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一路坎坷 一生沧桑 ————记我的母亲霍爱青的一生经历
1933年农历三月二十,在太行山中段西麓的辽县(今左权县)竹宁山上,有一户姓霍的老大家诞下了一女婴,取名爱青,5岁时,过继给了老三家,养母对其管教十分严恶,而且要求也十分苛刻,打骂是常事,十多年间,她一直泡在苦水里。十几岁时,村公所见她是个好苗子,就培养她担任村妇联主任,但由于养母的旧思想,不想让女儿抛头露面,在公共场所活动,就寻死觅活地折腾,所以妇联主任她没有当成。当她长到虚岁十九岁时,便草草地嫁给了榆社张氏鼎华,该家庭原本是殷实的地主富户,后因土改扫地出门,家境变得一贫如洗了,但家庭毕竟还是书香门第,人缘不错,她就踏踏实实地跟人家过日子。
因丈夫教书在外,没有固定住址,经常是随工作搬迁,先后在更修、南白村、核桃沟、芽芽底、云竹、乔则沟、龙门、杏沿沟、核桃沟九处落脚。
……
1961年腊月十一,从云竹搬到了乔则沟,一住就是十年。此地是穷山恶水、黑山黑岭,日出晚、日落早,狼虫狐豹、蛇毛圪虫,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直接威胁着人和牲畜的安全,十分可怕,这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在庄上住着六、七户人家,大多是邋里邋遢的,说话又不文明,野山把骨碌的,让人很难适应、接受和交流。十年间经常遭受刁民们的欺负和侮辱,还有泼妇的谩骂,这都是常事。
1971年十一月廿八下了山,到了龙门又住了十年,在这里好的一点是村子大了点,人家多了点,狼虫狐豹也少了。但仍旧逃不出刁民的陷害和欺侮,也活不出泼妇的谩骂,甚至还遭批判。
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80年二月十六日,又搬回了老家城关,暂住在杏沿沟,这时的情况好了许多,已经是由外来户变成了在地户的了,本家自己也多了,有事大家商量,共同分担。
1983年八月廿八搬进了核桃沟新居至今……如今她九十高龄,还能自食其力,如愿以偿,一切还算安康。
2023年元月14日
作者简介:
张炳昱,笔名贺奇春,网名稍可轩、咱们好,字礼德,号南坡居士。男,1959年生,榆社县城人。退休教师。格言:当天下人幸福了,我就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