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瀚】镜子(散文)
一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当我细细品嚼这句话,从别人身上投照的明与暗,深以为然。也许这是老生常谈、见多不怪的一句话。但这句话能被获知的人理解又去践行的又有多少?我知道它、理解它,可我仍被自己的懒怠和放逸之心无视它的重要性。
比如爱人在家时,煮饭、洗碗、搞卫生的家务活通常由他一人承包。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且心安理得的事。他不在家时,这些活不都是我干吗,我只不过暂时享受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我为自己的心安理得找了这个比较充分的借口,这还不够,有时还在饭桌上对他做得不是很理想的菜给予差评。在家务上我不参与,爱人倒没有怨言,但卖力不讨好他会回怼:“伺候你还要挑三拣四!不好吃就别吃!”听到他不满的语气,我觉得他话里面含有怨言的成分,并非因一个菜的判决就使他放弃自己的隐忍。他大概是心有不甘,只是被我无心的点评触碰到那根敏感的神经。我是那种比较直性子、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对看不惯的人或事不吐不快的人。我的本意不是指责他,而是在这个菜的烹饪上给予意见,以助进步。我知道,他不接受差评,不是对菜,是对人。所以,有时我们都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问题,一味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忽略那些最为显现本质的过程。
我认为,若一个人真心实意、甘心情愿去为别人服务,他会接受别人中肯的评价。好与坏,都接受,在不足的基础上,建设更好的自己。但多数人极少去反观自己的缺点,却喜欢指责别人的不是。我便如此。每天享受爱人的付出,却不知这付出是需要理解、体谅与关心的。恋人或夫妻,没有所谓的甘心情愿,有的只是爱的一种表达。人至怕是理所当然,最后习以为常。爱人是一个勤劳的男子,没有懒惰气,粗活重活抢着干。当年选择嫁给他,也是冲着他勤恳的品质,一个男人能如此不畏辛劳,那怕是穷些,也不担心缺衣少食。
现在有些男子,不是好吃懒做,就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或是染一身恶习。他们并不想为家庭牺牲。尽管他们已有家庭、孩子,重担却扔给女方承担,自己活得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我们也知道,人没完人,但两个人结合成为夫妻,理应为这个家庭的建设共同努力,彼此理解、真诚对待、相互体谅,原谅对方也有缺失不完美的时候。但前提是,一定以家庭稳定为中心,而非每天闹得鸡犬不宁、度日如年。
我见过太多不幸的婚姻:要么闹得如同仇人;要么成为陌路;要么貌合神离;要么继续留在水深火热的炼狱当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彼此对照,从中看到自己的欠缺、以突破或修正这种不足。但人的自私向来只在乎自己真切的感受,甚少去顾及他人,尤其带有怨怼之心,越是熟悉的人,越有恃无恐。这种没有怜悯的结合关系,在婚姻中,很容易就走进死胡同。他们把婚姻当成自己逃避或证明个人人生阶段的一个标的,目标达到了,即完成任务。他们不懂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彼此无私地付出、同甘共苦。但婚姻的成败,也不能就此以偏概全,它涉及到双方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使这段婚姻朝不保夕。
我们以为是价值观产生分歧,对对方不够深入了解,感情薄弱,从而走向婚姻的瓦解。我认为任何的一种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不可把这种合理性指责为扼杀婚姻的罪魁祸首。我们暂且不谈婚姻的成败,来谈谈人对自己的认识。人若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白一个人能够承担自己的人生时,他/她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需要别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选择婚姻,也是个人的抉择,即便这段关系要经受难以想象的折磨,也要背负前行,直到自己能够认清事实的真相才能脱离苦海。要知道,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但我们总是渴望一成不变,这是注定要落空的。
二
我的婚姻一样无法逃脱曲折的命运。如今我想起那些无助的日子,不过是一个人坚持的幻觉。
