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通往姥姥家的路(散文)

精品 【东篱·奇】通往姥姥家的路(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123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73发表时间:2023-01-14 00:05:20
摘要:通往姥姥家的路并不算远,只有10里土路。出了村向西,横穿过省道,上了个不太高的土岗子,就是一个大下坡,下了坡也就算了出了“峪”了。

通往姥姥家的路,是一条闭上眼也可以抵达的心路。
  
   一
   通往姥姥家的路并不算远,只有10里土路。出了村向西,横穿过省道,上了个不太高的土岗子,就是一个大下坡,下了坡也就算了出了“峪”了。后面都是平整的土路,再穿过两个村子就到了。
   说是姥姥家,我却从小没见过姥姥。姥姥在母亲16岁那年就离开了,当时母亲的两个姐姐已经结婚,一个哥哥在外地工作,母亲下面还有一个12的妹妹一个9岁的弟弟。母亲只好辍学回家照顾这个残缺的家。
   我认识的姥姥仅仅存在于一张5寸的黑白相片里。这张照片是大地震后母亲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唯一一张姥姥生前的照片,只可惜照片已被断垣残瓦压折。那年姥姥总是腹痛,去了县里几家医院都不能确诊,医生建议去大城市医院。这张照片是姥姥去天津就医前特意在县照相馆照的,可能姥姥自知身体不妙吧。母亲把它小心收起来,放在一个铁罐里,珍藏着。直到县里照相馆重新开张营业,母亲拿上所有的积蓄,跑到照相馆求着人家给翻拍一下。后来洗出六张,兄弟姐妹每人一张,直到现在都完整地保存在六个家庭。
   照片上的姥姥当年不到50岁,穿着大襟袄,面容慈祥,头发紧贴着头皮梳得很是光滑整齐,母亲说,姥姥脑后盘着一大团乌黑的发髻。只是那道压痕由于当年技术原因无法修复,从姥姥肩头折向胸前。这条折痕同样折在母亲心口,是母亲永远的痛。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母亲在相框前凝望、出神,和我们兄妹讲述她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母亲和她的兄弟姐们也都上了年岁,从面容看,大姨、老姨和姥姥长得最像。他们也说,二姨和母亲在脾气方面和姥姥最像,都要强。
   “大的稀罕,小的爱,当巴间的拿脚踹。”这是老话,确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年轻的父母对待头生的孩子免不了稀罕,越是后来的越少了新鲜劲,最后除了一个老疙瘩还能享受一些特殊关爱外,中间的孩子最不受待见。一件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一直往后轮。姥姥生六个孩子顺序是这样的,大姨,大舅,二姨,母亲,老姨,老舅。显而易见母亲生下来的位置就不受待见。加上母亲从小体弱多病,在姥姥、姥爷眼里自然是不受待见的三丫头。比母亲大10岁的大姨总是护着母亲。母亲很小时候有一次病重,发烧严重,家里也想不出好办法,就让母亲凭天由命,是大姨帮母亲擦汗喂粥,熬过了几天,母亲才算捡回了一条命。那年月死个孩子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儿,死了就用小被子一裹,往乱葬岗子一扔,狼叼狗撕。母亲就跟我说过,她婶子生下一个死孩子扔到山坡,竟被自家的狗叼回来在大车底下啃,被她叔叔看到,把狗活活打死了。人没食,饿;狗更没食,也饿。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疯狂得让人无法按照正常的逻辑去分析判断。
   后来姥姥去天津看病,是姥爷和母亲一直守在她身边照看。姥姥在最后时刻拉着母亲的手含着泪说,没想到她最后得了她最看不上的“三丫头”的“济”(方言,好的意思)。姥姥的骨灰也是瘦小的母亲一路火车、汽车抱回来的。
   饭都不够吃,那为什么还要拼命生孩子呢?除了当时没有合理的避孕措施外,还有就是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式,国家社会宣传“人多力量大”。老百姓对国家大事不甚了解,但实际情况就是“挣一年工分,不如生个小人”。当时粮食是按照人口分下来的,不分老幼,这个简单道理就摆在眼前。所以那个年代有四五个孩子都正常,比较极端的是我们村有生八个男孩的,被称为“七郎八虎”;爱人同事姐妹七个,被称为“七仙女”。不过到了现在,当年被骂“绝户”的“七仙女”家庭老两口倒是靠着几个女儿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儿子多的家庭如果不小心有没娶上媳妇儿的,老人跟光棍儿儿子一起过,也不舒心。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很难说绝对的好与坏。所以说话、办事总要留一线,山高水长,难免有个马高镫短,谁知道自己走到哪一步呢?
