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鲜活的古村落——勾蓝瑶寨(散文)

精品 【星月】鲜活的古村落——勾蓝瑶寨(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37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22发表时间:2023-02-22 21:34:27
摘要:原创首发。

【星月】鲜活的古村落——勾蓝瑶寨(散文) 知道瑶族、瑶寨,至于勾蓝瑶寨的称谓还是第一次听说。
   正月初六上午,为躲避高速公路免费最后一天的拥堵,我们决定:在返程时不着急赶路,就近寻找顺路的景点参观。于是,距离借宿的广西贺州昭平150公里的勾蓝瑶寨,便第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距离广西的贺州虽不甚遥远,但已经离开广西的山水,来到了湖南地界。它在湖南省的西南端,从地图上看,是深深嵌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小段,因而,其周边的环境跟桂林的山水并无二致:山,突兀、挺拔、秀颀,但不那么巍峨高大;水,柔媚、清冽、漫漶,却没有那么湍急奔涌。车行其间,仿佛依旧在阳朔的十里画廊一般。
   江永县勾蓝瑶寨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永州,那个因唐代贬官柳宗元而闻名于世的地方,那个因《小石潭记》等“永州八记”而蜚声文坛的幽僻去处,那个因《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而根植于大脑沟回的地方,那个计划里应该春节前的第二站,阴差阳错,却变成了节后的第一站,也是返程安排的唯一的一个景点。
   来到江永方知,原来永州市江永县有“四大民瑶”,分别为源口瑶族乡扶灵瑶、粗石江镇清溪瑶、古调瑶和兰溪乡勾蓝瑶,我们今天造访的勾蓝瑶寨是其中的一处。
   江永勾蓝瑶寨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有“世外桃源”之美誉。至于勾蓝瑶的称谓,应该来自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碑刻的记述: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于靛,故名“勾蓝”。
   我想这应该是真实的描述。这里地处南岭山脉的都庞岭,为湘桂粤三省区的交界处,秀颀而连绵起伏的山峦,常常伴随着蜿蜒曲折的溪水,婀娜多姿,如诗如画。
   山水虽美,但苦于山水的阻隔,人迹罕至,因而历来被认为是荒蛮之地,能够到这里来的,一部分为内地躲避战乱的汉民,据说,大多是山东青州人;另一部分是逃离家园的瑶民;再有,就是如柳宗元一样,那些遭贬谪或流放的官员。
   我们先走贺巴高速,再转钟富高速,然后再走几公里的省道,很快就进入几十公里的县道、乡道,在山与山之间峰回路转,于水与水边沿蜿蜒曲折,而后,掠过一坡又一坡黄橙橙的橘园、橙园,又驶过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海,一架红墙、灰瓦、马头墙的牌楼便横于眼前了。楼门正面的门楣上,白底黑色隶书四个大字:勾蓝瑶寨。
   “一眼千年,寻梦勾蓝。”这是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如今依然生活着的、充满烟火气的、鲜活的古寨。可以说,这里依然保留着原始村寨的生活秩序,虽然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着旅游开发,但还没有被商业化污染,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瑶族村寨。
   “勾蓝瑶寨”牌楼左侧是整饬一新的“游客中心”,但只作瑶寨历史变迁的展览,并没有商品销售和门票出售,牌楼也只是一座标志性建筑,横跨于柏油马路之上,没有门板,大门洞开,人员车辆大可以沿着柏油路长驱直入,也可以停下车子,与牌楼合影留念。
   大概是春节期间的原因吧,也许平日里本来也就这样,寨子里游人稀少,村民也不多见,从低矮的围墙上望过去,依稀可见房前屋后有人影的出没,小商小贩的摊位根本看不见,也许压根就没有这个。环寨子一周下来,只在水塘旁边见到,一座两层木板的门面大开着,鲜红的春联,大红的灯笼,鲜明的旗帜,一派红红火火的样子,在二楼阳台的木质栏杆上,挂着三个圆圆的竹匾,上书:农家乐。——这也许是勾蓝瑶寨唯一具有商业气息的所在。
   沿着淙淙的小溪水,踩着哒哒的石板路,绕过一棵舒朗的大柳树,跨过青石块砌成的“猪猡井”,便可以望见古瑶寨的寨门了。
   “猪猡井”三个字的写法是我的猜测,因为井边文字栏标题为“猪喽井”,而行文介绍却书“猪娄井”,看来“喽”字只是其字发音而已。介绍文字是这么写的:勾蓝瑶寨地下水丰富,井特别多,大小水井上百处,境内的庄稼靠井水灌溉。因为涨水时,井内发出一阵阵猪仔争相吃奶的叫声而得名猪娄井。
   由此可见,“猪娄”就是猪或者小猪的意思,南方省份大多都有此叫法,但要写出这个词语来,我觉得应为“猪猡”二字,不知道我的这个叫法是否规范。
