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我的书房——《农闲斋》(散文)
我相信对于每一个爱书之人,如果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那一定是梦寐以求皆大欢喜的事情。这和他在读书上有没有大的成绩,在学业有没有大的建树是没有太大关联的,我就是属于这种人。但它却有一个必要的前题:那就是必须要爱书和爱读书,这点我却是合格的,而且是自始至终不离不弃的那种。
每个爱书之人,他同书之间的故事渊源都是非常丰富多彩津津乐道的。
记得上学期间学习过一篇清代文学家袁牧的古文《黄生借书说》,它开篇即道: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接着又道: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它借黄生允修借书之事,阐明自己的读书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观点的出处与形成皆因小时候好读书去藏书甚富者张氏家去借,不与碰壁的渊源有关。从而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且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借此来鼓励后学者。
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更是将自己与书之渊源和读书的经历诉说的充满着悲催,读之让人感叹不已“……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头,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趴在我身上哭……”
而老作家程海却以他诗人特有的浪漫,在《热爱命运》火爆全国时。于《关中风》访谈中向记者透露出:自己儿时上学,当第一次打开新领到的语文课本时,那油墨浓浓芳香味便扑面而来让他久久陶醉于其中。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就深深的爱上了书从此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于我与书缘的最初,已记忆的不是很清楚了。大摡只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本来认字就不多的自己不知从家里什么地方翻出了一本已无封面的《西游记》,便一头扎了进去。不知甚解、囫囵吞枣,在大多数的字都不太认识的情况下竟然是读完了它,也不知道其中具体故事情节,仅仅理解了这本书里有一只淘气的猴子而已。也许是缘于孩子好奇的天性,总想探索出一些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竟然喜欢上了读书……
爱读书,便爱买书,存书。自从成人以后,只要是去某一个城市谋生,那个城市里的新华书店和旧书摊便成了我闲暇之余的长驻之地。遇见好的书籍,也总是在踌躇再三之后便毅然买了下来。不知不觉中经过多年的积累,自己所购买的书籍已有约千本之多。遂之也便产生了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书房的迫切愿望!
2013年正月自己在农村建房子时,经过妻子的同意终于在自建房子的二层搂上为自己这些心爱的书籍们也盖起了一间长为6.6米,宽3.3米的一间诺大的书房!过了约有半年时间,待新房内所有潮湿的地方都干燥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叫来了木匠师傅同我一起将房子室内的装修工作来进行(因我是干刷白职业)。白天我干着刷白,晚上趁着木匠师傅回家的机会,利用着木工工具为自己做成了一个简陋却实用的书架。然后将自己的那些书藉分类放在书架上……
正如有人所说:先有书,然后才有书斋;先有书斋,然后才会有书斋名。文人们认为,一个好的书斋名,不但可以表露自己的风雅气派,而且可以把自己的爱好、追求、寄托、希望倾注其间。
当然,我对自己书斋名的愿望不敢期许太高太深奥,从不妄想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那种以德馨来颂歌外陋而内丰的大文豪式的书斋之名。也不会拥有隐含政治色彩学者梁启超《饮冰室》式的名号。但是,书斋之名却一定要接地气,切合实际情况并要表达出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缘于自己对鲁迅先生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颇有感触,经过多日的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书斋名《农闲书屋》。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农闲之余捧书而读岂不是一种绝美的享受!以我的想法还编辑一幅切题的对联:虽为莽夫偏爱舞文弄墨,不是雅人却喜诗情画意。对于这幅自撰联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为此,还专门自驾车去西安书院门找到了书法家何小晋来为我书写书斋名及这幅对联。在何小晋的建议下终将《农闲书屋》改写为《农闲斋》,感觉上则更显得古香古色文质彬彬了。
从此,我便是一个真正拥有自己书房的读书人了!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农闲之时我便静静的呆在书房内享受着它给我带来的惬意读书生活……
2013年2月19晚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