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奖】孔子应该感谢宰我(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奖】孔子应该感谢宰我(随笔)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0发表时间:2023-02-26 12:26:31
摘要: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让人不忘的是宰我。   读孔子与宰我交谈与论争文字,让我感受到孔子的神气悠然,那不是神龛里洋溢的香火气,也不是雕像冰冷凝固的气息,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气,是放射着喜怒哀乐人性的鲜活气。   孔子应该感谢宰我。有了一个交锋的对手,孔子的才思方能溢表。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最让人不忘的是宰我。
   读孔子与宰我交谈与论争文字,让我感受到孔子的神气悠然,那不是神龛里洋溢的香火气,也不是雕像冰冷凝固的气息,而是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气,是放射着喜怒哀乐人性的鲜活气。
   孔子应该感谢宰我。有了一个交锋的对手,孔子的才思方能溢表。
   宰我,以宰为氏,名予,字子我。过去对男人尊称为子,起“字”时,往往前面带上“子”字。故而氏字连叫为“宰子我”,但表示尊意的“子”字常常可以省去,“宰子我”通常就称为“宰我”。春秋末鲁国人,比孔子小了二十九岁。他顽皮却聪明,脑子里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看似散漫却认真。他最大特点就是好问,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追根问底,非要问个水落石出不可。
   有一天,宰我又去问孔子:以前我听诸荣伊讲,黄帝活了三百年,那么黄帝是人还是神?是什么使得黄帝活三百年呢?
   这可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平时孔子是不喜欢谈神论鬼的,现在学生宰予提出神鬼的问题,回答与否都为难,而黄帝又是一种很古老的历史人物,有些历史不很清楚了,也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清。所以孔子推辞说:我实在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孔子在学生面前也敢于表明自己难说的意思,不会不懂装懂。现在的老师可能很难这么真实。
   可是宰我缠着紧追穷问,非要孔子回答不可,孔子毕竟是圣人,就凭借他渊博的知识和自己的理念,历数了黄帝的业绩,分析三百年之意:“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这个解释虽然牵强却是唯一的也很巧妙的回答,这也许正是孔子过人之处,巧妙把问题妙引入到他的“仁”和“民”的范畴里。
   宰我还不罢手,又问了颛顼、帝喾、尧、舜和禹的情况,孔子就对这些传说中的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品德一一作答,把自己对美好政治的无比向往和追求在述说中蕴藉。说完,孔子还是很谦虚地说,宰予啊,我也不能完全说清他的们功德。
   宰我也温和地说:“我确实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说的意义。但是,我敬肃地接受你的这些教导了。”(事见《大戴礼记·宰予问五帝德》)
   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个极尽全力作解答。一个谦虚而有师者风范,一个也有礼而直率地表达自己还不理解的状态。宰我的追问促发了孔子的思辨。
   孔子担任了鲁司寇时,孔子去见通的上级领导季康子,康季子看孔子不送见面礼,却大谈仁治,很不高兴,竟辞客拒孔。可是孔子还要去见康季子。宰我就劝孔子说:“我过去常常听老师说,王公不聘请我,我就不会动身前往,现在老师才担任了几天司寇,就屈节多次前往拜见他,这次不是可以停止不去吗?”
   是啊,孔子说过的话学生也要求孔子这样做。这既是对老师的关心,也是对孔子行为的质疑。听了这样的话,孔子没有像他见卫灵公夫人南子而被子路追问时那样生气难受得对天发誓,而是先退一步肯定宰我“王公不聘不前往”理念,接着就开始说为什么要去的道理:鲁国的民风以众凌寡,以强欺弱;凭着武力相互侵暴的情况已经很久了;但是执政的人不能够教化治理,那么今后国家就免不了要大乱;现在国家让我来治理,王公以礼聘任我,有比这个更大的礼遇和信任吗?言外之前就是说季康子只是一个大夫,我去见季康子是去办事,是王公聘我去见的。在这种隐含的以“大礼”与“小礼”相比之中,把见季康子的道理说明。
   可能是宰我把孔子说的道理传出去了,鲁国人听了孔子回答宰我的话,互相说:圣人将要治理国家了,我何不先约束自我,自远刑罚。自此之后,鲁国没有争权夺利的百姓。(事见《孔子家语》)看来孔圣人还是得到百姓的支持,鲁国的百姓素质也不错。一个圣人的造就还必须有他成长的土地。正像贝多芬成为音乐家,那是有他的土地,有拥护的人们,一支出殡的队伍半路上看到贝多芬站在路中深入在音乐的创作中,就停下来,静静地等待一直到贝多芬从音乐中走出来,看到他们……这样的“土地”上才能人才辈出。
   在这样的良好情景时,孔子就找宰我谈话说:百姓们都盯着领导偶像们的言行,所以政事就是以身作则,上有好,下必有应,没有比这个榜样的影响更直接的了。
   对宰我来说,这是一次友好的“进谏”。学生希望老师言行一致,有不解者即提出质疑,而孔子则根据自己的政治思想对其行为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以实际行动使宰予知道什么是大小轻重。灵活变通为的是弃小取大,孔子的一片仁义爱心昭然可见,也可以说这是孔子“教育机智”的体现,他适时地对宰我做了一次很成功的“言传身教”。
   宰我与孔子,学生与先生,就在这诘问之中,互相成就,不令今人想到点什么吗?

共 18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不激不厉。从容地讲孔子和弟子宰我的故事。一是写宰我与孔子问答。二是写宰我对孔子的一个诘问。两次,孔子都很好地解决了。两次的道理,刚开始看好像矛盾,好像宰我对于孔子有疑问。但是,正是宰我的问和诘,才让后人更加地知道孔子,明白孔子的行为,懂得了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这个构思十分巧妙。文章没有就故事讲故事,而是讲了道理。开头就讲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应该感谢宰我。有了一个交锋的对手,孔子的才思方能溢表。结尾又深一步地论:宰我与孔子,学生与先生,就在这诘问之中,互相成就。不令今人想到点什么吗?使文章充满思辨。有余味。文章对素材的选择和应用。也是一好。有物有序,有感,引人思考,让人读之得益。【晓荷编辑:归来的少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3-02-26 12:27:09
  讲了故事和道理,讲得很好,有意思。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2-26 12:36:56
  文章有理有据,论证清楚。主旨鲜明。可见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佳作!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