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煦】丈母娘也是娘(散文)

精品 【柳岸·煦】丈母娘也是娘(散文)


作者:顺心自己 童生,60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1发表时间:2023-02-09 11:32:02


   我和爱人是大学同班同学,我老家住晋北,爱人居吕梁,两家相距三百多公里,中间隔着省会太原市。回家总要在太原换乘车,当天没有车,只好在候车室里熬一晚上。九十年代候车室暖气有那么一点,后半夜暖气片冰凉冰凉,冻的直哆嗦,不像如今候车室温暖如春。好容易等到早上第一班车,急里慌张提着大包小包,挤上去丈母娘家的车,进到车里总算舒一口气,踏实了许多。接下来一路咣当咣当,快到时,身子骨缓过点劲来,才有点热乎劲。
   工作单位分配到晋南地区一个省级农场,周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步行三公里才能到镇上搭公共汽车,然后到运城火车站候车,距离丈母娘家也是三百多公里。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介休换乘汽车。那个年代倒换车非常不方便,赶不上头趟车,就要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熬一晚上了。地方小站候车室是没有暖气的,灯光昏暗,冷冰冰的椅子坐都不想坐。有时候会遇到一两个头发杂乱,用军大衣蒙住头躺在椅子睡觉的,老半个小腿露在外面,霸着椅子,连座位都没有。候车室的门不停滴沥桄榔的响,一开门就有一股寒风凛冽吹进来,刺骨刺骨直灌脖颈里,瑟瑟发抖,手脚麻木冰凉,如木棍状冷硬。进来的出去的人不停走动,一晚上呆在候车室里的人,包括我和老婆不超过四五个人。可能值班老师傅看到我俩挤在墙角暖气片跟前,冻的打哆嗦,出于同情,让我俩进到值班室里,火炉边坐一两个小时。天快亮时,就让我们出来了,害怕领导早上检查看见,挨批评。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年大年初二回丈母娘家,基本形成规律。刚刚分配到单位那几年,工资不高,收入不多。有几年借口孩子小,冬天冷,出行不便,也不回去过几次。父母和老丈人丈母娘都很体谅我们,也没有强迫要求我们必须回去。
   自从老丈人去世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恋家情绪激增。这几年条件也好多啦,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回家就方便多啦,再不用挨冻受冷,遭受火车站熬夜了。回去后,我和老婆,老丈母娘挤住在一个炕上,窑洞里土炕,很暖和。
   前几年回去,我还是单独住在外间单人床上,肯定不如里间暖和,晚上蜷缩双腿一动不动到天亮。里间住不下那么多人,又因为我是女婿,是外人,不方便与女眷住一起。有几次五妹和妹夫邀请我和老婆去住她家的楼房,住过几回,暖和倒是暖和,条件自然比丈母娘家优越。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我们回来是看望丈母娘的,与老太太住在一起,肯定会有许多亲近的感觉。后来我俩心照不宣一致同意,不去五妹家住了,和老太太住一起,住惯了与自己家一样温馨,没有什么不适。反而感觉老太太热心唠叨,家长里短和娘的感觉一模一样。
   自从我父母去世后,我回丈母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和老太太拉拉家常,交流也融洽了许多,老太太问我一些老家的琐事,亲情感自然加深。我回老家的次数也少多了,老家只有姐姐一人,平时经常打电话问候身体状况。还好没有大毛病,不用我操心,外甥很孝顺,我也很放心。
   每次回到家,老太太早早给我们的被褥整理好,烫在炕上,说:“经常不盖,被子是凉的,早点展开暖上,晚上不怕冰冷着凉,水土不服拉肚子。”前几年我愣头青,也不多想这些芝麻谷子的琐碎事情,觉得老太太做这些事理所当然。最近几年才感到老人家的良苦用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下父母是一样的。
  
