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远去的故乡(散文)

精品 【东篱·奇】远去的故乡(散文)


作者:鸿雁南飞 秀才,116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2发表时间:2023-02-01 21:21:17

我的故乡,是座大山,很沉重。老去的房屋、村庄,渐行渐远了,它走在时光里,消亡在地平线上。
  
   一
   母亲又提起,老房子屋顶全部换成琉璃瓦片,说上次我上去翻盖的地方还漏,一个梅季的雨,就有塌的可能。土坯房的墙垛,房前地基开裂,屋后塌方,到处存在隐患。一再提醒着我,风雨飘摇中的屋舍,会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归于尘土。
   只是母亲想到陪伴了数十载的老屋,总是不甘,她无法理解,老屋的墙体上,或深或浅的坑,如同她身上的皱纹和白发,历经岁月的洗礼,正在优雅地老去。
   最早记忆的老屋,在山脚下村庄里,白墙黛瓦,掩映在河水边,每天听水流潺潺,注视着鱼翔浅底的画面,风光宛如一曲天籁,经久不息。爷爷一大家子人,枕河入梦,日月星辰陪伴,春夏秋冬轮换。只是曾饥荒困扰着人们,难言其好,但这与老屋似无关系。一个深度原始农业文明的国度,只能仰天长叹。生活艰辛,无力改变,目光总是投向那片高山、森林,希望奇迹出现。
   我时常想,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从原始森林走来,树叶遮身,一根木棍,一堆篝火,围猎为生,后来,懂得了开荒播种,向土地要粮食,走向农业文明。吾祖乃中原旺族,一千四百年前迁徙至安徽江村。四百年前,由牌头的地方,再迁至大山,于是高耸之岭,山下一溪,称之为竦坑。一个家族,安居于此,世代繁衍。山脚下,建起大片的砖瓦房,后来啊,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人脉不断。数百年来,子孙们做着同样一件事,不断向周围蔓延扩展。于是,各个山坡上,亮起了流萤灯火,袅袅炊烟。向高山进发,走向更加原始,离现代文明更远。在文明和原始之间,我的祖宗为何这样选择?我弄不懂了。徽州大多的村落发展,以家族群居向四周扩散。也许大山才给他们以安全感,给他们源源不断的生活资源,还有信念。
  
   二
   而另一些名门望族,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们把目光投向新安江,去走一条互通有无的经商之路。更多的商人,在挖掘第一桶金以后,开始兴办祠堂,书院,私塾。培养儒贾,亦贾亦儒,以贾入士,以士护儒。于是马头墙、天井、砖雕门庭、雕梁画栋,牌坊林立,文昌阁盛行,书声朗朗,成了徽州村落的符号。农耕文明陡然向现代文明进发,依山而居的部落式生存方式受到了挑战。
   明、清时期,当整个世界都进入了高度繁华的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在西方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徽州鼎盛于明清时代的商贸,在大背景下有了新动作,屯溪作为茶市,第一次打开了世界的窗口,徽州茶漂洋过海卖到英国,成了英国王室的下午茶,成了风靡全球的风景。全世界把那个产茶、瓷器的地方叫china时,徽州的吴楚贸易也在沿江两岸铺开,一座座小镇,别具风格,贸易成就了崭新的故乡。
   正如胡适之先生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地方只是一个村落。徽州人来了,就开始成立店铺,逐步扩大,把小村落变成小市镇了。这是对“无徽不成镇”最经典的诠释。而“汉镇列肆万家,而新安人居其半”的诗句,则是最好的佐证。
   无疑,新生活方式,以城聚居,改变了原始的宗族居住方式,故乡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那些新一代徽商则不断改变故乡的概念,原来的故乡远去了,新的故乡在诞生。这种不断告别的过程,恰恰反映了进步,告别和重建,是故乡的特点,总有一个故乡承载着徽州人的生活。
  
