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情】上坟(散文)

精品 【齐鲁·情】上坟(散文)


作者:老树听风 秀才,142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40发表时间:2023-02-04 22:04:35

晚霞映红西天,一只归鸟飞镖一般冲向地平线。
   通往公墓的水泥小路格外狭窄,这偏僻荒凉的地方,平时空荡荡的,少有过往行人。每到上坟的日子,这条路,人车爆满,拥挤不堪。
   荒草围绕着林立的石碑,爬满了坟头,枯瘦干瘪到极致。
   一摞摞冥钞陪着川流不息的人们,各奔一方。偶有熟人,短暂握手或者打个招呼,匆匆挥手告别。忙碌的人们,逼仄的小路,悲戚的氛围中,行来过往,神色凝重。这里是人生的终点,是每个人不愿奔赴又不得不到达的目的地。
   无尽的枯草中,一座座坟墓前,人们摆贡品,焚纸,祈祷,跪拜,哭诉相思、留恋与不舍之情。
   悲声里,几分真,几分假,谁也不能分辨,唯有自己的心才是真。听,那哭声,有人哽咽难言,有人悲伤欲绝,有人逢场作戏。声声清脆响亮的哭说,几乎穿过坟冢,穿透地皮,钻进棺椁,令听者窒息。肺腑之言也好,为己心安也罢。嚎哭一场,卸下沉痛的思念,也是生者节哀顺变的方式。
   母亲因病去世后,我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走出内心深处的伤痛。失去亲人,才能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失去母亲,才明白“没有妈的孩子是根草”。人,无关岁数大小,都需要妈。母亲是我生命中的灯,她的离世,让我变成了只会哭泣的傻瓜。每每提及,我便泪水潸然。时间是疗伤的良药,不断自我疗愈中,我也走出了一度的悲伤。每次上坟,我都会轻轻擦拭墓碑,拂去风儿搁浅的灰尘,清晰每一个文字,慰藉母亲逝去的灵魂。碑文是母亲一生的经历,也是我和着泪水挥洒的离情。母亲一生辛劳,一生节俭,一生无私付出,过早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没来得及享一天福,正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我的剜心之痛,一切又无能为力。
   饥荒年代,母亲饿出了痨病,后来也没有及时得到调养,拖拉成了常年病。上了年纪以后,离不开药物,我们也成了省中医的Vip用户。病重的两年里,母亲隔三差五住院,后来一次车祸,头部受伤,险些没命。术后,母亲记忆力受损,时常犯迷糊,不知道做饭,有时候还不认家。我每天早晨四点左右起来做熟饭,骑电动车给母亲送到家,再赶回叫醒孩子们上学。那飞一样的速度,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母亲病重住院的时候,我骑电动车慌张得撞在一辆车门上,还好那时年轻,胳膊流血也不知道。进了病房,母亲泪眼婆娑地得问我疼不疼,我才发现衣袖透出血迹。母亲走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像母亲,时时真切地关心我。
   当医生建议放弃住院治疗,回家休养的时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暴怒。看着昏迷不醒的母亲,失去理智的我冲着医生吼道:“这不是你的亲人,你当然不会心疼,可她是我的命!你们怎么能那么不负责任,说放弃就放弃呢!”医生平静地说:“如果手术的话,我们也没有把握,因为病人体质太差,而且一年内两次手术,怕病人承受不了。你们家属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我也是学医的,这一点我懂,可是我不甘心,因为我还没来得及让母亲享福。如果不手术,母亲有可能撑不了几天。做手术的话,还能有活着的几率。考虑再三,我力排众议,决定冒险,承诺负责一切。可是,签字的时候,我控制不住心慌手抖。想想不省人事的母亲,我左手抓住右手腕,使劲签下我的名字。我赌赢了,母亲多活了两年,我多了两年有妈的日子。我尽力了,这也是一副抚平创伤的自我安慰的良药,支撑着我走向回家的路,成为老父亲的靠山。
   俗话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生与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谁也主宰不了。能够做到在有生之年,尽到责任和义务,让对亲人的爱保质保量的存在,让每个生命都有意义,无愧于心,无悔今生就好。
   去年,有位男同学突发脑溢血,没来得及和挚爱的妻子道别,一夜之间撒手人寰。每个上坟的日子,妻子把他平时所爱摆满坟前。他爱养花,还曾赠予我几盆。看着坟墓前摆满的鲜花、美酒、佳肴,年近半百的妻子怎能不痛心与遗憾。儿女双全,都未成家,老人健在,妻子靠打工维持一家生计。正值中年的他,没来得及安排后事,就化为灰烬之灵。妻儿老小如何割舍与忘怀?如果有来生,他一定会听妻子的话,少喝酒多吃菜,注意身体,防止过度劳累。其实,这世界没有如果,来生来世谁能预料。活好今生,才是无价之宝。
   那个提着一袋子元宝上坟的孙女,自小被奶奶一手带大,还得到了奶奶唯一的金戒指。她哭得几乎晕厥,可是奶奶生前未得到她一天赡养。奶奶梦想着去她家住几天,她总是托辞有空的时候。十几年里,奶奶常常期盼着,唠叨着,直到九十五岁老去,也未能如愿。“奶奶啊,我的亲奶奶啊,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给你带来好多钱,你花吧。别不舍得花,猛花。”呜呜的哭声似乎痛彻心扉,别人一句劝慰,她便安然起身,抬头,笑脸上没有一丝泪痕,与刚才的声嘶力竭判若两人。
   我不由得想起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哭灵人,为了钱哭得形象逼真。曾经的不理解,随着时间的打磨,冰块化开一样慢慢解开。
   小时候,我家附近有户孤身老太太,独自住着两间低矮简单的小土屋,土墙和栅栏门围城的小院。三个儿子都儿孙满堂,家庭条件也不错,按理说有能力孝敬老人。事实却不尽如人意。老人经常去熟人家里混饭吃,尤其是我家。每到饭时,她准时拄着拐棍,出现在门口,卡点一样。母亲善良,从来不嫌弃,当老人是长辈。时间长了,老人到处混饭的消息传到她两个儿子家。后来,老人不出来了。夜里,母亲听到老人大喊着儿子的名字要饭吃。她几个儿子的家很远,根本听不见。母亲起来,做了碗面条送过去,发现栅栏门有铁锁,怎么也打不开。其他邻居也出来,见此情景,便明白了。母亲想悄悄唤老人出来,老人却无论如何也出不了屋门。母亲无奈,找到距离老人近点儿的儿子家,才明白自己的一番好意喂了狗。老人的葬礼很隆重,儿子们带着全家大大小小四十多口人披麻戴孝,跪满了大街。儿媳们扶灵哭丧,那声音拉得悠长,听起来一个更比一个伤心,比唱戏曲的都要精彩。她们演得出神入化,左邻右舍看得明明白白。土坟堆得再高,也是一堆土。坟前再多供品,也换不来人心。
   俗话说,烧香拜佛千里堂,不如家中敬爹娘。数千年来,上坟的目的就是怀念和追忆逝者,让生者释放思念之情,一方面体现孝道,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精神传统文化之一。人死不能复生,不用说烧纸钱,就是烧现金,也起不了任何作用。所有的形式只能局限于形式,趁着亲人健在,尽己所能,用心去爱,开拓生命的宽度。人间一趟,实属不易,不能光芒万丈,也要让阳光照进心窗,温暖自己,照亮他人。等到进坟墓的那天,才会心无挂碍,安然闭上眼睛,无痛无伤。
   晚霞散尽,暮色苍茫,小路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

