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大舅(散文)
一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姥姥家。姥姥家有神奇的魔力,牵引着我的脚步一次又一次为之前往。姥姥家门前有一条宽宽的河,河水清澈透明,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虾在河中游弋,来回穿梭,水底的鹅卵石色彩斑斓,闪闪发光,我经常和表哥表妹到河里抓鱼摸虾,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且,还能吃到大舅做的豆腐花。
大舅是做豆腐的,我和母亲每次去,他都会给我们做豆腐花,大舅做的豆腐花洁白如玉,细腻光滑,嫩如凝脂,豆香味浓郁,盛放在带有蓝色花边的小碗里,就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再搭配大舅做的酱汁,看着赏心悦目,吃着美味可口。大舅做的豆腐花,让我垂涎欲滴,对我有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姥姥家,正赶上大舅要出去卖豆腐和豆腐花,看我们来了,他就将做好的豆腐花盛装在小碗里,在上面浇上汤汁后,递给我和妈妈,说道:“我知道书荣和小明明喜欢我做的豆腐花,多吃一些,我留下了一小盆,吃完自己盛,我去卖豆腐了。”大舅说完,就骑着三轮车,载着豆腐走街串巷去卖了。
外婆坐在炕上,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娘俩吃,母亲问她,要不要吃一碗?她摇一摇头说,天天吃,都吃腻了,你们吃吧,喜欢吃就多吃一些。
我和母亲一人吃了两碗,吃得饱饱的,肚子鼓鼓的,吃得心满意足。吃完豆腐花,母亲把碗洗干净,坐在炕上,开始和外婆聊天。
“妈,我哥现在还一个人呢,自从我嫂子去世,这都八年了,有人给我哥介绍过对象没?”母亲问外婆。
“你嫂子离世的前几年,有人介绍过,由于你哥思念你嫂子,媒人上门他也不看,时间可以淡化一切,前些日子,你王姨给介绍了一个吉林的,是她娘家的一个亲戚,知根知底,年貌品性和你哥挺般配,两个人见了几次面,彼此都很满意,但两个孩子不同意。”外婆说着,叹了一口气。
“大莱二莱为啥不同意?”母亲感到诧异。
“你哥和两个孩子商量要给他俩找一个后妈,两个孩子的头摇晃得像个拨浪鼓,说他们学校有一个同学,就因为父亲给找了个后妈,经常挨打,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外婆说道。
“那个后妈是特例,大多数后妈对孩子都很好,有很多后结合的家庭也很幸福,相处得都很融洽。”母亲辩驳道。
“由于两个孩子不同意,你哥就放弃了娶妻的念头,他说,等把俩孩子拉扯大了再说吧。”外婆继续说道。
“我哥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经历了太多的坎坷。现在为了拉扯两个孩子,每天起早贪黑做豆腐,卖豆腐,又为了两个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母亲说道,言语中对她的哥哥既有赞叹,又有疼惜。
“外婆,您给我讲讲大舅吧。”母亲的话,让我对大舅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外婆听到我的恳求,笑了一下,抿了一口茶,悠悠地说道,好吧。
接下来,外婆就给我讲述了关于大舅的动人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二
大舅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外公外婆的长子,生于书香门第富裕之家,他的爷爷、三个伯父都是高校的教师,在入合作化之前,可谓锦衣玉食,衣食无忧,有过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大舅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他的祖父祖母是家长,伯父伯母和父母都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家大业大,生活优渥,家里有果园,也有良田。据外婆回忆,那时候家里腌制黄花鱼,一缸又一缸;烀螃蟹,一盆又一盆;煮饺子,一锅又一锅。不只是过年有新衣服穿,平时穿着就非常体面,真是鲜衣怒马,光鲜亮丽。
那时候,大舅的祖母管家,祖母贤惠能干,把大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祖母的操持下,家庭和睦,其乐融融,邻居无不称羡。那时候,儿媳对婆婆真是言听计从,毕恭毕敬,沿袭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孝顺的传统美德。大舅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得非常帅气,不但父母疼爱,也深得祖父祖母和几个伯父伯母的喜爱,被全家人宠溺着,就像被浸泡在蜜罐里,甜美得醉人。
人生命运的轨迹永远不会是一条直线,总是随着社会的动荡起伏而呈现出曲折蜿蜒的变化,大舅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伴随着1955年合作社的成立,戛然而止。家里的果园和土地全部交出,这期间,大舅的祖父祖母相继病逝,大家庭也随之解散了,祖父祖母的四个儿子各自分家独过。
错过一个机会,有可能就会错过一生,甚至影响到几代人。我的外公,也就是大舅的父亲,很有才华,时任大队会计,当时有农场请他做技术员,他却婉言谢绝了,原因是当时大舅身下的一个弟弟刚刚夭折,外公情绪低落,陷入丧子之痛中不能自拔,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因而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如果外公接受农场技术员的职位,一家人的命运就会改写,因为农场职工属于城镇户口,大舅以后的人生就会少一些悲情和磨难,多些喜庆的色彩和斑斓,但人生没有如果,外公因这件事没少挨外婆埋怨,说外公是穷命人,外公总是以沉默作为对外婆的回应。
