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冠病毒感染并不是大号感冒那么简单(散文)
2022年12月7日,国家对新冠疫情防控放开,社会面的防控国家几乎不管不顾,重在个人自我防护。国家把重点调向对重症、危重症的治疗。
为什么会这样?一则新冠病毒危害性减轻,绝大多数人可以承受与抵抗,部分人甚至无症状;二则严格防控之下,一部分人生活陷入绝境,抵触情绪巨大,基于原因一,也没有激化矛盾的必要;三则利于人员与经济流通,保持与大多数国家一致。
一月之后,自2023年1月8日起,国家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什么意思呢?从老百姓关心的医疗费用维度而言,除了重症、危重症患者由国家承担全额费用外,其他患者于3月31日前按目前规定的最底70%的比例报销。之后呢?说不清。
正如专家预测的那样,防控放开之后,第一波大感染迅速蔓延,不少人会中弹。当然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达到专家预测的大约90%,重症、危重症患者肯定是极少数。
然而,老百姓的感觉并不是这样,似乎重症、危重症患者不少,绝不是大号感冒那么简单。
放开一月,我身边就真真切切地存在几个并不那么轻的案例。
一、侄子看望姑姑,姑姑一家中弹
下午,小小去学校填报职称评审材料。为了快而准,小小请微机老师A女士帮忙。
整个下午,小小与A女士共用一台电脑,并肩作战,密切合作。当然,她们二人全程戴N95口罩。
A女士几年前与丈夫离婚,目前与母亲和儿子在一起生活。
晚上七八时,小小与木文正在家里客厅看电视,小小的手机突然响起不祥的音乐。
“小小姐,上午我侄子侄媳到我家看望我们,刚我侄子来电话,说他下午开始发烧,阳了。你要当心啊!”
“好,我注意一下。应该没事,咱们一直戴口罩着呢。”
几天后,A女士发烧,母亲发烧,儿子发烧,全家阳了。小小没有症状,木文没有症状。
母亲发低烧,失去味觉,但几天后逐渐转轻。儿子发高烧,胸闷,只好去医院检查,无大碍,几天后也轻了。A女士发烧几天,服用布洛芬后退烧一天又发烧,反复两次,浑身疼痛难忍,怎么睡都不舒服,不想吃饭,持续咳嗽,不得已,憔悴地走进人民医院。
CT结果显示,A女士肺部感染,轻型肺炎。
“平时,你需要住院,现在没办法,住满了,没床位。”医生无奈地说,“给你开点药,你拿回去吃。过几天再复查一下。”
结果出来了,A女士放心了,恐惧一扫而光,人也轻松了许多。
A女士之前就有肺炎,在新冠之下,旧病复发。
母亲、儿子一周后就轻松了许多,A女士折腾两个多礼拜才转轻。他们觉得,新冠感染,并不是大号感冒那么简单,那么轻。
母亲,七十多岁,最轻;儿子,二十出头,居中;A女士,四十多岁,最重。新冠病毒感染,谁重谁轻,与年龄是什么关系,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二、夫妻先后感染,一轻一重
小小与B女士在中专时是同班同学,走进工作单位是同事,一直和睦相处。
B女士喜欢运动,身体较强健。丈夫瘦弱,平时身体不及B女士那么好。
小小与B女士常常使用微信聊天。
一天,B女士告诉小小:我老公阳了,发低烧,不到38℃。
又一天,B女士告诉小小:我阳了,发烧,38.5℃。
又过了几天,B女士告诉小小:我差不多过了,不发烧了,稍微咳嗽。
又过了几天,B女士告诉小小:我老公一直低烧不退,左眼模糊,右眼几乎看不见了。去本地医院检查,肺炎,青光眼,医生让赶快去咸阳医院。
次日,B女士与老公去了咸阳215医院,通过熟人才住进院。在215医院,几乎所有住院部里都住的是新冠患者,楼道里也是。
据说,B女士老公的两个眼睛都需要做手术,要换晶状体。先做一个,隔几天再做一个。
同时,同步进行肺炎治疗。
小小三天两头与B女士聊天,以示关心,一次真心地问B女士:钱够不?不够,就吭一声。B女士相信小小的真诚。
B女士在恢复期,却要全力照顾更严重的老公,身心俱疲。
B女士与老公感慨:新冠病毒感染,绝不是大号感冒那么轻松。
三、送走老人,全家阳了