共 26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氛围的烘托,直逼人心。这是一篇非常沉重忧伤的散文。对于上坟的经历,很多人写过。这种文写不好,就被情感牵绊,写不出真质。这篇文暗中有明,伤而不颓。人总会死去,这无法左右,从散文中,读出了作者的认知。存在才是意义,有限的时间,尽可能走好自己的路,尽好自己的孝。生命的过程,是追赶时间的过程。不要在死后空伤悲,泪水可以表达情感,但不能改变过去。伤痛是难免的,擦去眼泪,真正的活着,才是对坟最大的敬畏。散文,那些假情假意的哭泣,和为时过晚的悔恨都有深刻的涉猎。还有作者自己的经历,用爱的决心,延长了母亲的生命。这一段叙述中,苦痛中有拨开乌云的力量感。推荐佳作!【编辑:绿叶红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1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3-02-04 22:08:04
  欣赏老师厚重的文字。存在才是意义,有限的时间,尽可能走好自己的路,尽好自己的孝。生命的过程,是追赶时间的过程。不要在死后空伤悲,泪水可以表达情感,但不能改变过去。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1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3-02-10 20:08:05
  感谢绿叶老师精准编按,拜读学习,问候安康!遥祝周末愉快!
2 楼        文友:成敏        2023-02-05 07:32:28
  一篇情真意切的佳作暖文,在上坟的时候,想起了母亲,点点滴滴,都是母亲曾经的爱,在母亲病重的日子,作者想到了很多,也经历着痛苦,虽然是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可一旦到了自己的亲人,就会痛不欲生,那种感觉,我深有体会。那天我去给母亲上坟,脑海里一直呈现母亲的音容笑貌,让我泪流满面,在母亲的坟前久久不愿离去,想和母亲多呆一会,再听母亲的一番叮嘱,可是,再也听不到了。作者的文章满怀情感,让人感动的好文章,大力推荐阅读!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3-02-10 20:08:34
  感谢社长精评!周末愉快!
3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2-05 08:45:09
  万事万物,无不是一代覆盖了又一代,这就是繁衍和传承。我们是悼念人,几十年之后,我们又成了后人被悼念的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终结,走过的都值得铭记和感恩。活着的时候,且行且珍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3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3-02-10 20:09:13
  感谢华君老师共鸣!遥祝安康!
4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2-06 09:53:46
  作品通过给母亲上坟的经历,对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思考的,所联想的,全部条分缕析地给读者一个交代。
   作品表达了失去母亲的思念,表达了对部分虐待老人现象和对逝者虚情假意悼念现象的鞭挞。
   作品思想性强,哲理性强。
   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3-02-10 20:09:43
  感谢万重山老师精心评论!遥祝安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