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走进花溪湿地公园(散文)
如果说花溪是颗高原明珠,那么湿地公园就是镶嵌在这颗明珠上的玉带。花溪湿地公园距离贵阳市中心十二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宜人,被冠以“贵阳后花园”、“省城绿肺”的美称,是观赏湿地风光,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这犹如仙境般的好地方,怎能不令我向往。于是趁周末天气晴好,就直奔湿地公园而去。
一
从城区西面入口,顺着河道漫行,就进入了“十里河滩景”景区。举眼望去,蜿蜒向下的河岸边垂柳依依,漫滩多多。如镜般的溪水里,山倒影着水,水倒映着山。沙滩、小径、石桥、凉亭、山峦星罗棋布。青青的水草在碧波中轻轻摇曳,鱼儿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路旁的花儿竞相怒放,在微风中招展扭身,扬着面庞供人欣赏。鸟儿也不甘落后,在丛林、花海、河面上飞舞欢歌。
沿路来到了座落于山水之间的麦翁布依山寨。山寨里的小院、磨庭、农舍等独自成景,各具特色,耀眼夺目。纯木结构的农家院落古朴俊秀,别致精典。随着炊烟散步开来的农家小炒的香味,更是令人垂涎。寨门前游人或是走在毛石嵌草,条石铺设的原生态步行道上,或乘坐在电瓶车上,或骑着自行车沿着平坦的旅游公路缓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如赶集般热闹。
这次在十里河滩,有幸结识了从花溪移居到上海三十余年,重返故土的金顺峰老人。他高兴地告诉我说,来时满怀疑虑,进入园区一看惊叹不已,那些猴樟、枫香树,还有游隼、红隼鸟,记忆中五百年的几棵古树依然还在。唯一的变化就是比以前变得更舒爽更精致更漂亮了。
老人说的没错,这里分布着农田、河流、沼泽、河滩等各类湿地 ,简直就是一个原生态的湿地“王国”。这些湿地有着蓄水及消减洪峰的功能。能调节气候,涵养树草,改善环境,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生态资源。生长其中的植物总计千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榉树、青檀、牡丹等多种植物,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二级保护鸟类游隼和红隼,以及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濒危等级属易危级的岩原鲤等,在此均可见着。
“人说西湖十景,我看咱们花溪十里河滩至少百景。” 游览了大半天还意犹未尽的金顺峰老人边走边感叹地说。的确,长达六公里,占地面积达三千多亩的十里河滩呈带状延花溪河弯曲展布的团寨、上水、董泉堰、济番州河、螃蟹井等河滩与绿色青山融为一体,犹如一条长长的 “绿龙”,一头系着省城贵阳,一头连着花溪城区。镶嵌其身的“牛角岛文化广场”、“董家堰荷花池”、“南门健身广场”等精致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绘成了一幅幅美如仙境的风景画卷,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二
在十里河滩中段,沿着一条安静而柔美的小河宛转而行,在秀美的大将山脚下,在芬芳气息的草木深处,找到了孔学堂。我跨入棂星门五间八柱的石坊,穿过“泮池”,走过“泮桥”,拾极而上。爬完三三四级台阶,抬头凝视着堂前身披霞光,而又高入云端的孔子塑像,联想起千年之前的孔子,以一己之力,传道授业解惑,如此执着,内心油然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占地一百三十亩,建筑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的孔学堂顺应山形地势,坐西南朝东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将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建筑具有汉唐风韵,气势恢宏。堂内大成殿、阳明大讲堂、儒学馆等九个场所的建造,没有斗拱、飞檐、没有金铺玉户、重轩镂槛,雕梁画栋,一律选用贵州本土木建筑的特色,以灰、黑、白为主色调,简洁通透。整个建筑章显出山光、云树、水影、溪波,与周边自然山水融通汇合,从而形成一个更为舒展的人文气息。它既传承了孔庙精髓,又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看上去既是一个人气兴旺的客堂,还是一方心灵修行的幽堂,又是中国文化的“天堂”。
进入孔学堂展厅,听其解说员介绍,方知这里以学研为主,学习、传播、交流、分享传统文化。其功能定位上是以“传承与弘扬儒学的圣殿,教化与开启新风的基地” 为目标,具有教化、礼典祭祀、典藏、研究、旅游等六大功能,其面积、规模、功能及自然环境堪称中国之首,世界第一。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先生到孔学堂就这样表述过:“我曾到过许多中外的孔学堂,这里的孔学堂的确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地方。”中国民乐家冯满天说:“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很美,相比市区里的树,我能感受到孔学堂的树都是开心的。”
