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箩筐】生命的厚度(随笔)

精品 【箩筐】生命的厚度(随笔) ——电视剧《洋泾滨兄弟》的生命诠释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26.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9发表时间:2023-02-26 22:04:22
摘要:我惊异于郭凯敏先生敏锐的视角,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节点提出预言性的观点。纵观四十年的发展,满大街都是空心人,机器人,混混,伪君子,到底是文化缺失?社会体制?还是人的问题?文学也好,艺术也罢,都是时代的记录员。作家方方说“记录很重要”是对的。真正的艺术是记录当时,是未来之物。《洋泾浜兄弟》出品于1988年,今天再看,已是预言应验。所以我尊敬这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他永远求真的艺术品格令我感佩。我是那种寻找主题,哲理、意味的观者,我不喜欢那种看起来“好看”,过后烟消云散的作品。我也喜欢完整的人物心理剖析,能给人以思考。


   我想,这便是他生命的最初号角。
   在太阳升起的这天早晨,我特意跑到对面天桥上观日出,仿佛是一种仪式,从东到西,从升至落,周而复始从不怠懈,这便是太阳的伟大意志。天不是湛蓝的,有灰白色的云雾,但并没有影响到强大的光源,它还是那么磅礴。热烈而安详,它照射着我,光源像一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没有重量却很温暖,使我从苍老中回归婴儿般的簇新,把我内心浅灰色的雾霾驱散到不知哪儿去了。这就是太阳给予万物万灵的赏赐。
   每每观看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光源辐射出来,再恶劣的环境都会被这一束光照亮。人在艰难中努力成为一个人!这是他毕生的努力。人本的,艺术的。我由衷感叹,莫非那时候他的内心就装着一轮太阳?即便光亮不强,也足可以光照自己?据说他执导的处女作《洋泾浜兄弟》也不过才刚满三十岁,想来,下巴的嫩须刚刚长硬,脸上的粉刺也刚刚消去,但他已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年轻导演。当时有一个大导演,大制作的影片,请他当演员,场景还到国外去拍摄,这巨大的诱惑应该是别人争取不到的。其内涵是“中国贵族”,可他说“中国没有贵族,中国只有平民意识”。然后就挡开了满满的诱惑,独自撑起《洋泾浜兄弟》的大伞,编剧、主演,导演一起上,去展示他的平民意识去了。让我感叹的是,三十岁就有这样的认识,可见在同年龄人当中,他已经有了蓬勃的思想。曾经看过诗人何其芳的《画梦录》,其中有这样一段句子:“昏黄的灯光下,放在你面前的是一册杰出的书,你将听见各个人物的独语。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或者狂暴的独语。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是的,他是个独语者,人生的独语,艺术的独语。我是倒着看他的作品,看到他编、导、演合一的电视剧处女作《洋泾浜兄弟》的时候,他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从初始看终点,人生是一条线。生命是一个放大的点。主人公杨金根也是个倔强的独语者,抗击打,敢拼搏,自尊,自强,或许这就是作者独特的符号。在号称“魔都”的凸凹之间,凹地中的小阁楼里拥挤着祖孙三代人,有兄弟仨,杨金根是仨兄弟之间排行老三,奶奶常唤他“讨债鬼”。唠唠叨叨的奶奶并不烦人,却是不能缺少的感情环节,为这个孙子操心工作,为那个孙子操心婚恋,还担心媳妇太过劳累,责怪儿子万事不管。她最不看好的,是老二杨金发领回的女人。说娶一个好媳妇是一座金山,娶一个坏媳妇是一把砒霜。奶奶的话语是一部哲学典籍,奶奶的目光就是一条慈悲的河流。