   二
   回家第二天,大姐家请吃饭。老婆姊妹六个,她是老二,我是二女婿。一个弟弟,我和大姐只有一个孩子,其余都是两个。大家庭连大带小二十几个人,满满一屋,出来进去挤来拥去,叽叽喳喳,热闹的很。
   从饭店吃完饭出来,我扶着老太太的胳膊,掺着老太太走下台阶,害怕下台阶的时候,老人家摔倒,我也是无意识的做了这件事。结果引起了七嘴八舌的议论,老太太身体硬朗,走路稳当踏实,从没有别人帮助扶持过。我是第一次,特别引人注目。
   五妹说:“大家快看二姐夫,对咱妈比咱们还亲哩。”揶揄之情不言而喻。大家齐刷刷回头看我。
   四妹撇撇嘴说:“二姐夫一直就很讨咱妈喜欢,女婿半个儿啊。”
   三妹偷偷笑着说:“四妹夫也是半个儿啊,怎么不见四妹夫孝顺咱妈?”
   大姐老实的说:“咱们还有妈,你二姐夫没有妈了,他懂得孝顺咱妈了。失去才知珍惜,你还不赶快向你二姐夫学着点。”
   老婆说:“你二姐夫他妈在世的时候,就很孝顺。他是家里姐弟三个最孝顺的,一回村里左邻右舍都说,你姐夫孝顺的名声在外了”。
   ……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妥,懒得听她们议论,把丈母娘送回家,独自出来溜达溜达。听到丈母娘在喊我:“二女婿,把大衣穿上,咱这里风大,小心着凉感冒”。我答应一声,返回家披上大衣,匆匆出来,眼窝湿润起来。想起我逝去的母亲,体味老太太时时对我嘘寒问暖,心口憋着的那口气,嘘嘘吐出来,心里畅快了许多。
  
   三
   父亲是二00四年去世的,三年后是最后一次对父亲去世的祭奠。老家的风俗:亲人去世三周年宴请宾客,是比较隆重的。有钱人家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让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啧啧称奇,羡慕不已。一方面祭奠逝去的亲人,亲朋好友到场,表达对逝者生前的怀念与尊重;另一方面表达后人,对帮助过的人致谢和感恩之情。
   我和妻子特意去接丈母娘,回老家参加这次祭奠活动。老丈人和父亲致死都没有见过面,是我俩平生的遗憾。这次远行是丈母娘第一次去晋北,也是第一次去我家。
   到家娘非常高兴,亲家俩坐炕上,手拉手不停的拉话家常。看着她俩一见如故的亲热劲,妻子很满意。随后我去把姑也接来,三个母亲辈的老人,虽未见过面,却一点见外的感觉都没有,亲密无间的东长西短,一直唠叨个没完没了。
   丈母娘在第一次谋面的姑和娘跟前,一个劲夸我的好话,把姑说的哈不拢嘴,妯娌亲家三人真是相见恨晚。姑半身不遂,一个胳膊不能动,一条腿也是拖着走路,很不方便。丈母娘搀扶着姑上茅房,给姑提裤子,系鞋带,老远看见,感动的表姐(姑的女儿)热泪盈眶。表姐说:“学平(我),可是找了个好媳妇,有这么好的丈母娘,闺女肯定错不了。”我心里甜蜜蜜的,丈母娘对我是比其他几个女婿亲,我心里有数。
  
