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笔墨写人生(散文)
早饭后,和妻子散步在通往兴庆公园的街边小道,感受虎年最后一个暖阳的升起,欣赏挂在两行树枝上的大红灯笼和一个个编织精美的“中国红”图案,一种喜庆的浓浓气氛扑面而来。
太阳已经露出了笑脸,正从一栋栋高楼的缝隙把金黄色的光线投过来,给人一种不易觉察的温暖,只是那偶尔吹过的阵阵寒风,陡然间钻进衣领,如冰棱般生冷,让人不经意间打一个寒战,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兴致,眼眸仍然在四处逡巡。
不觉间走到一个小区门口,却被一溜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和年货礼品摊点吸引了眼眸,我们放慢脚步,边走边看,不时拿起一把芹菜、大葱或蒜苗,掂掂分量,看看成色,问问价格。突然,妻子像是发现了什么,碰了碰我胳膊,讶异地说:“快看,那边有人写春联。”
“年前写春联,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有啥稀奇的。”我一边不慌不忙地回答,一边跟着妻子,向着让她惊讶的方向走去。
小区南侧不远的人行道旁,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环卫工人,正弯腰蹲地,手握毛笔,给铺在地面上的一溜红纸上写春联。走近细看,那行云流水的运笔,矫若惊龙的笔势,遒劲有力的字体,一看就知道临摹的是颜真卿的楷书。惊喜之余,不由得把目光又一次聚集在写字人的身上:蓬乱的头发,消瘦的脸庞,粗糙的手指,以及满是油渍污垢的环卫外套工作服,咋看咋也画不成等号。
我见过很多写春联的人,不管是义务还是收费,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文雅地支张桌子,放把凳子,显得极为讲究,很少见过有人蹲在地上写春联,而且写得如此专业。
我急忙拿起一幅刚写好的上联,极认真地看着每个字的横竖撇捺,和颜真卿的楷书不差上下,感慨之余,我插话问道:“写得这么专业,咋不找张桌子?”
“我不是写春联的,我是环卫工人。”说着,抬起头,转过身,亮了亮后背上写有“碑林环卫”字样的淡黄色工作服,继续说:“这一段路面归我扫,今天早晨五点赶来,刚扫完还没喘口气,朋友打电话催我要春联,说等一会过来取。我一想活已经干完了,赶紧趁这点时间写好,再准备年货。没想到刚写了几个字,就有人看上了,非要给他们也写,都是一个小区的,不好推辞,就写上了。”说完,他环视了一下围观的人,掏出一张皱巴巴卫生纸,擤了擤因寒冷而挂在鼻尖的鼻涕,继续写起来。
“朋友找你写,说明你水平高呀!”我看着他雄健洒脱的运笔,不禁又夸了一句。
“什么呀,就是爱写罢了,谈不上水平。”他仍是边写边说。
“看你这水平,应该是下了功夫吧?”我接着问。
“这话不假,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十岁起就开始练,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欧阳询等名家的字几乎练遍了,最后专攻颜真卿的字,到现在有四十多年了。但说来惭愧,咱学习不好,既没考上大学,又没练好书法。”
“这还没练好呀,你都成颜真卿第二个了。”见他谦虚低调,我羡慕地看着他。
围观的人也跟着随声附和。
“就是呀,你这水平,都可以参加全国书法大赛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写这么好的字,竟出自一个环卫工之手,真是不敢想像。”
“……”
“这就叫高手在民间,绝活出草莽。来来来,给我也写一幅。”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这位民间书法高手时,一个年过花甲、极像老干部模样的老者挤到跟前,摊开了手中的三溜红纸。
“我得赶紧回家过年呢,不敢再献丑了。”环卫工看了看老者,面露难色。
“我这幅说啥你都得写。”老者说话有点激动,拿起写有“迎春迎喜迎富贵”的一幅上联,边比划边赞叹道:“这字形,这笔法,这气势,这风骨,简直和颜真卿的字一模一样。不瞒你说,我也是学颜字的,都好十几年了,可和你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所以才急着上楼取纸,说什么也得给我写一幅。”说完,老者盯着环卫工,满目期待。
“可我真的不是写春联的,只是……”还未等他说完,老者急忙打断道:“我知道,我知道,既然碰上了,就是缘分,还是写一幅吧,求你了?”说着,双手合十,态度诚恳。
“好好好,我写,我写,您千万别说求。”环卫工见状,只好接过纸张,铺在地上,挥毫献墨。
三分钟不到的时间,一幅丰美端庄、沉厚雄健的颜体楷书春联呈现在大伙面前,老者正要致谢,一个中年男子竟抢先念了起来:“喜迎四季平安福。笑纳八方富贵财。”随后,拿起横批,刚要开口,却被身旁一年轻小伙抢先念了出来:“吉星高照”
这一非常有趣的举动,立刻引起围观者的大笑,紧接着,掌声四起,气氛热烈,竟让站在中间的环卫工面带红潮,不知所措。
这时,一个和环卫工年龄相仿的人走到跟前,一边收拾笔墨,一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一开笔,就很难收场,好了好了,赶紧回家吧。”
见来者是他的朋友,环卫工佯装生气:“还不是怪你,非要让我给你写春联,这不,你要再不来,还真走不了了。”说着,双手抱拳,连连致歉:“实在对不住了,我真的要走了。在这里顺便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幸福安康,心想事成,吉祥如意,一顺百顺。”
暖阳高高地挂在头顶,温煦着寒冷的冬季,望着渐渐远去的环卫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股热流直涌头顶,冲开了思绪的闸门,奔腾不息。
从小我就酷爱书法绘画,一心想成为一名书法家,曾有一段时间刻苦临摹字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但那个年代,没有兴趣班报名学习,也没有专业老师帮助指导,虽然学习劲头十足,却始终不得要领,长进不大。加之后来备战中考、高考,无暇顾及,就把这种爱好丢弃了。
后来参加了工作,时间上虽然有保证,却没有了年少时的那种心劲,偶尔提笔临摹几下,也只图解闷消遣,打发时间,充实一下空虚的内心,再无其他想法。
直到去年七月退休,无事可做,精神空虚,才深感早年丢弃的这一爱好,实在是一件憾事,但我并没有完全消沉,毕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临摹经历,捡起来重新学习,也是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具体实践。
其实,人与人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就像我遇到的这位民间书法家。他的职业那么普通,岗位那么平凡,工作那么辛苦,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是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周而复始地重复自己的工作,用实实在在地行动担当起一份令人尊敬的责任。虽然岁月在他的脸上添上了很多道皱纹,看起来比同龄人老气许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依然坚持在每天干完活累得直不起腰的时间里,练习书法,让内心充实,精神丰盈,平凡的人生绽放精彩。
记得荀子在《劝学》篇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舍”就是坚持。这一点,他做到了。
那么,我呢?和他相比,我有着更充足的时间,更应该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在书法爱好的道路上,坚持学习,永不懈怠,写出平凡退休生活的精彩人生。
二零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