孔学堂落成于此,充分利用了贵州的好气候与十里河滩的好生态,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返自然的过程。中国文化中儒道两家,都讲天人合人,虽侧重点或不一,但共同主张以宇宙山川,江河大地,动植飞潜,为生命相生之共同体,有很高的生态智慧。孔学堂建成以来,以其充沛的推广执行力,充分活化古老的儒家文化能量,持续举办了“祭孔大典”、“公益讲座”、“文化活动”等诸多项目和活动,充分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文化权,也丰富了外来游客的文化需求。
可巧的是,那天,孔学堂正在广场上举办“猜谜语,迎新年” 有奖活动。活动现杨,设置了四面谜语墙,共有四百多条精心编制的谜语,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生活饮食,地名和网络流行语等。猜迷现场人头攒动,红火热闹,谜语墙边站满了参与的市民游客。他们有的开动脑筋冥思苦想,有的发家人微信群,动员家人力量一起猜谜语,还有的上网多番查询找谜底。家住花溪吉林小区的马红秀一家五人中午吃完饭后,一起来孔学堂散步游玩,参与了猜谜语比赛。一家人发挥超常,一共猜对了十几个,欢欢喜喜获得了两个一等奖。马红秀手里捧着奖品,笑呵呵地说:“孔学堂真好,开展的活动非常有趣,我们不仅能在这里游玩,还能增长知识。”
从孔学堂往下,朝左侧面步行一段,就到了建筑格调与之同然,古典古朴,优雅闲静的“孔学堂大成精舍酒店”。这里可望、可学、可游、可居。
三
离开孔学堂往上走,穿过古老的花溪石桥,就来到了始于民国28年(1939年)4月的花溪公园。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南郊十七公里的花溪区内,占地八百余亩,地处黔中腹地,原名叫“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为“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为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地型结构为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水则为花溪河。一代文坛巨匠,人民艺术家巴金与夫人萧珊在此相爱,留下不朽佳话。景区曾接待过江泽民、胡锦涛、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1960年5月,周恩来总理视察花溪时,与夫人邓颖超在花溪河上泛舟。
被称为“世界第一爱河” 的花溪河位于花溪城区中心,身居闹市而取静,河水在此蜿蜒平缓而过,常年清澈见底。正如陈毅元帅诗中描写的那样:“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进入公园,看见很多人在“音乐广场”上,随着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时而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伸腿、甩手、扭腰、转动,整齐划一。无论男的,还是女的,无论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动作优美舒展,脸带微笑,深深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之中。看到这里,我实在招架不住“诱惑”,随即跳进广场。可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跳起来真难。节拍不和,脚步错乱,跟不上节奏,活像头发窝里的跳蚤,乱蹦乱跳。我又沮丧又羞愧地想退出时,正在跳舞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走了过来,笑着对我说:“哎,别着急,慢慢来,先学脚,再学手,注意与音乐点子同步。熟能生巧,多学多练,慢慢就会了。”
从广场出来,跨过百步桥,观过柏山亭、荷花池、平台等景点,走过长长一段油光锃亮的青石板路,就来到了位于花溪河上游的黄金大道。夏日浓荫蔽日,秋日树叶金黄,秋风萧瑟,落叶满地,青年男女特别钟爱其境,每相约来此,聆听“爱河”逐浪弹奏的优雅乐曲,情意绵绵,享受着自然乐趣。
最后,来到了位于公园右侧,正在建设中的花溪湖,当了解到该项且将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路为廊、以园为核,以水生态文化为基底,通过情感之湖与生活之湖为主题,凸显“大溪流、大花园” 的生态格局,将打造一个融合生态旅游、市民休闲、非遗展示、科普教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公园绿地新地标后,好生期盼它早日“功德圆满”。
花溪的美,只看文字是想象不到的,必须得身临其境,切实体会才行。只有置身花溪的山水之间,才能感受她那不一样的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