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母亲•姥姥(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母亲•姥姥(散文)


作者:宋鹏翔 童生,56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440发表时间:2023-02-04 16:02:45

一、母亲
   前几天,我回故乡的小镇看望哥哥,买了两袋汤圆,几斤水果。
   哥哥见我拎着汤圆,开口道:“来就来,买啥汤圆嘛!”
   我说:“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马上元宵节了,也得有个仪式感嘛!”
   听我这么一说,哥哥忙开口道:“对,要有仪式感,仪式感!哥哥呵呵笑着,这倒让我想起那年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一段往事。
   那年我刚好七岁,哥哥比我大几岁。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母亲下班买回两袋元宵。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见到元宵,就别提吃过了。
   母亲一手拎着一手捧着,把两袋元宵轻轻放到厨房的碗架柜上。透过装元宵的薄薄塑料袋,我看到那元宵白白的,圆圆的,比平时我和小伙伴弹的玻璃球稍大些。
   第二天正月十五,晚上,母亲把煮好的元宵端上炕桌。我坐在哥哥身边,咀嚼着元宵,扭头看看哥哥,又把头转向爸妈,“煮熟的元宵就是好吃!”
   “啊?!”母亲放下碗筷,“你生吃元宵了?”
   我一听,立马惊醒了,我们怎么无意中泄露了天机?我跟哥哥可是拉过勾的,保证不准泄露。
   哥哥见我临阵败露,涨红着脸,承认道:“嗯,昨天我俩偷着生吃了两个元宵。”
   我坐在一旁,这下糟了,我俩肯定要挨说的。
   母亲看着我们哥俩,并没生气,而是啧啧嘴,后悔道:“唉,这俩孩子!都怪我粗心,早知道这样,昨天给你们煮元宵吃好了。”父亲也流露着愧色。
   后来我告诉母亲,正月十五那天她上班后,我和哥哥放寒假在家写作业。我心里惦记着头天晚上母亲买回来的元宵。元宵一定很好吃吧?
   那时候,生活物资匮乏,买东西几乎全凭供应票,家家生活拮据,大人小孩熬得够呛,缺少油星肉腥。记忆里,那时我没吃过元宵,自然对母亲买回的元宵产生着极大的兴趣。
   我搬来凳子,踩着凳子够元宵,想亲口尝一尝,看看元宵到底什么滋味!可是,我个头不够高,费半天劲也够不着碗架柜上的元宵。我赶忙找来正写作业的哥哥,他比我高半头,准能够到元宵。
   果然,哥哥站到凳子上,一伸手就够到碗架柜上的元宵袋了。哥哥小心翼翼地解开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个元宵看了看,然后递给正扶着凳子的我。我接过元宵,感觉软绵绵黏糊糊的。我张开嘴,美美的把元宵送进嘴里。嗯!甜甜的,散着香味,好吃!
   我抬头看哥哥,他的嘴正嚼着,嘴唇嘴角蹭的都是面粉,白白的,像只馋猫。我想,我也是一只馋猫。
   多年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年元宵节,她一共买回来42个元宵,煮元宵的时候发现少了两个,没吭声,估摸着是我们小哥俩“老鼠闹东京”。我听罢,心里阵阵酸楚。母亲过日子仔细,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可她对孩子们的吃穿用却从不马虎。当时我和哥哥不懂事,可生吃元宵这件事还是让母亲好长一段时间自责不已。
   现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吃汤圆已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我每每想起那年吃元宵的事,想起母亲对我们哥俩的宽容和呵护,我的心窝子就会涌起一股股热乎乎的暖流。那年元宵节以后,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
  
