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纠结的红包(散文)
大年初一头一天,吴总就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九岁的闺女对她的吐槽:真是的,钱包里缺钱,我妈竟然只放了一百块,还好有我爸,我爸才不会像我妈那样抠门,希望新的一年,我妈别再那么抠门。对此,吴总表示很无奈,又好气又好笑。依她那样的条件,什么时候让家里这颗独苗苗缺少过什么,可谓是要天有地接着。她自我调侃了一下,可能是遗传因素,经济头脑发达。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拜年红包的视频多如牛毛,今年更是有增无减。打开视频,各种拜年要红包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令人不屑一顾地一划而过,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反手一赞,有的令人深思不已,有的令人泪流满面……
多数是生活随拍,也显示了社会生活一方面。两个老人准备好红包或者现金,晚辈拿个铁盆往地上一放,排队给老人磕头,随后一人拿走一百块钱。牙牙学语的幼儿撅着屁股趴在地上,给爷爷奶奶拜年。再大点儿的孩子,有的嫌少直接开启抢红包模式。个个喜笑颜开,场面也热闹非常。也有的人家,晚辈磕头拜年,给长辈钱。晚辈们诚心诚意,老人们笑得欢天喜地。那份喜悦的心情,连带着看视频的人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愉悦。
红包来源于压岁钱,压岁钱也叫压惊钱。最初是为了辟邪,除夕之夜长辈给孩子们分发食物,便于孩子们遇到“夕”这个怪物时,能够用食物堵住夕的嘴,便于脱身。后来,逐渐演变成货币,也增加了祝福、激励等寄语。在经济发展壮大的今天,压岁钱逐年有增无减,基本都是最少一张大红钞,有的一摞大钞。大人攀升,孩子攀比。在貌似好笑的喧嚣里,还有谁知道压岁钱的意义?
磕头是民间俗语,书面语即叩拜礼。一般来说,给自家老人磕一个头,也有人说磕三个,清明上坟磕四个,有“磕三不磕四”之说。古语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关于叩拜礼各地虽有争议,但都出于内心的敬重之情,是我国传统文化孝道之一。
今年的视频里,多少人为了多拿到钱,磕头不计数。鞭炮般的欢声笑语里,或许只是为了图个快乐。男儿膝下有黄金,上跪苍天,下跪父母。看着某些一米六七高的小伙子们或者几十岁的成年人,毫无章法地跪地砰砰乱磕,我也是无语悲哀。文化缺失的悲哀,教育缺失的悲哀,传统文化遗失的悲哀……
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一年一度的全民春节狂欢里,这样继续下去,我们还让后代传承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精华在哪里?“新”又在哪里?作为传帮带的我们这代人,在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里得到了什么,离弃了什么,传承了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而是社会性普遍现象。当某些平台推荐视频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考虑公众导向。作为公众平台,最起码把风气导向正确,而不是一窝蜂涌过来表面一片繁华,背后一地伤疤。
我记得小时候,去外婆家拜年。大人都会嘱咐自家孩子,谁也不准要压岁钱。超过三岁的孩子就大了,不能要压岁钱。母亲也嘱咐我,谁给钱也不能要,都是人情账。表姐表哥表弟表妹这帮,一进门,跪地磕头送上祝福。外公端坐在圈椅子上笑着,每人一杯热茶。外婆拿出醉枣、干枣、糖招待,我们边吃边聊边玩,等待午餐。那时的快乐很简单,笑声也很甜。或许有人说,今非昔比,那时没有钱是穷开心,今天有钱了是真得开心吗?的确,儿时的贫穷限制了我们对金钱的欲望,那时的我们时刻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看现在网络视频里,条件不好的老人发完红包,心里的苦自己咽下,还得面带笑容准备家宴。甚至,有的孩子跟爷爷奶奶抢钱,大人在一边还哈哈大笑。那些视频看似好笑,笑过之后,内心深处有种说不出的不适之感。视频里也有一股小小的清流,娇娇稚子双膝跪地,深深叩首,拉着爷爷的手说:“爷爷,我不要红包,只要您健康快乐地陪着我。”这声音,干净利落,甜美可爱,比糖果好吃,比美酒好喝。隔着屏幕,我都被感动得落泪。评论区更是赞语连连,点赞数量急剧飙升。这说明什么,正能量的东西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是家长,家长决定着家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是一种正能量,能够给家带来温暖和快乐。家庭幸福指数高低,与钱多少关系不大。家风是一代代人的精神寄托,没有家风家训,如何让后辈有章可循。
不得不承认,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腐蚀中华文明,西化人们的思想,挖掘我们的信仰。部分六零后,七零后还能够坚守老祖宗的古训,而部分年轻人呢?以“破除封建迷信”为由,抛弃了所有,导致精神贫穷,精神支柱没有了,何谈幸福。那些抢夺红包的孩子是家里穷吗?非也!那个不要红包,要爷爷健康的孩子是家里富裕吗?非也!一切都是人性使然!
经济发展浪潮下,金钱至上主义占据了内心,当眼里只有钱的时候,便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触不知,春节这个阖家大团圆的日子里,一家人有爱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一家人共同相互奔赴才是最幸福快乐的事。
十六岁的男孩,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他拉着弟弟跪在地上,奶奶和妈妈笑着拿出红包的时候,男孩语出惊人。他说不要红包,要送给家人特殊的礼物。男孩诉说着从出生到现在为止的经历,囊括了一家人共同的努力和不容易。他感恩爷爷奶奶的付出,叩首谢恩;他感恩父母恨铁不成钢的教诲,叩首表白。奶奶和妈妈被孩子这突如其来的长大,感动得泣不成声。三分钟的视频,一天内十几万点赞数量。评论区更是一边倒,赞扬这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孩子朴实无华的语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父母爷爷奶奶操劳过度的心,也感动了无数个我这样的陌生人。孩子有责任心,懂事,感恩,父母再苦再累也值得。
身体臃肿的中年男子,大约六十来岁的样子。对着年迈的父母,三跪九叩,一跪一祝福,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老父亲微笑着双手拉起儿子的手,久久地凝望中流露着赞许。男子没有红包,照样双膝跪地,因为他心中,健康快乐的父母就是最大的红包。有人认为没必要,有人认为这才是传承国粹,各人评论着自己的观点。其实,我觉得评论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用情、用功做了。
在当今社会,有钱有车有房不算富有,真正的富有是儿孙满堂,老人传承美德,儿女继承和发扬,让良好家风家训代代相传。人的一生,最该追求的是什么?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优秀的下一代。每个家庭的顶梁柱都要代代相传,支起家,才能扛起囯。这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的富有!
即使再有钱,也莫让红包“变味”,愿天下人都能用好“钱”这把双刃剑,让家有支柱,让囯有栋梁。
作品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佳作欣赏学习,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