大总统,就是徐世昌。徐世昌曾任民国总统,但声名远不如孙中山、袁世凯显赫,因而有点鲜为人知。
   卫辉是徐世昌出生地,老城墙圈里有徐氏家祠,小时候知道那里像座庙,照壁、石坊、亭廊、殿宇,不过,砖雕额坊的装饰图案迥异于明清古庙,隐隐散发出民国的气息。
   我家祖坟有块明代万历年间的残碑,我家祖辈,与400年前封藩的璐王相居有缘,名副其实的老卫辉了,可是,仅听老人们讲,老城里有个徐家祠堂,但徐世昌何许人也,知之却了了,因为提起璐王夜半化蟒,马市街偷酒;南蛮子镇国塔盗宝;姜太公直钩钓鱼……卫辉人津津乐道,但对徐世昌大多缄口默言。我小的时候,物资匮乏缺少娱乐,唯有在老城区,沿城墙、上望京楼、看徐家祠堂、远足吕祖阁,跑跑闹闹,小伙伴们才兴致盎然。但对这些名胜古迹的历史渊源茫然无知。甚至许多老卫辉,守着名胜古迹,一辈子没有去过者也大有人在。
   日前,据卫辉媒体报道,2023年元旦起,徐家祠堂将免费开放,且不说对古城开发、经济振兴的意义,我感觉,仅对卫辉人休闲娱乐,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培育家乡情结这方面说,就是善莫大焉的举措。
   记得,多年前的事情,我回老家,因为德南街老宅里的父母已经过世,于是居住在老城区里的妹妹家。晚饭后散步,信步到了徐家祠堂。大门敞开,阒无一人,古老院落一片寂然,祠堂是祭祀亡灵的地方,走进去,不禁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冷不防身后屋里传出一声厉喝:“干啥哩!”一个中年汉子推门出来。
   我惊魂未定,平静了片刻,说:“随便看看。”
   “要看,明天八点半以后,现在休息。”
   “师傅,明天我还要办事,看一眼就走,行吗?”
   “不中!”把门的斩钉截铁,“这地方收门票,让你白看会中?”
   无奈,我退了出来。卫辉是我家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光,我和伙伴们在老城区天马行空,畅通无阻,今天,被人驱逐门外,虽然情理之中,但心里总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回妹妹家休息尚早,于是,我顺着鼓楼街、府门口街,过西门桥,朝老城外的马市街走去,谁知一发不可收,沿街路灯初上,人声熙攘,乡音悦耳,郁郁市井烟火气,令我欲罢不能,我竟绕官驿街、大戏院、十字路口,转了一大圈才返回,妹妹嗔怪说:“哥,你去哪儿了,这么长时间。”殊不知,这些街道洒满了我童年的足迹和欢乐,每段路,每栋建筑,每处院落,都会勾起我无尽的记忆和遐想,走走看看,乐不知返。
   沉浸在童年时光里,夜不成寐,徐家祠堂的不快早烟消云散。妹妹生于斯、长于斯,工作生活,从未离开过家乡,而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幸福心情,她是体会不到的。
   第二天上午,从母校卫辉一中转悠出来,恰与一位发小邂逅,听妹妹说,他家生活十分困难,爱人瘫痪,儿子下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宽慰他一番之后,我抬眼看到了望京楼,说:“走,上上望京楼一辈子不发愁。咱哥俩望京楼上坐坐聊!”