   四
   2013年冬天娘在老家摔了一跤,脚踝骨折,行动不便,在姐家过的春节。我回去看见娘在木地板上匍匐爬行,尽管地板有地暖,亲眼看到这一幕,我心酸的落下泪来。开车接回运城我家里,娘一个人整天闷在家里看电视,很孤独。我和妻子都上班,经过商量,先去附近养老院住一阵子。在养老院生活有人照顾,一日三餐,每天都不重样,院长经常推着轮椅给娘洗澡,很和气。组织老年人看戏,做简单游戏,活动挺多。常有社会各界人士慰问老年人的活动,赠送礼品,老年人都有份。
   我一有时间就去养老院看娘,问娘需要些什么。娘说:“这里好吃好喝,什么都不缺”。抽时间带娘出来去县医院检查检查身体。娘脊椎有骨刺,拍片子看到腰椎弯曲变形严重,骨刺纵横交错,杂乱无章。肯定很难受,经常疼痛难忍,有次半夜给我打电话说:“我不想活了,疼的要命。”骨刺不是要命的病,但是很难治好,疼痛难忍。我只好连夜起来去养老院安慰娘,一直陪娘说话坐到天亮。说起小时候的事情:“娘养育我长大成人,现在我照顾娘起居,颐养天年,是理所应当的。”把娘说的像小孩子一样,高兴的流出泪来,我也流出泪来,紧紧抱住老娘,脸贴着脸。老娘的皱纹触到我脸颊,没有了小时候的绵柔感觉。看着老娘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嘴唇哆嗦不停抖动,心底有一股热流从眼眶喷涌出来,泪流满面。娘用粗糙的手,给我擦着泪,说:“男子汉,不要轻易流泪。”
   过了年丈母娘知道娘来运城了,专门和妻大姐来看望娘。娘见到丈母娘,两眼闪亮,说话的同时泪流满面,滔滔不绝健谈如初,根本不像有病的人。
   丈母娘给娘洗了脚,看到娘的脚有点肿,对我说:“不要穿鞋,穿点大的棉拖鞋吧”,随后又给娘梳头,把凌乱的头发修剪的整整齐齐,镜子里看到娘很欣赏自己的精致面孔,啧啧称赞丈母娘的手艺,好像看到自己的年轻模样。娘高兴的说:“娃是男人,粗陋莽撞不会剪头发,只有老妹子能想到,也能做到。”看到丈母娘对娘如此细心梳洗。我难过的快流出泪来,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不是不会做,是一点都想不到。
   丈母娘比娘小一岁,身体比娘强许多。丈母娘来看过娘不长时间,娘肾衰竭严重,我和媳妇连夜把娘带回老家,在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娘最终肾衰竭引起心脏衰竭安详去世了。对儿女来说失去亲人很痛苦,对娘来说,永远没有痛苦了。看到娘疼痛难忍的受苦,我心里难受,嘴里还哄着说“会好起来的”骗娘的谎话,于心久久难安。
   丈母娘得知娘去世后,守灵期间一个劲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这个年纪最容易身体出事。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为了上面的老人,还有下面未成年的孩子,你的责任很重。”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丈母娘的良苦用心。每次回去,看到丈母娘老人家,都要先问声:“妈,身体还好吧,平时注意多穿衣服,不要感冒”,老太太总是乐呵呵的说:“我注意保养的好着呢”。
   我真真感到丈母娘和娘一样亲。我已失去生我养我的母亲,现在只能珍惜另一个“妈”的情亲,“有妈的孩子就是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每次听见这首歌曲,五味杂陈,眼泪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转。
  