   讨债鬼的少年时代,是在自由市场式的课堂里度过的。因为“师道尊严”被批,学生比老师厉害。吵吵嚷嚷识了几个字。走出校门他无路可走,因为身体不好,连去农场劳动的资格也没有。就业更没指望。在那个灰色城市里的灰色地带,栖息着一群小门小户的人家,为了生存,每一家都有叫骂声传向夜空。杨金根几门功课挂蛋,母亲因忧愁他的未来训斥。杨金根说“反正我不靠你们养活”。一句简单的话,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意志。他的同学周长江,喜欢吹笛子,想考文工团,需要若干资料,六毛钱买了一本书,被父亲责骂,父亲卖―碗豆腐浆才六分钱,一本书花了六毛钱。撕了他的书,折断他的笛子,说穷人有个工作养活自己就行了,还人五人六吹什么笛子。长江气极了夺门而去。理想的翅膀被生存困境折断,也就是说一切理想,情调,都是喂饱肚子以后的事。他后来放弃吹笛子,到农场劳动去了。讨债鬼杨金根连劳动的份也没有,但他很自尊,他烧锅炉,当搬运工,学木匠,会厨艺,外出一年学木匠挣回钱来,分给了刚产子的嫂子和奶奶,他没有留给自己,他早早就肩负起男人的责任。因为会木匠,他到一家去打家具,遇一女喜欢他。他因为家穷,没有多考虑就默认了。可是他的二哥杨金发,因为结婚没有房子,和未婚妻在外未婚先孕,被判流氓罪锒铛入狱。结果,杨金根受二哥牵扯女友因此告吹。他没有办法,母亲只好提前退休,让他接班当了纺织工人。他从此开始奋发,不落人后。
   那是心灵历程的演进,让我惊讶的是,我忘记了自己是在看电视,完全进入了一地鸡毛的生活当中,演员们没有演出相,就是芸芸众生的百态相,你是他们中的一员。有着同甘苦,共命运的期待。镜头大部分是实拍,演员在大街上就是普通人,其逼真程度超过纪录片,看不出任何固定模式的技巧,但内在又分明是精致的故事策划。这种推陈出新的原生态创意手法。原来不是张艺谋《秋菊打官司》的首创,是郭凯敏首创?以时间上看应该是的。张艺谋的手法,主观,夸张,视角上寻求刺激。但,郭凯敏手法不动声色,客观,感性,平实,有弹性,他站在普遍的立场,而不是典型立场,能够把众生相刻画出来难度更大。这就形成了别样的特征,同样追求写实,感觉完全不同。
   因为表现的是我时代的生活,真假最有辨析度。此片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上海市民阶层的风俗画。也是那个时代的生存状,平民有平民的骨气。
  
   二
   杨金根其人,可以受苦,但不能受辱,令我赞赏。他三次受辱,一次比一次显示人的尊严,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对自己是有要求,有态度的。工厂举办文化补学,他刻苦精进,高中班肄业考试那天,奶奶去世,他参加葬礼延误了时间,他在雨中奔跑,迟到十五分钟让老师堵出考场,他怎么解释,老师都认为他是在撒谎,他红着脸百口难辩。他失去了一次机会。厂里让他写检查,他怎么解释领导都不信。也许他首次遭遇到,真话说上一百遍都要强压下去的侮辱,他一气之下砸了地图仪,气恨恨地说“去他妈的吧”!然后扬长而去。
   我顶喜欢这种痛快,被逼到墙角难道还要跪下求饶吗?难道还要以屈服换取什么吗?这是做人的底线!人生的意义不是跪而是站!不是让强权覆灭真话,从此活成蝼蚁!看到此,我禁不住拍案叫绝为其喝彩!人生几多困境,不敢对世俗说几声“去他妈的”永远不会打碎重来扬帆启程。郭凯敏的大器就在这些细节上大显峥嵘。反抗强权,反抗世俗想当然造成的生命残缺,这就是生命的血性!这是自尊的萌发,是自强的勃起,是在现代气息中传来的一声纯音。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给力!给力!做人必须坚守自己该有的尊严。这是郭凯敏先生贡献给20世纪80年代青年的一份珍贵礼物,他们是骚动的一代人,兴起的一代人,是觉醒的一代人,是放飞理想的一代人!再次回放,是一种追忆,一面镜子,是一代人的歌哭,他来自各方面的亲近!