   猪猡井很浅,水面的高度几乎要贴近地面了。这跟缺水的北方相比,井台上没有架起的辘轳,也没有绞水的绳索,倒真像是一个个蓄水的小池子。那井水也是流动的,源源不断,汇入低洼的小溪,成为溪水的源头或者补给的水源。根据井水的用途,每个猪猡井的井台都砌有三个井口。三个井口依次排开,分上、中、下三个层级,最上面一层的井水最干净,供人食用;中间的可以饮牲畜;最下面的那一层,才可以洗涮衣物或做其它用场。这里体现着勾蓝瑶寨的先民们,合理运用自然资源,提升生活品质的智慧。
   沿着青石路继续前行,又一座小门楼从一座两层的红墙灰瓦的楼后面慢慢露出脸来。这座门楼低矮窄小不说,白灰的墙壁也很不起眼,比起刚才的那座写着“勾蓝瑶寨”的牌楼小气得多了,然而走近了方知,这才是勾蓝古瑶寨的大门楼,原来村寨的防御系统里,这可是最重要的关口,需要人日夜把守的,门楼里面的一旁,还配有守夜人值班的小屋。走进门楼,我们才算真正走进了勾蓝瑶寨。
   进入瑶寨,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是橙红色的,就跟路上所见橙园里挂满枝头的橙子一般颜色,与屋后的青山、门前的碧水、周遭绿色的蔬菜竹木相互映衬,对比鲜明但不刺眼。屋顶上的灰瓦,经过千百年风霜雨雪的浸润与沉淀,吸足了水分,生出了苍苔,暗淡了肤色,如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沉稳持重,与青山碧水融为一体。
   白灰涂抹的墙壁也有,不多,只是山墙或山墙与屋檐的结合部而已,这便宛然暗淡的衣服上一道明丽的镶边,简洁整齐却不失庄重。
   这些屋舍并非一律老旧,也不是一概规规矩矩的严整,其分布已经因地制宜,形制更是各个不同,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各有千秋。也许一排老屋后面掩映着一栋崭新的小楼,新起的小楼旁边,还残留着几段残垣断壁,紧挨着残垣断壁,新的砖瓦已经准备完毕。可以看出,这里从来没有停止过新旧的交替与古往今来的更迭,这里是真正的活着的历史,是未曾雕饰的现代的生活,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的古村寨。
   还记得那爿“农家乐”吗?它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面前是一汪碧水,背后为连绵青山。背山面水,风水宝地。勾蓝瑶寨不缺水,上百口水井分布不说,更有条条小溪汩汩流淌于各家门前,只是现在正值冬季,枯水时期,小溪底部露出了累累卵石。农家乐前面的水塘里有水,水面不大,但风韵犹存。塘水清澈见底,由于水面的下降,池塘里奇形怪状的大青石块裸露出来,与远山近屋的倒影融为一处,别具风采。水面上偶有鹅鸭游弋,清水中时见鱼翔浅底,一派安静祥和的气象。
   一位老者坐在板门前的竹凳上,燃一支香烟,悠悠地望着池塘里嬉戏的鸭鹅,或者什么也没看,脚旁边、门槛前一只小狗蜷缩着,也一样望着池水,表情跟老者一样淡然、安然。
   瑶寨也不缺狗,鸡鸣狗吠才是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豚狗彘是田园诗里不可或缺的意象。刚进山寨的时候,就有两只小狗跑过来围着我们脚边转悠,那只白色的还特意到我们身边的溪水里饮水,像是替主人迎客,又像是探听我们的虚实。等我们转入寨子深处,从一个大门洞里,一下子涌出大大小小六只狗来,多亏主人及时制止了它们的狂吠,我们才得以抵近观察,并顺利从他家门前通过,而其中的狗妈妈一直尾随我们,几乎要将我们送出了村口。
   还有家鹅呢,你看这对花鹅,昂首挺胸,大摇大摆的样子,俨然宣示着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的身份。
   清一色的石板路,大同小异的瓦房屋舍,再加上阴沉的天气,很快就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沿着青石路前行,不成想,误入一户人家。
   这是一座前后对峙的两层小楼带天井的小院,水泥硬化了,天井加了棚子。临近中午,年长的女主人正在灶间收拾饭菜,堂屋里一位青年男子,笑盈盈地迎出来,竭力邀请我们屋里坐坐。盛情难却,我们尾随进得堂屋。堂屋中间一张矮桌,两名年轻女子拥着矮桌对坐,见我们进来,并不起身,也无错愕,只是请我们一起坐下来,吃花生、吃水果。矮桌周边围着棉布帘子,里面燃着红彤彤的炭火盆。
   我虽然非常想了解他们更多的生活情况,然而毕竟是年节,也真的害怕打扰了人家正常的生活,于是,千恩万谢,告辞出来。
   他们是勾蓝瑶寨生活着的村民,是不是瑶民不得而知,也不再重要,关键是他们一直在这里生活着,这是事实。这里的建筑也并没有去刻意保护,拆旧建新一直在继续,因此说,这里是鲜活的,也是最原始、最淳朴、最真实的瑶寨,真正的田园生活,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共 34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没想到瑶族也有很多分支。春节期间,作者旅游结束返程时顺路来到了勾蓝瑶寨游玩。江永县勾蓝瑶寨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曾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贬谪之地,故而闻名于世。