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凡人凡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凡人凡事(散文)


作者:景明 白丁,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9发表时间:2023-03-05 22:39:15

搬到这个小区刚好十年。
   原先,小区周边很是安静,街道宽敞,环境整洁,人人羡慕,只是生活不够方便,显得有些冷清,除了周末,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是五六年光景,这原本属城郊的地段变成了城中心,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大门口两侧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简易的市场,很是热闹。也因此吵吵嚷嚷,叫卖声此起彼伏,连晚上也不得安宁。年前,市里集中整顿,裁撤了摆点的摊贩,城管成天值班,小区又变得安安静静的了。
   习惯了吵吵闹闹,对这种安静又变得不太适应。走出小区,冷冷清清,反倒觉得那种吵吵闹闹才有一点烟火气息。人啊,就是这样矛盾,适应了一种环境。就想着改变,改变了,又怀念过往。
   这些天,城管隔三差五来一趟,好些摊贩又陆陆续续地试探着摆摊,碰上城管,也是遭一顿呵斥便罢,摊贩们胆子见长,不那么小心翼翼,街道再次有了些许的生机。前些天看见城管呵斥在大门口爆米花的老头的时候,才猛然省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见修鞋的老婆婆了。通常走出大门,第一个看见的是爆米花的老汉,向南直行两百米,南头的拐角处就是修鞋的老婆婆,如今,此处空旷,只有一拨人在这里吵吵嚷嚷地下棋。
  
   1
   说也奇怪,经常经过小区南拐角,从来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个修鞋的摊点,直到妻子说自己新买的鞋鞋跟掉了,要修补一下,才想起如今这修鞋的可是稀罕,还真不好找,好在妻子知道所在,径直找到南拐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鞋摊,一个不起眼的老太太在默默地手摇着补鞋机慢慢地补着别人留下来的鞋子,很是认真。看到我们,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问明所以,拿起妻的鞋,端详片刻,换跟,挫平,抹胶,晾干,粘和。起初,我以为很快的,但过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弄好,觉得无聊起来。原以为她不善言语,攀谈几句,就觉得自己错的离谱,老太太真是个开朗的人,很是健谈,新鞋穿在脚上哪里磕脚,哪里易破,哪里需要改做,说得头头是道,还真让人刮目相看。
   在我的记忆里,干修鞋这种活计男人居多,女补鞋匠还真是少见,而这么大年龄的女修鞋匠唯此一位了。老太太已经七十五岁,头发全白,腰身佝偻,手指变形,因为经常接触胶水,双手皮肤皲裂。看到如此境况,以为又是一个悲凉的故事。仔细叩问,结果却出乎所料。老太太出身外地农村,家境困苦,经人介绍嫁了个煤矿工人,喜出望外,立马跟随丈夫到了矿上,原以为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契机,哪知道六七十年代到处都是一样的艰难,为生活计,倾其所有置办了一台补鞋机,叮叮当当,干起了补鞋的营生,补贴家用。好在煤矿里全是大老爷们,生活粗疏,常常是鞋子穿烂了没人缝补,有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补鞋,便利了不说,还可以调剂枯燥的生活,一来二去,收入竟也不错。仨儿女相继出生,凭补鞋的手艺勉强维持生计,儿女成人,成家,老伴退休,她的修鞋的营生从未停过。非是儿女不孝,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撂下这般营生心里闷得慌。早上九点出摊,下午五点收摊,日子过得倒也轻松。最让她自豪的是凭自己的一双手,前年刚买了楼房。
   “现在政策好,吃饭穿衣不愁,看病也有保障!”老人倒是看得开,乐乐呵呵,无欲无求,让人心里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生活不易,但不抱怨不奢求,在平静中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满足在别人看来卑微的幸福,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真的不易,非是老人有多么的高尚,而是这种生活的态度的确让人感佩。平凡的人有平凡人的生活哲学,非是用言语,而是用行动诠释着生活的意义,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吧。
   再三打听,才知道老婆婆没有捱过这最后一轮疫情,年前过世了,心里有一种说不上的酸楚。
  