   穷人没选择,可杨金根就要给自己一个选择。那工会主席叽叽喳喳,说话嘴快得像个老家雀。典型的邻居大妈样。做事干练,活脱脱是那个时代工厂女干部模式。这种代入感很亲切。她要杨金根给她打一套家具,但不好白使用,给他介绍个对象以示酬谢,杨金根没有拒绝。女子长相不错,但美丽的面孔长了一双俗眼。她也不过就是看澡堂的工人,可趾高气扬的态度令人窒息。据说上海方言“洋泾浜”最是侮辱人的话,意思是四六不成材的窝囊废。这女子对杨金根开口闭口“洋泾浜”,买套西装穿,说他不配,到书店买本工具书,说你个臭木匠买什么书呀!杨金根操起书就朝她砸过去,人都是有自尊的,好男不可欺!再一次彰显了他的峥嵘。我笑了,对这种俗不可耐的女人就得给他点颜色,这种女人必须把她开掉,志不同道不合要她做什么,掏钱买个损人的嘴吗?他的愿望并不超过他的能力,他仅仅是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变,保持人的尊严,可此女既要富足,又不让他改变,这种女人可叹,可悲!她不配杨金根这样的血性男人。强者就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杨金根绝对称职。他的努力,他的硬性,就是他谱写的诗篇,就是他唱出来的歌谣。在这些歌诗当中,深埋着深沉、内在的朴素。我喜欢杨金根这种自我的蛮野,那是男性强大的能量,他是个意志者,它是他未来的预言!在他身上我看到一样令我心仪的东西:坚定、倔强、自尊、勇敢。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刻,他的努力是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他能咬碎误解与委屈继续为自己的人生谱曲,他终于被一个叫许玲的女子发现了他的潜质。她是个知识女性,书香门第,杨金根亚根没有多看他一眼,他从不妄想超范围的事。可她就是爱上了他,此女,热情大方,没有门第观念。可偏她的姑妈门第等级很强,棒打鸳鸯从中做了手脚,杨金根受了作弄气炸了。他对许玲据理力争这一戏,我又为杨金根鼓掌了!好!好!好!士可杀而不可辱!他的一次次抗争,一次次顶破世俗的压迫,他要做自己。但他误解许玲了,许玲对他说:我的优越是父母给的,你的财富是自己努力到的。许玲给了杨金根极大的肯定和赞赏。他终于争取到了做人的尊严。许玲是他的合唱者。新生活的一切形式都在这交响中发出声音。
   我之所以这么具体地陈述剧情,是因为这部剧启示世人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生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尊严地活着就是生命的厚度,但必须在一个又一个的临界战胜困境。杨金根终于突破了“洋泾浜”的层面了。
  
   三
   如果未来选一个掌管爱与美的部长,我首选剧中的女子红红。红红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她和卖豆腐浆的儿子长海相爱,长海怕女友嫌弃父亲,不敢带她到家里,又怕见熟人。忽一日红红知道实情,大为震惊!斥责长海:父亲这么辛苦养大你们,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你怎么可以嫌弃他。
   哦!我好钦佩红红啊!这是一个女子的高贵与生命的厚度,她的美就在于尊重人,包容一切苦难,同情穷人的自卑心理,这种仁义、宽厚本该是女人应有的。《易经》辞系里的“男尊女卑”,误解了百年,其内涵绝非男女不平等的意思,而是说男人就好比是天,要正直清明,才能像雨露阳光般滋润万物。女人就好比是地,要厚德载物,接收到雨露阳光,才能托载万物,孕育生灵。红红分明是个厚德之人啊。
   我致礼郭凯敏先生,就是他一开始进入艺术就懂得爱人,塑造人,发现人性美好的情愫,他最是拥有一颗贵族心灵,因为他非常尊重女性,赞美女性。女性本质是母亲,是孕育体,是创造性的,没有母亲既没有诗人也没有科学家。他一定发现了,女性较为男性更有牺牲精神。虽然人世间怎么喊平等都不可能彻底平等,但他会通过人物传达平等的慰藉,感染人如何重视平等。哪怕是少数,他也要抓住生活中的美丽。因为“平等心”会抚慰很多人的自卑感,自信才是一个民族健全的心理。