  
   二
   当年媒人给母亲提亲,姥爷一听说是“峪儿里”,就扔下一句话,“没一块儿好地,那以后的日子就有的白薯吃了!”我们这里把红薯叫白薯,碰上红瓤的就叫“红瓤白薯”。红薯是舶来品,大概是传到此地最初的红薯都是“白瓤红薯”吧,这是题外话,不说了,都快成绕口令了。母亲是被一挂披红的大车接进田家的。后来母亲跟我们讲,刚结婚那会儿,根本吃不饱,一个原因是僧多粥少,另一个原因是炕上围着12口大人孩子,母亲把炕沿,还没吃上两口,就有碗递了过来:“嫂子盛上!”
   过了一个月,奶奶提出分家,这在当时属于正常。母亲本以为自己挑家另过可以苦尽甘来呢,谁承想,奶奶只分给母亲半袋子玉米面和几捆枯柴。父亲在奶奶那里啥话也不敢说,母亲望着清锅冷灶,想起自己早亡的母亲,“狠心”的婆婆,“窝囊”的丈夫,不禁呜呜大哭!其实奶奶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除了嫁出去的大姑,她还有老人和6个未成年的孩子要养,最小的老叔仅仅比后来出生的我大五岁。
   母亲决定回娘家求援。那时候没有自行车,只能靠两条腿走着。土路两边往往都是高大的青纱帐,父亲把母亲送到姥姥家村口就说什么不再往前走了,太丢人了,刚结婚不久就等丈人家救济,你让男子汉的脸往哪儿搁。
   姥姥走后,这个家就是大舅妈操持。大舅当时在大清河盐场上班,是正式工,是和大舅妈在那里经人介绍认识的。大舅妈人长得漂亮,后来生的两个女儿也都如花似玉,不像农村丫头。大舅妈从乐亭远嫁到滦县,大舅也只有放假才能回来,这边也是一大家子老小,进门就是又当嫂子又当妈,很不容易。但大舅妈从来没让大家失望过,多少年以来总是尽力帮助下面的弟弟妹妹。还有母亲的两个叔叔两个婶婶,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对几个没妈的孩子提供帮助。大舅妈总是对上门求助的母亲说,穷帮穷,富帮富,官面儿帮财主,都是应该的。又弯腰刮一下我的小鼻子笑眯眯地说,都说“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外甥长大了赚钱要来看大舅妈,别当“小狗”哈!
   靠着“化缘”得来的粮食,终于熬到了生产队分粮分柴,父母才算舒了一口气。
   打我记事起,逢年过节,就开始跟着大人去姥姥家了。虽然没有姥姥,大舅妈当家,习惯上还是这么个叫法。开始小的时候那几年都是走着去,中间要歇上好几次,甚至耍赖要母亲背。姥爷他们哥三个,姥爷是大哥。有一年老姥姥家小姨结婚,二姥爷一大早赶着骡子车来接我们,车上铺着狗皮褥子,还有几个跟车玩耍表哥表弟。他们让我坐车头,说是不颠,自己却一脸坏笑地都往车尾挤。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嫌弃骡子放屁臭。
   后来老舅也结婚了,小舅妈进门,姥爷就开始在两个儿子家“上轮”。就是一住几天,在谁家吃饭,给谁家干活儿,来人去客(东北直到北京这一带都把客读qie)也是谁家招待。大舅家条件稍微好点,母亲和她的姐妹每次回娘家都算着日子,尽量赶在大舅家。并不是贪图大舅家吃食能好一点点,主要是姐妹们更心疼他们的老兄弟。