   三
   数百年来,人们执着地依恋故乡的土地,从来不缺梦想。父亲,当年被招工进了大城市,外面精彩的世界,代表着新中国的繁华与现代。六十年代初,老天在拷问着大地,出现了饿殍遍野,饥不果腹的残酷现实,生存成了第一需要。“干部干部,不如一担萝卜”的民谣,成了最生动的写照。父亲回到乡村,重新拿起了锄头,固执地把家安在更偏远的深山。房子塌了又建,几经波折,有点劳命伤财。他的人生,从此在土地上刨食,历尽艰辛。为了吃饭,为了安稳的日子,父亲没有选择城市,而是依靠着大山,这是故乡情结使然,无可指责父亲的保守,他的安稳观念总是和大山有关。
   深山处,山连着山,绵延不绝,天连着天,漫漫无际。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登高望远,山下,河流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柏油马路上,远远行走着汽车。而山脚下那个上海迁来的三线厂,每到夜晚,灯火通明,点亮了一方天空,璀璨晶莹,把黑无边际的暮色,涂上了希望之光。山上的原始农耕,山下的工业文明,不同的世界共生。同样是孩子,他们的幼稚园,是童话般的世界;我们的学校,一间土坯房,几张桌椅,一块黑板。衣襟褴褛,放养的孩子,成长中,更多融入了大自然底色,是听鸟语,闻花香,捉野兔,挖兰花,割猪草,采茶叶。每次下山,看到他们的幼稚园,看到游乐玩具时,瞳孔睁得大大的。天地之别,总会震撼着幼小的心灵,我们如苔花米粒小,向往牡丹开。故乡啊,故乡的人,都受到了挑战,好的生活,历来是人追求的动能。
   母亲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她显然也读懂了山外的天空,那是一片美丽锦霞,五彩缤纷,而她更多的憧憬,是想让孩子们也能摘取几片云朵,织一匹美丽的绸缎。
   父亲建设的房子,在更偏僻的山沟里。放学回家的路,更遥远,更荆棘,也更远离现代文明。一路上,夏天蛇兽出没,冬日冰雪路滑,山坡陡峭,一路蹒跚。大妈妈举着火把,在无边、寂静的夜幕里,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声音幽长而低徊,回荡在山谷。那是一个母亲的哀愁,猛兽出没、道路崎岖、黑暗中莫名害怕的孩子,不断为难着母亲们。孤独行走中,有无限的担忧,时常潸然泪下。母亲决不肯去那更偏远的地方,在我看来,是很有远见的,“三代不读书,等于一窝猪”。母亲已经意识到了,让孩子们去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现在的老屋,是我高中毕业那年建的,我对老屋,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那年与妹妹挖地基,把山挖成平地,千担万担地挑着泥巴。一个招干的机会放弃了艰苦劳动,我要去读一个月补习班。建房正赶着工期,我是主力。放弃建房,就意味着无房可住,凭我父亲的体力,房子梦想,会成泡影。而放弃招干机会,就等于放弃了离开大山的机遇。那时的我,再次犯了父亲一样的错,选择了大山。
   大山绵绵不绝蜿蜒着,一座又一座,没有尽头。山外,夜幕下的闪耀灯火,在孩子心中,点燃了一个个梦,梦也在无奈中成为泡影。一代代愚公,挥洒着锄头,寻找着希望。道路的选择,决定了梦能否实现,但故乡的人,总是认着一个死理,守住大山才是希望。
  
