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 菜生日(小说)
一
正月十七那天,就我一人在老家老屋陪着老母亲。当我在东房午休刚起床,正准备给江山文学网投稿时,老母亲拄着拐杖,敲响着房门对我说:“你在家为我看门,我要到孙二奶奶家去玩一会!”
“好的好的,要我送您去吗?”我边说边站起来,并随老母走出门外。
“我出去玩,哪天要人送的啊!我只去聊一会,你等我回来,再帮我把菜种下去。”
直到看不见老母亲的背影,我才转头回到屋里。心想咱这老娘,真有好大的福气,过了九十、直奔百岁的老人,身体还这么的硬朗!
我想起在去年的大半个腊月里,全国人民都在打一场漫天大疫下的自我保卫战,家母虽然最终没能逃避病毒的光顾,还让我们做儿女的七家,紧张忙活了好多天,但真是老天有眼、神明保佑,咱家老母亲阳过咳嗽几天后,就能渐渐地又吃上饱饭了。很快,老人家的儿女又各携孙辈、重孙辈一大趟,从大江南北飞回老家,没早没晚地围着老太太,一起欢度这个非同寻常的新春佳节。在那团圆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老娘那道道皱褶的脸上,时刻都散发着欢心的喜悦,老娘弯了多日的身板,很快又挺直了起来,老娘的精气神,又全然恢复如初了……
啊呀,真是孝通四海,孝感天地啊!
二
正当我还在房里傻傻发呆时,只听老母亲大声喊着:“儿呀!快外来帮我种菜啊!”
我赶忙跑到门外,只见老母亲一手拿着铁耙,一手端着盛着些许菜种的葫芦瓢。
我说:“老太啊,昨天才下的雨,田里湿度大,再晒两天太阳,种菜不好吗?”
老娘笑道:“今天是菜生日,就等这一天,种菜才是最好的!不然你大姐哪要麻烦你啊?”
我惊奇地望着,就象个懵懂的小学生,立马抬高嗓门问:“什么?菜还有生日?”
“哎呀呀!乡下人哪个不晓得啊!你看你,六十二岁的人了,连菜生日都不懂。以前总把你当个聪明娃,是老娘看错人喽!”老母亲笑眯了眼,还用食指点着我的鼻尖,不停地揶揄着她的儿子。
想想自己活了大半生,也参与过不少田间劳动,可我种菜却真的是头一回。在老母亲的逐一指点下,我壮着胆子,在门前的那方田地里,第一次撒下了那细小的黄灿灿的菜种,随即又用铁耙将地里耘平。不知是一阵费劲忙碌,还是母亲说的话重,不到半小时的功夫,我的后背就发烫了,好像就要流汗了。
三
出于好奇心,或是虚荣心,种下小菜后,我第一时间在“手足情深”微信群,还有两个老友群里,用语音和文字,询问有谁知道“菜生日是哪一天?”结果回复我的几位老哥们,他们多是七十多岁的退休老人,还有几个六十岁上下的弟妹们,竟无一人知晓!这时我的心里,才稍稍有了点平衡。
几个小时后,我才发现,我年逾古稀的老大姐,在群里说:“只有我传老娘,我也是快种了一辈子田。今天就是菜生日啊,六十多年前,妈妈就告诉我喽!哈哈哈!”
对于民间传统风俗,我的兴趣一直比较浓厚;对于农时节气农事,我也一直觉得了解不少。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又在农院学习了几年,后来阴差阳错,误入了仕途,这才开始不太那么接地气。谁曾想,到了退休回家、儿孙绕膝时,竟然连一个“菜生日”,都是第一回听说,这也太有点孤陋寡闻了吧!
我确实早就听一传说:在女娲创造苍生时,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初六,每天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而这六种动物,逐一对应的每一天,就分别是它们的生日。到了第七天,女娲才造出人来,所以正月初七,才是人的生日……
我哪里知道,到了正月十七,还有菜的生日!为满足我的好奇心,老母亲告诉我说:在她老人家很小的时候,就听外婆讲,在菜生日这天种菜,长出来的菜最养人。做人一辈子,我们天天要吃菜,每天都要感谢菜!
