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座歌堂(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座歌堂(散文) ——如烟往事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4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90发表时间:2023-02-17 04:48:28
摘要:在那个曾经偏僻的山乡,如今的女孩子出嫁还会座歌堂么?愿天下的有情人皆成眷属,愿所有的眷属生活都幸福,白头偕老!

“今天的晚饭早一些煮,我一收工回来就吃饭,然后我们好一起去参加桂芳姐的‘坐歌堂’。”
   我跟在我家二姐后面,将她送出了门,看着她从那宽大的走廊上方专门挂家具的横方上,将自己的那把锄头取了下来,荷在肩上,又转过头来对我嘱咐了一句,这才和院子里几个年轻姑娘一起,朝着山上走去。
   或许是这次来二姐下乡的地方时间较长的缘故,单调的生活渴望着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滋润,听了晚上要去参加“座歌堂”的消息后,我的心立即就欢跳了起来,因长时间封闭而带来的郁闷也一扫而空。赶紧冲着二姐的背景说了句:“你放心好了,保证你一回家就有饭吃!”
   农村的下午工出得都较晚,此刻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人的影子都有些拉长。我算了下时间,收工要天黑以后,按当前的季节推算,大约在六点半左右。而煮一顿饭,满打满算也就个把小时,这中间还有一段时间的空闲。于是就在大院中躞蹀了起来。
   晚秋的太阳斜斜地照着,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我家二姐所在大院解放前是一座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院,后来就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虽然用途改变了,但名称却保留了下来,还是叫做“二教寺”。
   院子里很静,几只家犬在晾晒着的柴草上打着瞌睡。鸡却没有闲着,就在那些晒来准备当柴烧的稻草里扒拉着,寻找残存的谷粒。
   院子后面的竹林里,几只土画眉正惬意地叫着,发出一阵阵尖利的啼声。这种鸟长年都留守在这里,以这偏僻的山村为家,它们的啼音,它们那飞行起来略显笨拙的身影,都让我这个外来人感到新奇。顺着这声音走到院外,打量着它们在竹林中觅食的身影,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涌上了心头。
   霜降已过,麦子、豌豆、葫豆等农作物都种到了山上,人们的忙碌也告一段落,对于农村来说,此时正是相对轻松的时候。而这个时节,也是农村青年办婚事的好日子。
   家有知青,我来农村的机会比同龄人多了不少,对农村的了解自然比我的那些同学要深。这就是我自诩是“准知青”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潜意识告诉我,我家二姐现在的生活,就是我不久后要过的日子,趁早多熟悉一下,只有好处。
   跟我家二姐去看过两次农村姑娘的座歌堂,知道这是流传于四川等省农村的一种传统风俗。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在自己的娘家组织一场以唱歌为主要形式的聚会活动。由即将成为别人家媳妇的女儿唱出对父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对离开娘家的不舍,对兄弟姊妹的嘱托。当然,也有一些女孩子会用歌声渲泄自己受过的那些委屈,因为这种活动都是在女方的堂屋举行,因此称为“座歌堂”。又由于无论是感恩、不舍、嘱咐还是诉说委曲,大多数女孩子在唱歌时,都带着哭韵,因而又称这种聚会为“哭嫁”。
   在这种活动中,即将成新娘的女子是绝对的主角,不管家中的生活有多么的窘迫,父母都会用心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办好这个歌堂,让她体体面面的出嫁。男方会给女方送来一些物品,用来分发给参加歌堂的人,以示感谢。
