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薛涛与沿江两公园(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薛涛与沿江两公园(散文)


作者:孙丹木 布衣,190.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73发表时间:2023-01-04 07:15:46
摘要:通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对现实的思考,叙写唐代女诗人薛涛与成都浣花公园和望江楼公园的历史文化渊源,阐述这段历史文化在当今建设公园城市中的重要意义。

【风恋】薛涛与沿江两公园(散文) 202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成都迎来民族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新高峰。
   公园城市建设涵盖城市公园建设,城市公园建设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光点;城市公园建设蕴涵城市文化建设,历史文化是城市公园的文脉基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10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故事主要人物,就是唐代成都大名鼎鼎的女诗人——薛涛。
   ——引子
  
   故事的场景地,就是由锦江相连的从浣花溪到府河岸边的两个公园——浣花溪公园和望江楼公园。不过,若问及与薛涛有历史渊源的公园,当今成都人大多数都只会回答有望江楼公园;对于浣花溪公园,更多的人仅知道它位于杜甫草堂,与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密切相关,却少有人知道唯有薛涛与其渊源更深、更触动人心。
   看来,这个故事还是要从它的发源地浣花溪谈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誉满天下的、成都人耳熟能详的杜甫绝句,译成白话就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的窗外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东吴万里远行而来的船只。
   寥寥四句,通过对仗、夸张、白描等修辞手法,就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广阔无边、生机勃勃,动人心弦的美丽画巻。
   诗中所指停泊万里船的江流,就是锦江上游的浣花溪。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清羊宫到浣花溪。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梅花诗人陆游写的,其意是:那一年骑马走到锦官城西郊,曾经为那里的梅花陶醉得一塌糊涂,二十多里路的路旁梅花怒放,那浓郁的香气绵绵不绝,一直从青羊宫到浣花溪,都是那样的艳丽芬芳。
   这两首绝句,让我们看到在锦城之西锦江上游的浣花溪,的确是风光这边独好!我们所讲的故事主人翁薛涛,则在这风光毓秀之地度过了30余年,她的人生优美传奇故事、诗歌绝唱也主要在这里演绎。
   浣花溪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时某日,风光旖旎的成都西郊清水河畔,一位任氏姑娘救起一跌进河里的云游僧人,当她为僧人濯洗沾满污泥的袈裟时,眼前河水中却漂浮起五彩缤纷的朵朵莲花来。
   此奇遇后,人们便称这位浣洗袈裟的姑娘为浣花女,浣花溪、百花潭之名也因此而来。(历史上真实的百花潭在浣花溪浣花公园段,并非现在的百花潭公园)
   这当然是一段神话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中的任姓姑娘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因其后来作为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夫人,在夫君临朝而反贼入侵成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捐家财十万招兵买马,并亲自带领军民克敌制胜,成了保卫成都、拯救百姓的巾帼英雄,也因此被皇帝封其为冀国夫人。后世成都人除了在杜甫草堂旁修建祠庙祭祀她,还在每年春夏之间举行两次盛大的游江(浣花溪)活动来纪念她,竟发展成为一方之俗。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丽的神话传说与传奇的英雄故事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才更让浣花夫人、浣花溪的盛名传播千年,蜚声中外。同时也让历史上与浣花溪结缘的诸多名人平添雅历,更显雅韵;而有了这些名人在浣花溪的相关经历和活动,又让浣花溪更负盛名,倍增魅人风采。
   关于浣花夫人的传奇故事,我在三年前创作了《浣花夫人》电影剧本。至于历史上的诸多名人与浣花溪结缘的故事,我曾于去年写了《文采风流浣花溪》文史类散文,发表于《方志四川》等多家网刊,也被多家媒体转载。此外还有《故蜀别苑何处寻》《花林坊与韦庄》《千载诗情流浣花》三篇文章诗作。这些作品基本了涉及到浣花溪的主要文史内容
   成都人提起唐代女诗人薛涛,没有几个不知晓,但多数知道薛涛的人是把她的人生经历同成都著名的望江楼公园的历史联系起来。事实上,薛涛与望江楼胜地的结缘是在她身后数百年后的事。而她在成都西郊度过的一生中最灿烂、最浪漫、最刻骨铭心的那段时光,人们却知之者甚少。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本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幼年随父薛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薛涛14岁那年,父亲染病去世,她与母亲失去人身庇护,生活日趋困顿,为维持生计赡养母亲,薛涛进入乐籍当了官伎。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韦皋让薛涛即席赋诗,薛涛从容提笔,一挥而就,在座宾客无不惊艳薛涛的才华美貌。从此薛涛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很快成了韦皋身边的红人,以至韦皋力举她为女校书(文职官员)。虽因薛涛身份卑微而未有结果,但凡欣赏她的名流仍以女校书称之。薛涛在幕府中左右逢源,不仅拓宽了知识和视野,也提升了辅政能力和公义品质。