老母亲还说:种菜最好的日子,是正月十七菜生日这一天。如果有一年打春(立春)早,也可以在正月初七种菜;如果有一年打春迟,也可以在正月二十七种菜。反正正月里三个逢七日,都是种菜的好时辰,这都是老人一代代这么传下来的。
此时此刻,我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古话,才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四
老母亲说到的“菜生日”,我第一次参加种菜,又让我回到了那如梦如幻的少年时光,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依附父母身旁的生活往昔。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记忆最深处,还是饥肠辘辘的那种感觉,还是这顿吃过望下顿的热切期盼,还是顿顿吃不够、顿顿饭菜香的味蕾全开。
其实,那时的我们,拥有真正美味的时刻,也只有望眼欲穿才盼来的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重要亲戚,或是家人过整生日。因为在一年之中,也只有那有数的几个日子,家里才有鸡鱼肉蛋这类美味佳肴上桌,我们才能来一次大快朵颐、享一次饕餮大餐!
而平素无数的每日三餐,除了用五谷杂粮煎制的稀粥主食外,最能充饥解馋的,就是母亲在家前屋后种植的各种蔬菜萝卜了。煮青菜、炒韭菜,顿顿少不了,那时的肚子里,实在没什么油水,每顿我都要喝好几大碗的稀饭。记得在十岁左右,妈妈常煮一大锅大头菜,我一顿竟能吃上三大碗。那时家里即使再穷,我都能被养得胖墩墩的,直至今日,我都不知瘦身是啥滋味。
工作之后的好多年,我每逢星期假日,都会骑着自行车,携妻带子,回到老家,与父母二老,同享天伦之乐。每次回来,都要吃着妈妈种的几样菜;返回自家时,母亲总会早早地准备好几袋蔬菜,让我们带着慢慢吃,说自家田里用农家肥长出来的菜,棵棵绿色无害。每天吃着妈妈亲手栽种的菜,总感觉深情的母爱,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六十多年,始终如一,挥之不去!
五
母亲是个急性子,说话都是直来直去。而挂在母亲嘴边的一个词,就是“菜货筒子”。对于这四个字,我已琢磨许久了。
昨天上午,妻子来看婆母,我俩在家前屋后的菜地里,挑了老母亲最喜欢吃的青蒜、青菜和香菜。我们拣、洗、切,一哗啦摆满了一小桌,当看到我们准备好的几大碗碧绿的蔬菜时,老母亲一甩拐杖,直往土灶门口跑去,与妻子抢着要烧锅,还笑盈盈地说:“乖乖,你们两口子,都传我代,全是‘菜货筒子’啊!”
再闻老母说到“菜货筒子”,二十四年前国庆节的一幕,不禁再次涌入我的心头。
那天上午,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无意中又给父母一个惊喜。可妈妈低声责问道:“你突然到家,事先又不打个电话,我可没什么好吃的招待你!”
我从车上拿下一个大包,对父母说:“这里头全是买给你们二老的好吃东西,今天回来,我是一样不想吃,只想吃两大碗妈妈烧的酱闷青菜,那个味道太好了!”
妈妈不解地问:“儿子你这是咋的啦?”
我老实交代道:“这几天我接待上头来的领导,山珍海味吃腻了,可就是没吃啥蔬菜。三天不吃青,两眼冒火星喽!”
母亲这才放心:“乖乖,你反是个‘菜货筒子’呢!”
我马上嗔怪道:“妈妈怎么又说这个难听的话啊?”
老父亲随即一脸严肃地问我:“这个你怎能怪你妈呢?话糙理不糙,‘菜货筒子’可有深意了,你怎么还不懂?”
我立刻面露婉容:“父亲请讲,我还真的不知道。”
父亲在旧社会,念过几年私塾,平时言语很少,但一旦认定的理,那就必须讲透。凡父亲认真说的话,全家人就得遵循。
六
记得家父是这样教导我的: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从表面上看,“菜货”,是说我们农村人肚子里吃的东西;“筒子”,是表示我们农村人的外观形态。
老父亲说,我们农村人,自古就有自己独到的教育子孙的土办法。我希望你们子孙后代,首先要过做人第一关。在待人处事时,一定要谦恭有礼,最好能把自己和子孙,一直当着“菜货”来对待。这可不是自我否定,更不是看不起自家的孩子。古书上讲,上善若水,低处蓄水,德在低处,厚德载物。做人高傲,到处显摆,一生都结不出大的甜果子!
