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第一次与文学结缘源自一封家书(随笔)
我刚开始读书学习,就喜欢看书,尤其是“小人书”连环画,觉得趣味盎然;读高小时参加演讲比赛、编演文艺节目;上初中喜欢写电影观后感,经常登在黑板报上;炮校毕业分到部队、上世纪60年代初兼战士演出队长,就创作文艺节目……这些兴趣爱好是否可算作文学的启蒙与起始呢?
真正与文学结缘,是从我1992年退休之初开始的。我连襟的儿子林敏,因其父母在广东从化办砖瓦厂,附近没有学校,就来北京我所在的八大处学校借读,我对他关爱有加,精心培育。
1992年12月,林敏正上初中二年级,校里为给学生过14岁生日,就发动家长给孩子们赠送鼓励学习上进的礼物。不少家长送的是学习用品、玩具或写几句祝愿的话与条幅。我想,14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迈进的开端,走正走好,十分重要,必须从思想上灌输革命道理,给予人生的启迪,于是就慎重其事地写了一封信——《珍惜青春,立志成才》,指出:14岁,正值豆蔻年华,青春焕发,富于幻想,充满活力;青春,对人的一生是何等的宝贵;立志,使青春闪光,又是何等的重要。信中从革命前辈、英雄先烈如何为国为民立言立志,拼搏奋斗,奉献人生,创造伟业说起,阐述应该怎样确立志向、珍惜年少时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奋斗,不负国家、人民的期待与希望。
因为这封信写得激情洋溢,荡气回肠,励志奋发,慷慨激昂,学校班主任老师看了,大为赞赏。给同学们过14岁生日那天,请家长们到场,安排学生朗诵我写的《珍惜青春,立志成才》信;让我代表家长发言,谈谈写信的初衷,寄语学生励志,努力奋发,并切蛋糕。在热烈的焕发青春气息的激越氛围中,过了一个颇富意义的生日。
自此之后,我更加关怀林敏的思想进步、学习提升,尤其辅导他的语文知识、写作练习,对他的作文予以指点、修改。就这样,不久就写了十多篇文稿,我汇集成册,写了序言,题名《情缘深深——文学的启蒙开篇源自养育之中》,心里想着:总有一天,我要将其变成铅字出版……后来,林敏离京,上大学去了。
1994年底,我赴从化探亲,偶然见到了一张从化市的《乡村语文》报,我看了,眼前一亮,觉得该报富有乡土气息,朴实无华,别具一格,十分喜爱,极为欣赏。当时心想,何不把原来写给林敏的励志信,改为写给正在从化五中读书的林敏的妹妹林榕,投给《乡村语文》报呢?
这一灵机一动,引起了轰动性效应。1995年3月12日,我收到了《乡村语文》报总编朱华勇老师写给我的信,说:“朱大校:来信两封均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本报的支持!诗文稿均写得好,尤其是写给林榕的信,写得情文并茂,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又有艺术欣赏价值的文章,我们拟于133期(即3月15日)一版刊发,这将有力地配合目前我市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很有裨益。谨此再次表示谢意!”
3月15日《乡村语文》报头版刊登了《珍惜青春,立志成才——北京军区一位大校的来信》,加“编者按:1994年底,朱炳初同志来从化探亲,偶读本报130期登载的《风云岭下金凤凰》一文,有感于教育青少年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意义重大,特将他写给外甥女林榕的信同时寄给本报发表。信中勉其立志为国学习,将来为四化奉献青春。字里行间饱含深情挚意,言辞恳切,谆谆教诲,感人至深,是一篇激励青少年热爱祖国,面向未来的好教材。望同学们认真阅读、座谈,并把读后感心得、座谈情况寄来,本报将辟专栏予以发表。本文作者朱炳初同志是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大校研究员,是一位刚退休的老干部。林榕是朱炳初同志的外甥女,现在从化五中就读。”
随着这封信在语文报上登出,在从化地区的中小学生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学习心得”连续不断在《乡村语文》报上发表,同时,开辟了“青春寄语”专栏。这对我鼓舞极大,自然就成了“专栏”的热心作者,此后,连篇累牍地刊登我的文稿,诸如:青春、理想、追求、奋斗、爱国、奉献、道德、读书、探索、思考等等,计50来篇,达到了一发而不可收的地步。于1998年9月由《乡村语文》报社、军事科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14万余字的《青春寄语》散文集。
由著名作家老战友石祥作序《中有风雷老将心》;集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歌词家于一身的我的老战友杨俊亮设计封面封底,并给几十篇文稿绘制插图;资深军旅作家老战友陈惠方撰写推荐文稿《并非迟开的报春花》在报上发表;军区《战友报》发文推荐时,称作“闪光的青春寄语”。2000年全国校园作家交流研讨会暨第二届“世纪杯”校园文学奖中荣获中国校园图书奖,颁发了荣誉证书、奖杯。与此同时,加入了中国校园作家协会。
由一封家书引起,与《乡村语文》报结缘、结文学之缘达19个春秋之时,我颇有感慨地抒发心声,写了一篇《“乡报”圆我文学梦》的文稿,在2014年4月4日的语文报登出,进一步激励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继续迈进!
喜欢文学,当个业余作家,虽不值得一提,但却令人欣慰。写作不在于作家头衔,它是一种乐趣,一种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有文发表,留下记忆、足迹,心存满足、愉悦。
在文学的天空悠然翱翔,这也是一种高雅的情趣。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必有所获,退休至今已在报刊、网站,发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623篇,结集出版了四部达148万余字的文集,并准备在90岁之前,再出版一部52万余字的《耄耋心声》文集,借以了却出版200万字的愿景。现已有文稿75篇21万余字,正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此篇《第一次与文学结缘源自一封家书》同前篇《第一次投稿》,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爱好文学,文化养老,将伴我终身,修身养性,其乐无穷!
(2023年2月20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