我和爱人的婚姻早已过了七年之痒,现在是第十个年头。前五年,可以说我是在炼狱中度日。当然他也不好过,无非是苦中作乐。我明白那种绝望,就像电影《萧红》里的台词,情爱深处的绝望如出一辙,萧红对萧军说:“是我想要离开,却离不开,走了又回来,走了又回来,就像有什么东西撕扯不断,不走我又受不了。”我们的关系亦是。在两省之间来回折腾,常常觉得无望,却又放不下。我想那大概是痛苦还不够深重,若是痛苦攒够了,背负不起,就会自动卸下。那时的我们,都不够成熟,对婚姻的认识是占有、索取、捆绑、束缚,却又无法成为对方理想中的人。爱而不得,痛不欲生,是我那时的心境写照。
爱人对感情不专、死性不改。我深知,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我是一个敏感、要强、情绪易失控、对爱情看得很重的人。渴望一个温馨、有爱的小家。我可以不要物质的附属,仅仅要求这个人的心属于我,让我得到感情应有的安全感,与我携手共同建造它。(其实这也透出自己脆弱、依赖、妄图的心境。)不够独立自主的个体,往往想依附别人得到救赎,但这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完美。当我们用“完美”的标尺衡量一个人时,发现他有太多缺漏,与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大相径庭,无疑会产生失望的神色。这里当然没有反观自身与别人有着殊途同归的弱点,一味地期望别人为自己修正身口意,以达到完美之身。我们爱人,又或者被他人所爱,不过是幻象驱使。口中的爱,仍是自己的心,别人不过是一个工具、载体,要将心之重附加在一个凡夫俗子身上,这不是爱,这是强人所难。
过去,我总是在期望中指责爱人的不是,从来没有在自身找问题,这也是使我们身心俱疲、对彼此失望的原因。离开又回来,反反复复,在这段关系里,亲人们也饱受其累,劝我决绝点离开他。别人是旁观者,只能给予参考,不能作为答案。正确的答案是在自己的心里。这个人能不能相伴,还有没有挽救的余地,其实是要靠自己判断。我们不可能遇到烦忧或令身心难过的问题就躲避、退缩、或干脆放弃,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这样只会让问题继续纠结不清。
我尝试过无数次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这段痛苦的感情。都因心有余情未了而又接受他“悔过”之心“诚恳”的道歉。我知道这不过又是一次自欺欺人拖延模式的重启。这段没有休止的痛苦之旅,耗尽五年多的光阴。期间我得了中度抑郁症、情绪时常处于崩溃的边缘。我一度怀疑他并不爱我,只是当我是一盘食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全然在他的心中乞求不到想要的爱,这种看不到头的悲哀使我不断地怀疑人生,每天流连在晦暗的情绪里不能自拔。我们虽然同舟,但不能共济。这是不争的事实。我说过,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不奢求得到他的顾怜、疼惜、仁爱。
我想这段感情最终会在无望中走向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三
我深知自己已被可怕的情执操控。人一旦陷入不自知的情执里面,少则伤筋动骨、身心俱疲;多则两败俱伤、血肉横飞。若是人有自知,对事物不强求、不执着,懂得适时放手,会是另一番天地。我们与前人的差别:他们大多是没有文化之人,恋爱、婚姻都不自由,默认对方是与之终老的人,那怕关系再恶劣,也要忍受。这种不对等的婚姻捆绑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当人们有幸挣脱这样的樊篱,却仍然固步自封成为婚姻的囚徒。他们与爱情没有多大关系,只不过被习以为常的相处耗尽了离开的勇气。也许是害怕失去,但真的是怕失去眼前这个已不值得爱的人吗?很明显,他们是怕失去没有更好的替代。又或者因付出了那么多(情感或时间),却换得如此结果,不甘心罢了。
是的,我爱的人他不爱我。想到这样的感受,是何等的心碎。但人与人的缘份并非与生俱来,它是我们在“人生”这趟有限的旅途中,因偶遇而结识的旅伴,他们不需要对你负责,你对他们亦是。你们会因彼此相伴的一段旅程,得到新的启发、以及意义,继续向前迈进。这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我们最终被欲望迷惑了双眼,而不想去面对事实的真相;又或者太过依赖对方、丢掉自己原始的力量沦为无能的寄生虫(情感或物质)、以野蛮无理的索取直到让对方失去耐心和情意。
有很多是高知分子,难道他们不懂很多事不能强求吗?尤其是情感。我想他们大都无法战胜内心的匮乏。物质的富裕并不能带来情感的饱足,同理,懂得太多,不见得能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这需要心识的智慧和对自己取得和解才能达到的一种觉悟。这个世界,无论谁离开谁,都不会活不下去。只是我们太执迷于幻觉,以为那个就是自己一定要得到的东西,惶惶不可终日。或许时间终会给出答案,但这个过程需要牺牲太多,以致令我们悔之晚矣。非要闹得血肉横飞才能将一段无果的感情放下,我们要有多愚蠢才错把人生当儿戏,心的狭隘只能存放“仇恨”的种子。