   二、姥姥
   我姥姥是满族人,从小在铁岭阿吉镇的乡下长大,嫁给我姥爷后,生活在辽河岸边的大丁字泡村。1950年代初辽河发大水,于是搬家到沈阳近郊。
   我小的时候,姥姥住在距离我家二三里地的农村。
   我刚满一周岁那年,正赶上寒冬,姥姥冒着大雪,到家里为我赶制了一件小棉袄。姥姥说,屋里温度低,可别把小小冻着了。姥姥习惯叫我小小。
   那年秋天,姥姥家翻盖茅草房,舅舅去山里拉石头回来的路上,在草沟里抓到一只重伤的大雁。那大雁被猎人击中两枪,站不起来了,只有翅膀间或扑棱一下。当天晚上,帮忙盖房的村民们吃上了姥姥炖的飞肉。我到姥姥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姥姥端给我一小碗瘦肉,让我蘸着酱油吃。妈妈说这是姥姥特意给我留的。姥姥看着我吃肉,幸福地笑着。
   姥姥家种了不少果树,每年果熟时节,我都去姥姥家摘果子吃,有樱桃、黄杏……有时我学习忙没时间,姥姥就送到家里。姥姥家的前后院种着各种蔬菜,每年我们家都能吃上姥姥送来的应季果蔬。
   姥姥一辈子辛劳,养育了一儿四女。母亲排行老三,当时我父母都上班挣工资,算是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每次母亲包饺子或炒肉菜,都会拨出一些装到饭盒里,然后裹上毛巾递到我手里,让我给姥姥送去。我从小就懂得,孝顺老人,有好吃的要想着姥姥。
   姥姥没念过书,但她教会我不少农田种植养护知识。后来我家在房前的院子栽种蔬菜,我帮了不少忙呢。姥姥年过七旬坚持在地里侍弄庄稼,背垄、除草、间苗……春夏时节,我每次去姥姥家,她都在地里忙碌着。看见我站在地头打招呼,汗流浃背,姥姥就放下手里的农具,走过来拉我到水井边,给我压上一瓢井拔凉水,或我们一老一少走进屋里,姥姥会从天棚吊挂的竹筐里拿出好吃的东西给我,这是给你留的,吃吧。每当这时,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无限的感恩之情。想着有一天我能挣钱了,一定买好多东西,孝敬姥姥。
   1983年早春,一天傍晚舅舅来家里,说姥姥晕倒了。母亲领着我一路小跑赶往姥姥家。推开屋门,见姥姥闭着双眼躺在炕上,嘴角冒着白沫,咕嘟咕嘟地喘着粗气。我紧紧握住姥姥的手,姥姥的手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姥姥一生过得苦,她拉扯着儿女始终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生活刚刚有了盼头,她却实在坚持不住了。
   料理完姥姥的后事,母亲领着我们回家的时候,夜幕垂挂,黑纱笼罩。
   姥姥在的时候曾跟我说过,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我仰头望望天上的星星,试图寻找到属于姥姥那颗,它还会在吗?母亲告诉我,你姥姥的那颗星星还在,只是悬挂在天堂,人的肉眼看不见了。母亲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滚动着泪花。我痛苦地流下了热泪,姥姥,我想上班挣钱孝敬你的,可你为什么突然间离我而去呢?
   母亲牵着我的手,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母亲说这坑坑洼洼的土路,你姥姥可没少走哇!她夏天挎着筐给我们送菜送苞米,冬天给我们送咸菜送酸菜,真难为她了。
   我擦把泪,心想,这条又窄又长的小路,弯弯绕绕的,从姥姥家到我们家,串联着姥姥对我们多少的牵挂啊……

共 24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母都爱孩子,即便孩子做错了事情,父母也很愧疚,埋怨是自己做的不到位。小哥俩偷吃了生元宵,母亲不但没有责备,还一个劲说,要是早点煮熟就好了。母亲很心疼孩子吃了生元宵,感觉是愧对孩子。父亲虽然没说一句话,可那眼神流露出的,也满是愧疚,这就是父母的爱。姥姥生活在乡村,没念过书,却一辈子吃苦耐劳,年过七旬还在地里劳作,心里还时刻惦记着外孙,经常沿着那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给外孙家送菜送苞米,还送咸菜送酸菜。文章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抒发了对母亲和姥姥的怀念之情。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02-04 16:11:40
  父母及祖父母,对孩子的爱,都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有的老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儿女,留给孙子、外孙。有人把这称为“隔辈亲”,其实,是老辈对晚辈的爱。老辈们不求回报,只知付出,作为晚辈哪怕是给他们一根线,他们也会兴奋的不知所以,这就是我们的长辈。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3-02-06 13:17:13
  这样的文字,读来总是温馨。母亲和姥姥加上外孙,那就是祖孙三代人的亲情。作者在文中裁剪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比如生吃元宵,品尝姥姥采摘的水果等,将亲情的甜蜜,涂满纸上,让读者也不禁为这样的亲情所感动。
江凤鸣
3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3-02-07 23:10:35
  有句成语含饴弄孙,说的是一种隔辈人之间的快乐,作者的汤圆也是甜的,却写出了甜中的苦,喻出了浓浓的情,也透溢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无奈。对姥姥的怀念也让读者唏嘘,也应了那句话“子欲孝而亲已不待”充满了愧责与遗憾,触痛了多少人心里的那一方柔软……点????????
4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3-02-10 14:14:43
  中国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为着家人,无私的付出。
   吃生无宵那一节,初读为孩子的不懂而忍俊不禁,细品,却不禁心酸。记得小时候,县城第一次有卖元宵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吃,互相打听着传授经验,才做出了甜美好吃的元宵。放到现在,可不就是个笑话?
   文章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拜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11 13:02:02
  母亲无尽的爱。她把这些爱积攒着,用它们为我缝制了这最后一件衣服。女♀总是为母则刚。虽然姥姥离开这么多年了,但一直能感受到她的温暖。爱,原来可以这样延续。姥姥的爱,是盛开的花,在心灵深处永远绽放,永不凋谢!多么令人留恋的温馨画面啊!人间至情,母亲的疼,姥姥的爱一直都在,你是幸福的。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3-04-11 13:02:09
  母亲无尽的爱。她把这些爱积攒着,用它们为我缝制了这最后一件衣服。女♀总是为母则刚。虽然姥姥离开这么多年了,但一直能感受到她的温暖。爱,原来可以这样延续。姥姥的爱,是盛开的花,在心灵深处永远绽放,永不凋谢!多么令人留恋的温馨画面啊!人间至情,母亲的疼,姥姥的爱一直都在,你是幸福的。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