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第二次当陪护(散文)
一
2023年1月6日,风正清,云也淡,唯独阳光更美好。能够在这么晴朗的一天安全出院,返家,真的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这是我第二次陪先生住院做眼睛手术。事隔一年多,再次踏入这家医院,依然觉得挺亲切的。如非事态紧急,我们也不会在这个疫情弥漫的特殊时机,来到这个危机四伏的地方。还选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元旦刚过,万物复苏之际。
我们是1月4日入院的。元旦刚过去没几天,我还没从节日的喜庆中走出,先生突然决定要去医院动手术了。据他所说,眼睛实在是看不见了。按我来说,这个整天说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人,却手机不离手,一点儿也不爱惜自己的眼睛,所谓的“看不见”真的要打个问号。还没等我质疑,他私底下已经跟主治医生联系好了。也不问一下我这个陪护做好心理准备了没?
前一天刚做好决定,还没来得及等我多喘一口气,我们便打包好行李,踏上了就医之路。这次跟第一次上医院不一样,考虑到出行的安全问题,我们自己开车前往。司机当然还是那位视力不佳的郑某某。我对他亲自开车表示严重的怀疑,术前有办法开车,那等手术完,这车子要怎么办呢?
对于我的怀疑,先生表示没问题,他说叫车,坐公交车都不安全,还是自己开车好,可以减少被感染病毒的机会。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肯定是没问题的,反正开车的又不是我。
而且,我更觉得,我这个陪护,似乎有些多余。
二
八点之前我们到达医院,先在住院部门口等了一会儿再进去。门口还是有扫人脸、测体温,却不再查验核酸码。这对于早已习惯这些检查的我们来说,还真有点不适应。这院门也太好进了吧?
八点一过,护士才三三两两到位,而前来问诊的病人也开始进场。跟上次相比,实在小巫见大巫,不足为惧。就这样,我们找到预约的医生,并且做了一番常规检查后,便开始办理住院手续了。一想到,真的要住下来了,我心里还是有点惶恐不安的。一方面担心在医院会被病人感染,另一方面也担心儿子一个人在家。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还是静观其变吧!
在办理住院手续时,护士长也反复跟我们强调过了,住院期间,一定要注意个人安全,全程佩戴好口罩,避免被阳性患者感染。除此之外,她还叫我们签订了风险承诺书。先生在柜台一连签了好几张单,搞得我更紧张了。
一开始,我们选的是普通病房,两人一间的。可是,当我们进入病房,发现里面已经住人了的时候,我们脸上开始露出为难之色。善解人意的护士马上说:“要不,你们办包间吧?这样会比较安全。我看你们好像有点怕。”既然她都看出来了,我们也不掩饰了,一口答应下来。
于是,我们又回到柜台,重新办理了包间的手续。当我们来到宽敞而舒适的VIP病房时,我眼前一亮,不由得笑开了嘴。先生四周打量了一下,也连连赞叹:“这包间就是方便!瞧这环境多好呀!跟酒店没什么两样。”
解决了住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吃的问题了。一日三餐,全部由护士送到房间门口,完全不用担心外出打包会被感染。这一点,医院倒是安排得很周到,服务也很到位。
住院三天,我们除了离开病房外出检查外,便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房里,因此,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其他病人。护士站就在我们房间对面,因此,我趁机听到了很多关于“羊”的故事,真是百感丛生。原来,医生跟护士也不是神仙,当病毒来临时,也是会被感染的。
值班的护士在得空之时,会互相问候:你家的“羊”好了吗?你的症状好些了吗?而医生跟护士之间也会互相询问:你“杨”过了吗?看到关于羊圈里的故事还在热门中。从学校到医院,大家关注的话题都是一样的。
而透过隔壁病房传来的通话声,我也听到了一位长辈在关心家里的某个“羊宝宝”。她反复叮嘱对方,一开始发烧先不要给孩子用药,要先物理降温,等到第三天才可以吃药。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她说药越晚吃越好,吃越少越好。看来也是一位“杨康”,抗“阳”经验丰富着呢!
另一边病房则住了一个类似同乡的老人。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打电话了。原来是接到噩耗,堂兄突然去世了。他一方面跟对方解释,自己眼睛发炎住院来了;一方面帮着打电话四处报讯。看来也是个热心肠且重义气的好人。
住院的时间看似很短,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却感觉有点漫长。一则在医院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呆在病房随时等候医生和护士的召见;二则在病房里除了看手机,就连电视也少看,生怕影响别人休息。因此,我们在做完各项检查后,便是坐着等派饭。吃完三餐便是上床躺着休息。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平时忙惯的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少体验的慢生活。而这种身心的完全放松,却是在家里没办法感受到的。
这是我第二次当陪护,陪着先生住院。住院三天,除了定时帮他滴眼药水外,便也没做其他事了。搞得自己很像是病人一样。印象最深刻的是,住院第二天早上动手术的一个小时内,我跟另外两个家属傻傻地站在手术门口等了一个小时。明明手术室门口就有几排椅子供家属坐,可是,我们谁也没有主动落座。宁愿在门口一直站着,也不敢坐下来。我不想坐的原因是担心椅子上会有病毒,也想着能在第一时间内看到做完手术的那个人。另外两个人是怎么想的,我就不知道了。
1月5日上午10:00进入手术室,10:53出来。当先生坐在轮椅上被护工推出来时,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这是他第二次做眼睛手术,跟第一次的紧张不安完全不同,他也习惯了所有的流程。
动完手术后的先生看上去很虚弱,脸色苍白浑身没力,一整个下午都躺在床上休息。我一个人没事做,只能在“七猫小说”“得间小说”“番茄小说”三个APP里轮流看小说。放假以来,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没节制地看小说了。其实,我这视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像先生一样重见光明呢?
1月6日上午,我陪同先生到办公室找主治医生检查,手术成功,视力明显提高。
对于这个结果,我们都是挺满意的。感谢这里的医生及护士们,感谢他们细心的照料及关怀,让我们有种回到家里的亲切。
吃完最后一顿盒饭,又饱饱地睡了一觉,便起来整理行李,准备打道回府了。
等到下午两点半,我们便下楼办理出院手续。在办理窗口,等了一会儿,只见工作人员动作熟悉地敲打着键盘,一堆票据便跳出来了。结算完,我们便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三
住院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一切顺利。
不过,虽然手术完美,但是,重见光明,平时视物如平面图的先生,说自己现在眼前大亮,所见皆是立体的。基于他的这种不靠谱的言语,我还是多问了一句:“你确定你能自己开车回去?不需要叫代驾吗?”
“不用!我能行”郑某某自信满满地说。果不其然,我们一路顺风地到达阔别三日的家。
这战战兢兢而又平平安安的三天呀!真叫人——印象深刻。
其实,陪护病人,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有的时候,陪护人反而比病人更紧张,更忧患。如同看孩子的成长,仿佛步步人生惊险,常常为之惴惴不安,甚至紧张得手心出汗,恨不得每时每刻陪伴在身边。然而,孩子却满不在乎,依旧大大咧咧地走着自己的路。
或许,这就是牵挂吧。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