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舍】大院(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不舍】大院(征文·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688发表时间:2023-02-24 08:59:01

我们这一代,就像父母的行囊一样,他们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父亲曾在四个地方工作过,一个位于在当时的关外,两个地处在当时的边远,最后一个位于城郊,即我们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
   辗转多地谋生存的过程中,父亲和家乡善良的姑娘成了家,他穿着新媳妇纳的千层底布鞋,背着几个小包袱,从关外到关内,从一个艰苦的地方,到一个更加艰苦的地方。或许是我们姐妹的陆续到来,赘住了他身不由己的脚步,在邢台农场,我们生活了十多年。
   我对世界的初印象,是父亲工作的农场大院。大院分为东西两部,俗称东西厂,算是一个藤上的两个瓜。东厂是我们的大本营,西厂的是果园和加工业的综合。自东厂始发一辆公交车,每天往返于农场和市中心,出发第一站就是西厂,也是我们去过最多次的远方。每逢苹果成熟的季节,父亲会带着我们去西厂,我们几个登高爬低地摘好多好多的苹果,并将其一个个齐整地码放到自家小院里的苹果窖,这是我们未来多半年的解馋佳品。很偶尔去的市中心,有美如画的人民公园,有很多漂亮却不能买的衣服,好吃却吃不上的食物。终极形容,对于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一般的远方。
   从农村来到大院的母亲,还没顾得上消化失去土地的茫然,就一头扎进了孩子窝。待我们稍微大一些,大的能带小的了,她才抽身出去,学着做了很多零活,编藤椅、裁衣服、拉红砖、编篮子,只要听到用工的消息,母亲不管会还是不会,都要去试试。
   编藤椅的活,师傅做起来的动作若行云流水,看上去并不难,可徒弟要学起来却很不容易,母亲拿出精心侍弄自留地的韧劲儿,闷着头努力学,加班加点练,不仅可以应对工期,还把鲜若晨星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编成了家里第一套正式的套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一家人的生活品质。
   不善言辞的父亲看到母亲所经受的磨炼,默默地抢过做饭、打扫的活计。若得知母亲那日的工,是卸货、拉土、拉砖这般全凭力气的活时,他还会特意去食堂打来白面馒头和荤菜,盯着让母亲全吃下。有了父亲的支持,母亲学得更起劲儿了,当售货员时,为了盘点,她还学会了打算盘,不光加减法,甚至远超过她知识水平的乘除法,也硬着头皮学会了。拥有多种技艺的母亲,成功融入了大院的生活,用另一种形式的忙碌,悄然释怀了失去土地的空落。
   大院就像一个小世界,父亲工作的封闭院子,子弟小学、卫生所、变电站、食堂、小卖部、砖窑里的冰棍房,以及不定期出现的露天影院,还有主路两侧,一排排齐整的月亮门引领着长长的胡同里,那些坐北向南、大小不一的小院儿,能满足我们生活的所有需要。尤其地域特征浓郁的小院儿,陕西的面食,山西的醋,四川的辣椒,北京的腔,山东的大酱,河南的烩面,几乎涵盖了大江南北。让还年幼的我们,虽然对这些地名很陌生,仍会以为原本就应该是这样凑到一起的。那些大人们反复说及的,如何来这个大院的路,曾经走得多么艰难,我们只感觉到小伙伴们相聚一起的欢快,而读不懂他们每每说及时的泪流满面。
   大院泛指我们的生活区和父亲工作大院的综合,因主体工作不同,会有相对应的特性。父亲管上班叫去院里,院里充满神秘的气息。我们这群小鬼再好奇,也不敢靠近半分。我们除去上学,就是在大院的胡同里疯跑着玩。看上去差不多的院子,对于我们来说,是各有吸引力。谁家什么饭好吃,什么东西好玩,谁家有电视,谁家有手风琴,这些通通不是秘密,都在我们心里有条有理的盛放着。
   卫生所里打预防针、拔牙的惨痛经历,拎着铝水壶去领冰棍的得意洋洋,去西厂剥玉米、摘棉花等集体劳动的快乐,还都那样清晰,突然间,一纸调令,我们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般,跟着父亲,离开了那个缀满童年快乐的大院。
