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一个艺人的传奇(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一个艺人的传奇(随笔)


作者:彼岸丛林 白丁,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40发表时间:2023-03-05 06:16:30
摘要:给七仙女写个小传。


   很早我就想写一篇纪念七仙女的文章,否则对不起我十几岁就读过并为之心疼不已的《严凤英传》。何况流着眼泪写作,也是我平生最大的福气;何况我现在每一次为好人和天才写纪念,就像是为自己写挽歌。
   1930年秋,一对桐城罗家岭严氏夫妻到安庆购物,在码头上遇到了一对双胞胎弃婴,要是夫妻二人各抱一个还要带着许多东西很是不便,而且他们家境也不是太好,就只抱回了一个,并取名“鸿六”。因为她在家排行第六,且鸿字辈。
   小鸿六到了六岁那一年,已是一个每天早中晚都要拎着腰篮出门打猪菜的小劳力了。一日傍晚,她打好一篮猪菜准备回家,因见路上冒出了一个大戏棚,就在临近戏台的地方用一指撩开帆布缝偷听偷看并且学唱。有一位演员无意中听到了棚外的童音悦耳,就急忙叫来老板。老板认真听了小鸿六的学唱,便抢忙去后台抓了一把糖果,出得戏棚,拍拍小鸿六的头,当场把小鸿六吓呆了。老板请她吃小糖,她不接,老板就剥了一颗糖放自己嘴里吃了,她还是不接,就叫最早发现小鸿六的演员也吃了一颗,小鸿六才接了一颗吃了。老板问,可甜哪?小鸿六说,甜!老板便说,想吃糖就跟我学唱,唱得好,这些糖就都归你了。要是不干,就要你大大拿钱过来取宝。小鸿六权衡再三终于点头。于是老板唱一句,小鸿六学一句,结果两位师傅都认定,小鸿六一出口就比老板唱得还好听,都不免惊叹,这是遇上天才了,这个黄梅戏剧团将会咸鱼翻身了!老板不光把小糖全都塞进小鸿六的荷包里,还要跟到她家里去。到了她家,父母以为是她在外惹了祸,当场就要打她以示赔罪,两位老板连忙制止,并说要收小鸿六为徒。小鸿六的父母说,我这小伢是喜欢唱戏的,可我们家还要靠她打猪菜,交不起学费呀。老板便主动掏腰包,说不要学费,还要付给他们家半个劳力的工钱,每月六块大洋,并收小鸿六为义女。于是,小鸿六父母当场磕头在地,感激涕淋,以为菩萨下凡。
  
   二
   整个戏班都承认小鸿六特别聪明,一般唱词来上三遍,就能唱出她自己的特色。不久,她就以一个童星的身份走遍大江南北,为该黄梅戏剧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一曲《打猪草》至今名盛不衰。但也有一度,她在老家演出,竟差点被同族之人捆绑沉塘了。说来真怪,这世上人非男即女,按道理任何男人见到妩媚动人之女子应该打心眼里喜欢才对,可那个文风鼎盛的桐城老乡们,却硬是众口一词地论定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不在家相夫教子,却在戏台上与人打情骂俏扭腰弄胯有伤风化,虽然小鸿六还只是个不知风化为何物的小女孩。说白了,这也是她家势弱,要是出身村长保长或地主之家,就怕没人作难了。好在爷爷懂事理,求情说他有个亲戚老大无后,老早就想把孩子过继给他,爷爷当夜便将小鸿六送到了秋浦贵池。贵池当时有着比安庆更多的黄梅戏艺人,可以保她一条小命。
   十五岁那一年,小鸿六又去合肥一家黄梅艺校进修。艺校是王少舫父母办的,校址就在王少舫家中。王家是黄梅戏世家,这一批学员中最优秀的就是王少舫与小鸿六了。于是,就有那热心人要将这一对小男女来个珠联璧合,说这对黄梅戏的发展会有很大好处。王家父母说,这事说能说,但也不要操之过急,他们还小。热心人再去找小鸿六,小鸿六当时正在水池里洗衣,一听那话就面红耳赤,口不能言。热心人又跟王少舫一说,王少舫当年十七岁,也是面红耳赤,口不能言。有人说,王少舫其实还是太老实了,一般戏班里十七八岁少年勾三搭四的事例早已不在少数。