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文化的风骨(散文)

精品 【菊韵】文化的风骨(散文)


作者:艾梅 布衣,21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21发表时间:2023-02-05 13:48:52

【菊韵】文化的风骨(散文) 说来很巧,最近刚刚看完一部有关戏剧的小说,感觉触摸到了一点戏剧的边角,意犹未尽,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却恰好来到了我的眼前,一看,真是情难自控,让素来日追剧不过三集的我破了惯例,更让我对我们的国粹“京剧”有了想要追溯的愿望。
   京剧起源于“徽班进京”,这四个字在我高中读书时的历史课上就留下了深刻而简略的印象。而京剧就是在徽派艺人进京后,逐步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并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京剧的唱腔和服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京剧“唱念做打”中的“做”,是传统舞蹈与中国杂技的完美结合,而京剧的“脸谱”,更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百科全书!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中第14集,两个艺人比武,短短几分钟的舞台表演,一个娇媚动人,一个仙气飘飘,直击人的灵魂。那一头簪珠垂帘,那一抹水袖长舞,那一身丝绸刺绣的端庄妩媚,那身轻如燕的袅袅婷婷,那胡琴的幽幽咽咽……那种画面的震撼,让多少人痴了傻了醉了。难怪留洋归来的商人程凤台第一次在看到商细蕊《长生殿》里的杨贵妃后,会灵魂出窍会站在飞舞的雪花里失魂落魄,也终于知道了母亲为什么会为了戏台远走他乡,也难怪商细蕊在演完赵飞燕以后会傻了一样。看戏的人丢了自己,演戏的人觉得肉身荡然无存,只有穿越时空的灵魂在做一个千年的梦。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吧!
   我居然就有点懂京剧的感觉了。我似乎听到了一场中华古典乐器宏大的交响,看到了古老的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舞女,触摸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沧桑中的繁华和滚烫的体温,也看到了一袭水袖世界里的悲欢离合。突然有点爱上京剧了,许是年龄的原因吧!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可谓惊涛拍岸又如水滴石穿。而我,似乎到了能看京剧的年纪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感染力让我为我们这样的民族文化骄傲和自豪。
   看这个剧的时候,我对京剧行当其实一无所知。曾学唱过《贵妃醉酒》和《梨花颂》,短短几句,练了数日,用了一身力气,才能成调。我想,梨园里面的“生旦净末丑”在台上所有喜怒哀乐的演绎,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岁月积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台上的悲欢离合演的是历史的风起云涌,承载的却是时代的血肉和精神。文化的情生何处魂归何方,在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导致的文化迷茫中,确实值得好好思考一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情此势,重新来看这句诗,竟别是一番新的意味。
   文化的爱和情怀,应少一些暴戾之气,多一些教化和柔情,多一些上善之水和润物无声。自古以来,文化的命运与国家社稷的命运息息相关。诗经《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孤寂的女性虽然厌恶战争,但是,为了国家,他们饮下愁苦的酒,却要对出门的丈夫夸赞威武神勇。文化为国家擂响的战鼓从而跨越千年,而这首诗也成为一首柔情似水的经典爱国之诗,愁而不怨,把战乱时代的人心温情地凝聚起来。文人,爱着一个国家,就该为她凝聚战斗力,为她的苦难奔走,为她的伤口疗伤。
   文化的繁盛根植于经济的发展,唐有“开元盛世”,唐明皇知音律,又酷爱法曲,是以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后来与戏曲艺术联系一起,称为“梨园”。经济繁盛催生了对娱乐文化的需求。梨园里,化儿女情长为侠骨丹心之人比比皆是。京剧表演大师程砚秋在抗战期间,为免于为敌伪演出,辞别心爱的舞台,归隐乡野。梨园大师周信芳,演出《洪承畴》,抨击伪满汉奸;演出《徽钦二帝》,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他的代表剧目大多表现爱国、正义的主题思想。荀慧生先生为拒绝侵华日军唱戏,被迫逃离家园,为此他在北京的住宅被汉奸霸占。他常言:“绝不与汉奸为伍!”1937年二十九路军在抗击侵华日军最艰难的时候,他毅然将义演所得全部捐献给二十九路军,用于购买飞机。
   文化的命运该当与国家的命运一起沉浮。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谈爱国似乎有点矫情。但是,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最朴素最恒久的感情,时代不同,只是形式上的差异而已。文化的叹息和忧愁应该是为了民族的兴衰。屈原之成为爱国诗人,是因为汨罗江上永恒了他精神的长歌。文化的骨骼实则是铁骨铮铮。
   毛主席的《如梦令•元旦》很适合现段日子拿出来吟诵:“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样的大气磅礴,这样的振奋人心,足以舞动乾坤,与中国京剧在历史舞台上的叱咤风云有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的血雨腥风里曾经创作了大量诗词,他的诗词里满是豪情壮志,它们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
   文化的风骨,当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传统文化如斯,现代文化亦该如斯!

共 19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化艺术经典的流传至今,历经千年依旧闪光,那是凝结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融汇艺术家精湛艺技和毕生心血的精髓之作,堪称国之瑰宝。京剧作为国家的国粹,是当之无愧的经典,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我国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而我国老一代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艺术,才炼就炉火纯青的艺术表现力。往往上台演戏常常进入角色,且如痴如醉的忘我状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表演艺术者最好的权释。文化的风骨,在文艺工作者身上得以体现,文化的爱和情怀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人类生存需要物质,在获得物质后,人们需要精神。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精神如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而我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息息相关的,中华文化孕育中国精神,精神是文化的内在体现。本文很有深度,读此文引发人对我国文化的深思和探究。学习了。【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0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02-05 14:06:15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人只在一个领域深耕研究已是很了不得,想面面俱倒更是难上加难。戏剧中的京剧,她不仅仅是一个剧种,更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百科全书。读老师的文,长了不少知识。
2 楼        文友:乐歌        2023-02-05 14:52:45
  中华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也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精华
   是中华民族的血和脉
   也是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在浩瀚长河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写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2-05 17:09:25
  京剧很好的,写个剧本也很好的!文章很好的!学习了的。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乐歌        2023-02-06 20:05:36
  恭祝艾梅老师佳作《文化的风骨》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