   除幕府事外,她特别在诗词创作、歌曲弹唱方面声名日高,在书法、绘画等多方面都达到引领时代、艺压群芳的水平。在此后一段当红时期,元稹、白居易、牛僧孺、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等20余名著名文士,都与其有诗歌酬唱。
   就这样,正值青春年华的薛涛,在韦皋的爱护器重下,迅速地成了天府蜀都才貌双全的头号女神,甚至整个唐帝国都闪耀着她的熠熠芳名。
   于是,一些官绅也借诗会、宴游为名,纷纷巴结薛涛,甚至企图通过她贿赂韦皋。《薛涛传》记载:“使车至蜀,每先赂涛,涛亦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处于众星捧月中的薛涛自是不拘礼仪,交往逸然。哪知韦皋知道后十分震怒,或许是这样就突破了他作为一方大员的底线,或许是因为醋意大发,竟于贞元五年(789)罚薛涛赴松州(今四川松潘地区)受罪。
   韦皋当初是想通过此举削减这个女人的傲气与任性,让她行为举止收敛一些,可薛涛总觉得以诗文会友是自己的自由,她并未做什么出格之事,宁受发配也不认错。可当她到达松洲的时候才明白,这里相比成都竟有地狱、天堂之别。天寒地冻,盗匪横行,战争时时在吞噬鲜活的生命。她真害怕了,开始写信求韦皋放她回去,一封封满是诗情文采的信件,希望打动韦皋改变心肠。其中《十离诗》所表达的懊悔、忧怨之情可见一斑。
   诗中她放下了昔日的骄傲与放旷,此时她只是想要离开这个濒临死亡的地方。果然,人情老练的韦皋在看到薛涛充满哀伤怨悔的《十离诗》后,便派人接回她。回到韦皋的幕府后,薛涛以她的才貌光彩和高雅气质重新赢得韦皋喜爱和器重,有所改变的,是她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在这个男权社会的真实地位。
   贞元十五年(799)某日,南越国为感恩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为东南亚各族人民带来和平,向韦皋敬献一只神鸟孔雀。韦皋心情大好,带领幕府上下齐来迎接“神鸟”。在众人恭贺颂扬不绝的声浪中,韦皋笑容满面地问计薛涛,怎么安置这只神鸟?薛涛机智地回道:“对此神鸟,应留府中开笼设池以栖之,好生供养,以谢南越献礼之德,也好向往来各国使者扬我大唐国威,以彰大人的神武功名。”此话正中韦皋下怀,当即下令照薛涛说的办。这时一位新任校书由衷赞道:“这等神鸟的绝世风采,唯有府中‘薛校书’方可与之媲美!”在场官员纷纷称是。
   待人群散去,薛涛悄悄站在孔雀笼子前与之对照,一人一雀,一样的光芒四射,一样的美丽动人,可也一样被人关在笼中不得自由。此时她心中升起几许悲凉。她知道尽管自己与“神鸟”孔雀一样,被西川节度使视为稀世珍宝,但到头来也只是仅供他欣赏的宠物而已。
   此后不久,她终于大胆地向韦皋提出想要离开幕府、解除乐籍、当个普通民女的请求。韦皋感到十分惊异,沉思良久,还是准许了她的请求。她不想再像孔雀一样生活在别人的府中,而是要放开自己身心,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绽放自己的才情,一个诗人的梦想。
   退隐万里桥西居所的薛涛,重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不负年华不负青春美丽,常常身着丽装在浣花溪边流连。吟诗作画、交友酬唱仍是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溪岸茂密的竹木林盘,四季次第绽放的桃花、海棠、芙蓉、梅花,既是她创作的源泉,又带给她创作的灵感。
   那时浣花溪畔造纸业很兴旺,又让她产生了制作小诗笺的想法。她就地取材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有些还画有精美的图案装饰。既小且精,当然一派风雅。
   此笺一出,马上就风靡文人圈。李商隐写诗赞曰:“浣花笺纸胭脂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因此笺为薛涛所发明,故人们称其为薛涛笺。后来也有称其为浣花笺、松花笺的。但不管怎么说,薛涛在浣花溪制成的这种带有个人色彩的彩笺是不可否认的。
   薛涛笺问世后历代均有仿制,元末成都还设有笺局,专制薛涛笺。明代蜀王还专利用薛涛井井水仿制薛涛笺。最上等的薛涛笺,精工细造,极其珍贵,甚至还成为御用贡品。
   元和四年(809),久慕薛涛风采的大才子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巡察四川,在朋友的引介下,两人终于谋面。当时已经41岁的薛涛已心如止水,不想再陷入红尘纷扰。然而没想到她与时年30岁的元稹却一见钟情,互相为对方的外表、气质与才华所倾倒。
   于是二人便展开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姐弟恋”,这也是薛涛一生唯一的一场动了真情的恋爱。她诗情迸发,以诗表达自己对元稹的欢喜眷恋。“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池上双鸟》)诗中浓情蜜意的表白,大有和元稹双宿双栖的念想,看来在情深意密的时候薛涛是想把一生的爱寄托给元稹的。
   元稹对薛涛也是真心爱恋,有首赞美思念薛涛的诗《寄赠薛涛》是这样写的——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以后元稹完成了公务返京离开四川。两人挥泪而别时,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朝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薛涛,让她只管静候佳音。这正是薛涛求之不得的事。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女人,她何尝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归宿?