   在歌堂上,即将成为新娘的姑娘用自己独有的嗓音唱着,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唱到动情处,真的是声泪俱下,前来参加座歌堂的,都是她的好友和闺蜜,见到她哭,众人也都陪着落泪。待姑娘一曲终了,曲间小憩时,姑娘的闺蜜们也都以歌唱的形式来劝慰姑娘,回顾她在娘家的那些事情,表述新娘丈夫的英俊和家庭的那些好,表达着对即将成为外乡人的姑娘的祝福。没有音乐伴奏,没有人来唱和声,女儿们用的全是自己的本嗓。曲子也略显简单,然而,正是这种原生态的歌唱最能打动人心。
   农家女儿大都腼腆,平日里连高声说笑都很少,更莫说唱歌了。但在这个送闺蜜出嫁的歌堂上,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甜美的歌喉。值得一提的是,在歌堂上唱出的歌词是即兴的,全靠姑娘们临场发挥。而曲调则相对统一,大体有那么四、五个音乐句式。这种曲调应是只流传于女儿之间,生产队的男青们一般都不会唱。
   举行歌堂的农家屋子里,坐着的是清一色的女孩子,生产队里的男青年们当然也会来看热闹,但他们只能站在屋子外面,将洞开的堂屋大门堵得个严严实实。
   在这一天里,平时再吝啬的人家,也会在屋子里点然数盏油灯,把堂屋照得明晃晃的,几张八仙桌挨次拼起,组成一张长方形的大桌,上面放着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各类小吃。有炒得喷香的葫豆、豌豆,切成小方粒的自己熏制的豆干,有各类咸甜适宜的干咸菜,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台上放着几盘水果糖,任参加活动的女方亲友取食。
   队里的青年男子们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他们只有在卖力地唱了祝福的歌曲后,才会被主人家的兄弟姊妹或女孩子的好友将那些吃食端出来,给男青年们派发。男青年大都不会座歌堂的曲调,他们只能用当下流传的歌来表达自己对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子的祝福。如果赶上某个男青年聪明,也能用姑娘们唱的曲调来唱上一曲,那就大受欢迎了。
   在这个时候,我的那把口琴就派上用场了,男青年唱的歌我基本上都会,有了口琴的加持,歌声会更加好听。于是,我这个准知青往往会比别人多得到一些小吃。
   二姐所说的桂芳姐我认识。她家虽然没有住在二教寺这个远近闻名的大院里,而是住在二教寺对面的山腰上,但在二姐的知青点待长了,也对她的情况有了些了解。
   听二姐说,桂芳姐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结婚后刚生下她几天就入朝参战了,还在战场上立过功。待她爸退伍回到家乡,桂芳都好几岁了。再加上她的父母身体欠佳,她都上了几年小学,才有了大弟。这就造成了她后面的弟弟、妹妹比她要小许多的情况。
   为了帮着父母支撑起这个家,桂芳姐像个男子一样努力。生产队全劳力干的活她都会。因此,她也比一般女子每天要多挣两分的工分。
   在农村,女孩子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就订婚,一到法定婚龄,就会座歌堂出嫁。可桂芳姐家中的特殊情况,却让她一直拖到了二十五、六岁。这在农村,己经是大龄女青年,再也拖不起了。
   一次我闲来无事,在山上游玩,看那些长着长尾巴的喜鹊,却听到路旁的草丛中传来压拟的哭声。悄悄走近一看,见一年轻女子坐在块石头上痛哭着。她的身旁放着个装满了猪草的背篼。从衣着和身形上,我认出了她就是桂芳姐。刚想问下她怎么啦,她却发现了我,赶紧胡乱擦了下眼,背了猪草就走。
   回家后我把看到的事给家姐说了,没承想把我家二姐的心事却被勾了起来,眼圈都红了。那天晚上,我睡在二姐知青点的那间放杂物的房间里,听说隔壁房间二姐小声的抽泣,翻来复去睡不着,白天的事总在眼前晃悠着。
   直到好几天后才听说桂芳姐的对象又一次来催婚了,并说如果再不嫁就干脆别嫁,当一辈子老姑娘算了。而我家二姐的落泪则是为自己的前程担心。家里父母已经知道了她瞞着大人悄悄在农村结了婚的事。我之所以这次会在她这儿待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是为了陪下她。
   在这之后,我又看到过几次桂芳姐难过伤心的身影,还看到过她送未婚夫回家。两人一前一后走着,相隔着好几米的距离,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有了上次让我家姐伤心的经历,这几次的事,我都在二姐面前只字未提。
   这下好了,桂芳姐要座歌堂了,她的人生大事终于解决,可我二姐所忧心的事何时能得到解决呢?
