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特殊的2022年(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特殊的2022年(散文)


作者:侯省彦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4发表时间:2023-01-25 10:03:40

【菊韵】特殊的2022年(散文) 白驹过隙,稍纵即逝。转眼到了2023年。回首2022年,是难忘的一年,也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退休已十年,党龄五十年,感到最荣耀,最幸福。领导无微不至关怀,正逢母校120年华诞,又遇到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使自己精神百倍,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80万字的《扶眉战役.红色故事》和《扶眉战役.永远铭记》的修订再版工作。
   一、领导关怀是动力,不用扬鞭自奋蹄
   在这一年里,我用手中的笔不断挖掘和整理扶眉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为党员干部讲党史,上党课,这些成绩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而领导的鼓励和关怀,又成为我继续发挥余热的不竭动力。
   春节前夕,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峰冒着疫情感染的风险,代表眉县教体局来到我家送来了慰问信和慰问品,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亲切关怀。
   我表示:一定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经常深入各类学校讲好扶眉战役等红色革命故事,让青少年感同身受地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听党话、跟党走、颂党恩的自觉性。
   端午节前夕,中共眉县县委副书记、眉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小平在百忙之中,带着“微州黄菊”茶叶来到我家慰问,我受宠若惊,将自己撰写并已出版的56万字的《不朽丰碑》和50万字的《军魂永存》两本巨著回赠领导,以表谢意。
   一盒茶叶寄深情。领导的关怀和期望,为我注入了奋进前行的动力,鼓舞着夜以继日的修订完成了80万字的《扶眉战役.红色故事》和《扶眉战役.永远铭记》这一庞大的红色文化工程。
   七一前夕,陕西省眉县常兴镇人大主席左金代表中共常兴镇党委、政府、人大,来到我家送来了慰问金,使我倍感党的温暖和关怀。
   我感动地流下幸福的泪花,表示一定要发挥余热,写好、讲好扶眉战役红色故事,不遗余力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常兴镇的经济发展和红色旅游推波助澜,奋斗终身。
   八一前夕,陕西省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王晓军副局长的带领下,一行三人代表眉县人民政府进行慰问,表达了人民政府对我为挖掘整理扶眉战役红色文化资源做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我表示:一定要在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完成240万字的《扶眉战役》(1-5卷)的修订和出版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阳节前夕,陕西省周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郑新红局长的带领下,一行五人代表周至县人民政府来到我家进行慰问,并对为挖掘整理《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一书表示感谢!
   我对远道而来的周至县领导表示,一定要在周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完成《红色印记.任家城战斗》一书的修订再版工作,协助完成扶眉战役任家城战斗纪念馆的创建工作,向在任家城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献上一份厚礼,用实际行动告慰烈士的英灵。
   10月份,陕西省眉县关工委和常兴镇关工委领导来到我家,检查验收《红色书屋》筹建情况,对在筹建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我表示:一定要在县镇两级关工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办好《红色书屋》,创建《眉县书香家庭》,将眉县常兴镇渭滨新村《红色书屋》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使其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已是退休十年的老教师、老党员,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但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并将全部心血都花费在挖掘和整理扶眉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真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母校鼓励激活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一年,正逢母校凤翔师范120年华诞。30多年前,我从凤翔师范“民教班”毕业,当接到凤翔师范校友会的通知,积极参与了庆祝凤翔师范120年华诞活动,使我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母校为凤翔师范的学子、校友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早在2019年6月,凤翔师范邰俊老师在校友会主导下发起了“情系凤师——回忆我的母校”的征文活动,一时间各地凤翔师范的学子、校友热烈响应,积极参与。
   我得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彻夜难眠,连夜赶稿,写下感人肺腑的文章《凤师“民教班”忆事》,发布在《时光捡漏》网络上,并选入《情系凤师》一书。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这一年,是母校凤翔师范120年华诞。学院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总院提前半年就给各分院下达了120年院庆活动的筹备任务。凤翔师范学院现任领导王苏平院长和张正宁书记非常重视,将该任务交给了学生科,具体由罗昱开老师负责联络工作,邰俊老师为执行会长。在他们辛勤编辑、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下,使《情系凤师》一书如期问世,展示了凤翔师范的学子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为庆祝凤翔师范120年华诞献了一份厚礼。