勾蓝瑶寨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因其山水相映,色蓝于靛,故名“勾蓝”,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由于地处偏僻,尚未被开发,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瑶族村寨。作者穿过“勾蓝瑶寨”牌楼,进入瑶寨,寨子里游人稀少,村民也不多见,摊贩更是少见,让人感受到了瑶寨的静谧。神奇的猪猡井,奇特的瑶家民居,自由奔跑的小狗,好客的瑶民,让作者领略到了最原始、最淳朴、最真实的瑶寨,见识到了真正的田园生活,好像步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现出勾蓝瑶寨的奇异风情,语言细腻,叙述生动,描绘详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游记。倾情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2-22 21:36:18
  一篇成功的游记,把读者带到了神奇的勾蓝瑶寨,享受到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2 21:59:56
  多谢碧柳,唯恐辞不达义!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3-02-22 21:39:00
  贾老师的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文字极具画面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和摄影的“通感”之妙,编辑更是学习!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2 21:59:04
  “通感”一词妙极!
3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2 21:57:44
  淇水老师辛苦了!审问认真,归纳详尽,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谢谢老师!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3-02-23 07:54:39
  欣赏贾老师的精彩游记散文,走千里路,赏千里景。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4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3 09:24:48
  谢谢彩蝶的鼓励、支持!问好!
5 楼        文友:燕飞舞        2023-02-23 08:52:49
  拜读大作,文笔真有大家风范!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回复5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3 09:25:37
  谢谢燕飞舞,抬爱了!
6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3-02-23 15:12:43
  我也第一次听说
回复6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3 17:49:00
  出去走走就会有收获。
7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3-02-25 18:49:40
  第一次听说瑶族应该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有篇课文叫《驿路梨花》,上面提到有哈尼族小姑娘,有瑶族老人,具体情节却不记得了,大概是旅游途中住宿,自己补充粮食的故事吧。
回复7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8 09:33:14
  战神记忆真好,应该是那个年代初中的课文吧!
8 楼        文友:赵积琦        2023-02-27 16:16:05
  贾老师一边游玩,一边笔耕,这节过得是两全其美。古寨的淳朴在作者细腻的文笔下娓娓道来,好向往这个现代和古老交替的原生态的桃花源。
回复8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02-28 09:33:57
  勾蓝瑶寨很真实,值得一游。谢谢赵老师!
9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3-11-20 16:59:12
  记叙详尽有序,语言生动形象,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中,读完不禁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底。学习并分享了!
最好的是下一个
回复9 楼        文友:荷锄叟        2023-11-20 20:29:42
  多谢小鹿纯子光临支持、鼓励!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