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故乡牵魂(随笔)
一
那日,收到一份快递。
拆开来,是一本精致的小书,它从作者的故乡辗转来到我的案头,带着墨香和一路风尘。
封面上“乡魂”两个大字浑厚而夺目。扉页上的赠言更是令人心动:“善良是烛照生命的一盏明灯,乡土是根、乡村是魂、乡情是梦。文学犹如阳光,给人温暖和爱,感恩岁月相逢。捧上书香,送上吉祥!”
于是,坐下来,按捺住欣喜,一页一页翻看品读。其中描摹的场面似曾相识,又有些遥远,像浪潮拍击着心灵的海岸。每读一篇都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渐渐沉浸其中。
认识作者李兴盛老师,是在一个共同的文学群里。
他来自革命老区山西吕梁,故乡位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汾阳古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的地方。在逐渐深入的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位生活坎坷而又情感直率的人。熟识之后,得知其新书付梓,便索,欲先睹为快。他爽快应允,因而获赠。
这本《乡魂》,寄托了李兴盛老师的人生初心、人生情感。其中收录八十四篇文章,包括“回望乡村”“时光知味”“岁月情怀”“童年趣事”“人间有爱”“舐犊情深”六个专题,共三十万文字,是作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的。从文后标注的杀青日期看,在二〇二〇年的一个深夜完成,可见其夜以继日、持之以恒的创作激情和毅力。联想作者在白天忙碌的工作之后,独坐青灯之下,辛勤整理自己的文字,不由得心生敬佩。
二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深深依恋的故乡,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童年。“乡村里长满故事,屋檐下埋着乡音”。
儿时每一次不起眼的小游戏,父母每一次辛勤劳作,其实在每个人身边都曾发生;摘棉花,乡村的打麦场,在姥姥家拉风箱,这些故事,我也曾经历。然而,却从未想到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即使曾经尝试过,常常也因各种事务而耽搁,大多也是虎头蛇尾,甚至难以卒章。但作者却将这些生活碎片巧妙连缀起来,形成一篇篇美文。
在作者笔下,记忆深刻的现实生活和精彩纷呈的文字相得益彰,令人身临其境,情感在字里行间成为永恒。《乡村的那座台子南》《老屋的窗是儿时的天》《村东头的那片油菜花》《跟着妈妈去听戏》《妈妈的那包干膜片》等,朴实的标题,涵盖了童年生活的各个角落,沉郁的情感,让人深受感染。父亲和自己骑车走在上学路上捅掉塞满车圈的泥巴,和小伙伴玩打仗时制作的链子枪,一切情境都那么自然、亲切。
姥爷制作柳筐时“拿起一根柳条,从粗的那一头用刀割开一段,柳条皮在在柳条上挽上两下,有时用牙咬住粗头,有时用手钳夹住粗头,手使劲一撸,扑哧一下,一条白白的、长溜溜的、脱了皮的柳条像水里白跳一样展现在眼前”,叙事简朴,语言精炼,用词生动,连贯的动作随着干净利落的细节描摹跃然而出,栩栩如生。故乡里生发的故事贴近生活,引发读者心中萌生亲切的共鸣,仿佛被一根手指拨动了心弦。文字中,读到作者被花椒树扎破手恼羞成怒时,忍俊不住而哈哈大笑;读到《暴风雨中的爸爸》冒着被洪水淹没的危险,挨家挨户帮助邻居把老人孩子拉上窑顶避险的时候,也随之紧张担忧,手心出汗等等,如此令读者走心的情节不枚胜举,每一篇文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散文文采斑斓,古诗词句信手拈来,恰切自然,天衣无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读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作者随机应变,还能结合具体语境灵巧地改变诗词原句,让古诗词更加契合文章主题和氛围,尽显作者深厚的文字底蕴。
文集中,故乡主题贯穿全书。故乡之恋,源于初心萌动时的第一印象,多年以后回味起来,曾经的喜怒哀乐总有一种心头的轻松之感;故乡之魂,更源于故乡的往事早已植入内心,成为自己成长的积累,潜移默化为与自己的身心不能分割一部分。
文中,回忆忙碌一天的妈妈,晚上仍然“还在煤油灯下用爱心缝着衣服,用爱心纳着鞋底,用爱心织着毛衣”。《乡魂》的文字融汇着父母的爱抚之情,殷殷切切,令人泪目。
尽管作者上学之后全家就离开故乡,在故乡的经历并不久远。但西门外的古井、十字街口的桑树、村东头的油菜花、人生的启蒙老师,仍然清晰真切,成为作者心头永远的牵挂。就在于故乡是自己最初成长的地方,是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帮助家里寻草拾粪、参加麦秋打粮,让一个农村少年从小培养了参加劳动的责任意识和热爱劳动的朴素品质,体会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容易清贫。跟着妈妈去听戏,体会人生如戏,在启幕落幕之间恪守做人做事的基本信条。故乡的影子在作者心中久久萦绕,像一股涓涓溪流从山间淌出,清冽而细腻,成为一种坚韧的情结。村里的饲养场、妈妈的“石头饼”、也为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独特的地方农村生活,让我们大开眼界。《乡魂》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热爱和喜悦,引发读者产生共鸣。
三
沿着《乡魂》文字的小径,我跟随作者的笔触,步入一个人的心灵,体会到多姿的生活、丰盈的人生,沉浸于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中,以及对人性、品格陶冶和淬炼。更似乎看到,一颗灵魂展开双臂,热烈地扑向故乡的情景。
读罢掩卷,居然爱不释手,反复回味,谭思良久。也许,《乡魂》质朴的语言,寻常的叙事没有名家名作那般技巧,但那种朴素的情感却如春风扑面而来,同样打动人心。无数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如深邃的夜空中无数繁星鸟瞰曾经养育自己的那方土地,这一束“乡魂”同样在用自己的乡情散发出温馨的微光。
故乡在,心灵就有归处。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