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暖】远去的老物件(散文)

精品 【宁静·暖】远去的老物件(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3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73发表时间:2023-02-28 13:36:04
摘要:我无比感慨地一一抚摸着这些老物件,仿佛这些物件上还遗存着父母亲的余温。父母亲没走远啊!其实,两位老人本来就没走远,他们只是生活在离家不远的天堂里。

岁月梦一般地流逝,家乡那些老物件以及伴随着老物件的人和事,也离我们渐行渐远。可每每忆起那些熟悉的、温馨的情景,就好像刚刚发生在昨天。
  
   一、柁
   “爬犁”,也叫雪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雪地里,人坐在爬犁上,用狗拉着前行,大大减轻了徒步雪地的艰辛;若拉着装满物什的爬犁行走的话,就省却了旅途人肩挑背驮的烦恼。可是,我老家有一种类似于爬犁,名字叫做“柁”的农具,其形状、用途,很多人就未必清楚了。
   在制作柁的过程中,木工师傅先后用加工成“四面见线”的木料,做成两个长方形的木框子,然后再用四根木料从两者的拐角处上下连接起来。连接后的形状大体上如同以前女孩子出嫁用的、支撑木箱子的支架,也类似于一个中间空、仅有边角的长方体。
   柁的纵向、两个长边着地的木料,用的是坚硬耐磨的榆木或洋槐木。为使运行顺畅,木料前顶端的部位则做成了向上翘、高于地面的样式。因长期与地面的摩擦,宽大的两根木料底面就会变得如同镜子似的,平平的、滑滑的、亮亮的。
   农村的路是土路。雨天或者雨霁泥泞的路面上,车子行走起来,轱辘常会陷入泥中;人走在上面,鞋子也常会因黏胶似的黄泥,把人的鞋子甚至袜子都从脚上“拽”下来。可是,因为柁对地面的压强,相当于拖拉机履带般的微弱。人们赶着牲口,牲口拉着柁,柁上面放置着耕地、耙地用的犁、耙等农具,在泥泥水水的路上,哗啦哗啦地向着田野走去,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是一路的开心和满满的幸福。
   因为泥土路面,乡人用柁来搬运犁耙等笨重农具,省力,省心,安全,是明智之举。由于农村逐步实现了路面硬化,又由于耕地、耙地实现了机械耕作,牲畜、犁耙等农具便逐渐闲置下来。于是,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二、洋犁
   以前老家人有一个习惯,但凡从外边引进、或用机器制作的东西,称呼上都习惯在前面加上一个“洋”字。如煤油称作“洋油”;火柴称作“洋火”;机织的面料称作“洋布”;毛巾称作“洋手敷子”;卷烟称作“洋烟”,等等。可是,有一种耕地用的铁犁,被当地人称作“洋犁”,恐怕很多人就没听说过了。
   洋犁,与普通的木犁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洋犁除了“犁铧”与木犁一样是钢的以外,其余部分都是铁做的。此外,洋犁因比木犁多了两个铁轮子,用起来要比木犁犁地犁的更深,比木犁也相对平稳。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连续的自然灾害,人们都多以山芋干、山芋叶、野菜等填饱肚子。为了改变土地歉收的局面,人们开始深翻土地,试图让同样多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洋犁具备木犁所没有的优势,慢慢地,人们就淘汰木犁,而从外面引进了洋犁。一个生产队二百多亩地,饲养的牲口也就七八头牛,外加三四头毛驴。耕种起来,畜力就显得很紧张。耕种的大忙季节,为了抢农时,一部分壮年劳动力就要拿着铁锨去田里挖地,或是拉着耩子耩地。有了洋犁以后,人们再也不用挥舞着铁锨在地里劳作,而是在肩膀上套着绳索,拼命地拉着洋犁耕地了。因饮食上的营养不良,有人拉着拉着就晕倒在了地上。难怪有人为此编了一个令人感伤的顺口溜。叫做,“稀奇稀奇真稀奇,吃山叶子(山芋叶子)拉洋犁。撕开肚皮吃饱饭,还是饿的嘴啃泥。”
   由于洋犁存在着笨重、不能自由调节耕地的深浅度、掌握犁把的人易于疲劳等诸多缺点,再加之拖拉机耕地的冲击,洋犁很快就彻底地消失了。
  