   五
   今年初二回到家,老太太一脸的高兴。疫情断断续续三年了,去年过年没有回去,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放假回家几天,到单位还的隔离,孩子在北京工作,也没有回来。今年都回来了,孩子也特别想见姥姥,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和姥姥特别亲。大姐的女儿也生下小宝贝,全家人都很激情四射,视频天天看宝贝。尤其是老婆,一天不见到小宝贝,晚上就睡不着似的。
   现在全家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老太太身体健康,妻几乎是天天和老太太视频;小宝贝活泼可爱,咿咿呀呀逗的大家欢天喜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回到家大包小包,水果蔬菜,猪蹄肘子,扒鸡冻肉,米面油应有尽有,老婆几乎把家搬回到丈母娘家里啦,满满塞了一车。
   孩子见到姥姥,亲热的来个大拥抱。把老太太逗的满脸皱纹又多了几道。孩子悄悄给姥姥钱,老太太一个劲不要,孩子说:“姥姥,我从小就是你带大的,我现在挣钱了,你能花我的钱,是我的福分。我从今以后,一定要孝敬您。”把老太太激动的眼角挤出几滴泪来。
   老太太见到我就说:“二女婿,你瘦啦。人到中年杂事多,不要放心上。遇到事不要急,一件一件的做,心态放平,注意自己日常生活要有规律。身体好是全家人的福气,不给孩子添麻烦”。
   我若有所悟,好像明白了许多。老太太说的话,也是自己的心得。这么多年过来,母亲去世快十年了,老太太却依然硬朗,每年夏天还在自己的院里种各种蔬菜,供几个妹妹们去采摘,一家人其乐融融。只有老太太的健康,才会有今天这么欢乐的家庭聚会。
   三十多年来,丈母娘对我点点滴滴的关心和爱护,历历在目浮现在脑海里,滴水之恩永世难忘。
   丈母娘也是娘,“娘在家就在”,千古不变的道理。

共 43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遥想九十年代,去丈母娘家需要在中途站换成,由于没有当天车,只能在车站熬一夜,当时候车室条件还很差,半夜冻得直打哆嗦,所以记忆倍加深刻。现在有了私家车,来去便利了许多,而且每次到丈母娘家,老太太都是关怀备至,令人感动。团聚时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畅所欲言,亲情满满,丈母娘像亲娘一样关心“我”,“我”的孝顺也得到大家的认可。父亲去世三周年,按照当地风俗要宴请宾客,“我”特意去接丈母娘,这也是丈母娘第一次来女婿家,亲家们坐一起拉家常,亲热非凡,丈母娘对亲戚们也是非常好。娘意外摔伤后,丈母娘特意和妻姐来探望,她还给娘洗了脚,令娘和我十分感动。娘去世以后,丈母娘对“我”一边安慰,一边鼓励,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散文通过几宗事件,刻画出丈母娘高尚无私,对晚辈关怀备至的伟大形象,全文透着情意拳拳,感受暖暖。语言朴实贴切,故事平凡感人,人物刻画鲜明,情节感人肺腑!以亲情为主线,展开全文叙述,侧面颂扬了中华传统的孝道,正能量极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林火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2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1:32:55
  亲情饱满的一篇佳作,同时颂扬了孝道的可贵,正能量极强的一篇佳作!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1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2-09 15:50:51
  感谢林火杉老师的精彩点评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1:33:22
  问候老师,祝写作愉快,生活顺遂!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2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2-09 15:52:56
  问候林火杉老师,祝老师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心如意。
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2-09 11:33:43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回复3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2-09 15:54:02
  多谢林火杉老师的鼓励与不吝赐教
4 楼        文友:雁南        2023-02-09 12:15:11
  欣赏(顺心自己)老师的文章故事,据推测是部纪实文学。是啊,每个男人都要娶妻生子,都有岳父岳母。不禁使人回忆起自己历历往事,曾经沧海难为水,时代穷困潦倒,不免心酸不爽,但又能如何呢?毕竟是人间烟火,过眼云烟……
回复4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2-09 15:57:12
  感谢雁南老师的精心点评。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亲身经历,来源于记忆深刻的过去。感恩帮助我的人,感恩给与我鼓励与信心的人。感谢每位关注我的人。
5 楼        文友:奕渌        2023-04-18 11:04:19
  婆婆也是妈,丈母娘也是娘,亲情永远最重要。读着老师的文章,感受着家乡--美丽山西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儿时那乡村里暖暖的土炕,作为晋中人,给老师点赞。
在文字里追寻你的足迹,在文字里等候你的归来。
回复5 楼        文友:顺心自己        2023-04-18 15:48:43
  感谢奕渌老师光临,人情世故,细品慢嚼,别有韵味。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