   地处城郊的大院,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因所占地域相对较小,生活区绕大院而生。大院的边缘不似邢台农场那大块的庄稼地,工厂、学校、村庄绕大院而立。大院好像从一棵舒展枝杈的大杨树,变成了挤在麦子地里的油菜花。我们借住的毛坯楼房距离小学很近,加上作为外来户的局促感,使得我少了在和农场大院极其相似的胡同里疯跑的念头,我被束住了手脚的样子,或许在父母眼里,是长大懂事吧。反正我总像身在沧州心在邢台般,很多年都没之前的归属感。
   故而,大院一直对我保持了它的总体疏离感,还有必须面对的融合。我们这些子弟,仍然会上同一所小学,但同学们还有更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同学。附近的村庄,工厂,学校,成为这群孩子的标签,放学时,像小河沟一样不约而同汇聚的水流,就是自然而然地分类。我们亦然,他们亦然。逐渐的,我们走出大院,或近或远,有很多人出去就没有再回来,而我却像绕了一个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这里。
   从父亲的女儿过渡到父亲的同事,是在来到这个城市十年后。大院的平房在一片片地递减,一栋栋的家属楼竖了起来。当时只顾得迎接崭新的生活环境,而忘了告别。最近十多年来,最后一片老平房似乎被时代遗忘了。平房住着的,大多数是一些老人。已经退休的他们,或许很少提及当年的荣光,更多的,是安于平实的日子。同期新入职的同事,也不再住在大院里,而广散于城市中。偶尔有事进老胡同,也多是白事。平房从外面看,有着古老的痕迹,而内里,则大多改建成相对舒适的格局,院子几乎完全遮挡,不透光的窗台上,安放着花盆里的绿植。这仿佛是记忆中的画面,却又总感觉差一些味道,晾晒的西瓜子、南瓜子、苹果干,千层底布鞋,绣花鞋垫哪儿去了呢?
   路边一间说不上归属的小屋前,有一株杏树,或许因为老房的护佑,每年的花开都会早一些。今年,比花期更早的,是老平房即将通路拆迁的消息。杏花未开,红红的数字却鲜艳得紧。于是探问了一些相关的消息。真真假假的,也没得章法。不知道即将而至的花期,是否是这株杏树的最后一次。
   因地域特征,我们这个大院是相对封闭的。这里的封闭,指的是我们出行的路。这也是在从侧面说,我们大院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变迁。城市主干道距离我们真的不远,可是我们与之连接的,要么是狭窄的水泥路,要么是连车都不能通过的弯弯绕绕的青砖路。如今听到这虚虚实实的消息,即便实现未有期,也总是让人欢喜的。
   上一个冬天,公婆在这里生活,他们一直说大院距离购物的超市很远,买菜不方便。原本是想让他们来享福,他们也想照顾我们的生活,未成想却因为购物给他们平添了小烦恼,这挺让我意外的。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之所以没有感觉不方便的原因,或许是我们早就习惯了上下班时顺路买点菜,周末集中去市中心购购物,日程在有限的空间里,显得有张有弛,从容自然。常年生活在大院的老人,也和我们一样,早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作息,并安于大院里的安静。有人不无担忧地说:路真的通了,大院的安静就不在了。我想,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迁,总是好事,我们可以站在更好的平台,去好好经营自己的日子。
   父亲在院里工作了将近四十年。大院原本是荒凉偏远的代名词,伴随时代发展至今,已经被裹挟着成了市区中心。父亲退休后,喜欢骑着自行车,每日转上一二十公里,他总说,城市西部的发展,真的是他每日见证过来的。当时不懂他为何如此执拗,现在则突然后知后觉地领悟到:被大院“困”了四十年,他也和曾经年幼的我一样,特别想去外面看看。
   生活了十一年的邢台农场大院,我曾无数次梦回,悠长的胡同里,无忧无虑奔跑着的快乐,总吸引着我,想再回去看看,去重新印证那些珍贵的记忆。殊不知,身边这用了三十年从陌生走向熟悉的大院,也在用默默的消隐,来提醒我们所拥有的珍贵。很多已然熟悉的无名事物,早已成为我内心里的标签,标注了太多关乎悲喜的故事。此时再听母亲讲说从那个大院,走到这个大院的每一步,我已然可以读懂她满眶热泪,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院这个词汇,逐渐隐没在时代变迁的长河中,匆匆地,真的来不及道别。剥去大院外衣的院里,像蜕变般换了新颜,我想,那些曾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就像看到幼娃长大般,欣慰,欢喜!

