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箩筐】百年璞玉原无瑕(随笔)

精品 【箩筐】百年璞玉原无瑕(随笔) ——读百岁老人李长慧回忆录《绿梳子》有感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0发表时间:2023-01-10 11:31:25


   “《绿梳子》无论从题目到题材,还是从内容到细节,真是妥妥的一部电视剧好故事!”
   当老文友老同事金辉先生将他的母亲百岁老人李长慧于92岁开始亲笔撰写的回忆录《绿梳子》寄赠我时,我如获至宝,当即拜读。由于视力和脑力衰退的原因,年届八十的我,《绿梳子》不是“一口气”读完的,而是读读停停,一段段读,一节节看,仿佛在品尝芳香四溢的陈年老酒。老伴也因听了我的念叨,“一口气”看完《绿梳子》,看法竟然同我不谋而合:“要是把它拍成电视剧,那该有多好啊!”
   尽管有论者认为,《绿梳子》是“奇人,奇事,奇书”,我倒认为这是一块世所罕见弥足珍贵的犹如采撷于旷世洪荒的“青埂峰”下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百年璞玉”,她甫一问世,就是这样地熠熠生辉,字字珠玑!
   这“璞玉”,出于名门运偏消,生于乱世志却高。原来李长慧老人家的父亲李宝常是民国初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荆楚胜地的文化耆宿书法大家,“入朝智可辅国,归隐谋当兴邦”,曾为张之洞幕僚任四川知府,后辞官习艺,归隐园林,尝有湖北书法“三杰”之称。而当年19岁的张大千慕名到李宝常先生家登门“习字数月”而被其称之为自己的“启蒙恩师”。李宝常先生同张大千的师生关系和亲密交往,这一极为珍贵的丹青史实,却一直为漫漫历史烟尘淹没而鲜为人知。可历史的逻辑再严密,也有疏漏的时候。“那天,儿子四贝(即李长慧女士四儿著名作家金辉先生——作者注)从北京回唐山看望我,带回他从网上下载的一张照片,我一看不由得热泪盈眶”,老人家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原来,这张照片,正是87年前老人家13岁时,陪同父亲李宝常应张大千、张善子昆仲之邀到苏州网师园作客聚会时的合影。87年后,时年百岁,精神矍铄、博闻强记的李长慧老人,依然能清楚地指认出这帧于2009年张大千诞辰110周年首次由“世界文化遗产网”披露的“苏州网师园合照”中,哪是张大千张善子兄弟俩,哪位穿白衣坐于中间的老者是她父亲,而父亲牵手的那位文静而略带羞涩的女童——正是李宝常的第九女儿李长慧她自己。此时此刻,老人李长慧面对旧照感慨系之:“照片提供者和展布者要是知道画面中的这个小女孩已时至百岁高龄而她又再次见到这帧旧日影像时,那内心的感受对他们该是何等真诚的谢忱。”此帧照片及照片披露前不久由家住荆州的李宝常先生第10女儿李长芬将自家珍藏的当年张大千亲笔书赠“绩老道兄”其父李宝常的墨宝集字对联“不成原似鹜,有道叹犹龙”原件巨幅拓片捐赠市政府文物部门。这两件翰墨盛事,以铁一样的事实见证了李宝常、张大千等书法大师当年在当地的翰墨交往盛事的历史遗存,堪称当地文史书法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巅峰性历史事件。
  