当时,王家父母要是有心成全此事应是绝对可以的,凭着他们俩不可或缺的才华,说不定黄梅戏剧史和中国戏剧史上就少了一大悲剧,《天仙配》中的七仙女都有可能冲破玉皇大帝的封建束缚,不屑上天或者上天之后就跟父母软硬兼施,继而再次下凡跟董郎永远活在民间生儿育女纺纱织布种田种地也未可知了。那样我们这过于凡俗的人间也会多上一份神仙风骨了。要是我当编剧,就定要那么地编上一本续集,让玉皇夫妇在南天门跪地磕头为七仙女送别,并声泪俱下地祝福她在人间恩爱幸福。玉皇要祝福谁,谁就一定幸福,那一方也要跟着沾光。何况王与严本是隔一层的表兄妹,没有血统上的妨碍,还有可能再生新一代天才。乡间传言,严凤英之死与王少舫有极大的关系。王少舫后来对此大多不置一词,但也说过,他对严凤英最有发言权,但严凤英最倒霉的时候,他却没有帮她说过一句话。
  
   三
   1945年,小鸿六因为名气太大也麻烦不断,她就以严凤英三字代替小鸿六出演《小辞店》。本以为上戏都要画妆,一般人未必认得出来,不想偏偏被一国民党自卫队队长不管严凤英是不是小鸿六,反正就要定了眼前这个大活人。她不肯,出逃两次都被抓回,就整天在屋里装疯卖傻,并为此挨过多次毒打。但那自卫队长最终还是深感晦气地将她放了。不久,她在另一个地方演出,又被一个恶霸地主看上了,她选择吞金自杀未果,恶霸看她终归是个戏角,就将她卖到了南京的一个剧团。那个剧团的甘老板根据当时的需要就让她唱起了流行歌曲。好在严凤英对黄梅戏也有点害怕了,流行歌曲又很卖座且暂得平安,就欣然接受了。有时她还担任多种戏曲的串角,以至各种唱打功夫都会上了几招,后来她就因此吸收了多种戏腔唱法,终成严氏一派。甘老板原本对戏曲最有研究,终见严凤英尤善戏曲,就让她专攻评弹。她学得都快成评弹戏班中的女台柱了,就和那个男台柱甘氏三公子甘律之有了默契,二人既是师生又以表兄妹相称。甘律之很帅也极具才学,能文善武,吹拉弹唱皆行,还能每天见人都鞠躬行礼,这使严凤英很看不惯,反之也嫌自己做不到,可以取长补短,两人于是好得就差请媒人出面订婚了。
   1950年,有人拉头在安庆建立了黄梅戏剧团,由王少舫作为台柱,一时十分红火。于是,另一班人因为当初不肯参加后又参加不了很是憋气,便也想成立一个黄梅戏剧团和他们一争高下。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就苦于缺少一个可比王少舫的台柱子,终有一人想起了小鸿六,就怕兵荒马乱多年,小鸿六还在不在人间。再经四处打听,终于得知小鸿六正在南京学评弹,且正式改名严凤英。可是,南京那么大,那评弹班的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也没合适的人去做说客,何况她都有可能在那边嫁了人,家乡又曾多次伤害过她。终于来了一个自称曾是小鸿六师父也可以做说客的人,大家就一起凑足经费,并派了另一位会说能道之人与他一起去了南京。
   谁知身在南京的严凤英平时提到黄梅戏都有点忌讳,一听家乡人要办黄梅戏剧团却又欢喜非常,且当场表示愿回家乡,但又碍于表兄的情面,实在难以抉择。好在那位表兄甘律之是个难得的好人,也看出严凤英心里放不下老家和黄梅戏,就劝她不如暂且回去也好,要是发展不了,记着随时找他,他会永远把她当亲妹妹的。于是,她就决定回乡了。她一回乡,安庆第二黄梅戏剧团就得以成立,而且十分红火,火得多次进京,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据说毛泽东还亲笔为严凤英题写了“好孩子”三个字,以至甘律之都来投奔她。就可惜甘律之来晚了一步,严凤英都已有了婚约。其人名叫王兆乾,很有才华,也很小气,因为甘律之单请严凤英吃了一次饭就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甚至不顾严凤英已经有孕在身,只说了一句,祝你母子平安。严凤英深感失望,而甘律之却表示愿意接受那个远没出生的孩子,二人便结为夫妻。再后来,甘家在南京的事业日渐萧条,严凤英却如日中天。甘受不了老婆的声名远在他之上,便不能自拔,又只好分手。分手之后,直到1956年,严凤英才有了导演兼编剧王冠亚。
  
   四
