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奖】星期八,给灵魂找一个家(散文)
天下之大,总有一片地方是我的。站脚,居住,甚至埋人,仅属于自己。这是一种使用物理尺度就足以看到的土地和果园。独独地,却遗憾的缺少了一份精神的故乡,那是一片完全超越普通时空和维度支撑的心灵世界,是给灵魂居住的家。
然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绝少找到不附依身体的灵魂,仅仅知道自己活在一种身体的物质里,并不曾意识到自我灵魂的憩息渴望,缺失另一片精神的田园。人应该是一种具有灵魂的生命,生命会因为灵魂的存在充满着无比丰厚的肥沃。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从而丧失了与灵魂的相伴。众多丢掉灵魂的人,懦弱地成为某种物质的奴仆,比如金钱,比如宗教,比如名利,比如欲望,无论是使命的活着,还是生存的活着,都被这种强硬的物质紧紧地附属和收纳入彀。唯有看不见的灵魂,飘泊也行,寄寓也好,落地也罢,总在寻找一处能让身心完整归属的家园,需要一间只须轻手关上门扉,便能成为不被外界干扰和打搅的小屋。
能用一个不曾有过的日子,摆脱尘世的束缚,高悬于苦难的世界之外,去招安和抚慰一颗灵魂的归来,其实,这才更需要人间极顶智慧的力量。
星期八这一天,成为这证明上帝创建人间过程里的智慧缺陷。只是这一天,它却成了我所能找到的归处,只归我心,从不属谁。在这片港湾平静的水面上,停泊着一艘收网落帆的小船,小船桅杆尖安卧着一只白色的海鸥。
马克思曾经问过自己,什么是人?他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历经漫长历史的人类社会环境中,谁都是各种社会属性和不同披挂下的自我。这份充满着被各类调料搅拌均匀的佳肴,并不真正归属于原味的自我。我想,放弃各种思想和主义的学说,真正的心灵自由,唯有脱离了各种身外的牵扯,了无痕迹地偕伴融入和隐身到灵魂深处的我,才算是一份纯粹的自己。
佛家说,心像一粒尘埃,无时不在飘泊,无时不在寻觅。飘荡是因为它尚未抵达意愿中的归宿,寻觅是因为想找到自我理想中的归宿。寻找不休,欲望不止,一山之外,还有高山,山山皆高,一路走去的人生,总是在寻找中永无安息。只有心安,为心找到一处悠然南山的归隐之林,才算是抛开人间纷争、逃脱轮回之苦的归处。
新疆的维吾尔人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妇女们乃至男人们在和久别的亲人相逢时,总要放开颜面尽情地痛哭一场,以此安慰那颗久别归来的心灵。我不知道,在这种很难理解的习俗里,是否包含着远古人类延续至今的那种对于回归情感的无比珍重?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我的归处。对物而言是归序,对人和人所负载的心而言,只能是家。
灵魂是一种孤独,纵使万千灵魂聚集一起,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融洽的一体,仍然是喧哗之中的万千孤独。可惜,很多人未能看到灵魂寄寓在哪里,甚至没有人去发现和承认灵魂的存在,唯有我,敢以魔鬼才有的冒昧,找到自我灵魂的所在。众生的迷茫,会因绝望的滞留,失去着方向的归属;独立的心灵,始终在一山一山之间,寻找着家园的温暖。
黑夜处、荒凉中、寒风里、人群间和繁华街市,灵魂的样子骨瘦如柴形只影单,在人潮汹涌的人间行走,多像一个失掉父母亲人的孤儿。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收藏灵魂的场所,只是灵魂的脚步无法安然归来;也不曾黯然失掉艳丽的色泽,甚至不乏隐形的空间,只是空旷的家园,纵使长满野草,依旧空空荡荡。超市商场的购货者身后,菜贩走夫的眼前,会场人群的头上,楼宇耸立的屋顶,跋涉者停顿的半空里,何尝没有一团团如雾如烟,或轻或重、或明或暗、蓝白相间的光晕。你却看不到它们宛如河流的默默流淌,找不到它们长啸轻叹的蹒跚驻步,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和别人正拥有着这样的东西。世界上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很多,所有看不到的东西,并不能证明它们的从不存在。
