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一路向南(散文)
一
我指着后视镜上的“S”,问儿子,“我们朝哪个方向走?”
“向南!”
“对头!我们沿着这条高速公路,一路向南,就能到家!”
“地理大拿你给弟弟普及一下这条高速公路的知识。”
“我就不谦虚啊!哈哈!弟弟你看,这路边有绿色指示牌,上面写着京开高速。所谓京开,是指北京到开封,高速是高速公路。我们在市里开车,最高速度能来80公里每小时,高速上能开到120公里每小时。高速实现全封闭,行人、自行车摩托车等不能上路。”
女儿继续说,“弟弟你知道这条公路多长吗?”
“不知道。”
“让我告诉你,京开高速长670公里。如今京开高速又成为大广高速的一部分。大广是大庆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大广全长3400多公里,相比较而言,京开只是其中一小段。”
“我建议你,每经过一个地方,你记录一下,看看我们沿途都要经历哪些地方。”我边开车边跟儿子说,“你可以用绘画本画出线路图。第一站标出北京,10:00整。然后经过一个地方,记下时间,地名。每一个地方都有历史、特产、名人等等,回头可以讲给爷爷奶奶听。”在我们多次劝说下,儿子拿出纸、笔开始了记录。
“你看右边,这是新发地批发市场,可以记一笔。”
“这有什么好记的?”
“这是北京市交易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百分之七十的蔬菜供应来自这里。我们家日常吃的蔬菜就来自这里。2020年这里爆发了集体疫情感染事件。随之停业,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信息化管理。现在这个批发市场已取消零售,不再接待个人消费者”。
“沿途你看,有几座大门,分别叫什么?”
我打开车窗,儿子扭头看着外面,一字一字地读:“三农门、裕农门、富农门”。我说,还有惠农门、大农门、强农门、益农门、迎农门、佳农门、新农门、亲农门、爱农门、兴农门等十几个门。这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取名很有特色吧!
路牌出现固安界。我告诉儿子,“刚刚经过的永定河大桥,就是建立在永定河上的大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由康熙皇帝赐名,寓意永远安定,国泰民安。这个路标告我们,咱们已经出北京了!已经进入河北省境内。沿途我们还将经过河南省。这个地方很重要,可以记下来”。
“地理大拿呢?固安有什么说道?”
女儿接过话头,“固安在北京正南五十公里。隔永定河与北京相望,真正的天子脚下。固安在汉朝时,叫方城县。开皇九年也就是589年,开始称固安县。全境属永定河洪积、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干寒同期,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固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热、矿泉水、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蕴藏丰富。”
我接过话说,你们记得吗?元旦时,赵岩阿姨邀请去牛驼温泉,这个牛驼是固安县的一个镇,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是主要利用形式之一。固安称为温泉之乡。
一家人一路向南,沿着笔直的公路。
二
导航显示到了雄县停车区。
我对女儿说,“雄县这些地名都有什么来历,你说说。不会的话,就百度,然后给弟弟讲讲”。儿子经常听凯叔讲历史,脑海里有一些东西,但需要梳理成串。这是一个梳理的机会。
女儿很快讲起来,雄县古称“瓦桥关”。后周世宗柴荣959年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设置雄州。雄县的“雄”,名称来源于此。国家2017年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被称为千年大计。雄安的雄,指的就是雄县。
我插话道,“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去过的白洋淀吗?雄安新区成立后,白洋淀大部分归雄安新区管辖。看到雄县,我就想到白洋淀,他写了著名的《白洋淀纪事》,开创了荷花淀派。那里还有孙犁纪念馆。乐乐,有机会我也带你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儿子忙不迭回答,好!好!
