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妻子的甜酒(散文)
一
一大早起来,妻子对我说,春节前煮的甜酒吃完了,让我去超市买些糯米回来。妻子厨艺娴熟,不仅能烧一手可口的家常菜,还能酿制醇香味美的甜酒,深受全家人喜爱。
妻子娘家居住的孔家寨,门前有一片三四百亩的稻田,寨后背靠高耸入云的大山,从山右侧半山腰的山洞里流出几股清泉,汇成小溪,小溪顺山而下,流进稻田,稻谷年年获得好收成。寨里家家户户都要种糯米,逢年过节用来酿制甜酒。腊月临近,村子里就弥漫着浓浓的糯米酒香。
溪水清冽纯净,日夜流淌,妻子的祖父在溪边办起了小酒坊。她父亲从小做事踏实,十二三岁就跟着父母酿酒,不仅掌握了酿制白酒的技术,还跟着会酿制甜酒的母亲学做甜酒。由于他勤学苦练,善动脑子,很快掌握到了酿制甜酒的方法。经他酿制的甜酒香甜可口,余味悠长,是寨里数一数二煮甜酒的行家里手。
妻子家有五兄妹,她排序老二,从小勤快懂事。每当父亲制作甜酒时,就会围着父亲转来转去,问这问那,脾气温和的父亲,边做边给女儿讲解做甜酒的秘诀:一是糯米要纯。最好用当年新糯米,颗粒饱满纯净;二是柴火要旺。蒸糯米约一小时左右,做到一气呵成,中途不能熄火,确保糯米一次性煮熟,酿出的甜酒质量才好;三是曲药揽拌均匀。用曲药拌糯米时,要细看曲药说明,药和米比例要适中。等煮熟的糯米放凉后,用少许冷开水把糯米团分散,再撒上药粉反复揽拌,让药粉渗透到糯米中去;四是“窝”要暖和。将拌好曲药的糯米装在锑锅之类的容器中后,必须将容器口封盖严实。甜酒发酵需二至三天时间,温度以二十度为宜,因温度太高会导致甜酒酸恶,低了不会发酵。
在父亲的耐心指点下,经过反复操作,妻子十五六岁就能独立制作甜酒了。她做事机灵细致,用心专注,对蒸糯米和发酵这两个主要环节拿捏得特别好,酿制的甜酒比父亲制作的味道更甜更香。于是,寨里人们纷纷来家里向她请教,她小小年纪就成了煮甜酒的“土专家”。女儿的聪明能干,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们高兴地夸她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后来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妻子,一来二往,有了较深的了解。有一次去她家玩,她用甜酒煮鸡蛋给我吃。吃着那纯白的柔和的香香的甜酒鸡蛋,心里爽极了。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开心笑了,对我说,这门亲事有戏,她这样招待你,按农村习俗就表示同意了。母亲想到未来儿媳妇那么能干,还是酿制甜酒的能人,自己又喜爱吃甜酒,心里感到喜滋滋的,恨不能早点把巧媳妇娶进门。
二
1985年5月,我和妻子刚结婚不久,有一天中午,母亲从土坛里舀出自己做的甜酒给妻子吃,妻子吃了一口,满脸愁容,欲吞难咽,欲吐不敢,那样子貌似牙被酸倒了。妻子趁机对母亲说:“妈,您喜欢吃甜酒,我立马给您煮,您尝尝我的手艺。”母亲听后,脸上乐开了花,立马将米箩里剩的几斤糯米拿出来交给妻子。
第二天一早,妻子从寨子旁的古井里挑来井水,把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一个小时后,倒在簸箕里滤干水分。又在锅里盛满水,把糯米装于木甑里,旺火烧起来,一直把糯米蒸透蒸熟。锅里散发出一股股浓香,妻子随即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簸箕里。待冷却后,把早已捣碎的曲药撒在上面,用手仔细拌匀,接着装入锑锅里,盖上盖子,再用一块棉布捂严实,装进竹箩中,然后把它放到灶旁静置发酵。
那期间,妻子不敢懈怠,这是到婆家第一次煮酒,要是放了“哑炮”,丑就丢大了。夜深人静时,她独自守在竹箩旁,让发酵温度始终保持在二十度左右。糯米发酵时,会发出低低的“咕咕”声音。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妻子知道糯米发酵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几天后,妻子酿制的甜酒就像偎依在母亲怀里酣睡的婴儿一般,一觉醒来,一锅酒汁汪汪,甜甜蜜蜜的甜酒就酿成了。妻子神色凝重将保暖物一件一件拆除之后,浓浓的、暖暖的甜香悠悠飘出,顷刻间弥漫整个屋子,令人馋涎欲滴。这时,妻子拿一个小木勺,舀出散发着热气的甜酒给母亲品尝,母亲吃下后,感到香香的,甜甜的,神清气爽,好生过瘾,乐得月牙弯弯,不停地说道:“太好吃了,太香了,我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甜酒。”