   所以,元稹离开之后,痴情的薛涛便在浣花溪苦苦等待他的消息。在蚀骨的思念中,将那些思念化成一句句美诗——
   春望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簪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一首《春望》凝聚着一个饱经沧桑的女人对爱人浓烈的爱与不舍,那些一起与心爱的人泛舟畅游浣花溪,一起欣赏春花秋月的日子历历在目,萦绕心头。她希望,也相信自己的思念能够跨过万水千山,传递给深爱着的那个人。
   可是,元稹到了越州之后,却忘记了自己的诺言,风流诗人已移情别恋,让苦苦思念的薛涛最终确认元稹和她没有共聚白首的可能,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尽管二人后来也有诗作往来,一诉相思,但对薛涛来说,也不过是聊胜于无的自慰罢了。以至若干年后,所作《寄旧诗与元微之》一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种永远也得不到回应的感情,读来实在让人心酸:
   寄旧诗与元微之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自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多年后,薛涛身穿道袍离开了浣花溪,移居碧鸡坊。但她似乎并未看淡一切,她仍然爱诗,故在碧鸡坊建吟诗楼与友人酬唱,直至终老。她留给浣花溪的是她在江畔浪漫生活的美丽身影,是她亲手制作的薛涛彩笺,是精美的彩笺上书写的浸透爱和美的感人诗篇,是一段自由孤寂的人生,一段浪漫苦恋的爱情。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薛涛与杜甫、韦庄、陆游等其他几位同浣花溪有交集的诗人相比,她在浣花溪的经历最长,故事最多最美,近30年时光恰恰是她一生最美最灿烂的年华。她在这里吟诗、制笺、弹琴、作画;她在这里缔结友爱、挥洒才华、追求梦想。她为浣花溪增添了文化底色,人文馨香!可让人遗憾、令人可惜的是:当今的浣花公园建设,却不见她美丽的倩影、历史的留痕。何也?也许是公园建设策划者对浣花溪的文化渊源知之不全,对薛涛在浣花溪那段童话般的履历缺乏了解吧。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由浣花溪向下移,再沿锦江投向宽阔的府河(这三条江河都属广义的锦江),一个屹立在府河西岸的望江楼公园,一个与生前的薛涛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此地与薛涛的关联,只是据说薛涛死后埋葬于此江郊(这都让人存疑),然而这个公园却因薛涛而建,因薛涛而兴,因薛涛而引八方游客,因薛涛而誉满天下!
   后世为纪念薛涛,修筑了望江楼公园,其主要的建筑也并非一时修成的,但大都与薛涛的生前轨迹和文物遗存有关。望江楼公园一些建筑已成为成都文化地标,也为我们的书香天府留下了文脉基因。这里,我将望江楼公园文物区从明清至当今,为纪念薛涛而留下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地标罗列如下。

共 69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历史年代久远而考历丰富的好文。文章从当地人文地理传说到唐代才女风华绝代的生平,都做了详尽的论述和考证。其中引经据典,参考了现实和历史渊源并融入很多名人事迹,以及他们所留下的丰富诗彩,透过解析,增加了读者对一段历史的了解,也使读者在尊重这位大才女的同时,对这座川中古城及古文化有了更深的印象,也对为这座古城做出巨大贡献的大才女薛涛,平增了无尚崇敬。文章举例当时名人事迹并融配了很多耐人品味的故事情节,如真地表现了一个年代里特定的历史人文环境,从而使这篇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也平添了一缕精华之气。好文章,推荐大家赏读。【编辑:刘春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3-01-04 07:18:34
  感谢老师赐稿支持社团,老师的文章很有美感,也更具有感染力。希望精彩继续。遥祝冬安吉祥。
2 楼        文友:孙丹木        2023-01-04 11:02:45
  感谢编辑刘春庆老师采用拙作并加编者按予以精准点评,其中不乏赞赏鼓励之辞。这无疑给了我以后写此类文章的巨大动力!在此特祝刘老师新年快乐,安康吉祥!
3 楼        文友:贤者无忧        2023-01-04 21:23:36
  孙大师的《薛涛与两江公园》让我对成都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1-04 23:00:31
  孙老师的这篇文章历史底蕴浑厚,旁征博引谈古论今,让我们对成都文化成都历史成都古名人都有了具体而深刻的了解,给佳作点赞。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