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三十(随笔)
◎《黑人白话》
屈原是以悲剧形式诠释历史悖论;苏轼则用喜剧形式破解人生难题。
20230105
◎《黑人白话》
一直以来,黑人最喜欢的事情,是即兴写稿,而不是按期交稿。这应该是古人写作的自由状态。希望意公子的作品随意而不刻意。
20230105
◎《黑水白沙》
刚刚读完刘齐兄的“1978”,接着看到刘嘉陵的“1964”——都是折射时代的私人日记。而给黑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私人日记”是从1964年的“四清运动”到1978年的“抓三种人”,还有其间的“三反分子”和“黑五类”,都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如今到了2023年,有人说“人吃人”的旧社会和“人整人”的老黄历都彻底翻篇了,悲剧不会重演,我看未必,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特别容易忘记过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刘氏兄弟“私人日记”的副标题应该是那部老电影的名字:千万不要忘记。
20230105
◎《黑人白话》
当爱和崇拜一起来临的时候,就是两挂飞瀑的汇合,就是两道闪电的重叠,就是两片红唇的相交。喜欢莫泊桑特别是契科夫的小说,喜欢陈道明特别是濮存昕的话剧,喜欢温玉娟特别是蒋雯丽的朗诵,当然,最最喜欢的还是契科夫与米齐诺娃的爱情结晶《海鸥》。
20230105
◎《黑人白话》
良心是良知的根本,良知是良文的源泉。对于人民疾苦和社会弊病麻木不仁者或者胡说八道者,永绝良文佳篇。
20230105
◎《黑人白话》
也许柏拉图的《理想国》永远是乌托邦式的神话或者童话,但是,他的思想火星,将永远是在黑暗中引领人类前行的点点荧光。
20230105
◎《黑水白沙》
开始以为刘齐兄高高举起的挂历是1918,莫名其妙,仔细一看才知道是1978,哦。那一年,24岁的黑人正在热恋之中,白天大声唱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夜晚悄声唱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是一个黑夜与白昼交替很快的年代。感谢刘齐兄极其用心的手绘挂历,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样一个充满爱情和自由以及生命活力的年代。
20230105
◎《黑人白话》
声乐老师说,最好的歌唱是说话。黑人也想说,最好的文字是说话,是说白话,是说真话,是说短话,是说人话。苏东坡的诗词,特别是黄州之后的文字,就是言简意赅、平朴直白的表达。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20230105
◎《黑人白话》
那年去黄州赤壁的苏东坡纪念馆,便有同伴质疑,这小山小水的,哪里是大江东去?殊不知,苏东坡的许多豪放词都是写意而非写实,是油画而非工笔,特别是在乌台诗案之后,他的满腔激愤无法宣泄,只能纵情天地,挥毫泼墨,寄情山水,借题发挥……这时他的笔下不是水墨丹青,而是血脉喷张,至于是不是三国赤壁,至于有没有大江东去还有那么重要吗?
20230105
◎《黑人白话》
当下红尘滚滚、黄沙漫漫、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努力让自己躲避起来、安静下来,读一读弘一法师(而不是李叔同),无疑是最好的养心之法和养生之道。
20230105
◎《黑人白话》
黑人对陈丹青的观点补充:教育公平,医疗公共,信息公开,司法公正——社会稳定的四大底线,天下为公的基础条件。但愿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到。
20230105
◎《黑马由缰》
这里是小寒的保亭,暖暖和和,郁郁葱葱,河水流进黎苗寨,云遮雾罩七仙岭。
20230105
◎《黑人白话》
苏东坡的可爱之处,就是在保持一颗高雅之心的同时,还能够无限接近俗世,无论是其文还是其人,都能够以极低的姿态隐入烟尘。特别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人生逆旅,他从雅士苏子瞻俯身变为居士苏东坡,开荒、种地、盖房子、煮别人不愿意吃的猪肉,顶风冒险,夹着被褥到庙里借宿……即便是一首冬雪诗,也能写出童真、童趣和白话、俗话,这才是真正的风雅、大雅。
20230106
◎《黑人白话》
希望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能对此收看、收藏,无论杨过还是杨康。对于新冠病毒的侵袭,我们既要顽强抵抗,接下来更要好好疗养,后一段时间很长。
20230106
◎《黑人白话》
每一种人生,都有选择的道理,只要认可利弊,只要坚持到底。而无法选择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悲剧。相对而言,魏晋时期的文人还有选择人生的余地。
20230105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