   二
   李长慧青少年时代,生活于“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一般想来,过的应是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纨绔子弟的优渥生活。事实上,绝非如此。由于李长慧母亲是她父亲一婚再婚的小妾,而又长得天生丽质,年轻貌美,聪颖伶俐,虽备受夫君宠爱,却遭到妒火中烧、醋意十足的大妈的野蛮霸凌和百般侮辱,就连刚出生的女婴李长慧,也难逃厄运,被诬为是“妖精”生的“小妖精”竟被狠心的大妈抛弃在户外竹林里差点冻饿身亡。
   少年李长慧,一方面,饱受人世凄凉,特别是还要忍受母亲因难产过早离世的巨痛;另一方面,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深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父亲的教诲,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教化,使她在小学的年龄,不仅能熟背《三字经》《弟子观》及不少唐诗宋词,《长恨歌》《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名诗名篇都能倒背如流,并且还能尝试自己写诗填词。她的语文学养被其父好友、一位中学教师发现后,认为她不读小学就可直接进入初中念书。对此,她自信自强,虽未读小学就越级直接念初中。继而16岁独自离家负笈远游,抗战爆发后逃难到重庆,艰难自立谋生。尽管没有读过高中,却仅凭八个月的突击“恶补”,这位不顾日机炸弹声的扰乱而潜心修业特立独行的“学霸”,竟又完成了一般女生难能逾越的“三级跳”——奇迹般地在录取比例悬殊的情况下,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名牌大学——中正医学院,实现了自己孜孜以求读大学当医生的宿愿。
   她的人生信条既明确具体又指向单一:“长大后能自己养活自己”!在当时经济凋敝战乱频仍的社会状态下,“志于学”的弱女子李长慧的这一人生理念,是难能可贵的,是她“硬干”历程和“苦扛”人生的原动力。在这一人生理念的驱动下,竟然使她在这变幻莫测的苦旅生涯中,一路斩关夺隘、克坚攻难,使她的坎坷命运,往往出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戏剧性变化。比如,她在武昌助产学校毕业后,孑然一身,重庆浪迹,原本想投奔家住重庆的三姐家落脚谋生,孰料当她半夜到重庆找到久未联系的三姐家的住址时,她们却因躲避日机轰炸而迁居乡下;幸亏好心的邻居暂时收留了她,还给了她20元。当李长慧投靠无门,失望至极,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嘉陵江边正欲“随水而去”时,一位助产学校同学的母亲却突然似从天而降同她不期而遇,于是李长慧和这位同学合作,在当地破天荒地办起了“助产诊所”并挂牌开诊。
   由于她俩技艺精湛服务精诚,诊所风生水起效益可观。可就在她们外出采购药品时,诊所突然遭到敌机狂轰滥炸,除她们存放于防空洞的衣物用品外,诊所被炸得荡然无存,她们欲哭无泪,如陷灭顶之灾,李长慧只得离开山城,泪别同伴。她历经长途颠簸,十余天车船劳顿,远赴贵州平越,开启了她对新的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并由此收获了像璞玉一般坚贞圣洁刻骨铭心的“此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见这般情”的以“绿梳子”为“相爱的象征物”的纯美爱情。
  
   三
   “绿梳子”,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婚恋传奇,是“中国式婚姻”的完美模版,是爱情与事业齐飞、向往与现实并行的情侣楷模。它既非“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的才子佳人之恋,亦非金戈铁马效命疆场的孔武男女的铁血之盟。它既是职场青年男女的意外邂逅,又似乎是上苍安排的命中注定。它,既是偶然的,也是自然的,起因有点质感浪漫,却又简单随意:一位李长慧的同学,又是她未来夫君金传炳的好友,在河里游泳时,把李长慧一把在抗战时期市场上很难买到的绿梳子,掉在河里弄丢了,于是就向在河边擦澡用绿梳子梳头的金传炳求助,请把他这把绿梳子送给李长慧。对久别重逢已长成亭亭玉立的李长慧心生爱意的金传炳,当学友提出要他将自己的绿梳子送给她时,他自然是正中下怀,乐此不疲,遂即亲自送上。爱情之火就这样点燃了:“从此,我很珍惜这把梳子,经过多次流离失所,我总将它藏在身上,因为它是相爱的象征。以后,我和传炳都特别喜爱绿梳子,见了绿梳子就买,因此我家绿梳子就有三四十把。”
   从相恋到牵手,两位恋人就是运用这把爱的“绿梳子”,细梳岁月,剔旧纳新,优胜劣汰,创造奇迹的。李长慧到平越的唯一目的就是请求金传炳帮她辅习功课考大学的,谁料金传炳见面时问了她几个英语单词,她一个也答不上来,问她数理化的几个最简单的问题,比如水的分子式是什么,她竟然也茫然无知。惟才是举、性格率真的金传炳生气了,竟然一点面子也不讲,一上来就给李长慧一个下马威:“你这样的水平,初中都考不上!”说完起身就走,将门重重关上,骇得她胆战心惊,精神崩溃,昏倒在地!
   但很快峰回路转。李长慧回到自己宿舍静心一想,用“绿梳子”梳理思路,发现自己念的英国教会办的“助产学校”,虽然基础课不如正规初中齐全,但英语还是它的强项。于是,她立马先从复习英语入手,仅用一周时间就把一本英语复习完了,金传炳来时再考她英语时,她学英语的进度如此之快,不禁使他大吃一惊,立即对她刮目相看,对她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的大转弯!为了帮助李长慧突击补习初高中数理化,金传炳毅然决然放弃了去英国留学并已请好数学名师授课的机会,抽出所有业余时间,以灵活高效的教学法,依靠李长慧的聪颖和“拼命硬干”,仅只八个月,就以优异成绩在“千人挑一”比率考上了中正医学院,堪称奇迹。李长慧对金传炳一往情深毫无功利却只有全身心的真爱和无私付出感谢不尽!
   医学院毕业后,李长慧以自己的精湛医术和精湛服务,遵循自己设定的“敬佑生命,谦卑服务,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医道宗旨,为煤矿工人服务几十年,不仅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儿科理事,还荣鹰全国三八红旗手、两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曾光荣出席1959年全国“群英会”。不过,老人家最为欣慰的莫过于她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了一辈子,退休几十年间也都一直在义务行医,矿区男女老少统统喊她“老院长”这个暖和而亲切的称呼!
  
