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俺家的生活“四件套”(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俺家的生活“四件套”(散文)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8发表时间:2023-02-15 15:08:04

【菊韵】俺家的生活“四件套”(散文) 俺家的生活“四件套”,不是人们说的收音机、缝纫机、座钟、自行车,更不是后来比较的高级的冰箱、彩电、录音机等家电啥的。说出来不怕笑话,那可是俺母亲的宝贝。天天用得着,时时少不了。春夏秋冬,没有闲着的时候。这个四件套就是“笸箩、簸箕、筛子、麻衣罗”。(麻衣是音,具体怎么写,不得而知。本地方言,笸(po)箩的笸,读不音;簸箕(ji)的箕,读其音。)
   母亲每天都在家里忙,十几口子人的饭,吃了早饭就准备午饭,午饭吃了刚收拾完,就开始准备晚饭。虽然那时候,饭没啥可做的,无非是饼子咸菜。就算炒菜,其实就是所谓白水熬菜,油少水多,盐味大。但,准备的时间比做饭的时间要忙、要累。人口多,隔三差五就要磨一套糁子;磨一套白面,大概半月左右。一套说的是斤称(比如做一个豆腐,大的24斤黄豆,小的12斤黄豆。所谓大小个,是指做豆腐的模具盛浆水的多少)。一套糁子至少要四五十斤棒子粒,这是业余时间的活儿。晚上在煤油灯下,背一筐玉米棒子,拿过笸箩,倒入棒子。凡是没事的家庭成员,不论大小,都围着笸箩,泥(本地方言,就是搓的意思)棒子。为了好泥,哥哥拿着玉米棒子,顺着用改锥杵出一行行小“胡同”,一个棒子杵四五行,玉米粒之间挤的不紧,泥的时候,就容易很多,手掌向一边用力,棒子粒刷刷掉下来。杵的棒子供不上泥,干脆用泥干净的玉米芯去搓另一个棒子。弟弟妹妹小,也围着凑热闹,小手泥不动,就一个籽一个籽用手指抠,着急了就在笸箩沿上敲,弄得棒子到处飞。母亲会吓唬几句:“甭捣乱了,睡觉去。”这是晚上每一个家庭都会做的功课。
   一盏油灯的灯花开了,暗了,用剪刀剪去烧焦的灯捻,灯头马上亮了。筐里没有棒子了,再去背一筐。耳朵里只有刷刷的声音。一笸箩的棒子粒冒尖了,这才作罢。我们都去睡觉了,母亲在灰暗的灯光下,从地上捡着蹦出去的棒子粒,放进笸箩,拍拍身上,洗了手,这才去睡。
   第二天,天大亮,人们吃饭该走都走了,母亲收拾洗涮完毕。看到地上的棒子粒,顺手捡起来放进笸箩。眼睛巡回地上,看不到了,才拿起簸箕,从笸箩里撮了半簸箕,跨过门槛到门旁,倒进筛子,先用筛子筛一遍,然后再簸一遍。簸箕在母亲手里熟练的上下颠动,轻的皮屑小的粒儿被簸到前边,母亲低头一边用力吹去皮屑,一边还检出坏粒。一底(方言指一次之意)簸完后,倒进布袋。然后又撮一簸箕,先筛再簸。
   母亲就是这样,不怕腻烦,没有焦躁,认真仔细的做着每一件事。现在看到簸箕,就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个画面,母亲端着簸箕不停的颠动着,那是一个机械的颠簸,但是母亲始终淡然的做着这个动作,而且一生做了无数次,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过她一句怨言。不但如此,对于农村妇女来说,颗粒归仓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成语,而是具体的自觉行为。比如,母亲会把棒子芯一个一个翻过,将遗漏的粒儿用手抠下来。那是两大筐棒子芯啊,母亲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检查过,心里才踏实。珍惜粮食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习惯。母亲不但捡起一粒棒子粒,更小的小米粒、芝麻粒,只要看到,也会自然而然地捡起来。
   棒子装进布袋里,就等着放学回家的我们,装小车推着到磨棚或碾子那里。在没有电磨的时候,推碾子推磨子是常态。那时候,大多是人多的人家,粮食消耗多,自然用磨子碾子的时候就多,所以还要排队。生产队也能借头老驴或老骡子代替人力,但那也需要排队。排队把布袋笸箩笤帚放在那里即可,人看着与不看着都行。
   等上一家推完扫干净后,俺家就开始忙活,推磨,把玉米放到一个三角形斗里,对准在磨眼那儿,可自动漏在磨子。磨出的糁子,要用罗在笸箩里罗过,笸箩有木架,罗在上面来回拉动。筛出大的颗粒还需要再次磨。用碾子磨棒子,一般两个人推,母亲必须在一侧,要不停的扫碾出磟碡范围的棒子粒,让磟碡碾碎碾烂碾成渣碾成面。簸箕撮一底,就碾一底。一底一底碾,还要一底一底罗。直到全部碾成细面。这是耗工夫耗体力的活儿,因此推碾推磨亲兄弟,一点不假。弟兄姐妹轮换着推碾,很不轻松的完成任务。
   磨一套白面,需要把麦子淘洗干净,再晾干才能上磨。同样的程序,簸箕簸了,麦糠麦鱼儿簸干净,淘洗,再把飘起来的遗漏麦鱼儿捞出。将淘洗干净的麦子放在筛子将水漏出去,再去晾干。推磨子磨面,同样过罗,再磨,过罗,麦麸没有面了,才算作罢。