C女士与我在一个科室工作,疫情防控放开之后没几天,C女士的奶奶去世。奶奶的去世与新冠无关,与年龄有关。再过两月,奶奶就一百岁。C女士很伤心,在哭泣声中告诉我,她要请假几天。
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一大波人送走了百岁寿星。
几天后,C女士要上班,可是她最终还是没有来,她发烧了,阳了,38.5℃,浑身无力,没有味觉。
一个礼拜后,C女士想上班,可最终还是没有来,她的患冠心病的母亲阳了,她的患糖尿病的父亲阳了。夫妇俩双双住进医院,还好,住在同一个病房,因为有一位亲戚在这个医院里工作。
母亲轻点,还可以照顾父亲,因此C女士晚上不用陪护父母。如果C女士日夜照顾父母,她怎么能承受得住?
事情不向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C女士的父亲发高烧40℃,反反复复。更严重的是C女士的父亲呼吸困难,出现白肺,不得不住进ⅠCU,上呼吸机。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需要输血。C女士便联系献血者,由于她的交际广,很快就联系到三四个献血者。
为了给父亲补充营养,C女士一下子在医院外的药房买了50瓶胃蛋白,每瓶六百,一共三万啊!
C女士说,她现在就缺钱,至于拼身体,没有办法啊!一个独生女,自己才刚阳康,又需要照顾有基础病的阳了的父母,她只有拼了。她说,不管花多少钱,她都不放弃父亲。自己的钱花完了,又花母亲的钱。
下了两次病危通知后,C女士的父亲终于向好,医院让出院。
有基础病的人阳了,真不能掉以轻心啊!
C女士的一家人都阳了,一个比一个严重,哪里像个大号感冒,差点要了人的命。
四、八旬又六的老妇人阳了走了
晚上,我点进公司微信群,看到了无数个唁语:老人一路走好,请某先生节哀顺变。
昨天我就看到这样的唁语,是一个退休职工的父亲去世了,我和这个职工并不熟,也没怎么在意。今晚看到这样的唁语,我想就是昨天的事,也没仔细看,就准备划走。
忽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人——D先生。
我曾经和D先生在一个办公室工作,面对面坐着,搞过一个专项工作。一起出差过,一起游玩过。我已经离开那个办公室十五年以上,但我们至今有来往。
D先生的留言如下: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慰问。
这是什么意思?D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我疑惑了。
我迅速向上查看信息,终于释疑了,原来是D先生的母亲去世。
我立即给D先生发了私信:刚看到你的留言,一上查才知道你的母亲去世。请你节哀顺变。明天,我去医院吊唁。你母亲多大年龄?
在我们单位,人去世后通常在太平间停放三天,第三天火化。
D先生回复我:我母亲今年86岁。早上去世,中午火化了。丧事从简。
我问:没听你说你母亲身体不好呀,怎么这么突然?
D先生: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白肺。家里有人感染,传给了老太太。
我说:噢——,真不幸,节哀。
正如专家而言,老人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严防感染。一旦感染,老人体质差,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甚至失去生命。
D先生的母亲多么不幸啊!如果不是新冠,她一定会再活几年。新冠病毒感染真不是大号感冒那么简单。
2023年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
据专家们说,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过后,还会出现第二个高峰。
只要新冠疫情没有结束,请大家务必继续防护。不论怎么说,新冠病毒感染并不是大号感冒那么简单,能不感染尽量不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