   第二黄梅戏剧团本就要与一团抢饭碗争高低,第一黄梅剧团先是料定他们没戏,就成心等着看笑话。谁知二团的严凤英就是小鸿六转世,她只在台上一露面一出声一甩衣袖一抛眉眼,观众就像被煮沸了的大海。一时间安庆人似乎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黄梅戏,搞得白天黑夜,到哪都是人山人海,以至王少舫主台的一团竟是一落千丈。于是,第一黄梅戏剧团就采取了不太光彩的江湖手段,在第二黄梅戏剧团每一处出入的转角都设了埋伏,有不少二团的演员都冷不丁挨了砖头和棍棒,鼻青眼肿者屡见不鲜。接下来,就是二团把一团告上了地区政府。但地区政府调解无用,因为一团没了饭碗,只有血拼到底啦,以至严凤英都差点被人打残,那种要被捆绑沉塘的事件又差点发生。二团便又上告上省城,省城也调解不好,就到中央,最后还是周总理出面,建议将两个戏剧团合二为一。从此,黄梅戏剧团便产生了《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电影戏目,终于迎来了全国性的辉煌,并且走遍了东南亚所有有着中国人住居的地方,到哪都是万人空巷。我们安庆人,只要喉舌没问题,都能张口就来,甚至包括湖北大部以及整个江苏北部,也即是江淮之间。公社大队每逢过节和国家庆典,都会排练黄梅戏。有许多家庭妇女好像都是七仙女没上天就投胎来了,虽然没怎么上过学,都能唱得全本《天仙配》和《女驸马》,简直怪事!当然,无论谁都唱不出冯素贞的那句“花好月儿圆哪”的“圆”和“哪”字音了!冯素贞那个“圆”和“哪”字简直就像有个玉珠在喉咙里打转——我真没那词汇可以形容,何况我本就外行,就不敢多言了。
   严凤英在全国成名以后,就托人到处打听她的那个双胞胎姐妹和亲生父母,最想听见亲生父母亲口说出抛弃她们的苦衷,以便她能来一场嚎啕大哭,并有理由原谅父母。于是,就来了许多老夫妻和小姐妹。那些父母姐妹们一见严凤英就抱头痛哭,哭够说够之后,严凤英痛定思痛,却找不到那种亲缘的感觉,身上有标记也没被人说出,何况严凤英一直记着养父母说的,那姐妹的相貌与她一般无二。可来者的相貌身材与她大多有出入,有的身材像,面貌不像,有的面貌身材都像,举止谈吐却有天殊地别。按理就算生长环境不同受教不同,也该有着本质上的共同点才对呀!而且她们说的在安庆无奈弃子和被人抱养的时间地点也大有不同……总之,这事把严凤英搞得十分困惑也疲惫不堪,只好放弃。何况每来一个认亲的,她都给了足够的路费和工钱,有的回家后还给她写信,信中除了缺少那种亲缘感,还在不断要救济。后来,还是在严凤英去世不久,有个黄梅戏剧团的出纳会计出差,在一艘轮船上见到了一个去武汉演出的苏州评弹班子里的女演员长得和严凤英一模一样,举止气质也十分相似,甚至连眼神和牙齿都一般无二,就忘乎所以地拍着对方的肩膀大叫七仙女,对方便对他发出无声地询问,他却猛省七仙女已经抛弃董郎上天去了,就一时失措口不能言,对方也就没再理他。就这样,一个差点解开谜底的谜语又永久地封闭了。后来据多方打听,那个女演员也是苏州评弹中最有天分的人,但没有严凤英出道早,成就也就没那么大。
   严凤英作为一级演员,也没忘记同班姐妹兄弟的辛苦和配合,她总是将比人家多得一倍的戏酬请人家吃饭。按王冠亚的说法,她大可不必这么好心,更不该每次都这么做,这分明是在上演一顿饭恩人十顿饭仇人的戏剧。事实很快证明王冠亚是对的,因为有人一被疏忽,仇恨便会生根发芽;有人吃了带了,反而更恨严凤英有钱,所以不吃白不吃吃了也不承情。甚至有人会说,没有那么多兄弟姐妹的衬托和帮助,哪有你严凤英的今天,整个黄梅戏剧团,苦劳都是大家的,功劳全归你一个——这还合理吗?她不光如此,还一旦有人生病和家中有难都解囊相助,弄得自己到死反而一文莫名而且人不人鬼不鬼。但是,她就是这样一个如果当皇帝肯定也是昏君的老好人,她的肚子里除了能生小孩,都是戏文说唱和真心待人之道,没有一点做人的技巧和防人之能。总之,她就是一个特别纯粹的人,一个傻瓜天才,只是还不算太傻而已,就像某个大诗人所言,她是一个不幸的天才,和所有的天才一样不幸!