共 3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记忆中穿行,会不断涌起自己内心的热情和探索到某种生命的意义。大院,是父亲不断变换工作的印记,每一次工作调动,作者就会跟随父亲到达不同的地方,于是大院也成为作者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节点。事后的回顾和当时的心情总不能同日而语,在写这篇文的时候,作者便是尽力捕捉当时的感受,还原当时的一幕幕场景。我们在作者极尽自然地叙述中,也跟随笔端感受童年时代的懵懂与快乐,少年时的波动与疑惑,成年后的迷茫与多虑,当作者专心致志完成这篇作品时,一切都已发生改变,只剩下往事随风般的释然。文中多处场景被写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感受悠远时代的一种美好。把往事写进生命,带着感动前行,活出更好的自己。一篇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2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02-24 09:04:44
  因为父亲的调动,大院成了记忆中的一朵小花,纷繁了你记忆。应该感谢这些,让自己在不同的感受中成长,许多人的一生不也是总在漂浮和动荡中生存,让我们不断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也许正是这份经历,才会潜移默化地锻造了你的性格,成为一个不轻易被打倒的人。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都是滋养我们成长的养分,日后回想除了美好就是感动!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4 15:36:47
  上周去看望了父亲的老战友。他说及和父亲一起当兵和转战多地共事的往昔,特别感慨。他说,时间很好,帮我们释怀了很多疼痛,也让我们读懂了珍惜。他还说,我们能去看望他,就足以说明我父母对于我们的教育,有多么温暖和贴心。我想,这是互相的。大院里的很多东西,是隐秘的,也是温情的。感谢亲爱的清鸟姐姐温暖留评。祝福!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3-02-24 16:09:24
  于大院,一次次的调动与安居,父亲“困”了四十年,却也和妻女安居了四十年。于回溯与瞻仰的作者,不单单大院,即我们的生活区和父亲工作大院的综合,沧州城郊的,邢台农场的,大院交通不便,却益于生活的安宁,连近郊的村庄、工厂、学校也缀满孩童快乐的标签,就是一株杏树,一株桑树,也无不是内心的原风景。反刍与瞻对,隔着时空的跨界,越加溢满光亮与亲情之暖。佳作。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0:02
  在这里生活的三十多年,我们的大院真的是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父亲参与建设的厂房还在,父亲常走的小路还在。如果真的有所迁移,那么记忆将成为真的记忆,再无实体依托。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3-02-24 22:33:27
  大院,是特殊时代特殊行业特殊景观,有鲜明的特点。也是作者心中深深烙刻的记忆。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3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1:02
  谢谢大哥温暖留评,这个大院确实太特殊了。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大家庭一般的存在。希望他越来越好!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3-02-25 11:39:13
  读真真这篇文章特别有同感。我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大院”,大院,对外没有真实的地名,只有一个邮箱号码。然而这里,什么都有:子弟学校、职工医院、变电站、食堂、小卖部、洗澡场、单位车队、一天一趟的单位职工家属专用公交车等。时光不老,那些房子却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最终成为废墟。特别喜欢真真文章的结尾:大院这个词汇,逐渐隐没在时代变迁的长河中,匆匆地,真的来不及的道别。其实,人和大院一样,都将被隐没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用编辑清鸟的话说:把往事写进生命,带着感动前行。再次祝贺真真,又一篇佳作第一时间获得精品。真棒!