聪明的妻子还会用甜酒制作许多美食。在甜酒里掺少量的的井水煮沸后,磕上一两个鸡蛋放在锅里小煮片刻,起锅舀出,就成了甜酒荷包蛋,香气扑鼻,甜而不腻。也可以用甜酒来煮甜酒糍粑、甜酒耳块粑、甜酒黄粑等,暖心暖胃,百吃不厌。尤其是每年正月初一,妻子都会用甜酒煮汤圆,期盼新一年里,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甜蜜。
那年头,物质匮乏,人们生活不富裕,甜酒是稀罕物,许多人家过年都吃不上,平时更是不敢想的事。妻子很有孝心,知道母亲喜欢吃甜酒,时常叮嘱我工资节省点用,每月买点糯米带回来。母亲热情大方,平时左邻右舍来家里坐,也会舀点甜酒给他们尝尝,还常在别人面前夸奖媳妇几句。遇到农忙时,一家人上坡干活,煮上一锅甜酒,用锑锅什么的装上,带到地里,既能解渴,又能饱肚。
一传十,十传百,全寨人很快知道了妻子掌握着一套酿制甜酒的技术,每到过年前后,大家请妻子上门帮忙酿制甜酒。妻子走东家,进西家,忙得不亦乐乎。有一年,隔壁堂嫂背了一背篓辣椒去集市上卖,好不容易兑换了十多斤糯米回来,请妻子到她家帮忙煮点甜酒过年。妻子离开时,叮嘱她一定要保持好甜酒发酵温度,没想到发酵时间已过,那甜酒不仅没发酵,糯米反而发黑烂掉了。一直没失过手的妻子见状,心感诧异,只好和母亲商量,把家里酿的甜酒分了一些给堂嫂家,好让她一家人过年时能吃上甜酒。
这件事之后,堂嫂一家虽没说什么,可妻子心里一直过意不去。打那以后,她帮寨里人酿甜酒时,更加谨慎小心了。人们知道妻子一向办事认真,堂嫂家甜酒没煮好,也许是买的糯米质量有问题或保温不好造成的,哪能怪妻子嘛。果然,有一天,堂嫂家大女儿道出其中真相,原来他们家小猫捣蛋,把捂酒的棉布扯开了,因温度不够,导致甜酒未能发酵。那些年,妻子热心帮助寨里人家酿制出甜酒,让苦涩的日子洋溢着甜蜜和快乐。
三
九十年代初,我调到息烽流长乡后,父母亲考虑到我工作辛苦繁重,需要人照顾,就让妻子随我到了工作地。可妻子仍然忘不了母亲一生喜爱吃甜酒,每次回家探望母亲时,都要给母亲煮些甜酒带回去。母亲看到甜酒特别高兴,总是小心翼翼地用一个土坛子把甜酒盛好,藏在房间里慢慢享用。
有一天,寨里一位名叫王良芬的老人患了严重风湿,找一老中医看后给她开了一个药方,需要陈甜酒汁做药引子。那时正是秋收时节,街上没有人卖,这时,王良芬儿子王小贵突然想到我家可能有甜酒,就赶忙跑来找母亲。母亲二话不说,给他倒了一瓶。时隔不久,王良芬病情缓解,拄着拐子来到家里感谢母亲帮助。母亲听说这甜酒有祛风除湿,活血养气,滋阴补肾,提神益寿等功能,越发喜爱这“宝贝”了。
提起母亲喜爱吃甜酒,妻子至今最为遗憾的是2018年元月19日,也就是九十岁高龄的母亲临终前的那个晚上。母亲因患脑梗,再加上感冒引起肺炎,刚从花溪中医院打吊针回到家里,到吃夜饭时,母亲突然变得很清醒,不停地说妻子做的甜酒好吃,要妻子用甜酒煮鸡蛋给她吃。妻子心想,老母亲感冒未好,又患着脑梗,哪能吃甜酒。她见母亲咳喘不停,就用冰糖蒸梨子给母亲吃,母亲见不是她想吃的东西,不仅不吃,还用能动的左手指着妻子,说妻子舍不得,骗哄她。没想到,第二天天刚亮,母亲就离世了。当时,妻子哭着说,早知昨晚母亲是回光返照,我应该了结她的心愿,想起这事我好生后悔啊!
近年来,妻子经常在我耳边唠叨,说她从手机网上查询到,甜酒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免疫能力,缓解神经衰弱,增张记忆力等,作用大作呢。劝我少喝烈性白酒,多吃点甜酒。她经常用甜酒煮汤圆、滋粑、耳块粑吃。久而久之,我也像母亲那样离不开甜酒了。
又说那天,我买了糯米刚进家中,女儿女婿带着两个小外孙回家了。女儿听妈妈说又要煮甜酒,乐开了花。她说要向妈妈好好学习,让妈妈这个“传家宝”手艺后继有人。妻子见女儿那认真的样儿,高兴地说,百说不如一做。随即拉着女儿的手,母女二人有说有笑走进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