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为爱保留一个号码(散文)
我家的座机终于完成了她的使命,从台前走到了幕后,电脑桌上再也看不到她红色的身影了。拿着即将收藏起来的话机,心里还是有着太多的不舍,因为她承载了太多的爱和牵挂。
我家是2001年安的电话,是我们那里第二轮安的。第一轮是1996年安装的,那时为推广普及电话,乡村两级干部亲自下乡去挨门挨户做动员工作,还推出优惠政策。我们村的优惠政策是,安装电话的农户可以多得一亩地,土地从村民组预留的机动地里抽出。当时我们组七十多户人家,仅有两户安装,其余的人都认为还没有达到安装家庭电话的条件,再说装个电话也没用,因为没地方打,也就是个摆设。而我真的想安,尽管家里条件也不允许,可当时弟弟在外省读书,两个妹妹在外地打工,传递信息只靠书信,既慢又容易丢失,可丈夫不同意,因为初装费太贵了,要花好几千,还有每个月的月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后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那时自己掏钱安一部电话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不少人都说:“我们家是不会安电话的,除非有钱没处花了。”
2001年,第二轮电话安装又开始了,初装费只有几百块钱。这一次村里有超过多半的人家装上了电话,我家也不例外。那些曾经多次强调不安电话的人家也被时代的大潮推着上了岸,不知是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还是真的“钱多的没处花了”。
我家第一步话机是黑色的,好像是“充话费送的”那种形式,装电话送话机。用了不长时间,坏掉了,就换成了这部红色的,直到2015年把她拆掉,就没再换过。
话机被放在写字台的一角,上面用一块小毛巾盖上,因为有了她写字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每天都要用抹布擦拭一番,不但电话纤尘不染,写字台也被擦拭的年轻了许多。
还记得电话装好接通之后的喜悦,恨不能向全世界宣布:我家装上电话了!给所有有电话的亲人朋友都打个遍,告诉他们以后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反正接电话也不花钱。心里那个美啊,不是简直,根本就是无法言表,如果非说一下,幸福感足可以与今天接一部车相提并论。
电话也确实给我带来了太多的难以忘怀。
以前弟弟妹妹来电话,总是打到邻居家,邻居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来我家告诉我,我到他家之后,弟弟妹妹再重新打过来,不及时还麻烦人家,有些私事更不能讲,真的是要多不方便就有多不方便。现在好了,我再也不用往别人家跑了,不论什么时间,白天打来我白天接,晚上打来我晚上接,想唠多长时间就唠多长时间,也不论什么内容,天文地理,八卦新闻,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什么都可以说,百无禁忌。
要说安电话受益最多的还是爸妈和女儿。
爸妈家离我家有十多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有事了,打一个电话,我就可以回去了,或者爸爸就过来了,电话里能解决的事就不用跑腿了,彼此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抄起电话说一会,心里的愁云惨雾便烟消云散了。
两个女儿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每一次返程出发的平安告知;每一次生活费的汇出收到;每一次考试的欢颜泪水;每一次生日祝福的甜言蜜语;每一次心路历程的真情袒露……都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红色话机传递到我的耳里心里,让我的一颗心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在每一次的提起放下中,去体会为人母的酸甜苦辣;去感知生活的艰辛和安逸;去品味人世间的美好和丑恶;去感恩时代发展馈赠我的困惑和答案。
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我和丈夫也用上了手机。许多人家的座机已被拆除,可我家的座机却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电脑桌上,丈夫也几次提出要把座机拆掉,我却始终不同意。
按说我俩都用智能电话,两个孩子在外省,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用微信聊天或者视频,手机接听电话的功能似乎都是为陌生人准备的,所以座机于我们来说基本上更像是个摆设。可我却不能拆,原因只有一个,爸爸已经近八十岁了,妈妈也七十多了,两位老人没和我们五个孩子的任何一家生活在一起,而是在自己的家里生活,五个子女中离我家最近,可也有十多里地,怕有个急事,他们打电话,手机的数字太长,记不好,如果子女中最近的我都不能及时得知讯息,那远的就更不用说了,尽管爸爸也有手机,可着急忙慌的时候还是座机更好用,因为座机上的字大,看得清容易拨,号码位数少,容易记。
犹记得奶奶去世时,爸爸在慌乱中抄起电话就拨,却一直打不通,几次都如此,最后还是老叔打通的。
在他们的记忆中,我家的七位数字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可在慌乱中还是会打错,我无法想象他们在慌乱中拨打手机的情景。
可以说这是为爱保留的一个号码。
可今年弟弟给爸妈在大连买了房子,他们搬到大连去住,离我家就不是最近的了,所以这个号码也完成了她的使命,这部红色的座机也被我擦拭干净,装进纸箱,珍藏起来,因为她不仅承载了我那么多的爱和牵挂,也见证了时代发展的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