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情】 家乡最相思 (散文)
家乡,是人们情感丰富的地方,那里有真挚的亲情和最难忘的回忆。
家乡,是红豆的乐园,每一棵红豆树上都长满了相思的果实。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情怀最深、最切、最真。
我的家乡是曲周县曲周镇范庄村,那里是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情感,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切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融入到家乡的河流中,让记忆的帆在河中自由的遨游。
在我的记忆里,范庄村是曲周镇的一个先进村,多少年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在镇里都是名列前茅。村庄不算大,拥有人口千余人。村中没有历史名人,只有老实本分的庄稼汉。
在范庄村的历史上,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范庄乱弹”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虽然“范庄乱弹”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如今的年轻人还能哼上几嗓子。
听村上的老人讲,“范庄乱弹”在五六十年代最为鼎盛,她的美誉名扬四方。
据说在五十年代,河北保定的一个富户老母八十大寿,便清了两台大戏来助兴,其中就有“范庄乱弹”。
常言说唱对台戏,就是丁卯较劲,就是竭尽全力展示自己的实力。
起初人家那台戏,以名角多、阵容大等诸多优势赢下第一场。在第二场戏开始时,“范庄乱弹”的冯掌班和大伙商量,这场戏一定要把我们的看家本领拿出来,打赢这场翻身仗。
“范庄乱弹”挂的戏牌是【十二寡妇征西】,也是自家的拿手好戏。刀马旦的踢枪,武生的跟斗,那叫一个绝!台下响起阵阵掌声。人们都前来看戏,把对面的戏台凉了场。
从此,“范庄乱弹”的名声大振,名扬周边四省。
“范庄乱弹”在文革期间,作为牛鬼蛇神被割了尾巴。10年的禁演,让乱弹受到了重创。
后来,村里多次想把再组织起来,由于种种原因未果。
如今我的家乡变大了变美了,到处都是靓丽的风景。
家乡的美,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我作为范庄村的一员,有责任把家乡推介一下。
从县城沿定魏线向北约五公里,便是曲周县美丽乡村范庄。村美、景美、人美,便是村庄的亮点。
我站在村外举目远望,一望无际的田野便映入我的眼底。白色的蔬菜大棚、绿色的庄稼和这个美丽的乡村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卷,敢于仙境相比美。
村旁便是一个景致美观的小花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虽然不及城市的花园,但她含有乡村美景的神韵。
我信步走在宽广而平整的街道上,那雪白的房屋有序的排列着,似身穿白色斗篷的士兵,齐刷刷地站立在街道上。在白色的墙壁上,便有一个个深含传统文化的宣传画,那一幅幅逼真的画面,给街道增添了美的韵味。街道的两旁则是花卉和观赏树,还有那美观大方的路灯。如果到了晚上,乡村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在往前走,就是范庄村村委会,那高高地国旗在空中迎风飘舞,这里就是范庄村太阳升起的地方。她的前面便是一个青石铺地、绿树成荫、文化体育器材齐全的文体广成。白天老年人在这里健身、打牌、下象棋,晚上村里的小媳妇在这里尽情的跳着广场舞。
农家小院里,有树儿、花儿,还有使农民生活彻底改变的亭台楼阁。在亭台旁边的葡萄架旁有紫竹林,还有高高低低排列的一盆盆花草。院内还弥漫着芬芳的花香与清香的草气。那紫红的葡萄长得如玻璃球那么大,晶莹剔透。我摘一颗放到嘴里,真是酸甜爽口好吃极了。那诱人的葡萄与各种颜色的花草相映成趣,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范庄村是一个具有30多年种植蔬菜历史的村庄,为了让群众方便出售蔬菜,村里成立了“范庄村蔬菜批发市场”,菜农们不出村就能卖了蔬菜,而且还能卖上个好价钱,他们心里可高兴了!
范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志说:“菜市场成立30多年来,不但给村民带来方便,还给他们增收近500多万元。在县领导和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的范庄小学正在施工中。”
走进范庄村,使我感受颇深!这仙境般的美丽乡村,让人翘指称赞,这里面有各级领导付出的心血和村民的大力支持。美丽的范庄村,已深深地珍藏在我的记忆力。
这就是我的家乡,有着浓厚的亲情,有着割不断的乡愁,有着难以割舍的相似和牵挂。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情感丰富的地方,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情感丰富的地方,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