   桂芳姐的座歌堂在我们这帮小年轻的热切盼望下开始了。我家二姐和桂芳姐的好友闺蜜们都在那用几张八仙桌拼起的长桌边坐定,我二姐就坐在桂芳姐的身边。
   真没有想,桂芳姐的歌喉会这么甜美。脑子也转得很快,她述说着自己在娘家的点滴,唱得那么动听。我猜想桂芳姐在唱到动情处会一吐胸中的郁闷,将多年来为这个家所做的贡献,所受的委屈都一一唱出,我清楚就算她真地这样做了,她的父母也不会干涉,只会默默地为她再增添一些物品来添箱。但我想错了。她的歌是那么明亮,诉说着爹娘养育她们的辛劳,表达着舍不得离开的情绪。她又再三叮嘱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要他们孝敬父母,多为家庭担当,而她自己的那些委曲去只字不提。
   她的歌感染了坐在堂屋的好友闺蜜们,人们依次唱了起来,用歌声表达着对桂芳的敬佩之情,并将带来的礼物放在堂屋一角那口染成红色的箱子里,为她的嫁妆添箱。
   我家二姐也不会唱当地的那种曲调,她就唱了一首流传于知青中的爱情歌曲,表达对桂芳姐出嫁的祝福。
   在屋里的歌声暂歇,轮到外面的男青年唱时,男青年就唱起了当下流行的歌曲,表达着这些小年轻对桂芳姐的祝贺和敬仰。
   有人提议让我用口琴吹支曲子,也算是对桂芳姐的祝福,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采集中在了我的身上。
   我没有推辞,随即来了段即兴演奏,那是一首小调曲,以“6”音为主的曲子悠长婉转。尽管是即兴的,但我已经对座歌堂上的那几段曲子熟悉了,自觉不自觉地就将它们融合在了其中。我的眼前回闪着桂芳姐和我家二姐的身影,二姐在这里生活的情景也在眼前重演着。
   桂芳姐出嫁虽然晚了几年,但还是按传统座了歌堂,即将开始新的生活。而我家二姐是瞒着家里在比她插队的地方更偏僻的山里成的婚,嫁给了我在部队当兵的姐夫,加上我们是北方人,我们那儿可没有女子出嫁要座歌堂的风俗,自然没有举办这种仪式。然而,她结婚时举办过婚礼么?我不知道。但不论怎样,没有娘家人到场祝福的婚礼毕竟是一种遗憾。那么此刻,就让我用这首即兴的口琴曲为她和桂芳姐祝福吧。悠长的曲子在屋里回响着,那支重音口琴表现不俗,一下就将人们吸引住了,屋里屋外都很安静。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当我以一个中音的“6”并在重音口琴特有的和弦件奏下结束,身旁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多年,但那天晚上的情景却不时在我眼前浮现着。昨天夜里,它又出现在了我的梦里,我甚至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桂芳姐在歌堂上唱的那些歌曲,分辨出我自己的那首即兴曲。
   在那个曾经偏僻的山乡,如今的女孩子出嫁还会座歌堂么?愿天下的有情人皆成眷属,愿所有的眷属生活都幸福,白头偕老!
  

共 3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段40年前的往事,作者的二姐在四川某农村当知青,并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与正在部队服役的姐夫结了婚。作为“准知青”的弟弟经常去乡下陪伴孤独的二姐,因而对当地环境、风土人情较熟悉。二姐的闺蜜桂芳因家里弟妹多,虽早已订婚但却迟迟未嫁,终于熬到了今天的“坐歌堂”。何谓坐歌堂?这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风俗,即将出嫁的女孩要邀约自己的一帮好友,有男的也有女的,在一起用唱歌的形式诉说自己在娘家的感受。这种曲调仅限于当地的女子会唱,男子则唱当下流行的歌曲,以表达对“准新娘”的祝福和不舍。当晚的坐歌堂去了很多人,唱了很多歌,作者也充分发挥了自己会吹口琴的特长,即兴表演了独奏曲,表达了真诚的祝福。由于那晚的坐歌堂氛围太好了,尽管过去了40多年,但却像昨日般出现在梦里。一篇值得回味、品尝的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 黄皮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7 04:49:23
  又是一篇佳作,有幸第一个拜读。感谢!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7 06:52:53
  谢谢皮人社长一早的精心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7 04:51:19
  这段时间辛苦了,在与病痛作斗争的同时还心系文字,屡出佳作,值得我学习!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7 06:53:37
  都是有了些春秋的人了,我们都要保重!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2-17 04:52:29
  好生静养,再展辉煌,预祝精品!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2-17 06:54:24
  谢谢。借您吉言。共同努力,让心灵更美!
4 楼        文友:芳芳        2023-04-05 09:19:02
  有趣的很,我们南方福建几十年前的乡下,女子出嫁也是唱唱哭哭的,那是幸福的悲伤。不过现在都不存在了。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4-12 16:34:56
  谢谢你的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