   四
   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痛,从希望,渴望,遥望,到最后是无望。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狂风夹杂着暴雨,一个难产的女人,徘徊在生死边缘,山上仅住着一个女“山医”,无论如何也不敢出门。第二天清晨,雨停了,人们赶紧用担架,沿崎岖山路抬着去马路边找车,半道上,女人失血过多,永远长眠了。一朵鲜花凋谢了,青春芳菲的年华,真的被一场暴雨的摧残,留下一地污浊。年仅二十岁,生命在大自然中是如此脆弱。交通的落后,自然环境的恶劣,彻底惊醒了所有的人们。
   满怀期望的土地,连生存都如此艰难。失去生命的痛,那么刻骨铭心。女方的娘家,更是悲痛欲绝。整个村子的人,围上了大山,悲愤一如那乌云,密布天空,老天泪雨滂沱,伴随雷鸣,七天七夜,凄惨绝望的氛围,弥漫在大山上空,久久不肯散去,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沉淀,痛楚依然挥之不去。大山,你如此沉厚,却承载不了一代人最简单的梦想。
   渴望改变交通状况的所有努力,都那么遥远。诗和远方,是那么美好,却隔着千山万水,注定是脚步蹒跚,甚至血肉模糊。惊醒过来的人们,泪眼捧读着历史,汲取力量。徽州的土地上,数百年来,不乏破釜沉舟,前赴后继投身商海的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矣。”这是经商的信条,也是百折不挠的意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来搏取一份商海前程,无怨无悔,至死方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先祖顽强坚韧,总能给绝望中人们无穷的力量,只要心灯不灭,希望就在,我们毅然在被迫无奈之下走出了大山,尽管泪眼婆娑。出走,不是浪漫曲,而是要面对太多的坎坷,徽州人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走出大山,一晃三十年,老屋还在,村庄还在,已是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人去楼空。曾经建房的土堆上,早已被葳蕤绿荫占领,荒凉凄凄。正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之感。
  
   五
   我是真正意义上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每次回去祭祖,看着樱花盛开,蝶舞蜂飞,想去寻找曾经的熟悉,可斯人已去,化作了青山,花开在春光里,生命在大自然中轮回了。心中有无限忧伤。耳畔仿佛一曲马头琴声《远古的梦》在回荡,听着曲儿,眼前一片苍茫,地球存在46亿年,人类只是一瞬间,如过眼烟云,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哀婉的感情经不起再折腾,我生怕眼前的这些突然消失,这不是不可能,现代建设的脚步无处不在。多看几眼,挤进记忆,存留着故乡的旧影,我再不能做什么了。
   回望故乡,一条小溪千百年来孜孜不倦地流淌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大山人对土地依恋,老屋的老去,故事的酸楚与不堪,都被溪水涤荡了,大浪淘沙,记忆沉淀在沙砾里,溪水长年累月地润泽,最终成了温润的成色,流淌在时光里,云母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故乡回不去了,老屋终会不存在,而我们,成了那片故土的过客,终将消亡在尘埃里,谁也不记得我们来过,我们的后代,也远离了这片土地,融于茫茫人海中。偶尔会想起故土的乡音侬语,还有离开时模湖了湿眼的回眸,回忆着老屋的沧桑,他们,已然没有了乡愁。
   大山走远了,故乡远去了。一如徽州的地名渐行渐远。然,留下并承载的那些质朴、坚韧、浑厚的品格,百折不挠的顽强,一直在血液里流淌着。心灵深处的故乡,从未真正离开过;对这片土地滋养的求索,从未停止过。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而温暖的心灵家园,那就是徽州!
  
  

