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灯火里的宋韵(散文)
一
正月十五前后,月圆辉清,人们有赏花灯的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尤其是到了夜晚,古城开封彩灯高悬,盘古灯、扇子灯、菊花灯、宫灯……众灯闪亮登场,精彩纷呈。整个城市流光溢彩,璀璨夺目。
2023年开封元宵节灯会的主会场在龙亭公园。夜幕降临,龙亭公园里的各式各样的彩灯依次亮相,龙亭湖畔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随着涌动的人潮,我也步入了这灯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北门附近,有一个花灯长廊。上面布满了小巧精致的彩灯,星星点点,闪闪发亮。这上面设计的灯笼以圆形为主,有的像彩色的气球,有的像旋转的星球,各色的圆灯外圈套上了一层闪烁的圆环,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转动的地球仪。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人走到灯下,头顶一片绚丽的灯光,像是步入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彩灯映照得人满面春风。
夜晚的龙亭大殿,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雄伟壮观。大殿上,一排红灯笼高挂于殿门前,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俯瞰着古城美丽的夜景。
龙亭大殿左右两边的树枝上,也挂满了各色彩灯,像古怪精灵的小星星,正一闪一闪地眨眼睛。开封盘古,也气派登场,它红色的圆环,雅白色的鼓面,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调皮地击打着最下面的鼓面,一下、两下、三下,鼓声阵阵,清脆透亮,响彻云霄,再看孩子稚气的脸上写满了憧憬,他一定在祈祷:新的一年希望鼓声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气。
龙亭大殿左侧,是以“宋代瓷器”为主题的展区。马未都说:“宋瓷,是中国美学的顶峰。”宋瓷的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有的是茶壶,有的是花瓶,有的是装饰品,外面雕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有莲花花瓣,有花鸟虫鱼,“宋瓷雅韵”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灯光下的宋瓷显得高端大气,清秀别致。
宋朝时期,瓷器业发展非常繁荣。当时有五大名窑,像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它们犹如五朵金花,在宋史中大放异彩,阐释艺术的精湛之美。虽说官窑是皇家的审美,而汝瓷才是宋徽宗一生中的最爱。他曾为汝瓷天青色命名:“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那一抹如梦似幻的天青色,色彩淡雅,温润如玉却更胜于玉。灯下的青花瓷,朴素中透着高贵,堪称国之奇宝,珍贵无比。周杰伦的那首《青花瓷》曲调温柔婉转,格调高雅清新,有一种绝世脱俗之美,更是让青花瓷名扬四海。
紧挨着的是茶文化灯展。宋代极讲究茶道,盛行斗茶游戏,据说当时汴京城的茶坊鳞次栉比。这是有钱人的一种高雅玩法,通过烹煮茶,品评茶味分高下,以此来分出茶质的优劣。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主要看汤色与汤花。宋皇室喜欢斗茶,就宋徽宗斗茶用的茶盏更是难得一见的曜变盏“盏贵青黑,玉纹条达者为上”。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更是以禅宗的思想来品茶,悟出“茶禅一味”的奥妙境界,意思是品茶和参禅一样,需要用心品,用心悟,从而赋予了茶别样的人生滋味。
漫步在龙亭公园,边走边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领略“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绮丽景象,我心沉醉,思绪纷飞。
二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一个人多才多艺的体现,被称为“文人四友”。
大殿前方,是琴、棋、书、画灯展区,充满了高雅厚重的艺术气息。
琴,是一种乐器,古琴在春秋时期就已盛行,历史可谓悠久。《诗经·关雎》曾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意思是美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最有名的是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构图简单,线条清晰,人物生动,呼之欲出,那个弹琴的人正是宋徽宗自己。青藤、古琴、花木、翠竹,松树下,他神态安详,正襟危坐,正优雅地抚琴,一股清音缓缓流出,仿若小河淌水,诉说他的喜怒哀愁。外界的一切都静止了,树也安静,花草也专心地聆听,唯琴声悠悠,穿越千古,让听者痴醉神迷,挪不动脚步。宋代重文轻武,出了很多的文人雅士。琴是宋代文人用来陶冶性情之物,音色柔美,温婉悠扬,人们借琴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直到现在,开封仍有许多琴行,各式各样的琴琳琅满目,可见,宋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人影响深远。
围棋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只见一老者须发全白,面色红润,坐在棋桌旁边气定神闲,对战棋友,棋逢高手,将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博弈。据说是尧舜时期发明的围棋,古称为弈,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技艺切磋。宋时的围棋已走向成熟,宋代棋坛大师李逸民编写的《忘忧清乐集》是围棋发展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之作。
书法展区,几支笔,一个繁体的“书”字,几位书法大家,汉墨飘香,让人领略了书法的艺术魅力。宋代书法,承唐续晋,上接五代,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以人为主,努力追求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强调书法的韵味。苏轼特别喜爱书法,他认为书法重在写意;黄庭坚则认为书画应当观其神韵。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结合,造就了不少大家。宋徽宗从小苦练书法,还把绘画技术融入书法中,创造了独特的瘦金体。
苏轼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宋代的山水画也是一绝。风物景致,栩栩如生,注重细节的描绘,特别是北宋中晚期,“从人物转为山水、花鸟,色彩从浓艳到水墨,境界从绮丽到空灵,技法从晕染转为流动的线条”,画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颜色淡雅、笔法细腻,以全景式构图,真实地再现宋朝的繁华景象,令人看了叹为观止。
艺术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它也许就是一支曲,一首歌,一幅画,或者是一件小巧精致的工艺品。艺术之花在元宵节灯展上完美地绽放,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游走其间,感受浓郁的艺术氛围,有一种穿越时空,梦回大宋之感。
三
一阕宋词,一首歌;一束灯光,一个故事。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格律分明,用字讲究,句式灵活,长短不一,因为常和乐而歌,又叫曲子词,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追捧。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百花苑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宋词按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他们各有千秋。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心思缜密,韵律和谐,语言柔美,含蓄委婉,风格绮丽。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气势奔放,风格粗犷,意境开阔,抒发诗人胸中的壮志豪情。
在圆形的灯柱上,底色清淡,意境悠远,更显宋词雅韵清新脱俗,非同一般。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女词人饮酒之后,醉了,醉得记不起回去的路,但她的心情却格外舒畅。这首词内容清新别致,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意境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盛开的荷花,动态的荷塘,飘摇的轻舟,诗意的女子,受惊吓的鸟儿,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怡然自得的心情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不事雕琢,美却自然流露,溢出天际。
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气势磅礴,表达了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博大情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透过佳句,仿佛看到皓月当空,词人举杯邀月,想回到天上,又怕高处的寒冷,借此追问为何月亮时圆时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词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他美好的愿望,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时间是永恒的,而人生是有限的。他的词旷达深远,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醉花阴、蝶恋花、雨霖铃、念奴娇、虞美人……一曲词牌就像一幅意蕴无穷的画。赏不够的宋词,品不完的雅韵。沐浴着来自龙亭湖的风,走进灯火中的宋词世界,我为那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词句所倾倒……
我惊叹于能工巧匠的智慧,用深厚的宋文化打造出形态各异的彩灯,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所有的事物在灯光的照耀下,变得鲜活生动,栩栩如生。
龙亭元宵节灯展,人们不仅可欣赏各种花灯的绚丽多彩,更能了解大宋王朝的历史成就,激发每个古城人内心的自豪感和创建美好城市的信心。
灯光荟萃,宋韵芳华,余味悠悠。时光荏苒,岁月不居,过往已成历史,未来无限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