导航仪上显示下一个服务区任丘。我脑海里闪过关于丘的地名,于是又对女儿说:“秦始皇驾崩在返回都城的路上,好像是葵丘啥的,我记不清了。河南还有一个商丘。请查一下,任丘什么来历,顺便确认一下商丘、葵丘的知识”。
一机在手,万事不愁。很快女儿就开讲了:你说的秦始皇驾崩是在沙丘。沙丘即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这个地方被称为“困龙之地”。除了始皇帝驾崩于此,还有一个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就是那个学习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也是困死在沙丘!
葵丘是葵丘会盟地,讲的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确立中原霸主的重大事件。葵丘在今天河南省兰考县、民权县一带。
任丘历史悠久。西汉大将军任丘在此筑城而得名“任丘”。任丘地处华北平原中北部,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要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富集,为华北油田总部所在地。所以任丘不是普通的城市,它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是河北省直辖的县级市。
这时,高速路旁出现名医故里的旅游指示牌。原来任丘还是扁鹊故里。这个儿子比较熟悉,凯叔讲历史里听过。没等我请他说,他就竹筒倒豆子似的一个劲地说开了。“你知道古代四大名医吗?他们是孙思邈、扁鹊、华佗、李时珍。扁鹊看病可厉害啦!他曾四次给蔡桓公看病。第一次,扁鹊说病在皮毛,要及时治疗,蔡桓公不听;第二次扁鹊说病在肌肉,不治疗要加重,蔡桓公不听;第三次扁鹊说病在肠胃,不治疗恐怕难以治愈了,蔡桓公仍然不听;第四次病情加重,又请来扁鹊,扁鹊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果然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我补充道:“乐乐讲的真棒!我现在出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答上来?”
“请问扁鹊看病的故事为我们贡献了哪些成语?”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很热烈。我综合道:答案不唯一。有讳疾忌医、病入膏肓、无可救药,防微杜渐等等吧。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肃宁。这个名字感觉挺生僻,我又让女儿查一下,再给我们讲讲。很快,女儿介绍说,肃宁地处宋、辽边境地带,是宋、辽连年征战的前沿。公元968年北宋朝廷在肃宁一带建立军事要塞“平虏寨”。“平虏寨”意思很明显,平者,平定;虏者,外虏。“平虏”表达一种决心和信心。公元1004年秋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辽多次在肃宁境内激战,导致人口大减。这次战争,宋朝略占上风,但双方也都损失惨重,遂商议罢兵议和。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输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真宗改边境各军番号,如平虏城改称肃宁,威虏寨改称广信等等。“肃宁”有“和肃安宁”之意。此后116年间,宋、辽两国未发生大规模战事。金朝1156年在此设置肃宁县。
我不禁感叹,肃宁这个名字还蕴藏着这么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很多国人到国外旅游,但我们国家山河壮丽,文化流长,随便一个地方,都值得去探访啊!难道他们国内这些地方都走过?
一转眼开了三个多小时,该休息一下了。下一个服务区是衡水。
衡水我们比较熟悉,喝过衡水老白干,听过衡水中学。我对女儿说,你知道衡水名称的由来吗?这一问,问住了她。告诉我不知道!我说,不知道,赶紧查呀。
一会儿女儿侃侃而谈,漳河如今属于海河水系,但在西汉时属于黄河水系。只是由于黄河不断改道南移,漳河才脱离黄河成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当漳河属于黄河水系时,它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相对于黄河向北的流向,漳河在衡水境内呈自西向东流向,这段漳河水被称为横漳河。隋朝开皇十六年(597年),新置衡水县,县名取“漳水横流”之意。意思就是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随黄河转折向北流,然后入海。
我恍然大悟,所谓衡水其实是横水啊!看起来一个普通的地名,原来有这么深厚的人文地理底蕴。
三
车到大名服务区。歇息,吃饭、补水、加油。