   别看日子穷,规矩却少不得。不像现在,很多人一边嚷嚷着说过节没有节日气氛,一边七大姑八大姨那边哪也不想去。那时候有新姑爷过年就要连待三年客,待客就要老姑爷陪新姑爷。老姑爷们也是一年到头难得相聚,大家都是庄稼汉,共同语言也多。加上肚子里都缺少油水,再打起酒官司,就没完没了了。妇女孩子都没上桌的机会,并不完全是歧视妇女,那时候都穷,过年准备的东西有限。只能等主桌上吃完才能热热再吃。
   有一年过年在姥姥家,我和难得一见的小伙伴们漫山遍野地疯跑,早就饿了。再说,一年到头不就盼着这天要好好开开荤吗?中午我悄悄趴着窗台往里看,酒席还没完,转一圈回来,里面还是热火朝天。天气冷,空着肚子,我们几个孩子就在门口兜圈子,真怕屋里的人把盘子都给舔干净了,或者干脆把我们给忘记了。那天直到下午三点才吃上饭,肉是没有了,就用肉汤熬了一大锅大白菜粉条,大家将就一下。一个是当时饿的难受,一个是没吃到肉,所以这事儿一直记得。哪像现在,想吃饭喝酒天天有局,还得看这个局都有谁,是不是吃得能舒服,才决定去不去。
   我和别人家孩子不一样,由于没有姥姥的缘故,很少在姥姥家上宿。记得有一次姥姥家有喜事,晚上就没回家,和几个孩子一起跟姥爷挤在厢房屋里,缠着姥爷“说瞎话儿”(就是讲故事)。姥爷就给我们讲滦河红鲤鱼的故事。告诫我们“会写不会算,挨一辈子攥;会算不会写,挨一辈子憋”。要好好学习。还告诉我们老李家是老祖宗用一条扁担从浙江挑过来的,家谱是“绍,树,怀,先,泽;嘉,祥,玉,凤,林……”写之前我又求证了母亲,字可能不太准确,音应该没错。
   多年后我在北京认识一个来自四川的李姓朋友,他的名字里有一个“先”字。一对照家谱,还真是和姥爷李家是一家子,恰巧和我的表兄弟属同一辈分。后来他去我家玩儿,就跟我父母叫姑父、姑姑。他的父母来北京我也去看望,我喊他们舅舅、舅妈。几千里之外竟有这样巧事儿,神奇吧!
  
   三
   后来家里有了自行车,我就算长了腿儿,刚会骑那会儿,天天外面疯,一高兴就去姥姥家。母亲胆小,虽然也能骑,却始终不敢上路。往后的日子里,再去姥姥家就是我骑车带着母亲,从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家里后来又有了驴车,父亲也曾赶车带全家去姥姥家。
   现在这条路基本荒废,只有春种秋收的农用车偶尔走走。小车都是多绕行三四里走铺满柏油路的县道,一脚油门就到了,对我来说这路仿佛都变短了。自从姥爷十几年前走后,母亲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好,回娘家的次数也少了。逢年过节,都是我去舅舅家走动,对母亲来说这路仿佛又变得长了。
   都说“有百年的家里,没有百年的亲戚”。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很多一个村出来的本家都快相见不相识了。三年疫情,大家都很少走动,今年终于放开了,老家过年这鞭炮铁定是不让放了,这走亲访友的环节就万万不能再省了,它是年味的重要标志。用不了几天就过年了,到时候带上母亲,到姥姥家走走,给舅舅、舅妈拜年!