   今非昔比,望京楼前赫然立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入口处的简易房子里住着老两口,拦住我们“买票”,发小疑惑地说:“里外没有一个人,这鬼地方进去还得买票呀?”边说边拉我就欲离开。老头见状,忙说:“别走,别走,你们两个买一张票也中。”
   记得过去我和发小等伙伴上望京楼玩闹,处处欢声笑语,夏天大人们乘凉,冬天顽童放爆竹,春秋登高望远,人流络绎不绝,而这时候,虽然上午阳光明媚,偌大的望京楼,只有我们二人,孤寂难耐,全然没有游览的氛围,我俩郁郁寡欢,很快就从那幽深的楼道钻了出来。与发小握别,回望这座青石砌就的高大古楼,国家级别的宝贝,不禁伤怀,喟然一声叹息。
   几年后我又回乡,路经望京楼,铁将军把门,问及原委,路人说:“以前有人承包,收门票负责打扫卫生,可是一天卖不了几块钱,从此再没人承包,只好关门大吉。”
   毋庸讳言,现在旅游景区的繁荣背后,大都是经济支撑的,望京楼没有了门票收入,黯然失意,大概也属在劫难逃吧。
   郑州是著名的二七名城,二七塔是城市的标识,对外地人颇有魅力,可是我落户郑州多年,司空见惯,建成之初,上过一次,至今再未涉足,究其原因,恕我不恭,我认为二七塔的纪念意义自不必说,但旅游观光来言,因为没有景点毗邻成片,因而,就是座14层、63米高的楼而已。过去鹤立鸡群,如今楼群鳞次栉比,一二百米的楼盘比比皆是,二七塔在这些楼前相形见绌,我何必去上二七塔呢?即使外地人,不过楼前留影,以示“到此一游”足矣,和郑州人一样,鲜有买门票,上一趟楼的。2008年以后,郑州市开始免费开放,盘活了这座人文资源,尽管缺失了门票经济收入,但是,吸引了外地客流,潜移默化地扩大了郑州二七名城的影响和知名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无形增添了城市的竞争力。对于郑州来言,革命传统教育,得天独厚,社会效益同样不菲。
   我曾听到一个经营之道的故事,说是某影院很不景气,老板决定节假日对学生放映免费,立即改变了门可罗雀的萧条,几乎座无虚席,虽然丧失了门票收入,但是,影院的零食、小吃、文具、游戏娱乐等项目收入成倍翻番,结果老板总体上赚得盆满钵盈。故事是否当真,无从查考,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前作为名胜古迹的经营者,城市管理者,权衡利弊得失,审时度势,才是经济社会弄潮的赢家。现在,郑州因为二七塔效应,形成的二七商圈,寸土存金,商铺楼盘不断增值,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当前疫情萧条,另当别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郑州二七塔的免费开放,我感觉对卫辉应当有所启迪,卫辉灾后建设,结合古城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推进,老城区的古迹遗存星罗棋布,盘活人文资源,无疑可以为古城开发锦上添花,徐家祠堂的免费开放,意义深远。设想一下,2023年元旦之后的徐家祠堂将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古城的前景一定美好,助推地方经济,未来可期。
   徐家祠堂免费开放了,那么望京楼、镇国塔呢?人民群众也在期待着。

共 23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许许多多有岁月的景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正所谓沉于沧海不泯一粟,居于深山不吝一树。民国总统徐世昌声名不是很显赫,甚至于提起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其根底渊源,但在他的出生地卫辉却建有徐氏家祠,只不过当地人更喜欢提及那些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景点。从媒体报到得知,2023年元旦起徐家祠堂将免费开放,这对于当地人休闲娱乐,普及文史知识,培育家乡情感来说都是善莫大焉的举措。遥想多年前回家省亲时,晚饭后散步到过徐家祠堂,大门敞开,院落寂然,本想随便看看,却被守门的中年汉子所阻止,只能顺着鼓楼街、府门口街,过西门桥,朝老城外的马市街走去,欣赏当地的风景,体会烟火生活。第二天从母校出来,邂逅了发小,约同到望京楼坐一坐,却被看门的老两口要求买票,想起之前的情景不禁慨然。由此想到二七塔,这也是意义大于景观的地标建筑,当时因为收费大多人只是到此拍照留念,很少登临,到2008年免费开放后才盘活了旅游资源。虽说免费开放一个景点算不上一件大事,但在作者看来对于人们领略历史文化,传扬历史精神,以及古城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散文娓娓道来,从对一件小事的感悟,引申出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及体会。文字朴实,语言真挚,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贴近生活,引人入胜!欣赏,问候作者!【编辑:林火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2-30 15:10:50
  又读老师大作,不胜荣幸,祝老师佳作连连,冬日安康!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2-12-30 15:11:23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3 楼        文友:严真        2022-12-30 16:02:00
  感谢林老师推荐,感谢精心中肯的编按,祝老师健康幸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