吃方便面时,我对儿子说,你知道大名吗?这个大名就是水浒传里的大名鼎鼎的大名府。北宋时,大名府是繁华都市,梁山好汉没事就去大名府逛逛。大名之所以繁华,是因为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它处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地方,处在漳河与黄河之间,有漳河、卫河、马颊河三条大河贯穿全境,还有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永济渠。有水就有交通便利,就有商业繁华的基础。同时,古代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河流是最好的防御凭借。当时北宋有来自辽国、契丹的威胁。唐朝之前,我国北方拥有幽云十六州,可以作为凭借防御外族入侵。但五代的晋高祖石敬瑭936年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华北平原无险可守。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容易遭到契丹骑兵袭击。1042年,契丹集兵十万准备南侵,北宋仁宗皇帝面临三种选择:一是迁都南逃;二是议和;三是向北在大名筑城积极抵抗。宰相吕夷简认为大名府控扼河朔,守住大名,则开封无忧。一旦丢了,就再也要不回来。他劝宋仁宗在大名府建都,告诉契丹人北宋皇帝的决心,断掉他们的幻想。契丹人果然打消南侵的念头。然后双方坐下来谈判,到1044年双方达成和议,历史上称为“庆历和议”。
我转头对女儿说,说到庆历你想到谁?女儿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嗯嗯,不错!”我继续说:“北宋对大名非常重视,修建都城,升格位北京,作为东京的陪都。能到大名府当官的,都是朝中重臣,如有寇准、王钦若、吕夷简、韩琦、欧阳修等。《水浒传》中描述大名府“城高且地险,堑阔且濠深”。
“大名今天属于邯郸市。要说起邯郸,你们肯定熟悉,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有成语典故之都的称号,什么邯郸学步、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毛遂自荐等等,都与邯郸有关。”
我们离开大名,将进入河南地界。“请你们仔细看看,进入河南的第一个县城”。
轿车继续南行,第一个出现的路牌是南乐。
关于南乐,有一个事情,你们应该知道,它是仓颉的故乡。“仓颉造字”的仓颉吗?”
“聪明!”我鼓励道:“仓颉是南乐县人,在南乐县有仓颉陵。仓颉是夏子孙敬仰的造字祖先,被称为‘字圣’”。
继续往南走,是濮阳。我对女儿说,你从濮阳这两个字能得到什么信息?她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我只好自己说。濮阳看名字就知道它在某条河流的北面;看濮字,带三点水,估计过去就是一条河流。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比如洛阳,就是洛水的北面;山阴,就是会稽山的北面。
提到看到濮阳,我就想到城濮之战。我扭头问儿子:“你知道城濮之战吧?”不知道?我哈哈大笑,启发他道:你天天听凯叔讲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不知道城濮之战?
儿子好像想起什么来,突然一拍大腿,大叫一声,想起来了,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难道就是发生在濮阳?
我说可以这么理解。妻子有意让儿子讲讲故事解解闷,打趣说道:我都不知道你们说什么,快给我讲讲怎么回事!儿子果然大模大样地讲起来。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追杀,四处流亡,在好多国家都遭到冷遇。但到了楚国,当时的楚成王非常热情,以国君之礼招待他。楚成王问:“将来如果你回到晋国做国君,如何酬谢我?”重耳说:“像金银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都有,不值得酬谢。如果我真能得返回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交战,我愿退避三舍”。古时候一舍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公元前632年,楚国和晋国对峙于城濮。晋文公退避三舍,一方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另一方面又隐蔽地运用“卑而骄之”的诱敌之计。楚国大将子玉果然上当。城濮一战,晋国大胜,楚国大将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从此建立了霸权,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我们都鼓掌夸奖儿子讲的好!他自己挺得意,也解了我们路途枯燥乏味之苦。
我看到滑县。想到高中课本里“崤之战”里有个“灭滑而还”,滑县这个地名历史悠久,但又不清晰。于是又让女儿查证。
女儿找到崤之战的原文,确有此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原来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弦高犒师”的故事。郑国因为弦高的机智爱国,见义勇为而得救,国君和百姓都很感激弦高。据说,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决不接受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