   有一次,安徽省有位文化官员去世,安庆黄梅戏剧团决定每人出10元钱的份子。60年代人均月薪几十元,10元也不算少了。当时由王少舫计收份子钱。将近中午就要收工时,严凤英才到,居然要交20元。王少舫不肯接收,严凤英便说,我和那官员有私人感情,不出这么多钱,心里过不去。王少舫说既是私人感情,就该私下表达。但严凤英非要这么做,王少舫就去请示团长,团长说,那就全都20元吧。于是,所有交了钱的人又得重新交一次,而且有人身上没钱了,还得借;有人出门办事去了,一时很难凑齐,又不能错过时间,而且下次还得照例。就这样,戏剧团成员对严凤英全都积了一肚子火,而且类似尴尬并非一两次。虽然圈外人对此都能理解,这都是因为严凤英不通世故不会说话而已。
  
   五
   到了“文革”伊始,严凤英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历史当然不会一一记着这都是谁谁谁的功与过,反正她就那么一不小心地成了狗屎不如的人渣,一个艺人所能有的恶名都无中生有顺理成章地降临到她头上,更重要的是她还被当作台湾反革命特务。她有时刚刚走下戏台,还要重新上台接受批判,头上脸上都被擤了许多鼻涕吐了许多口痰,头发也多次被成片揪掉,回家也难得安慰,据说连亲生的小儿女也跟人家一样骂她最难听的话。她实在支撑不住,就备好了毒药。1968年4月8日,丈夫王冠亚也曾隔床瞥见她的脸色好像不大好,以为她身体不适,就想让她在家歇着吧,回头再见她已是口吐白沫人事不省了,等送往军医院,为时已晚。有传言称,她的悲剧主要是因为夫妻严重不睦。《严凤英传》没写夫妻如何严重不睦,但也没见丈夫如何保护妻子,只是反复针对别人要他写出与仙女的爱情,他说爱情太惟肖惟妙,以他的笨笔根本表达不了,也就不写也罢。
   严凤英死后,还要等省城法医和公安以及文化部门的要人一起来验尸,因为有人举报她吞下了台湾国民党的密电码,此事关系重大,马虎不得。一位省文化官员在法医鉴定现场大言不惭地说,七仙女生前没和我上过床,七仙女死后,我可见着她的胴体了,今生值了!王冠亚是想活活掐死那个文化官员,但又怕鸡蛋碰不过石头,只好双手捂脸蹲在地上,不敢哭也不能说出一个字,就等着验尸结果。结果是,七仙女的肠胃肚皮在众人面前全被剖开,但里面只有毒药,没有密电码。没有密电码,就证明她是反革命畏罪自杀……
   但我还是觉得,她的五脏里,有着表演的“密电码”,只是她在人生的辗转中,没有找到可以发出密电码的无线电台。
  

共 56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专门为纪念“七仙女”——严凤英而写的一篇撰文随笔。严凤英,七仙女的塑造者,中国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毛主席也为她题写过“党的好儿女”,她以生动细腻的表演,真情流露的唱腔,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誉。文章介绍了严凤英坎坷不平但又精彩绝伦的短暂一生。她是严氏夫妇在码头上抱回来的一对弃婴双胞胎中的其中一个,取乳名鸿六。家境贫寒,鸿六从记事起就参与家庭劳动,她的唱戏天赋被临近戏班老板发现后,从此便踏上了艺术之路。鸿六聪明好学,在戏台表演出色,但在当时相对封建的乡村,女孩子在舞台上抛头露面被认为是不正当的职业,有伤风化,差点捆绑沉塘。后来鸿六又到安徽黄梅艺校进修,这里认识了优秀学员王少舫,文中乡间传言,严凤英的死与此人有着极大的关系。文章提到严凤英的不幸婚姻,大概是她太过美丽、也或者是她太优秀的缘故。她三次婚姻两次自杀。太过美丽,总遭心术不正黑势力想占为己有;太过优秀,又遭嫉妒心强的人打压,妻子太强于丈夫,也是伤丈夫自尊心的。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兆乾,有极度占有欲,因此好景不长。第二任丈夫甘律之,尽管对她的事业帮助很大,还是因为双方事业太过悬殊,选择分手。第三任丈夫王冠亚,文革时期非寻常,丈夫无力保护妻子,严凤英受不了内外逼迫,选择了服毒自杀。