   郭凯敏的作品曲笔很多,既深埋思想,也展现人性。他善待人的方法是各方面的。比如许玲的姑妈带着一个哑女使用离间计,杨金更受了作弄,他不介意自己的尴尬,却对许玲说,你作弄我就算了,还作弄人家一个哑女。言外之意,你们这些披着知识外衣的人,知不知道尊重人啊!再比如,杨金根厌恶死了哪个澡堂工女友,可他也不好直接拒绝。却是托长江以感情补偿的办法,让女子就范,从而好聚好散。看到这里把我笑死了,编剧真是鬼才,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有趣又生活化。发生在当时非常真实。其实更深层,是编剧对女性的善待和尊重。
   我喜欢这部剧,是因为很多人物都能找到我的影子,我的心理,我生活中的一些轨迹。我是杨金根,永不服输,永远自尊地活着。我是许玲,我从来不认为贫穷会断掉起飞的翅膀,只要努力就是人的希望。我也是红红,任何一对父母都值得尊重!尤其是在艰难中挣扎着的父母。我在农村生活过九年,我知道贫苦人的日子是多么艰辛。我的丈夫和长海家一样,母亲去世,父亲支撑家庭,一年四季在土地里刨食,因为家贫,我们没有办婚礼,婚后三年,两边父母都没见过面。在策划两家父母见面时,公公不敢去,怕干部家庭看不起他。我好心疼啊!一个如此勤劳的父亲,怎么可以如此卑微?经过再三鼓励才走出这一步。亲家见面,局促的公公被父亲拉进门,递给他一根纸烟点着,又拿过公公的旱烟袋抽起来,这种互换瞬间拉近距离。父亲说,我不出去打仗,和你一样在家种地。公公从局促中放松下来。尊重和平等,让这位父亲从此不自卑。人本没有差别,只是人为制造了等级。所以,我要致敬郭凯敏先生这种情怀,这种美好的人性召唤。
   在这座灰色的城市里,拥挤的人群,如同一地蚂蚁,百业待兴时,各种观念如雨后春笋。穷人谈生存,知识界谈志向,超前者谈发展。也有一些危险的信号。
   在另一个观念下的女子,有着感情与事业两不兼容的心理,她深爱着一个男子,但她要学法律,她认为法律在中国是不健全的,执法人员没有地位。所以,要学法律就要到国外去,那里法治完善,地位、名誉、金钱会大丰收,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可她又觉得感情是她的包袱。她说:80年代的意识是高度文明的,要实现自我,需要文化,金钱、科学,一味注重感情是愚蠢的征兆,搞法律感情用事一定会失败。她还给自己的感情找了理由,说爱情只不过是上帝给人类安排的感情波,这是正常人都有的。
   看到这里,我有些伤感了,法律和感情是分割的吗?在投入法律时先要做个超人?法律当然不能感情用事,有硬性的条例做保证,亲生父母都不容情。可是在生活中和爱情有什么关系呢?为了秉持法律,先把一切爱与感情阉割掉,岂不是一个无情的怪物?我以为在任何行业中都不能缺少爱,它是一切人的最高保证。
   但另一个女子的台词颇为有力度,她说,但愿上帝能保佑你有一个正常人的感情波,更要上帝提醒你,到了美国,有了知识、文化、科学、金钱、地位时,不要成了一个机器人。
   我惊异于郭凯敏先生敏锐的视角,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节点提出预言性的观点。纵观四十年的发展,满大街都是空心人,机器人,混混,伪君子,到底是文化缺失?社会体制?还是人的问题?文学也好,艺术也罢,都是时代的记录员。作家方方说“记录很重要”是对的。真正的艺术是记录当时,是未来之物。《洋泾浜兄弟》出品于1988年,今天再看,已是预言应验。所以我尊敬这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他永远求真的艺术品格令我感佩。我是那种寻找主题,哲理、意味的观者,我不喜欢那种看起来“好看”,过后烟消云散的作品。我也喜欢完整的人物心理剖析,能给人以思考。我怀念杨金根、许玲、红红、长江、长海,那时他们讨论最多的是生存问题,以为有了钱就会让人瞧得起,可他们又说,也不能像杨金发那样,心里就装着个钱字最终锒铛入狱。《洋泾浜兄弟》把平民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可是经济大潮来临,工厂大倒闭,不知他们后来会是什么命运。但郭凯敏先生为他们竖起一面生命的丰碑――自尊、自强!只是不知道他们在经济大潮中是否还在坚持,是否还能坚持。
   在此,我谨问同龄人:你们还好吗?