我太了解那种恨不得将对方大卸八块的体会。得不到,就毁灭,这种极端的行为貌似令人不解,但深受其中的折磨已经盖过了理智,人性深处的阴暗也随之而现。我们知道,“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能产生这样的念头,也是久治不愈的痼疾。
四
婚姻并不会因一个人的坚守而赢得完满,它是靠两个人一条心才能完成的旅程。我也曾思量过这段感情的轻重,是否就此放过自己。最后都因自己的虚弱、不自信而甘愿成为对方的厌倦之物。打闹、哭泣、逃避……变着花样无非更加确定内心的虚弱。这样反而换不来对方的真意,而是彻底的漠视。
我明显看到婚姻的坟墓只给自己留下遗憾的碑铭,再无其它。名存实亡的婚姻没有感情的依止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我们不知哪来的仇视,相对时,流露出的厌倦和恨意总能让对方失去解决的欲望。这段关系,最好让它自生自灭。语言成为禁忌,仿佛沉默才是我们逃避彼此的护盾。他已无视我的存在,冷漠如陌路,简直当我是一个隐形人。我真的无法探测人性的深渊到底有多深,究竟对他人是一种迫害抑或成长?他们无所顾忌,忽略别人也有同样不为人知的深渊与之抗衡。只等一触即发。
关系一旦破裂,想要修补回到从前,并非没有可能。但下这样的决心,当然需要双方的坦诚相对。要明白,我们抱有怎样的目的去对待生活,生活就会以同样的面目回馈。想着只享受欢愉、却拒绝麻烦的人,大抵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快乐,其实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果我们足够真诚,能以彼此为镜,看见人性局限的层面,给予慈悲和爱,让这段人世的缘份得以完满。说到底,人需要在婚姻中成长。能携手走到白头偕老的婚姻,他们有你看不见的甜酸苦辣。就像你看到人前貌似很恩爱的夫妻,他们关起门也会大动干戈。谁又知道幸福背后的一地鸡毛?他们在生活的见证中成长,磨掉彼此锐利的棱角,只为契合婚姻的地久天长。真要给婚姻定义一种恰当的关系,我认为它是一种“合作关系”。双方为共同的目标去做谋划,并且是长远性的,具有经济与亲情的捆绑,它已经凌驾于爱情之上。
但人性往往被自己的贪婪害苦,但凡什么都想拥有,却稀少为对方着想。这种不利于合作的思想,是导致婚姻危机四伏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了解自己,情绪来时,也很难做到理性,就不难理解两个完全独立的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冲突。除了原则性的问题,如果你愿意用妥协、凡事不计较来经营婚姻,双方的关系大都不会太差。而那些占有性的婚姻,意图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旦得不到内心所需,关系的相处就会发生质变。
五
原本我对自己这段婚姻不抱有任何幻想,二零一八年女儿诞生,就是这个转机,使我们的婚姻终于步入了正轨。爱人并非一下子就转变了性情,可能通过另一个生命,看到自己的责任,从而改变了心态。这也是镜子的观照。而我肩负母亲的职责,也无暇去想他究竟爱不爱我这样幼稚的问题。所以婚姻并非是我们恋爱中想象中那般美好,也非想象中那般的坏。它就像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也如同一杯温开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你需要它,所以你愿意将它饮下,让身体得到舒适感。
当婚姻进入了新的阶段,如果没有共同的达识,仍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最好的理想伴侣在精神上应该有共振、思想意识能够同频。但这样的伴侣可遇而不可求。当下这个时代,人人沉迷于网络、自媒体、娱乐、新闻快讯、手机等碎片化的方式不能自拔,仿佛除了手机是最亲的人,眼中已无其它。夫妻更像是两个熟悉的陌生人,相处一室能交谈的话屈指可数。如果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婚姻是岌岌可危的。但两个人都是如此,不在乎彼此的行为和沟通有无,这样的婚姻也是“面子工程”,极度匮乏与空虚,除了家庭责任的肩负,真的找不到其它东西来填充两颗心的贫瘠。
要让他人成为一面镜子,好与坏,反照自身。只有在镜子中,我们方能看到自身的全貌,与他人,有何不同。是取长补短,还是随俗浮沉,抉择很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生活裹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