回复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4:18
  谢谢一海大哥温暖留评。大院确实如此,因着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石油大院,煤矿大院,棉纺厂大院,在自己的大院生活习惯了,也会对其他大院有所好奇,比如石油,将来有机会去沧州周边看看,这样的大院应该挺多的。
5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3-02-25 12:14:00
  父亲的一次调动是好事啊。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其实这种调动对师傅来说是一种财富。在调动中学会了和陌生人和环境和谐相处,在调动中有了更多的回忆。感谢老父亲的调动给了师傅更多的创作内容,还有这篇热气腾腾的美文。感恩生命中所有的经历,感恩生命中所有的不期而遇,感恩所有的美好如约而至。
   祝愿师傅祉猷并茂。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5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5:20
  谢谢姐姐温暖留评,父亲的这次调动,主要是为了我们姐妹的教育,为了不让我们受到上学艰难的苦,他也放下了自己原本顺利的工作,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打拼。还好,我们都如愿了,父亲也一直很欣慰这次搬家,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6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3-02-25 15:15:57
  对今后的年轻人来说,恐怕对“大院”这个词不会有任何感觉和直观印象了,它终将会隐没在时间的深处。
   从去年开始,我清闲了下来,经常会想起一些以前不曾在意的人或事,更加懂得“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一个人意识到“当时只道是寻常”时,往往意味着那些人或事已经悄然远去了。读真真的这篇文字,便有这样的感触。
闲云落雪
回复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6:15
  感谢亲爱的落雪姐姐温暖留评,当时只道是寻常,确实是这样呀,经历的时候不感觉什么,回忆时却总有很多感触。变迁向着全新的场景,却总不舍过去的痕迹。
7 楼        文友:周仓        2023-02-25 16:33:37
  在我的感知里,住大院的人都是生活得不错的人,相比小时候住在山坳坳里的我来讲,大院简直就是奢望,不说别的,凡大院者,至少能通车吧?山坳坳里的出行可是翻山越岭的,靠步行。平淡是真老师笔下的大院更是别有一番情致,她蕴藏着作者许多少年时期的回忆,即使那是一段苦涩的岁月,但依然不减作者对大院的热爱,佳作,拜读。
回复7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5 17:37:55
  谢谢老师温暖留评,确实是这样。在艰苦的年代,大院即便再边远,也算是生活稳定的地方,起码有工资,可以支撑一个家的生活,起码不用劳作,就可以拥有一年的安平。所以,从农村走出来的父母一直很知足,我们也很庆幸。跟着父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8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3-02-27 07:52:54
  我被大院吸引进来,老师的文字真的很好啊,真是于平淡中显真情、诉真爱、看真景、明 真事……我的少年也生活在大院,是省政府大院,十年动乱期间父亲在北京住学习班,后全家下放农村,进了农家小院的土窑洞,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大的差别,不可思议。如今,我明白了很多,努力让自己的思绪从各种“大院”、“小院”的天空中看云起云落,雪雨风霜,事态变迁,人随物转吧。问好平淡是真老师了!
人生如梦
回复8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8 11:16:04
  谢谢您的留评,不同的大院会有不同的风光,故事,都值得去探究和书写。尤其一些即将消失的大院,更动人心魄。
9 楼        文友:上官风        2023-02-27 21:47:43
  刚,同样看了一篇对于过去的回忆。有时候,的确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而那过去的一切,(无论好的坏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文章中作者对过往生活的“大院”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其实无论是生活了“十一年的邢台大院”还是“承载了三十年时光的沧州大院”,诚如作者所说:我想,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迁,总是好事。
回复9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3-02-28 11:17:38
  谢谢亲爱的小风温暖留评,是呀,自打有记忆开始,就在不同的大院里转悠,我们真的习惯了,就像农民习惯了自己的村子,工人习惯了自己的工厂,也会在他即将消失时,有一种背井离乡的失落感。还好,现在还在,还有时间去记录和收藏。
10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3-02-28 14:36:43
  我想说的是:要努力突破各种“大院”、“小院”的思想禁锢,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不能拘泥于记录现在或快要消失的生活。
人生如梦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