  
   2023年2月25日净心斋
  

共 56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是一篇很典范的影视评析。“在太阳升起的这天早晨,我特意跑到对面天桥上观日出,仿佛是一种仪式”,“每每观看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光源辐射出来,再恶劣的环境都会被这一束光照亮。”文章的开端安排了一个光鉴毫芒的意境,巧妙地调度出引点,然后按理顺章地将剧作的感染力做了一个综合而且中肯的评价。之后才循序渐进地把剧作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品的独到之处是作者都能把剧作中的人物最敏感的心理效应结合艺术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讨债鬼的奋发,不落人后。杨金根,可以受苦,但不能辱。”不仅是涉及到了层层叠加人性的主题,而且每层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哲学。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有直观的认识和感悟,不仅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影视,也能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好文章,推荐共阅!【编辑:维纳斯脚下的小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维纳斯脚下的小丑        2023-02-26 22:24:30
  作者的评析深刻和细腻,对于题材发现之敏锐。非常值得学习,期待更多的精彩。
只要最努力,结果随它去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7 13:25:13
  编辑给了我最大的信息是,提高人的观赏品位,正是我正面文化引领的宗旨,得文友的回应很高兴。影视界都疯了,不是坏人与好人斗,就是义和团晒大义连累无辜人。为什么不能像郭凯敏的《洋泾浜兄弟》展示一下正常人之间的生活呢? 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歌谣,生命的赞词。
2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3-02-27 08:38:06
  文章充满正能量,给人奋发的力量。好文,葳蕤拜读点赞,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
春草葳蕤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7 13:26:51
  谢谢来访,如今社会负依大多,为正能量共勉!
3 楼        文友:蕴儿        2023-02-27 15:10:10
  很深刻的一篇影视评,拜读了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4 楼        文友:乡笛        2023-02-27 19:28:01
  条理清晰,分折有理,叙述环环相扣,论理层层相连。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2-28 09:57:53
  谢谢鼓励!共勉!
5 楼        文友:极冰        2023-03-02 01:45:09
  问候陈亚珍老师,您好吗?
   拜读了您的文,感悟您的思想,您的主张,令我佩服!
   您剖析的深刻,细腻。向您学习!
   我想念和您交流的时刻和当时的快感!我唯祝您愉快生活!身体健康!春褀!拜拜啦!我留下此评论,不敢悄悄来,悄悄走。不能再说,一说就打开话匣子了。唯祝您安康!晚安!(? ̄▽ ̄)?
极冰
回复5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3-02 09:09:25
  极冰好!许久没见了,我也很想交流啊!我一切照常,祝你永远美丽,永远笔健!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3-02 11:04:14
  生命的自尊,人格的力量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分阶层,在人类长河中永远不会湮灭,被正直善良的人们追求不息,恒久闪亮。杨金根,可以受苦,但不能受辱,人格魅力可见一斑。文章情感真挚动人,情怀高远,启迪心灵,温暖人心 。意蕴深刻丰厚的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和不离不弃的支持,祝陈老师春安吉祥!创作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回复6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3-02 16:05:14
  谢谢社长关注,年纪大了,引领观者兴趣,并获得情趣升华是最大愿望。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3-03-02 11:05:51
  好文章百读不厌,给人深刻启示。恭贺陈老师佳作连连,再获精品!
淡淡的云彩
回复7 楼        文友:陈亚珍        2023-03-02 16:06:15
  共勉!定当努力!握手!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