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小聚(散文)
一
清晨,转身幽幽的梦境,阳光便如约而至。打开阳台的窗户,窗外已是盎然的世界:近旁矗立的楼宇,已睁开惺忪的睡眼,俯瞰着脚下的车水马龙。楼前的游园中,依旧绿云密布。只是已过中秋,一些林木经不起季节的调色了。此时,叶子的颜色在悄然发生着褪变。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绿黄相间的点缀,倒不失为一种成熟的美。只有比邻的几株松树,亭亭如盖,碧绿依然……顿觉神清气爽,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倏然闯入——我不禁诧异:是被满眼的秋色陶醉了么?手机在茶几上欢快地响了一下,我点开微信查看,是好友清发来的:“中午11点,S饭店,不见不散。”顿时一股暖意涌遍全身。哦,这唯美的醉人的景色,是为一个宴请而设计的啊。我多情地想。
清与我交往多年,曾经有一次,我的女儿问我:你朋友中称得上知己的是哪一个?我不加思索地告诉她是清。他现在在一家监理公司做总监。长年在外,偶尔回来,我这里必是落脚之处。他是个乐天派,一天到晚脸上总是笑哈哈的。每次见面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那大嗓门儿喊着我的名字,然后紧缀着四个字:我回来啦!马上把一张荡满春风的笑脸送到我的面前。他每次来去匆匆,即使小住两三天里,也要不停地接打着手机。每次晤面,感觉是那么来去匆匆。但我还是很满足,每次我们把酒言欢,诉不完的流年往事,道不尽的拳拳友情。他已经是上苍赐给我生命中的一份珍贵的缘分。
二
我与清偶遇,是在二十年前,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那时刚下岗不久,迫于生计,每天我带着深深的困惑和期望,去市里的人才市场上找寻工作。就是在那里,我结识了清。那天,我正在一个招聘单位的摊位前与对方交谈。应对方要求,从自己的肩包取出工作简历交给对方。这时候包里的身份证件一并带出,掉在了地上。由于当时太过专注着对方,并没有发现掉了东西。直到感觉有人轻轻碰我,才回过神来。见一个身着茄克服、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站在面前,手里拿着我的身份证件。他,就是清,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之人。后来我得知,他原是一家砖厂的职工,单位已在一年前破产,现在也为求职而来。
在茫茫人海中,有时候人与人竟这般神奇的偶遇,又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联成纽带。友情,正是这条纽带的内核。把两颗心连在一起的同时,也把彼此融入了各自的世界。我和清的手自此握在一起,没有分开……直到现在。
我没有时间享受曾经故事里的那一幕,连忙抓起手机,给鹏和邸发去信息。
捱近中午,我先到了约定地点——S饭店。每次清回来,我们总是光顾于此,是老地方。饭店坐落在城南一隅,环境幽静,阒无喧嚣。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言谈举止很有修养,眉宇间透着一股精明。饭店里的几个面容姣好的服务员,深得老板真传。客人进店的那一刻,她们脸上笑靥绽开,让人如沐春风。这个饭店的菜肴,也是颇具特色。经常在此用餐的食客,偶尔去了别的地方就会品出高下。我喜欢这里的海参扒猪蹄,菜上来的那一刻,香味儿早已“冲”进鼻孔。被撩拨起的饕餮本性,抑制不住地去拿起筷子,满足自己垂涎的味蕾。我觉得我和清适合这里,这里只有喧闹的氛围,没有谈判的凝重。
不一会儿,清到了。他还是那样瘦,但今天笑吟吟的脸上却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我们相交多年,这个细节没有瞒住我的眼睛。未及询问缘由,另一位朋友鹏也到了。我和鹏说是朋友,不如说是同乡更确切。
说起我的这位同乡,他戏剧性的人生,曾让我几多感悟。小时候我们同村,他比我小两岁。在小学、初中和高中,我们上的同一所学校。在我高中毕业后,本来已读高中一年级的他,却中途辍学。大概受了读书无用的影响,再加上当年早已停止了高校招生,他没有继续求学的想法了。这也是当时大部分学生的走向——与其这样在学校没目标地混,还不如回家挣点工分。不久,等到国家恢复了高考,已当了两年农民的他,毅然弃农复课。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在高考中终于得偿所愿,考取了一家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担任工程师。现在,已经退休。想起他那段刻苦复读的时光,内心里对他充满了敬佩:苍天不负有心人!看来,命运之神常常青睐那些勤奋之人。
三
距约定时间还有几分钟,我的那位从事殡葬业的朋友邸,也匆匆赶到。
同邸的交往,始于我下岗以后。当年,我这只已断了线的风筝,几经风雨的洗礼,终于知道了可以安身养家糊口的殡葬业。我拥有了一爿小店,结束了颠沛飘零的日子。可那时候,经营得并不顺利。我一介不速之客,在这个行业有许多的未知要去熟悉,也有必备的技能应该掌握。恰在此时,邸就来到了我的身边。也许是上天看到了我的窘迫,给我送来了一份抚慰?小店从开始的冷清,到经营正常,得力于我这个忘年交——邸的相助。
清还是没有例外地点了他钟爱的那道菜——红烧带鱼。这些年每每相聚,这道菜总是伴随着他,只有我能理解他对旧物难以割舍的情怀。想当年,我和清第一次相聚,是在经历了多次求职碰壁后,两个灰头土脸的人围在一家小餐馆里油渍麻花的饭桌旁,桌上一碟带鱼,一盘花生米,两杯烧锅酒,加上两颗落魄的心灵,在一起互为慰籍,互诉衷肠……
鹏则要了一份酸菜汆白肉,邸则执意要我代劳。于是,我又要了包括我那份看家菜在内的两凉两热,暗取六六大顺之意。稍顷,菜齐,我们的小聚便开始了。
酒至酣热,清告诉我,这次回来,要多待些时日。我问缘由,他松开领带,解开衬衣领扣,愤懑地说:“在工地碰到个难缠的主,弄了个东拼西凑的队伍,活儿干得稀里哗啦,还竟是歪点子。有一次让我签字,暗示给我那个,我敢要么?那不是拿着枷锁往脖子上套么?这不,僵持几天,经理让我回家休息几天。”我这才悟到他忧心的原因。
觥筹交错中,我渐渐有些醉意微醺。朦胧的目光中,我睨视一眼推杯换盏的他们,内心忽然涌出几分感慨:那品着带鱼、谈天说地的清,那携手走过二十个春秋,笃定、忠厚、正义的清;还有那个当年秉烛夜读的鹏,如今已是满鬓白霜。已经步入中年的邸,向我们频频扬起酒杯,豪爽的声音里添了几许沧桑……恍然觉得,我们是与时光老人在恣意漫步?我,有些醉了。
走出饭店的门口,不知是谁,趁着酒兴,哼出一句臧天朔的歌曲《朋友》:“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我。”——立时宛如一石投进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
小聚,我们把旧的情绪,给了那张饭桌,把生活的友谊和对日子的向往放进了歌声。我们谁都不提为何要小聚,但都是从彼此的脸上知道一些笑意,脸是我们的晴雨表,谁都不想把脸弄得阴霾浓重,都想焕发着阳光,给对方一个灿烂,告诉对方,明天很好。下次小聚,一定还在这里,因为这里,因为小聚,我们找到了阳光。
小聚没有理由,小聚不必把自己的难处摆在饭桌。小聚没有主题,主题却在心底更鲜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