父亲还说,我们做人,除了要有“菜货”的谦卑精神,还要始终保持“筒子”一样的品格:一是心要灵动,上学不可死读书,做事更要懂变通;二要挺直腰杆,能顶天立地,要象个男子汉;三要接地气,说话干事,实在稳健,不能飘飘然。为父希望你永远记住,做人做事,都要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稳稳当当、圆融通达!
父亲问我:我与你妈,左邻右舍,还有全村人,有几个不是“菜货筒子”啊?我们就是用“菜货筒子”的样子,来影响、引导你们兄弟姐妹七个的。现在看着你们个个能吃苦,个个能承担,个个有出息,这是我们做父母最开心的。你当干部好多年了,可不能忘根废本啊!一定要低调做人,保持农村人的“菜货”本色,只要你真正懂得了“菜货筒子”的意思,那为父我就真的放心了……
七
老父已故近十年,可老人家当时的那番话,真正说得我振聋发聩、醍醐灌顶,至今都是记忆犹新。
从此以后,“菜货筒子”一词,时而沉淀在我的心底,时而又跳上我的心头。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惊奇地发现,对小孩的教育,严父慈母传授下来的“菜货筒子”育人思想,确是孩子成人成才的一剂良方。
这些年,妻子多次在我面前,流露过对家庭教育的忧心。她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少已经没了人味。她给我说过,张三家上初二的儿子很叛逆,父母一言他九顶,老师都骂他无法无天,早晚要出大问题;她还跟我说过,李四家的女儿抑郁了,还有几次可怕的轻生苗头,弄得她的父母长辈,整天活得提心吊胆……
我们夫妇散步时,也经常聊起教育的话题。我说,你讲的那些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我看还都是初步的“果”;多年来最缺乏的,是一直没多少人,真正重视研究教育根本上的“因”,而且大家齐上阵,一股脑儿都盯在高分、名校等功利上。
现在年轻父母最应该注意的“因”,应该是防止孩子从小生起的娇、骄习气。而第一代独生子女,所生养的“独二代”子女,其娇骄二气又普遍的越发严重。谁都知道,娇生惯养,等于溺杀,娇养必愚,娇养必弱;骄必自满,骄必自封,骄必无师,骄兵必败。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时机,向听话的家长发出呼吁:在小孩懂事前,一定要不失时机,教之礼仪,施之规矩,磨练其意志,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有了这些,何愁考分没出息?有了这些,就是上医治未病矣!
有三个观点,我与妻子早成共识:
一是严父出孝子。对待孩子,切不可举过头,切不可任性妄为,要将小孩当成“菜货”养,这是攻破一个人“娇骄”二气、防止败家子出现的最佳消毒剂。
二是慈母教淑女。孩子稍大后,母亲要领着做家务,每逢星期假日,长辈们要带着他们参加一些体力劳动,让孩子早一点地走进平民心中,早一点体察劳动者的艰辛,早一点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德,早一点让孩子生不起傲慢无礼的那颗败心!
三是父母要同心。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双方,要相互提醒,把高兴的心情,多放在心里,口头表扬,要慎而少之,因为对小孩表扬多了,尾巴一旦翘起来,那麻烦就大了。只喜欢夸奖的孩子,将来是要吃大亏的,也是很难成大器的!
在菜生日种菜的这一天,我想起了阴阳两隔的先父老母,我想起了家乡的土语“菜货筒子”,我想起了老人的谆谆教诲。以上的话,我既是对菜说,又想对人言。
(癸卯年正月二十)

真没想到,一篇小小的拙稿,无意间惊动到了评论大家莲香老师的精妙解读与热情鼓励,真的让闲客感到喜出望外且汗颜有加。诚挚感谢莲香老师,祝福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春安文祺!
连接地气,绿色纯朴;上善若水,低处蓄能;德生低位,厚德载物。
堂堂正正,稳稳当当;挺直腰杆,顶天立地;心脑灵动,圆融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