可恨的是,省文化官员在法医鉴定现场还口出秽言,开膛破肚欲找出她通敌的罪证,无果。作者分析了严凤英的性格,她太过单纯,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变通,因此遭世人嫉恨。她寻找过她的双胞胎姐妹和亲生父母,但都失败。文章感叹这样一位天才艺术家,竟然是如此短命!十年后,与她平反昭雪,或许可以慰藉她的在天之灵吧。让我们永远记住一代宗师严凤英。催人泪下十分沉重的文章,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爱憎分明,思路清晰,引人深思,条理清晰,有画面。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文笔丰,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3-05 06:22:58
  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让人内心十分沉重,可惜了这样一位黄梅戏天才艺术家。好文章,推荐各文友欣赏,拜读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3-05 10:49:48
  是真可惜哦!这一点我们本地人更是心中有数,虽然今天有马兰、韩再芬、吴琼,但都唱不出她那种独特风味,就像文坛上鲁迅不在了,就没第二人可以比肩或超越
回复1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3-05 10:50:31
  不知是否能催别人泪下,反正我是泪下了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5 07:53:51
  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个人物的精彩传奇。读之潸然泪下。这个人物,有所知,但知道的是皮毛。没有想到她有着如此坎坷的身世。作者对人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写出这样精彩的人物小传,不容易。人间有悲惨,好在有纪念。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3-05 10:54:56
  牟老师好!人间苦难数不胜数,按巴尔扎克的说法,这叫人间喜剧;按贝凯特的说法,这叫没有比苦难更搞笑的了!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3-05 08:16:21
  记得小的时候,听母亲说,她在芜湖党校学习时,亲临台前,目睹了严凤英的风采,七仙女演得惟妙惟肖,精彩绝伦。几年前的一个三八妇女节,我们单位组团到江对面安庆王稼祥、严凤英故居游玩。严凤英老家,处在一个普通的村庄,土砖矮小平房,文化部门将老房整修了一番。室内摆放些严凤英的遗物或照片。房屋前面的土场一角,树了一个三米高的严凤英石膏像。一路走来,零零散散,从民间了解一些严凤英的事情。今日,读彼岸从林老师的这篇文章,才全面地了解严凤英的一生。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情感真切,感人肺腑,有历史价值。
回复3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3-05 10:58:22
  吴老师看来是老乡一个了,但还想请问尊乡具体位置,有空去拜访你,请多指正!我还没去过严凤英故乡呢
4 楼        文友:彼岸丛林        2023-03-05 11:05:02
  昨日身体不适,文章结居本还有近两千字的议论,提出了我对文革和人性的看法,但临子又觉自己沟资格评论时政和人性就删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