我相信,世界是有灵魂的存在,否则这个世界不会这么孤独。或以重量的标志、质量的标识,或以电子的质量,粒子量子的空间,无不在以不同的形态,表达着它们弧形或直线的自我轨道,从而证明着灵魂的组成,其实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命现象。就像神秘无形的中医眼里,人的身体正是一幅构成网络般的阴阳、脉络和穴位的存在。
为自己灵魂私下制造的星期八,找一个温暖的家,已经完全超出了文字的局地限制,组成一份纯净轻盈透明的世界。人类的力量超凡入世,总是躲在人类的背后里,凭借天意和神秘的大脑,创造出精妙绝伦的创造,这是灵魂的功劳。精神上的孤独,孤独中的寂寞,寂寞里的独立,正以庄稼地的碧绿和多姿,笔直而葱郁地生长在这个时空的大地上,成为地球上另一类无所不在的暗物质世界,这就是灵魂的存在。
制造万物的上帝,智慧而灵巧地创造了人,又创造出星期制,从而规定了人生的七天。七是一种轮回,一种对神灵的遮掩,用实验的大手笑看人类活动的意志之眼。七天中,让人在六天里为生命去劳动,用一天享受六天之后休养身体的快乐,却唯独没有留出供灵魂休息的时间,这是上帝智慧中最大的缺陷。或许,上帝是故意而为之的,它并不想让人类发现自己的欺骗,驱逐着灵魂,让人类一件一件消解着对上天安排的抵抗、闯祸和惹事。如果有上帝,上帝就是一个很聪明的生命,它欺骗人类没有灵魂的存在,从而让实际存在的灵魂四处游荡,从而失去休息的权力。况且,一种被称为永远年轻的人类,也会以乌合之众的心态在堆积如山的美食前扪心自问,灵魂到底又是什么,凭什么要给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留出一个将养生息的时空?
6年前,中国拍摄了一部反映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电影《星期8》,讲的是一个胖姑娘意外得到一副神奇的手环,从而获得“星期8”神秘时间的无限权利。通过手环冒充天使,追求校草,作弊伪装,从此成为学校风云人物。然而,随着手环的被偷,导致一切虚假的成功化为一场泡影,重新归于平凡的生活,证明一种魔法意义上的人生成长。武汉市江汉区沿河大道1号地址上,建成一座被命名为星期8的小镇,成为国内首家儿童社会角色体验中心。场馆内开设50多个儿童主题馆,以全仿真的职业观念,提供70多种社会职业角色,为3-13岁的儿童提供逼真的社会场景和职场角色扮演,带给孩子零距离的社会实践体验。
人类的大脑,注定会在某一天,趁着某种技术的疏忽,费劲地破解了上帝的密码,推门而入地看到上帝入睡时鼾声雷动、肥胖大脸的真实模样。找到和打开被成群关闭的人类灵魂,让它们像久别的亲人那样,跑出大门奔向人间,然后彼此拥抱放声大哭。不论是手环还是体验形式,都在将星期八掩盖的秘密,公开变成一部具有生活具象的舞台,神奇地塑造了一种提前介入的时间模式,从而,给孩子们制造出一个超凡能力和超越当前的空间。这也是暗示或启迪人们去考虑灵魂归去的问题。
跨上一个台阶,接着又是一个台阶,台阶的推动,让我站在高高的天堂门前,遥望人间,俯瞰众生,我才终于发现身边的陪伴者是谁,我们紧紧地抱头痛哭。
我就想创造一个星期八的日子出来。它与众不同,却不是与上帝作对,我已经在精神上成为自己的上帝,为何还要跟从着别人的上帝?短短的时光只有一天,请遵从心愿,过不同往日的生活,度喜欢过的日子。只是我不知道,我的前面已经有很多人,高高地站在大门前的台阶上,拥有着骨感十足状如情侣的星期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那怕只过一天。体验上帝才有的自由舒展,体现生命暴乱的酣畅淋漓,让自己变成上帝。
真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聪明的发现者,他们已经摆脱了肉体重量之累,带着灵魂的伴侣,早早看到了自身之外的广袤世界,看到了身体中安心栖息的灵魂,正喜悦地体验着人类时光之前的苦和生命时光之后的甜,并在味觉交织的舌尖上,数着上天无意赋予人类的丰厚回扣。
从星期八的窗口,我窥探到了上帝的存在,看到它因为人类的反叛,显得焦虑不安的面孔。
这一天,我看到不同的天、地、人。身边,人间的白桦树叶,带着金黄的骄傲,一层一层的落地。那一阵子天天落叶,金黄色的火,金黄色的心,厚厚地铺满着地面上的阳光。扫去一层,又落下一层。
成片成片的向日葵,在田野上一起微笑。阳光的红润,家的温暖,整洁地摆放在星期八的桌面上,它们恣意地照亮着美丽的人间。
找到它,归位的灵魂安然入梦。这是上天不得不给我的嘉奖!
二〇二三年二月二十日于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