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香香的咸白菜(散文)
在东北,严寒是可以发酵白菜的。泡制的那些咸白菜,让寒冷退缩,让温暖相伴,让馨香远飘。菜香,可以温暖时光,再苦的日子,有了咸白菜的香,苦也变作了甜。
一
过了正月大年前后,就是立春节气。阳气上升,春天的气息越来越近。切记:咸白菜已成了回暖转阳主角菜。
小时候,特别盼春天早点过去,餐桌上太苦了!
那时候很讨厌冬天,阴冷的天,寒冷的风,冰冷的雪,吃得很单调。
出正月进二月,直到清明前,人们都管这段季节叫做“苦春头”。餐桌上没有菜吃,大地见不到绿,日子是在熬。
按时令,东北地区一年有六个月是冬天,这个季节青黄不接。各家各户都靠土窖储存的大白菜、少量的土豆、萝卜来维持餐桌上的“苦日子”。条件好的人家,过了二月二,吃完猪头肉,餐桌上也见不到肉腥儿了。
吃咸白菜,啃芥菜疙瘩、拌干菜、炒“盐豆”是常菜。
每年的秋末,母亲都会不失时机地准备腌制咸白菜。每逢正晌午,阳光正好,温度上升,妈妈会穿着蓝大掛,戴着一副套袖,弯着腰,低着头向着一只大缸走去,如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勤劳,吸引我的眼球。她坐在小板凳上,在一堆白菜中一棵棵挑选出上百棵大小合适的白菜,去掉老根,扒掉外面不好的菜叶。然后烧开一大锅开水,挨棵把白菜放里面烫一遍,一棵一棵挤压在缸里码好,一层菜撒一层大粒盐,这样既能杀菌还能快速发酵,到顶面盖上几片老菜帮子再压一块大石头,倒入烧开的凉开水,用牛皮纸密封缸口再盖盖,40天左右就腌好了。
揭开缸盖子,母亲凑近一闻,便知好吃不好吃。她说,那酸香的味儿直入鼻孔子,那就不赖。这是经验,也是她对菜香的有着独特的感受。
咸白菜能驱寒,又能补充人体蛋白元素。冬天人需要热量,而且必须适量摄入咸的成分,人走路有精神,干活有力量.
等到开启缸时,不用吃,早早就闻到那股飘香又口的甜甜味道,捞出一棵咸白菜又绿又脆简直变成玉雕刻成的模型,邻院大妈拿着盆等待了。开了锅的咸白菜漫沿整个小院,胃腹里蠕动起来了。“我要一碗,我要一碗。”兄弟姐妹早已耐不住了,抢吃上了,咸白菜成了美食。
二
那时候,我们家两个劳动力,虽说吃不到肉,但生活很乐呵,妈妈用几道咸白菜,干萝卜丝把人们胃口调动得“有说有笑”,餐桌上不时响起快乐的歌声,“公社是棵常春藤/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儿越甜/藤儿越壮/瓜儿越大/社员心里乐开了花……”玉米面大饼子,焦黄酥脆,咸白菜炖豆腐块,芥疙瘩拌成碎块撒点芝麻油,哥哥们吃得满头大汗,喷香。“妈妈,给我带一块大饼子,队长都说咱家的咸菜大饼子太好吃了!”“你李婶,你家的大饼子面合的咋那好呢,孩子们吃得个个红光满面。”隔院的王大妈站在街上笑着说。
到了春分这一天,妈妈喊我们早早起来,每个人挑选一个鸡蛋,在桌子上将鸡蛋立起来。妈妈说,立蛋是一年中的平坦和力量。中午,全家每人煮两个鸡蛋,手拉手跑山上踏青去了。
过了清明,一场小雨夹着大风来了,大地把柳树摇得左右飘扬,天空响起了第一声春雷。妈妈说,春天到了!山上拱出了黄虫芽,野菜出土了。我和姐姐挖到小根蒜,婆婆丁,一群小伙伴也挎着筐,拿着小铲子,满山地跑,你追我赶,有说有唱,像一只花蝴蝶,蜻蜓飞来飞去,煞是好看,到了晚上,妈妈又把野菜加工一番,端上餐桌,全家人吃的别有风味。每一次吃完都有说不来的味道,每一次吃完都是期盼来年不是这道菜。
吃了些小野菜,成了搭配菜,嘴里除了苦还是苦,打心里还是不如吃咸白菜,它能调动“胃”搭上点肉和香料真有回香味。一种吃不败,吃不舍爽口劲到现在也回味无穷。
三
到了90年代,我们家进城了。那口腌咸白菜大缸也搬进了城。头两年爸爸说,进城了,别整农村样了,不腌咸白菜。加上楼道里没地方放,腌咸白菜就成了多余事。到了秋天,卖白菜的小车开进小区里,挨家挨户送上门,白菜白胖干净,棵棵刀切一样,妈妈一看格外的欢喜,又勾起腌咸白菜那股情,找到下面车库人家,把腌咸白菜事说了一番,放缸地方借成了,开始腌菜。出了正月正绿咸白菜开缸了,楼下人们围着缸,你一棵他一棵:“你李婶,这咸白菜炖肉咋这么香。”
在以后,妈妈上市场也摆上了摊,卖咸白菜。咸白菜既经济又调剂口味,五颜六色反季节菜全部上市,但人们都想品尝一下咸白菜的滋味,体现下大鱼大肉油腻高质生活后的素菜。”妈妈小菜摊上大半年是各种小菜,到正月咸白菜是主菜。咸白菜叫响了整条街。
香香的咸白菜成了妈妈难舍难忘的一份亲情,也成了我们一家人心底不忘一道香菜。每年走亲戚都送上一袋自制的精包咸白菜,乡味再传递。
往昔的岁月立时再现,妈妈忙碌腌制咸白菜那种持家情景浮现眼前,汗珠晶莹挂在鼻翼,两腮上,她的美丽身影在小院映现。咸白菜滋养了一大家人。
春节,我又走进繁华的菜市场,咸白菜在种类菜中向人们招手。它让人们想起年代,回味过去。腌咸白菜、吃咸白菜情景和方式变化已多样,但它深深包含着对生活的美好和追求,传承着中华大地菜文化和生活气息。
传到今天的咸白菜的味道还在市场,餐桌上飘香,香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