共 39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鸿雁老师的此篇散文,流淌着对故乡炽烈的深情,飘荡着缕缕乡愁。远去的故乡,一方面指自己离故乡已远,另一方面指故乡老了旧了,终有一天会消逝于茫茫尘埃。作者回忆起那座风雨飘摇的老屋,几经修缮依然经不住电闪雷鸣,心中不免伤感。当年作者为了建造此屋,放弃了招干的机会,选择了留在大山。大山的闭塞,交通的落后,曾让山村难产的花季女子在半路撒手人寰,令人扼腕叹息,成了生者永远的痛!如此厚重的大山,却承载不了乡亲开枝散叶和简简单单的生活梦想。从此,乡亲们痛定思痛,破釜沉舟,毅然决然闯入茫茫商海,警醒了的人们奋力续写着徽州史上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构建着传奇人生。徽商曾将徽州茶卖到英国,成了英国王室的下午茶,成了异域一道沁人心脾的风景,进而风靡全球。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作者亦加入了离乡背井的洪流。时光匆匆三十载,每每回乡祭祖,耳畔总回旋着那支《远古的梦》,作者百感交集,怀念先人,情难自抑,泪水已成滂沱。那片土地,润泽了青春飞扬的时光,怎能忘?乡音未改,对故土的情怀不变,作者回望曾经的岁月,割舍不下对大山绵绵不绝的滚烫的爱,因为他是大山的儿子。该文笔风沉厚峻拔,作者以简约唯美的文字娓娓道来,或怀念或展望或沉重或喜悦,心情五味杂陈,对大山的深情日月可鉴,对乡民曾经的苦难悲怆的历史满怀悲悯,对徽商的创业之路和斐然的成就漫溢自豪与赞美。情真意切的佳作,字字珠玑,句句肺腑,似灵魂深处的回响,绕梁不散,感人至深,启人共鸣!精彩力作,盛赞才情,倾力荐读,问候鸿雁老师创作辛苦了,遥握,恭祝春节快乐,兔年大吉!【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2-01 21:27:17
  远去的故乡,在情感上从未远离,那片故土,那座大山,血脉相连的亲人们,温暖纯朴的乡亲们,一直触碰作者内心的柔软,在每个晨钟暮鼓,久久回望,泪眼婆娑。非常动人的文章,字字源于心底的呼唤,感人至深。该文文风质朴厚重,用词典雅,韵味十足。盛赞才情,问候鸿雁老师晚上好!
回复1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1:55:27
  深谢罗老师精心编按,按语强大唯美,启文深思。故乡,滋养了我们,也有无奈丽伤痛。走出大山,故乡远去。而奋斗的足迹上,有着世代徽州人,坚韧,质朴,沉厚的影子。无论游子在何处。徽州永远是灵魂家园!
2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3-02-01 23:00:35
  远去的故乡,在离开乡30年的鸿雁老师心里始终有一种割舍不去的回忆,充满亲情乡情的温馨与辛酸故事。鸿雁老师的文字有着徽州地方浓郁的特色,有着朴实自然感人至深的力量。学习欣赏!问候鸿雁老师新春快乐,兔年大吉!
回复2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2:15:09
  感谢东风老师到访,故乡美好,也有心酸。这片土地难以承载梦想。不断的远去又不断的怀念。因为人们总在寻找灵魂的家园。深谢老师的点评和关注!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01 23:01:09
  远去的故乡,感人肺腑的文章。大山的子孙,对大山总有许多特殊的感人故事,故乡的点滴犹如滔滔江水,那些乡愁经常牵动神经,好文章,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3:35:52
  对大山,对故乡,对土地。红花草老师更有发言权。土地是命根子。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成了发展桎梏。举步维艰。无望改变。树挪死,人挪活。改不了大山,就改变自已。或许才能有明天吧。感谢精彩留评!
4 楼        文友:枫桦        2023-02-01 23:57:57
  读鸿雁老师的这篇文章,止不住的酸楚溢满心怀。在那座大山之中,还有着淳朴的乡亲,还有难以忘怀的亲情,可是,这些只能在心里梦里去怀念了。文字深切感人,读来让人哽咽在心,一篇深切心怀的好文。鸿雁老师是不是去修炼了?有功力大增的感觉,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写的不普通,与内心的深度有关联,实在难得!拜读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3:43:44
  深谢枫桦老师,老师解读极为深刻。向老师学习!人们总离不开故土。故土是年轻时想离开,成年后回不去的地方。谁也阻止不了轮回。我们只是过客,大山终会还原平静。而故乡,话在了心中。一片土地里长出来的灵魂永在。这片土地上不屈的精神永在,所以故乡永在。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02 06:18:31
  老师的文章很感人,刀耕火弄、土墙黑瓦的故乡远去了,心灵的故乡永在。用语简约纯粹,表达凝重深情,文学性很强的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新年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6:54:22
  感谢韩老师光临雅评。故乡是沉重,也是沉厚的。走出大山,地理上远离了大山。而心中的故乡永远都在。故乡铸就的精神家国永存了。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2-02 06:56:59