   在庆祝凤翔师范120年华诞之际,凤翔师范学院校友会又倡导发起《心系凤师》活动后,我毫不怠慢,踊跃参与,连忙撰稿,《凤师,神往的地方》发布在学院的社团“宝职凤起文苑”的公众号,为凤起书院120年校庆活动“心系凤师”优秀文学篇章展示第一期。
   这个网络平台是展示我们才华的最好平台。所以,凤翔师范学子、校友们抓住机遇,锲而不舍,续写华章。我不例外,撰写的《凤师,给我插上写作的翅膀》又为凤起书院120年校庆活动“心系凤师”优秀文学篇章展示第六期发布。
   在这次活动中,我撰写的《凤师,神往的地方》被评为佳作奖;《凤师,给我插上写作的翅膀》被评为优秀奖,并载入《心系凤师》一书。
   与此同时,我又接到《陕西省凤翔师范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通知,其事迹被载入《陕西省凤翔师范志》。这是继2015年其事迹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后,又一次载入史志,我异常高兴,特别欣慰,决心踔厉奋进,用实际行动书写凤翔师范学子、校友的华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自己到了古稀之年,但在那段时间里,在母校领导的关怀下,在邰俊老师和罗昱开老师的关心下,得到《陕西省凤翔师范志》办公室张自强老师的信任,激发起青春的活力,觉得我年轻了许多,整天乐呵呵的,憧憬在无限的喜悦之中,决心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为凤翔师范增光添彩。
   三、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激起勇毅前行的动力
   仁人志士,汉语成语,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从1986年以来,我从事扶眉战役史料征集、整理、研究、编撰、出版等工作,曾多次参与扶眉战役纪念馆的布展工作,并为纪念馆捐赠史料、图片和文物,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其事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网络曾多次报道,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和《陕西省凤翔师范志》。特别是这一年,得到人民功臣、共和国创立者、扶眉战役亲历者陈怀信,仁人志士王广利、李宏斌、钟双勤、蔡瑜梅、陶志杰、晏小平等的支持。
   陈怀信就是其中之一。陈怀信,中共党员,陕西省延安宝塔区人。生于1933年3月,1946年考入延安行知中学,1947年10月参军,扶眉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四军十师三十团测绘员。解放后,于1954年入郑州炮校学习,1955年10月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二部任参谋。1976年6月以正团级转业地方工作,1993年3月离休,现居住北京。他曾荣获人民功臣、战斗英雄、共和国创立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赴扶眉战役纪念馆,凭吊烈士,参谒扶眉战役纪念馆,并为扶眉战役烈士题词、撰写诗歌和接受采访,并与我合影留念。
   这一年,当陈怀信了解到《扶眉战役》书籍在修订出版中遇到困难时,他勤俭节约,省吃俭用,慷慨解囊,支持出版《扶眉战役》书籍。他的行动启迪和感召着我克服困难,打算在2023年完成80万字的《扶眉战役.红色故事》和《扶眉战役.永远铭记》的出版工作,为纪念扶眉战役胜利74周年献礼。
   蔡瑜梅也不例外。蔡瑜梅,陕西省岐山县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时任岐山县城关幼儿园园长,重视在党员教师中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要求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使幼儿从小听党话,立志跟党走,做时代新人。
   她退休后,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文化自信。2022年,当了解到红色文化传播者侯省彦遇到困难时,义无反顾予以支持。蔡瑜梅退休不褪色,思想品质极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陶志杰、晏小平毫不示弱。陶志杰、晏小平是陕西省眉县西马广告装饰部经理,他们的经商之道,思想理念,为人处世,无与伦比。凡是与他们打过交道的人,都说西马广告装饰部做的活质量好,价格适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值得信赖。
   当得知我在修订出版80万字的《扶眉战役.红色故事》和《扶眉战役.永远铭记》遇到困难时,他们免费设计和出版样书。他们的行动深深感动着我,一定要完成240万字的《扶眉战役》(第1-5卷)的修订出版工作。
   光阴似箭,岁月留痕。2022年真是特殊的一年,在岁月合欢之际,我静静守候着,划过时空,寂静,沉思,写下此文。

共 3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022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结束了,生活恢复如初。对作者来说,更是特殊的一年,完成了两部佳作。本文作者是值得让人钦佩的,年过古稀,笔耕不辍,不遗余力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重续红色血脉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完成了80万字的《扶眉战役.红色故事》和《扶眉战役.永远铭记》的修订再版工作。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且成绩卓著,受到陕西省眉县各级领导的嘉奖和慰问。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者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作者能守住初心,一直致力于传承红色文化,真是难能可贵。向作者问好,期待作者佳作频出。佳作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01-25 10:17:46
  看到的作者的经历,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在作者身上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笔耕不辍,不遗余力的发挥余热,不忘初心,为一份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不论年少或年老,勇于拼博,便能收获彩霞满天。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1-25 11:16:18
  祝贺作者的成功!新年好1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