   三、土车子
   在胶皮轱辘车子流行之前,家乡人用的是土车子。土车子是独轮车,除了连接车轱辘与车耳朵的轴是钢的以外,其余部位都是木头做的。
   土车子车身狭小,平衡性能差,没力气的人,很难驾驭的顺手。为了提高车子行走的稳定性,土车子的轮子都安装在车身偏前的部位。车载重物时,分量大都肩负在人的肩上。所以,在中途休息以后,想要重新启程的话,就要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将车把端得起来。人们推土车子出门在外,往往结伙成队地走在一起,很大一部分因素都在这里。
   祖父是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身材魁梧,在左邻右舍中算是个“大力士”。据父亲讲,祖父推着土车子,去离家一百多里远的马陵山,推回了一个三百多斤重的红石磨槽子(石磨的底座),外加一个一百多斤重的红石碓窝子(舂米用的、上口大底座小的石器),很长时间都被人们传为美谈。
   农村大集体时,虽然胶皮轱辘车已经少量出现,可是,往田里送粪,或是运送庄稼,主要还是靠土车子。我最痛恨的就是推土车子了。因为土车子从来都没有听从过我的摆布,时常会因为车子歪倒在路,而使我遭遇到众人的讥笑。每当此时,我就会恨恨地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土车子?发明土车子,为什么不考虑到我等体弱力单的人的感受?
   老家的人,很早以前就有做手工草纸的习惯。随着胶皮轱辘独轮车及两轱辘平板车的普及,土车子几乎成了造纸坊的专属工具。土车子上面放着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柳条或蜡条编织的大筐子,筐子里放满了造纸用的原材料,推到大水汪边,再把这些原材料弄到水里反复漂洗。然后,再把漂洗好的料子推回到抄纸的作坊里。手工造纸,致富了一方人,也致富了几代人。
   因草纸多用于迷信活动,且手工造纸污染环境,随着人们祭祀观念的改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造纸作坊渐渐消失,土车子也就自然地尘封在了历史的博物馆里。
  