接着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一家人食不果腹,饿得面黄肌瘦,大舅实在饿得慌,就采摘蓖麻籽吃,哪知道蓖麻籽有毒,没过多长时间,大舅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昏厥等中毒的症状,外婆见状,奔跑着找来村医,多亏及时解毒,大舅才捡回了一条小命。在饥荒面前,外公一家人真是过的凄凄惨惨戚戚。
外婆讲到这里,说道,你多幸福啊!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时代,不缺吃,不少穿,你大舅小时候比你苦多了,差一点饿死。
外婆的话,让我感觉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为生活在多灾多难年代的人们感到心酸,有多少人忍饥挨饿熬了过来,又有多少人没有熬过灾荒,饿着肚子奔赴在黄泉的路上。
大舅的三个伯父都是高校的教师,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但在灾荒年,那时候物价飞速上涨,有再多的钱也只能买到少量的粮食,家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但他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弟弟一家人饿死,于是就紧紧裤腰带,自家的粥做的稀一些,从嘴里省下一口食粮周济弟弟一家,在他们的帮衬下,外公一家最终总算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苦难的岁月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在人间汩汩流淌,淙淙潺潺,吟唱着最美的爱之歌。
三
大舅熬过了灾荒年,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大舅断断续续读完高中,高中毕业后,大舅回到农村开始务农,但毕竟是有文化的人,大队书记让他做会计,他工作认真而细致,从不出错,做了几年会计,但他却少学了一门社会学科,最后让他失去了会计的工作。
有一次,村支书向身为会计的大舅借钱,面对顶头上司,大舅怎么有权利命令他写借条?但他又不能不借,到底村支书还是没返还这笔借款,年底对账时,少了一笔钱,大舅向村支书要钱,村支书说啥也不承认借过钱,大舅因此失去了会计的工作。
吃一堑长一智,大舅不恨村支书,只恨自己没有坚持原则,也让大舅切身体会到,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给别人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是创巨痛深的。并深刻地领悟到,做人一定要讲究诚信,将来他和别人借钱时,一定要返还,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间盛开的最美的花朵。
四
大舅后来去学校教书,这期间有人给他提亲,提亲的人络绎不绝。据外婆回忆,大舅年轻时,那真是美男子一个,面如冠玉,唇若点朱,英俊潇洒,气度非凡,继承了外婆美貌的基因。虽然家境一般,但教师的职业和俊逸的外表,让很多女子对他一见倾心,然而大舅心里有他自己的择妻标准,因为这是关乎一辈子幸福的大事,他要认真对待,不负自己,也不负对方的一片真心。
在媒婆热心的牵线下,大舅见过几个女孩,但都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直至遇见张丽琀,那时候张丽琀二十出头,端庄秀丽,貌美如花,大舅对她一见钟情,明显感觉自己心跳加速,她对大舅也是一瞥惊鸿,二人两情相悦,不久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大舅和大舅妈伉俪情深,和和美美,从来没有红过脸,大舅曾经自豪地和外婆说,他和大舅妈是全县最恩爱的夫妻,外婆听了,觉得大舅说得有些玄乎,恩爱是恩爱,但怎么能说成是全县第一呢?但外婆不置可否,儿子儿媳恩爱,她心里也跟着高兴。
大舅妈是卫校毕业的,毕业后回到村里做了一名赤脚医生,和大舅结婚后,开了一家私人小诊所,为街坊邻居及时解除疾病痛苦,不知有多少新生命在大舅妈的手里诞生,大舅妈也相继生下两个儿子,那时候外婆和大舅大舅妈一起住,大舅每天到学校上课,大舅妈每天给病人看病,外婆就帮着照看两个小孙子,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着,甜美而温馨。
大舅妈在三里五村都很有名,一些邻村的乡民也来找大舅妈看病,对于卧病在床的老人,大舅妈就骑着自行车,载着医药箱,到家里给病人治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次,大舅妈去邻村给病人看病时,走到拐弯处,一辆大卡车迎面驶来,大舅妈还没来及躲闪,就被疾驰而来的大卡车卷在了滚滚的车轮下,当场身亡,由于卡车司机没买保险,最后只赔偿了少量的丧葬费。
飞来横祸,致使大舅妈遭遇不幸,香消玉殒,撇下了两个幼小的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街坊邻居看着那两个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没有了妈,也感念大舅妈救人治病的功德,没有不落泪的。
大舅听到这个不幸的噩耗,更是悲痛欲绝,痛彻心扉,陷入到极端的痛苦之中,他太爱大舅妈了,而且,两个孩子还那么小,他对着苍天发出质问,命运为什么要对他这样无情!他问风,风哀嚎,他问雨,雨哭泣。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舅教师的职位也被乡长的儿子顶替了,大舅失去了爱妻,接着又失去了工作,接连的打击,让大舅的情绪低落到了谷底。
外婆看着大舅消沉的样子,说道,书年啊,人死不能复生,工作丢了还可以再找,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你需要想办法挣钱,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尽力养活两个孩子。