  鸿雁老师这篇《远去的故乡》,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老屋老了,再也经不起风雨的侵袭,故乡远去了,最终会消失在地平线上,曾经生活在这座大山和这片土地的人们,为了生活离开故乡,走出大山,但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却与日俱增。这篇文章内容厚重,语言唯美清丽,文字凝练,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鸿雁老师心中浓郁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片土地滋养的徽州人质朴、坚韧、厚道,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赞叹!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鸿雁老师,遥祝兔年大吉!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8:48:22
  远去的故乡,随着村庄的消亡,人去楼空。随着房屋的倒塌。那些绿荫葳蕤,终将还原大自然,谁也不记得我们来过。那些苦难、辛酸大浪淘沙。而我们做的是一粒砂砾的沉淀,并在阳光下闪耀。走出去人们,不再有地理意义的故乡。徽州群山包围,每个人都是大山的儿子,徽州人世代开创基业的精神永在。游子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故乡叫徽州,那是一片心灵的家园。
7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08:40:24
  深谢罗老师,文章编按写得精妙绝伦,如诗如画。升华了文章。母亲让我重修房屋。我对故乡作了些思考。一代代大山人走出故乡,把他乡嬗变成故乡,已然没有了乡愁。而质朴、浑厚、百折不挠的顽强,融入血脉了。他们拥有共同的故乡————徽州。再次致謝老师,东篱有您真好!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02 09:10:48
  依山而建的故乡,终于抵不住现代文明的冲击,逐渐没落了。去山外寻找新生活,已经是人们共同的愿景。故乡的概念,已经从破败走向消亡,在这个进程中,作者满怀柔情,心念未来,表达出对远去的故乡 的流连和不舍。又希望今人们有着更好的生活,却又担心他们没有了曾经的故乡。这些矛盾,是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的,关键是怎样心念着故乡,走向更美热土,将新的热土打造成新的故乡。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很有深度,让我们重新认识故乡,了解黄山脚下的生活状态。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18:59:18
  深谢老师深刻解读。老师对文章的把控炉火纯青。我们村庄,一代代的人向大山进发。而整个徽州早已步入商业文明颠峰。如今大大小小古村落,都留下灿烂徽文化印迹。我们早该汲取力量,放弃大山,走向更文明的现代。不论有多么不舍。徽州的整个文明,徽商血脉里流的那种精神,已然成为了第二个故乡。
9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3-02-02 09:23:26
  远去的故乡,故乡是难以割舍的,永远印在心中,浓浓的息气乡土,看着文字,仿佛来到了你的故乡,好文章,喜欢这样抒情散文学习欣赏。祝老师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9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20:39:03
  感谢创想老师到访,这片土地承载不了梦想,所以徽州人以商立命。留下了诸多精神丰碑。大山的人,总在绝境中汲取力量。再谢老师关注!
10 楼        文友:伊宛秋        2023-02-02 14:43:07
  远去的故乡,如一棵大树,盘根错节,在贫瘠的土地,将生活的印痕烙进岁月里。深深的熠皱,奢求被沉重的叹息掩盖,风雨将棱角磨噬。观望的眼神混沌,渐渐远离的脚步,汹涌在异乡,以生存和发展的名义,远离山野,村庄。然,故乡虽远去,但那些熟悉的乡音俚语,人情世故,那些融入生命的祖屋,以及如大树一样盘根错节不老的精神与情怀,将人紧紧围绕,不言放弃。故乡如一片远去的帆,远去成一个模糊的点,模糊成一个惆怅的概念;又如一首忧伤的小诗,忧在夕阳在霞光里的彷徨。相信雁大哥,不论你的故乡如何风雨飘摇,愿它始终在你心头筑巢,那些质朴,坚韧,纯粹,大山儿子所拥有的醇厚优良品质将一生融进你的血液里!
回复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3-02-02 22:13:34
  宛秋妹妹,与你相遇 ,恍若隔世故人,不曾料想,解读吾故源,如此深邃。大山的情怀盘根错节,留下太多的印痕 、 酸楚无奈。 异乡里回望故土 总是湿了眼眸。正如你所言,是一首忧伤的小诗,不是悲伤 。老去的房屋和村庄 ,只是轮回。一叶舟帆,渐渐远去,成了记忆里模糊的点 ,成了惆怅。 如此诗化的语言 ,成了文章的点睛 。知我者为何愁,为何冀。再次感谢小妹厚爱,风雨飘摇中,远去的大山,永存了!如此点评收藏甚好!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