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下车走访拆棚(小说)
连续动员三天了,下了最后拆棚通知,可商贩们一点动静没有。这可急坏了县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的毛副主任。
天里路是城乡结合路。路面一半是工厂架设的高空管道,一半是商贩搭建的临时棚,过往的车辆只好绕道而行。由于这条路不能通车,卖菜搭棚的人越来越多,小市场聚成了大市场,路被堵死了。市政管理部门曾多次提出整改方案,但商贩们都不同意,说这条路正在修建中,现在的临时棚不影响交通,拆棚不利于老百姓,在别处建棚是劳民伤财。
为了创建文明城市,迎接上级大检查,县里决定:半个月内,拆除这条路所有的临时棚,在一公里外新建一处市场。
县里组成由市场、环保、卫生等十几家协调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创城办负责。
“怎么没有动静?”主管城建工作的刘副县长在电话里问
“已经挨户发放宣传单了,并丈量了面积,核实了营业执照,重点大户进行谈话,但没有效果。”毛副主任向刘副县长汇报。
“你不能深入各户谈谈?”刘副县长对毛副主任的工作很不满意。
“去了!白天卖货怕影响人家,就利用开门和关门与他们谈,刚开始有几户同意了,准备签拆除协议书,但又反悔了,说是不能去新的地点,挣不着钱。”
“你就不能选个带头的,动员第一个拆棚人,讲讲创城的重要意义。把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是让你勇挑重担,冲在前面,离上面大检查不到两天时间了,一点进展没有,你干啥行?”
“刘县长,我都把通告讲三四遍了,嘴皮快磨破了,人家说了要拆棚行,每户要十万元的补偿安置费。”毛副主任战战兢兢地说。
“胡闹,当初搭建棚时哪家有批复手续,新建一个市场也用不了一千万,这是搅局。”刘副县长把水杯重重摔在桌上。
“今天上午,市信访办来电话,有些人都闹到了市政府了,要见市长。”
刘副县长拍着桌子,火冒三丈,继续说:“下班后,你召集商贩代表开会。我去!”
下班了,刘副县长亲自召集会议,他就这次创城目的意义,全县第三产业发展与个人收入,以及城市环保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
“新市场建好,大家可以自主选择,价位一般都能承受,环境好卫生干净,还能增加一部分新的产业,解决你们的子女就业问题。”县长最后强调说。
在刘副县长讲话过程中,代表们私下议论不断,暗打哑语,有的还睡着了,直到话音己落,才睁开眼睛。
“新地方太远,没人买,卖谁?”
“一个棚要四五万我们买不起!”
“创城是给老百姓造福的,不是整景的!”
“我们愿意在原地方改造,接受拆棚,统一规划!”
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不拆除的心里话,刘副县长怒火在胸中越燃越旺,又不便发作,一根烟接一根,还是拿出一副认真听大家意见的样子。
散会,大家各自走出办公室,发出了一些不着边的话。
刘副县长脸一阵白一阵红。
刘副县长没有再说毛副主任了。他向县常务会作了汇报,暂停拆棚行动。
本月18日是天里路地区农贸大集,各个路口挤满了人。针织、服装、农副产品上千种,刘副县长问市场管理局赵局长日销售额多少?“80万元”“不小的数额!”“18号大集形成了传统,是这个地区工厂开支日子,邻近五个乡两个县农贸大户都过来。”赵局长还汇报了这条路带来的一些问题。刘副县长坐在车里看着阻塞的路,再者“拆”字写满墙,笑着对司机说:“别按喇叭啦,咱们还是下去走走吧!”
一周后,县里召开创城第二阶段总结大会,公布了天里路拆掤建市场新的方案:高空管道改为地下管道;一次性拆除所有的临时棚;在原址建一千平方米封闭式市场;恢复双向车道。这方案一公布天里路的商贩和市民们都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