大舅听了外婆的话,看着为自己担心的老母,看着两个幼小的儿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心里滋生,他在心里劝慰自己,告别忧伤,为活着的亲人,必须振作起来,勇敢面对坎坷的人生,于是他回到队里开始劳动,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
命运对大舅好像格外苛刻,有一天,大舅家的大表哥突然头痛得厉害,头疼脑热在农村不算大病,大舅最初也没当回事,从药箱里取出两片去痛片,让大表哥服用,以为药到,痛就会解除,然而,大表哥吃完去痛片,还是疼痛难忍,告诉大舅痛的钻心刺骨,他实在受不了了,大舅看到痛得泪眼汪汪的儿子,也心疼得流泪了,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把大舅震荡的晕头转向,感到头重脚轻,他打了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大舅看着面色凝重的医生,强作镇定。医生告诉大舅,大表哥的脑里长了一个肿瘤,肿瘤已经压迫到了血管和神经,需要尽快做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否则会危及生命。
大舅问了一下所需的费用,医生说了一个大概的数字,除了手术费用之外,还包括后期的治疗费用,大舅一听,顷刻间呆若木鸡,对大舅来说,这笔高昂的费用,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如果不做手术不治疗的话,孩子就会没命,一道难题摆在了大舅的面前,最终父爱战胜了一切,大舅决定回去筹钱,准备给儿子做手术。
大舅的三个伯父伯母和兄弟姐妹都慷慨解囊,竭尽所能,把家里的积蓄拿了出来,交到了大舅的手里,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困境面前可以消融一切坚冰。
亲戚都借遍了,但钱还是不够,大舅又到乡邻家里借钱,那时候,民风淳朴,人们都纷纷借钱相助,大舅捧着钱,就像捧着小火炉,温暖的有些烫手。
在亲戚和邻居的帮助下,大舅终于筹够了一笔钱,孩子顺利进行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孩子的命总算保住了,但大舅欠了很多外债,大舅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把这笔债尽快还上,绝不能失去诚信,那个村支书的言行让他刻骨铭心,这笔债款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大舅的身上。
五
大舅为了尽快还清债务,他春天卖树苗,夏天卖雪糕,秋天卖水果,冬天卖棉袄,过年卖年货……得啥卖啥,无论春夏秋冬,风里来雨里去,不辞劳苦,辛苦奔波,寒来暑往,每挣到一笔钱,大舅就用来还债,自己不舍得买任何东西,恨不得一分钱能掰成两半花,不到两年的时间,大舅就还清了了一大半欠款。这期间,住在县城的小姨和小姨夫经常周济大舅一家,过年过节送米送面送钱,帮着大舅抚养两个孩子,我家的条件稍微差一点,但母亲也竭尽所能帮助她的这个处于困境中的哥哥,年前杀猪时,母亲就会提着两个猪腿和一些猪肉,坐车给大舅送去,过年过节时,还会往大舅手里塞钱。
大舅在商店看到一个磨豆腐的电动机器,心想,做豆腐比做其它的稳定,于是花钱把磨浆机买回家,开始做豆腐。做豆腐很辛苦,需要起早贪黑,大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比家里那只大公鸡都醒得早,整个村庄的早晨是从大舅做豆腐开始的。大舅不仅做豆腐,也做豆腐花,小姨小姨夫对大舅做豆腐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花钱买了一辆三轮车送给大舅,从此,大舅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豆腐了。
辛辛苦苦做了将近两年豆腐,大舅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总算可以舒口气了,大舅感觉身上轻松了许多,背后的一座沉重的大山,被他勤劳的一双手一点一点地搬走了,感受到了无债一身轻的感觉,那是一种兑现承诺之后的幸福感,他也闻到了诚信之花绽放时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大舅靠卖豆腐,硬是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还给儿子盖房娶了媳妇,我的两个表哥也都做了父亲,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做父亲的人,才更能真切体会做父亲的艰辛和不易,感觉大舅为他们兄弟两人牺牲的太多,决定把大舅接到身边照顾,大舅说啥也不同意,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还很好,如果真不能动弹那天,再让儿子照顾也不迟。
两个儿子看着孤独的父亲,决定给父亲找个老伴,弥补儿时不懂事的缺憾,在两个儿子的操办下,大舅晚年时,娶了一个老伴,两个儿子也都很孝顺,对大舅的老伴也像对待亲身母亲一样尊重,大舅的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面对坎坷和苦难的人生,他选择勇于面对,并靠着自己辛勤的双手,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为了两个儿子,甚至舍弃自己的幸福,展示出无私而伟大的父爱。
大舅,以一棵树的姿态,高高地耸立在大地之上,为两个儿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他用勤劳的双手,弹奏出生命的绝响,写下一首首动人的诗行,谱写了一曲曲爱的生活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