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读画(散文)
读书,是要从文字里寻找意境,还原美的画面。读画,则是把形象转化为具有文学色彩的字词韵律,是重构人物历史和瞬间相契合的美学过程。读书读画都属于艺术思维活动,是有着一点区别的。我是这样比较两者的,我想从我认识一个画家到读懂他的画说起吧。
一
平淡无奇,无波无澜。可能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样子吧。我突然觉得,生活里遇到了喜欢的艺术,遇到一个入眼而不去的人,会马上有改观。
两年前的机缘巧合,在美篇遇见了燕平先生,蓦地眼前一亮,哇,太惊艳了,他的绘画作品!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震撼于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带给我一片崭新、辽阔、美丽、斑斓的世界,那一幅幅通过线条、色彩、光影等呈现的世间万象是那么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神摇。于是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对他的一幅幅画做了细致的思考,并且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写下了评论,燕兄非常欣赏我对他的画评,感动不已,他很好奇我的解读怎么如此契合他的创作思路。
燕兄也是性情中人,有一见如故之感。我说,以前的我完全不懂评论,不会使用文学语言表达,就在三年前与江山文学不期而遇,与一篇篇美文相逢,我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因为文学可唤醒灵魂,可激发潜在的动能。踏进江山,我真切地体悟到生命的丰盈快乐,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江山行走,相守东篱,我虽写文不多,但评文不少,也编辑了一些文章,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我的审美情趣和评论积累源于江山文学的佳作熏陶,源于东篱社团的怀才抱器、岚亮等一批导师的引领,他们的文学造诣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影响着我,经常拜读他们的大作,我这个文学爱好者总算对文学有了一定的感知力,如今触类旁通,对音乐、绘画等艺术也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知。
燕兄听罢,对我行走江山的历程非常认同与赞赏。是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和燕兄一起赏图论画,交流心得,从此我拥有了一位画坛挚友,从此原本与画界毫无交集的我开始折服于绘画的魅力,只要有空闲,我就用心欣赏燕兄的画作,也认真欣赏燕兄推荐的其他绘画大师的作品。
二
在大师们的作品熏染下,我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力,并尝试用美学的眼光品味画作,努力透过画面的物像、人像、景象、背景等读懂画家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的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甚至是灵魂,读懂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受和期待,也试着理解画面的留白给观者的遐想和启迪。
燕兄每每用心血泼墨成丹青,便会在第一时间与我分享,我深感荣幸,十分乐意真实客观地评价他的画作,尽管我的评论并不专业甚至幼稚,但燕兄非常欣赏,非常愿意倾听我的观点,他总是鼓励我,说我的每一条评论对他很重要,他会洗耳恭听,并会认真修改不足,以趋向更加美好的境界。当然我常常沉醉于他画作入木三分的表现力,哪有什么意见可提?
他画《月满西楼——李清照》,我给的评论是:这幅画呈现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唯美深远意境。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一代词宗,在月色迷蒙的夜晚,行走于湖畔,陷入了无尽的思念,抬头望向长空,明月高悬,洒下丝丝缕缕清晖,如银若霜,徒添伤感。心绪缱绻,一行大雁可否传来锦书?满腹惆怅,一声长叹,月亮可知清照心?画中清照面容清丽,宛若明月,诗心通透亦如明月,思念绵长,犹似月光。孤独的人、小小的楼、月色、湖泊……浑然一体,和谐曼妙。清照服饰华美,裙裾飘飘,气质如兰,眼神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虽手捧书卷,却神游书外。该画画风清冷静谧柔美浪漫,工笔精描,晕染泼洒自如,画意饱满,层次分明,色彩明暗对比效果突出,主人公给观者以雕塑般的立体质感,呼之欲出,似乎能听到她的呼吸和心跳。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为了再现,而是取传达一种审美的意向,作者笔下的李清照,为天下女子树立了一个坐标,怎样才算活出了真正的艺术人生,如此而已。
燕兄对我的评论极尽赞美之辞,后又补问:有什么缺点,提一提,便于修改。我挠挠头,左看右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缺点”,那就是:李清照的个子在整个画面中似乎偏高了些,若适当降低,会更凸显才女的温婉优雅知性气质。这是人物物象安排的比例问题,燕兄一听,大喜,立刻采纳了我的建议,第二天他将修改后的李清照图发给我看,果然效果比之前更有韵味,恍惚间千古才女正从时光深处向我款款走来,举手投足风姿袅娜。燕兄就是这样,做事细致严谨,精益求精,这样的执着努力,使他的画作愈发显出非凡的鲜活神韵,人物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欣赏也是继续创作的必要过程。作品只有不断打磨,才会显出本应有的魅力。描写细节,可能不为我们注意,盲目地接受,创作者可能不会找到更新的境界。我有时对着画作“挑肥拣瘦”。我常常兴奋于此,看出点什么,就像发现了一条真理。审美可以为生活打开一扇崭新的窗口,为生活添上一点惊喜和情趣。
三
他发来画作《千古诗圣——杜甫》。天哪,从最初的粗线条勾勒,到线条稳定后的涂色粉,色粉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平面再到立体,逐步走向完美收官,画面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这哪是画画,简直是破茧成蝶的华丽蜕变啊!我想,这精美的画作背后凝聚着画者多少汗水和心血,真的太不容易了。