   通往姥姥家的路,从来都是外孙感觉最近的路。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39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性散文。通往姥姥家的路,无论有多远,不管多么难走,都是我们最喜欢走的路,因为姥姥家,总是以神奇的魔力牵引着我们的脚步前往。作者小时候也喜欢去姥姥家,通往姥姥家的路并不遥远,只有十里土路,由于姥姥过早离世,作者没有见过姥姥,只有姥姥留下的一张照片,姥姥虽然不在了,但姥姥家还有姥爷、舅舅、舅妈和姨娘,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牵引着作者和母亲的脚步一次又一次前往。作者的母亲自小不受姥姥宠爱,好在有大姨护着,姥姥生病时,还是母亲照顾着,母亲嫁入田家后,曾经因生活困窘而回娘家求助,善良的大舅妈给予了周济,帮助父母度过了难关。回忆过年过节或小姨出嫁去姥姥家,大多时候是走路去,偶尔做骡马车去,那时候生活贫困,有一年在姥姥家过年,本想过年会吃的好一些,没想到大人们把肉吃没了,等小孩子上桌时,只有肉汤炖白菜粉条,窘困的境况令人心酸,而现在,想吃饭喝酒天天有人请,和过去对比,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很少在姥姥家住宿,有一次办喜事没回去,听姥爷讲故事,讲家谱等,后来作者在北京遇到和姥爷一家子的亲戚,这是来于几千里外的巧事,确实非常神奇。后来有了自行车,就骑着自行车去姥姥家,家里有了驴车,父亲赶着驴车带全家去姥姥家,现在开车去,更方便了。由于母亲年龄大了,大多时候由作者代替母亲去舅舅家走动,又是一年春节将至,作者准备和母亲一起到姥姥家走走,给舅舅、舅妈拜年!走亲访友,是过年的重要标志。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内容厚重,情感真挚,构思巧妙,条理清晰,叙述从容,娓娓道来,展示出作者非凡的文字驾驭能力,文章构思巧妙,时代在进步,和过去对比,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歌颂了当下的幸福生活。走亲访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来倍感温馨。真情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114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1-14 00:08:59
  天方老师小时候喜欢去姥姥家,十里路不算太远,但如果走路去,也不算太近,但再远再不好走,也难以阻止喜欢去姥姥家的脚步。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叙述从容,娓娓道来,展示出天方老师非凡的文字驾驭能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来非常温馨。真情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天方老师,期待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20:28
  感谢如菊老师细致周到,精美的按编。故事中很多都是听母亲讲的,我已经回家了,忙,也没能及时回复,勿怪。今天把文章念给老母听了,老人家很高兴。只是今年拜年未必能成行,还是疫情原因,有些人还没阳,还要考虑家里小辈想法。老师今年回家吗?无论在哪里,都祝您春节快!
2 楼        文友:枫桦        2023-01-14 01:04:27
  文章因亲情的难以割舍,而让人觉得情意绵绵。那个年代的事情总是那么的厚重,不像现在,想走亲戚,好像已经疏远多了。老师的文章叙述平和,看似没有波澜,其实内里暗流涌动。文章的节奏感不错,读起来很是顺畅。好文章来自于勤奋,老师的功力大增,与勤奋有关!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25:50
  枫桦老师以及群里很多老师都是良师益友,这一年我的成长,得益于你们的帮助和鼓励,要不都可能放弃了。原来就是打酱油的,现在可以端茶倒水,很满足了。很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都是家长里短,只是拜年未必能够成行,还是疫情原因,也是为保护老人吧。祝老师春节愉快!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1-14 08:33:20
  这文章生活气息很浓郁,也是我非常熟悉的生活。我在北方生活多年,我至今都不能原谅自己,很多事情都淡忘了,想不起来,即使有一点火花,我都抓不住。老师这方面底蕴深厚,包括一些北方俚语的使用,炉火纯青。没见过姥姥,但见过照片上的姥姥,所以,通往姥姥家的路其实很漫长。字里行间,多少亲情难以倾诉。令人感动的好文,拜读学习,祝新年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28:29
  韩老师好,这些俚语从小就听母亲说过,我读书少,让我引经据典还有点困难,我就另辟蹊径吧,哈哈!已到家,文章也给老母看了,有说起很多往事。祝老师春节愉快!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14 09:03:34
  这是一部历史。我从小就没有走过姥姥,我不认识。所以,只能乐于走两个姨。有姥姥的日子真的好,姥姥最疼外孙的。我的老伴就是一个典型的好姥姥,每天都得视频里看看外孙,过年更是盼着回家。天方夜谭历史的这篇散文,写得温婉多情,将一卷历史徐徐展开,让我们走进了一个泛黄的年代。文章里表达的亲情厚意,是在亲戚不断减少的当下最值得回味和珍惜的。天方夜谭老师叙述精彩,表达深情,如拉家常,动不动就想落泪。盘着腿坐在火炕上听故事,不想走了。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33:33