   看得出吧,生活四件套就是这样,在我们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笸箩,是用柳条去皮编成。刚进我家的时候,是白色的,边沿用竹批里外围绕一圈,再用皮条缠紧。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年头多了,颜色与人老了一样,渐渐改变了原色,先是阳光色,再是灰暗色,皮条断裂,竹批松散脱落,笸箩底部柳编也因常年使用,被磨去一半,但是不漏。母亲就用结实的棕绳,把笸箩边沿绑紧,让笸箩继续发挥作用。
   簸箕与笸箩一样,属于柳编的一种。是用处最多的用具。可以说,家里任何粮食,大概都与簸箕打过交道。母亲的双臂,与簸箕最亲密,几乎每天都不停的颠来颠去,柳编的器物,用久了就变老变色。簸箕是笸箩的亲弟弟,没有二话。
   筛子是细铁丝编制而成,与簸箕笸箩不同的是,筛子的铁丝容易生锈,且容易断,所以,寿命不如簸箕笸箩长。有了破洞,母亲会用针线补一补继续用。筛子在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不但可以筛选粮食,还可以筛选砂子。
   麻衣罗,是一种更为细密的“筛子”,分为粗细两种。主要用来把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还有一个情况,面粉糁子过夏,容易生虫子,那时候不会扔掉,用罗筛一下,面与虫分开,继续食用。一般情况下,麦面不需要太细,比如现在七五粉就属于比较细的面粉,六五粉更细。我家大概吃的是八五粉。过年的时候才用细罗筛出细的白面包饺子。在当兵的时候,我们吃过“全粉”不出麸子,口感当然粗糙。不过人就是这样,现在人们生活高了,为了健康,吃全粉成为时尚。这人心真的令人不可捉摸。我家的麻衣罗,上面也有母亲亲手缝补的痕迹,看到的时候,总有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在喉头涌动。
   这“四件套”是母亲的宝贝,用完之后,总要清理干净,挂在墙上。当然,笸箩挂着的时候不多,里面总会有棒子、黄豆、绿豆、豇豆、花生在里面晾晒。过年蒸好的馒头花卷包子煎饼也放在里面,用棉布盖着,放在闲屋里高处,防止老鼠偷吃。
   母亲不在了,但“四件套”是可以传承的。虽然多次搬家,“四件套”除了筛子朽了外,其它三件仍然在使用。这器物已经不是纯粹的器物,里面有母亲不舍的爱,有不了的情,还有一个家族的如春风般的浓浓的温度。(2023年2月15日)

共 26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春老师的散文《俺家的生活“四件套”》,写得很温馨。这四件套包含了对母亲的和敬意。这个四件套就是“笸箩、簸箕、筛子、麻衣罗”。笸箩,是用柳条去皮编成。簸箕与笸箩一样,属于柳编的一种。筛子是细铁丝编制而成,与簸箕笸箩不同的是,筛子的铁丝容易生锈,且容易断,所以,寿命不如簸箕笸箩长。麻衣罗,是一种更为细密的“筛子”,分为粗细两种。主要用来把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这“四件套”是母亲的宝贝,用完之后,总要清理干净,挂在墙上。母亲一生都在为家人操劳,与这四件套的关系最亲密,由此可以看出,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只要有了母亲,就有了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作者写母亲,角度别出心裁,让我们感到耳目一新,没有了那些老套的庸俗,读之,受益匪浅!推荐欣赏!【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3-02-15 15:17:55
  这四件套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吧,有见过的吗?笸箩、簸箕都是用竹条编的,筛子、麻衣罗是用铁丝或细麻布做的。笸箩封口,簸箕开口,筛子圆的,方的都有,麻衣罗可能只有圆的。作者看看我说的是否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刘春        2023-02-15 20:41:01
  是的。现在家里仍然使用。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2-15 16:36:28
  快乐消愁醉杜康!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刘春        2023-02-15 20:41:45
  还有刘伶醉。问候黄兄!
3 楼        文友:刘春        2023-02-15 20:40:15
  感谢远近老师编按!握手!
老兵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