   四、窑黑子
   “窑黑子”原是对挖煤工人的别称。可是,在我们老家,窑黑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粗瓷大碗。窑黑子大碗口径为二十厘米左右,除了正反面的碗底为黄褐色的、未着釉子以外,其余的部分都涂了一层闪亮、光滑的黑釉子。
   在陶瓷厂打工时,我了解到,最容易烧制的就是窑黑子这样的粗瓷大碗。因而,这种碗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也最便宜。此外,在饥饿困苦的年代,营养不良的缘故,人们都很“能吃”。一顿饭喝三大碗稀粥或吃两大碗煮熟的山芋,是很平常的事。
   我参加了一段时间兴修水利的劳动。因离家较远,吃住都在工地上。工地上的伙食是以吃山芋混合着大米做的“山芋米饭”为主。因吃饭实行“自助餐”的方式,为了能吃得饱,开始打饭时,我就打了冒尖的一大窑黑子山芋米饭。谁知,当我吃完了,再去盛第二碗饭的时候,锅里就只剩下了一些黑乎乎的硬锅巴。
   要好的人告诉我说,打第一碗饭时,要少打一点。吃完后,打第二碗的时候再多打,这样就不至于饿肚子了。我私下认为,这样做确有些下作,有些不地道,可为了咕咕叫的肚子,我也不得不如此行事。
   哥哥“吃壮饭”(人最能吃饭的年龄)时,母亲常对邻里炫耀说,大小子一顿饭吃米是二斤,吃面也是二斤。在大集体时,哥哥出的是“牛马力”,肚子里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点油星,一顿吃两大窑黑子干饭,很正常。
   我去离家一百多里的地方扒了一次大河。到工地的第一天,因早晨没来得及开火,中午吃饭时,便每人发一个一尺长、小腿般粗细的大馒头。据说这大馒头是用二斤干面做成的。没想到,在没有任何下饭菜肴的情况下,我竟香香甜甜地把这个馒头吃了下去。现在看来,那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生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在黑龙江寒冷的冬天里,母亲曾端着窑黑子大碗讨过饭;在吃不上水饺的春节,母亲用两只窑黑子大碗,盛满了大米粥“敬老天”,随后由我和弟弟分而食之;家里做了好吃的食物或菜品,也是母亲端着盛满食物的窑黑子大碗,挪着小脚送给亲近的左邻右舍……
   窑黑子,承载着艰辛的岁月,承载着亲情,也承载着满满的乡愁。
   仿佛一切都在变。生活条件好了,精米细面取代了粗茶淡饭,美味佳肴取代了盐豆子咸菜;尽管大腹便便的人逐渐增多,可人们的饭量却越来越小。一顿饭只喝一小杯绿豆羹,只吃一个披萨,或一只茶叶蛋,谁还能再用上窑黑子大碗呢?窑黑子——带着欣慰,带着无奈,轻轻地飘然而去了。
   父母亲离世以后,老家的房子已经十几年没人居住了。为防止房屋损毁,前天,我回了一趟老家。
   宽大的房屋里,完好无损地存放着各种过了时的老物件:耩子、木锨、木叉、斗笎子、粪箕子、盛水缸、碓窝子,等等。我无比感慨地一一抚摸着这些老物件,仿佛这些物件上还遗存着父母亲的余温。父母亲没走远啊!其实,两位老人本来就没走远,他们只是生活在离家不远的天堂里。

共 32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村真的是广阔天地,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详细地给读者讲解了几样老物件:柁,类似“爬犁”的运输物件,解决人们雨天土路泥泞行走的问题;洋犁,比木犁犁地犁的更深,比木犁也相对平稳;土车子,就是独轮车,也属于运输物件;窑黑子,意思是粗瓷大碗。如果仅仅介绍这些物件的制造、使用等情况,那么就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高明之处在于借物抒怀,这些老物件承载着艰辛的岁月,承载着亲情,也承载着满满的乡愁。这样读者便在字里行间,读到了过去的日子,旧时的故事,故事里的真挚的情感。往事成烟,如今这些老物件都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在家乡,在农村,寻找不到了,成为关于旧时的记忆,而这一切的变化,不单是时间的推衍,更是社会进步使然。远去的是老物件,迎来的是新时代、新生活。文章主题思想深刻,从农村生活的小变化出发,阐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也表达了对父母亲情的深深怀念之情,喻情于理,喻情于物,具有于无声处的文学效果。文笔朴实,条理清晰,美文共赏,推荐阅读。【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30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2-28 13:40:55
  一篇说事说理怀旧感怀的散文,朴实之中见真情。感谢投稿宁静社团,祝老师创作愉快。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3-02-28 13:42:33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孙兰茂        2023-03-01 16:13:21
  谢谢浩渺若尘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推荐。遥祝春安!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2-28 13:45:13
  老物件,真性情,娓娓叙事中既让读者了解了一些过去农村常见的老物件,又借老物件抒发感情,可以说感情真挚,对比鲜明。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3 楼        文友:孙兰茂        2023-03-01 16:15:07
  谢谢小猪她爸老师的点评和抬爱。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3-01 16:32:22
  内容夯实,表述亲情与过去的生活有力度。
回复4 楼        文友:孙兰茂        2023-03-01 17:30:26
  谢谢开心的秋蝉老师的点评、鼓励!祝春安、幸福!
5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3-03-02 13:06:18
  好多的旧想,好单纯的岁月。
回复5 楼        文友:孙兰茂        2023-03-02 15:25:35
  谢谢红尘花瓣雨老师的阅读点评,祝你万事如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