  是啊,有姥姥的孩子是幸福的,我很遗憾有些缺失。我的两个孩子他的姥姥都特别疼爱,我嫉妒,也是我写文灵感来源之一。都说过年没年味儿了,除了客观原因,其实很多人是把自己的心走丢了,已回家,今天给老母念了文章,又说起很多往事,这几天在家多陪陪他们。祝老师春节愉快!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1-14 10:07:22
  恭贺天方老师又一力作!通向姥姥家的路有十里,为何如同磁石般吸附着“我”,而心向往之呢?因为那里有令人梦魂牵绕的浓浓亲情和绵绵童乐!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很自然向我们展示出一系列动人的场景,和浓浓的情感。其真挚的表达,及乡间俚语的合理运用,加以今昔对比笔法,使文章浑然天成,特色显现!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36:37
  郑老师好,我读书有限,写文章更是小白,都是通过这一年不断像大家学习,逐渐提高的,引经据典不是我的长处,就写些个民间俗语,配我的乡土味道,合适!祝老师春节愉快!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14 11:21:32
  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通往姥姥家的路,十里皆春风。这种亲情的表达,会唤醒那份去之遥远的情感的。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39:12
  看到老师加的头尾,非常贴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我开始对标题不是特别满意,这下应该合适了!再谢好老师,辛苦了!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1-14 12:55:46
  天方老师的文笔愈发精进了,通往姥姥家的路,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那些亲情故事栖息在旧时光里,被作者温柔深情地唤醒,依然感人肺腑,启人共鸣。作者的姥姥在那个医疗条件技术落后的年代,因患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大舅和大舅妈为人厚道善良,心怀慈悲,帮助接济作者一家人,让他们终于度过生活的难关。姥爷善讲故事,作者偶尔留宿于姥爷家,听故事成了最奢侈的享受。文中穿插了不少朗朗上口的民间谚语,其地域特色鲜明,饱含做人做事的真谛,读来富有哲思,余味无穷。作者将一个个温情故事丝丝串连,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成就如此佳作,非常耐读。本文还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人物形象鲜活饱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篇情感浓郁,感恩与珍惜之意溢于言表,语言质朴通透,飘荡着乡愁缕缕,盛赞才思,问候天方老师午好,遥祝体健文丰!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44:48
  罗老师晚上好,我的母亲会讲故事,可能这些遗传给了我。上学时候我并不会写作文,现在有了些经历,可以把故事写出来了。老母今天看了文章,又讲了很多往事,姥姥走后,遇到困难如何学着做衣服,纺线织布,也曾半夜想姥姥哭醒了。祝最美评论人春节愉快!
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1-14 15:27:46
  通过叙述“通往姥姥家的路”,来展现与姥姥的真情实感,非常亲切,令人感动。文章细腻生动,语言质朴,叙述非常流畅,欣赏学习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46:30
  感谢小溪老师驻足留墨,很多都源于母亲的讲述,今天和老母亲坐在一起,又说起很多往事。您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祝老师春节愉快!
9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1-14 16:41:21
  天方夜谭的文让我想起了刚走的三姨夫。一直想去看,一直没看成,直到再也没有机会。姥姥家的路,很长很长,其实又很短,它在心里不知丈量了多少次。特别温馨温暖的文字月亮拜读学习!祝老师小年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51:43
  确实是很长又很短。可是最后拜年的愿望未必成行,疫情的原因,家里还有没阳的,要考虑下面小人的想法,看情况吧。好像我跟您说了,我急着回来也是因为媳妇一位长辈走了。其实我可以不用去,但是这都是传统,我尊重传统。我尽量参加!祝老师春节愉快1
10 楼        文友:白玄        2023-01-14 19:49:32
  通往姥姥的路牵系着亲情,在困难时期总是令人难以忘记。文章娓娓道来,点点滴滴,铭记于心。特别是好吃的,好玩的,难忘的,都记录于脑海之中。小时候常走的路,姥姥家亲戚对自己的好处,有关人事,在记忆中难以磨灭。文章内容真实,感情诚挚,内涵丰富,笔法老练,语言朴实。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14 21:56:19
  白玄老师晚上好,今天在家忙活,回复晚了,其实很多都是来自母亲的叙述,文章又勾起母亲很多对往事的回忆,絮絮叨叨跟我讲了很多,很多人和事都是说过无数遍的,但我还是喜欢听。文章后面的拜年只能视情况而定了,还是疫情原因,为老人身体着想,有些人还没阳。祝老师春节愉快!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