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四十四(随笔)
◎《黑人白话》
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影响最大最多的家人,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的母亲和弟弟,还有前后三位妻子。
20230130
◎《黑人白话》
上下千年,国人心中,《满江红》就是岳鹏举,岳鹏举就是《满江红》。至于“贺兰山”是不是贺兰山,“匈奴血”是不是匈奴血,并不是像学术研究那么锱铢必较。如今看苏东坡笔下的赤壁,既没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也没有“卷起千堆雪”,但是这重要吗?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学术论文,重在形而上,神而中。只可惜,因为“脑雾”,误把《满江红》看成了“半江红”,但是,影片结尾的全军复诵《满江红》,还是让观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尽管这不是历史真实。
20230130
◎《黑人白话》
鲁迅、柏杨、李敖……虽无口德却有文品,因为他们所骂的人大都不是人。至于他们的人品如何只好任由评说。
20230131
◎《黑人白话》
当下国人比较看重金钱权势力量的大小,而不太在意文化艺术水平的高低。在一些饭局中尤其可以体现这种价值取向:请什么人不请什么人?坐什么位不坐什么位?说什么话不说什么话?办什么事不办什么事……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人群都是这样的势利、功利而无知、无趣,可能虚胖却必定丑陋。
20230131
◎《黑人白话》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黄州东坡,得福因祸
20230131
◎《黑人白话》
苏东坡——穷则思吃。
20230131
◎《黑人白话》
中庸是在不做和做绝之中。
20230131
◎《黑人白话》
赵凯老弟曾经多次对黑人说,是文学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的肉体和灵魂重新站立起来。于是他感谢《呼啸山庄》及其作者艾米莉和译者杨苡,于是在杨苡先生去世当天便完成了这篇散文《写给梦想的情书》。是的,文学是另一种高级生命形式的阳光、空气和水。正是文学的吸引和支撑,正是文学的阅读和写作,正是文学的鲜花和硕果,促使多年卧病的赵凯动起来、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走出了农村,走出了贫困,走进了都市,走进了爱情,走上全国文学桂冠的领奖台,走上了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沈阳市残疾人作家协会主席的领导席……即便如此,他还是牢记自己的文学初心乃至“初恋”,始终难忘自己的第一次经典阅读(呼啸山庄)、第一篇散文写作(写给艾米莉的情书),还有一直以来对杨苡先生的深深爱戴,以致如今对杨苡先生的深深悼念。能有这样成功和感恩的读者,也应当是所有作者、译者的最大幸福。想必赵凯老弟的“情书”,天堂的艾米莉和杨苡一定能够收到。
20230131
◎《黑人白话》
比较喜欢陈丹青评木心、王朔骂贼心、莫言吐真心。而对这三位并不是统统喜欢。
20230131
◎《黑人白话》
以文会友——纵向同类,横向同频。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最好是喜欢和懂得。黑人的最佳读者,既不是文豪,也不是文盲,应当是一群热爱文学和生活的亲朋好友。
20230131
◎《黑人白话》
东坡之闲,不是懒惰,不是消沉,而是在厄运和逆境中,不低头、不堕落,积极主动的改变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20230131
◎《黑人白话》
最后的中国贵族小姐,最后的西南联大女生,最后的大李先生粉丝,最后的《呼啸山庄》译者——103岁的杨苡先生以其优雅的转身,给这个百年中国画上了许多句号。从此,人间少了一位爱文爱学的老先生,天堂多了一个爱美爱笑的小女生。
20230131
◎《黑人白话》
即便多云,也是干干净净的天空。比雪白、比海蓝的天空。
20230131
◎《黑人白话》
在火星上遥看广大无垠的宇宙和渺小孤独的地球,立刻就会放大我们的快乐,缩小我们的烦恼。
20230131
◎《黑人白话》
那天去影院看《满江红》,因为记错了时间,迟到半小时,摸黑进去坐下后又半睡半醒半小时,实际上只看了一半的影片。即便如此,也不后悔,因为其中,有些情节实在狗血喷头,有些台词实在令人喷饭。这样,影院里一会有人笑,一会有人哭,都是被老谋深算的老谋子“膈肌”和煽动的,而与历史和人性的真实相去甚远——是喜剧不是悲剧;是成功的商业片,不是完美的艺术片;是演员的技巧,不是文化的力量。当然,这也是编剧和导演对于观众层次和审美水平的正确判断。没办法,当下不读书也不思考的人们大都容易被张艺谋、岳云鹏和沈鹏之流所调动,只是有些可惜了我们所喜欢的雷佳音和张毅。至于本文那些诟病爱国主义和匡扶正义的观点,黑人也不能苟同……爱岳飞、恨秦桧、天地良心、家国情怀——是黑人观看《满江红》的唯一理由和收获。
20230131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