凝视着这幅画,我深有感触:“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官场失意,亲眼目睹官场的奢靡之风却无力扭转,甚是悲愤无奈,辞官后深刻感知民间疾苦,他以文字表达心声,字字铿锵。画中的他,辛勤劳作,瘦骨嶙峋,几间茅舍,篱笆疏疏,菜园内蔬菜几垄,田间绿意蔓延。他生活清苦,却心系百姓,心系寒门弟子,期待苍天垂怜万千书生,期待朝廷化腐败为英明。此画极接地气,杜甫、茅屋、菜园、田地……给人以无尽的遐思,遥想千年前的诗人一腔悲悯情怀,在天地间活成了菩萨般的模样。人物神态祥和,满身沧桑,衣衫破旧,却掩不住清风明月般的“诗圣”风骨,浓浓的书卷气,升腾起袅袅诗香。赏一幅画,走近一位诗人,可与之对话,可倾听其来自时光深处的独白。如此佳作,精妙绝伦,力透纸背,震撼人心。
读着我的画评,燕兄感动至极,他说没想到千里之外有一个人这么懂他的画,此时,他画画的辛苦与疲累早已消散到九霄云外,惟有喜悦与欣慰并存。他还说,有时他对自己的画不敢确定是否被观者接受,但看了我的点评就踏实了,放心了。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由纸上的文评转到对画作的欣赏,是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天地的跨越,也让我对杜甫这样的一个人物,有了历史层次上的认识,有了深度的审美,这种审美,既有文学上的深入,更有画作上的立体想象呈现,人物是丰满的,甚至借助这幅画,杜甫的那些诗句都从画中发声,铿锵悦耳。耳目心神,已经与一位古人交汇神遇,这是怎样的获得啊!读画,我常常不自觉地站起,仿佛和画中人物比肩,我深知,我们相距的不仅仅是时代的差距,还有着精神境界的无法攀比,但每当看着这些画作,我就感觉自己变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赏画人,走进了我用自己的历史文学艺术常识构建的时空。神游四野,精骛八极,这不仅仅是一种脱缰的想象力,还是我们真正走进画境的钥匙。
四
前段时间,燕兄寄了一本邮册画给我,说权当我们愉悦交流的纪念。收到快递的那天,窗外飘着蒙蒙细雨,寒意瑟瑟,在打开包裹的瞬间,我觉得冬已远离,春的暖意正纷纷扬扬扑面而至,身心在那一刻已融化。
那是一本装帧精致华丽的邮册,封面鲜红如朝霞般的底色,上面烫金的几个大字十分耀眼——“永远跟党走”,这是燕兄于二零二一年赶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对党的百岁生日的隆重献礼,其拳拳之心日月可鉴。这是一份限量版的珍贵邮册画,一枚枚邮通卡、纪念张、首日封、明信片、专属纪念票等,都是一幅幅浓缩的画作精华,是燕兄精挑细选画作精品中的极品,由中国邮品研发组委会和中国集邮推广中心网联袂制作并发行。
一册在手,似赶赴一场盛大的灵魂盛宴,美轮美奂,满满正能量,极富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是精神上的至尊奢华享受。那些画作都是燕兄参加国内、国际绘画大赛荣获大奖的作品,有天真无邪的孩童画像,眼眸透亮得如一汪清泉;有对沧桑无比的老妇写真,其额头和眼角一道道褶皱刻画着岁月的痕迹;有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的画面……之前我都美美地欣赏过,如今一睹邮册形式的画作,仍觉得动人心弦,沉醉不已。
百年,这是一个多少人都不能跨越的词汇,我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接受了一位富有才华的画家的馈赠,是多么值得永念的一件事。我把“百年”当作这本画册的主题核心,所有的画面,与“百年”联系上,马上就有了一种穿透岁月的雄伟力量。有时候看画,只是浏览,并不能找到一条线索,所获是零碎的。捧着这本画册,我在想,我和遥远的燕兄,因“百年”的主题而拉近,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历史的巧合。
燕兄如此厚赠,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邮册画,更是友谊的象征,任凭时光流逝,友情永不褪色,如月光万顷,照我心湖潋滟;似嘉木葱郁,投我绿阴满怀。
已是名画家的燕兄对绘画创作乐此不疲,永不停歇,他的历史名人系列即将大功告成。这浩大工程的背后,是燕兄对历史资料的广泛搜集与筛选,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进行构思、创作与反复打磨,才有一幅幅力作横空出世。他特别注重勾勒人物“心相”,那是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基础之上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求索创新。画作中的名人、英雄形神兼备,饱含画者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届时其名人画展定然以磅礴之势推出,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贡献,对观者来说将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强烈冲击,其濡染和教化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读画是要读创作者背后的故事的。我期待燕兄能够将创作这些画的故事记下来,我想用这些故事做画作的注脚,努力参透画作的深度内涵,还有创作者投入的心态,我想与之惺惺相惜,心有灵犀。
“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遇见燕兄,我对美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绘画艺术有了愈发浓厚的兴趣,这是缘分使然,感恩遇见!燕兄对艺术不懈努力、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跨越的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他的儒雅、谦和,为人厚道,也令我敬仰和感动,未来我会在江山继续修行,也会与燕兄在绘画领域有更多的探讨。来日方长,我们且行且珍惜。
阅读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是老天赐予人的恩惠,不再剥夺。但我们是否都珍惜阅读呢?我们习惯于读书,常常忽略了读画。我是一个刚刚走进读画妙处的人,愿把我的阅读体验拿来与你分享。
在江山,在东篱,我读篇篇精彩文章,涵养着我的文学情怀;在一个属于我和燕兄的空间,我读画,走进画作里,成为与画私语的人。有谁似我这般富有!
谨祝罗老师小年快乐!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