   四
   行文至此,不由得引发了笔者两个联想:
   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根基无比深厚。鲁迅的经典名言深中肯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百岁老人李长慧的回忆录,选取占她人生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岁月,正值中华民族处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动荡时期,期间既有外敌入侵,又有军阀内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不幸诗家幸”,在各种政治势力忙于内讧权斗时,无暇顾及地广天阔的地方底层民间百姓,在客观上,出现了政治舆情、意识形态、思想言论的“无为而治”的相对宽松环境。
   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利好情势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学术研究、艺术创造等领域,在相对自由相对自主相相对活跃相对宽松的氛围空间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伸枝舒叶“野蛮”疯长,催生了西南联大、唐山交通大学等世界级名校,和李宝常、张大千等大师级书画家,及鲁迅、胡适、陈寅恪、黄万里等大师级教育家、文学家,甚至“大师在民间”“艺术在草根”的万花筒景象,也比比皆是。
   中国共产党人正由于有一大批屈原式风骨的李宝常等志士仁人和李长慧、金传炳这样“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共和国脊梁的支撑,才能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长江水滔滔”,根脉深扎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才世代接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是百岁老人遗传基因的力量无比强大。 就我所知,李长慧老人的孩子“四贝”金辉,在文革中因父母是“黑帮”,16岁便下煤矿干活。后来应征入伍,在部队基层当新闻报道员,因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一篇《“剜烂苹果”及其他》的文艺评论,不经意间惊动了时任总政主任张春桥办公室,即刻明令查处;未料因祸得福,就因这篇小文章,金辉遂进入魏巍的法眼,提干几个月就被直接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任文艺干事。
   就他当时的学历来说,连初中都未念完,却幸运考入有文艺“黄浦军校”之称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成了文学泰斗徐怀中的得意门生,与李存葆、莫言等35个军队文学新星同窗,毕业后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金辉的这一求学经历与其令堂何其相似乃耳!遗传基因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
   金辉的创作道路与众不同,他发扬乃母“硬干”和“苦扛”精神,背上背囊走读长城,骑单车行万里海疆,三次深入老山前线,更十余次远赴青藏高原,创作了《西藏墨脱的诱惑》等高天远地的优美长篇散文。他不仅捧回了鲁迅文学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的奖杯,还赢得了军内外同行中“行者作家”的口碑。正是:百年修璞玉,自有后来人!
  

共 4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关于百岁老人李长慧回忆录《绿梳子》的随笔。作者以富有灵性的文笔,以带有温度的视野睽揽了《绿梳子》这本书的精髓。文章从所涉人物李长慧的家世说起,她有优越的家世背景,有源源流长的文化底蕴,但她命运多舛,母亲生她时难产而死,遭父亲大老婆抛弃,差点冻死饿死。在她所生活的那个战乱年代,一直有一个共性传承的问题,就是她们无论身处何境,一直秉承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和抗争意识。她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始终坚持人间正道,追求人生光明的前景。尤其她在显赫的家世背景下能刻苦励志,几度跨越,让人刮目相看,耳目以新,让读者在耳目濡染中,信受鼓舞和激励!而她的爱情故事也是颇具革命性,在毫无悬念和相互仰慕之间,顺其自然走向令人羡慕的婚姻殿堂,并在共同经营爱情中,克服一切困苦难,在相互理解和支持下教子有方,儿女也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被传为佳话。文章情感真挚丰沛,赏析透彻,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言严谨,升华有力,是一篇难得的文学赏析佳作。欣赏美文,推荐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文笔灵活,佳作连连!【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1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3-01-10 11:37:44
  高屋建瓴,赏析精彩,令人仰慕!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3-01-10 11:44:31
  文章赏析透彻,精彩纷异,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向老师学习,祝文笔丰锐,佳作连连!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1-11 15:37:05
  陈老师高屋建瓴,从李长慧老人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谈起,为读者理解《绿梳子》提供了社会背景,同时被她的执着学习精神所打动,也为她赢得美好爱情而高兴。文章情感真挚自然,赏析角度独特,深刻透彻,条理清晰,情感丰厚动人。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在新的一年,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乡笛        2023-01-11 17:30:40
  论理充分,赏析透彻,精彩绝伦。
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3-01-24 21:57:03
  老师分析透彻,令人信服口服,拜读欣赏了!祝老师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梦在何处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