   2
   爆米花的摊位今天比较冷清,没有了二月二那天的热闹,摊主略显无聊,和一个年龄相当的老头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原想拍几张米花爆起来烟雾腾腾的场景,看来是不能了。
   二月二那天,这老头可是忙的不可开交,小区里的老头老太端着大米、玉米、大豆排队等待,爆过一锅,再来一锅,不时有人抱怨爆得太慢,一群小孩子围在收拢米花的铁笼周围,争抢漏出来的米花,吵嚷着,推搡着,这种热闹吸引了好多男男女女围观,直至下午六点,砰砰的爆米花的声音都不曾停歇。
   二月二,龙抬头,谓天气渐暖,龙蛇复苏,所以有祭龙的习俗,这一日焚香祭龙,撒灰拦灾,男人理发,爆炒黄豆,这是北方农村每个家庭都会做的事。听老人们讲,撒灰实为驱虫,渐渐被演化为拦灾,理发着实是因为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俗语,在二月二图个抬头见喜的彩头,而吃炒豆则因为有玉帝的唯有见金豆开花方可让龙王降雨的约定。黄豆入锅,砰砰炸开,金灿灿,黄澄澄,可不像金豆开花么,这金豆开花了,不就天龙降雨万物滋润人间太平了么。除了一些老辈还会絮叨絮叨这些习俗的根由,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追根溯源,所以二月二争抢着理发,争抢着吃爆炒的黄豆、米花、豌豆,其他的祭龙、撒灰一概省了了事。至于炒豆,农村还好,一口铁锅,一把柴火,炒一锅大豆或黄豆,利利索索,城镇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只好等爆米花的师傅代劳了。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读过一篇范文,题目是《父亲》,讲的是一位父亲家境窘迫,为了儿子读书,肩挑米花机走街串巷,一年四季流浪在外的故事,这篇文章深情款款,家境的贫寒,父亲的执着,儿子的懂事深深打动了我,所以对所有爆米花的人都机械的抱有一种没来由的崇敬。
   和这米花老师傅闲聊,问他收入可好,只是呵呵地笑,当然知道他忌讳这个,不问也罢。渐渐相熟,也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前些年在外打工,年龄见长,找工作不易,回家接手了这个二手爆米花机,兼营炒货,收入反倒比打工强多了。辛苦是难免的,但在家门口,反倒省下不少。
   “只是不够体面!”他说。
   我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成天忙活,脸上的碳灰都顾不上擦一把,也真谈不上体面。但真正体面的人又哪有他活得踏实?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在他的心中当然就笃定了不能靠体面的活计就养家糊口的。也许在好多人是不屑于做这种营生,以为低人一等,若真依了这种逻辑,这世界怕就太悲凉了吧!
  
   3
   在小区门口有一个卖卤肉的女人比较特别。一辆七十年代常用的加重自行车,货架上放一竹篮,上面苫一块干干净净的白纱布,篮子里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类卤肉。女人三十多岁光景,很文静,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准时出摊,安安静静地坐在小凳上,不言不语,有人来买卤肉就很麻利地打开苫布,按客人的要求切割、上称,付款,然后又安安静静地等待,从不像其他的摊贩挂一个扩音小喇叭循环往复地叫卖,一篮子卤肉往往两三个小时就卖完。
   总觉得这女人有点眼熟,加上她的四川口音,觉得应该和二十多年前在南新街卖卤肉的四川男子有点关系,买了几次她的卤肉后,问起来,果然,那是他的长兄。老家在四川一个山村,偏僻落后,生活艰难,长兄十八九岁出外谋生,走过好些地方,干过好多营生,终是不得要领,最后在一东北人的卤肉店当伙计,学得一手卤肉的本事,远赴华亭,开始专做卤肉,一开始也是这般配备,一辆自行车,一个小篮子,生意渐渐红火起来,租了一小门面,结果反倒上门的人稀少,以后干脆还是老装备,固定在一个地方,早晚出摊,两篮子卤肉早早卖完,十多年,挣得一份不菲的家业,翻修了老家的房子,又带出了妹妹,一块做这卤肉生意,如今,俩兄妹,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不温不火地摆个小摊,毫不起眼。知情人说,别看这不起眼的生意,收入可是不菲,眼下俩兄妹各自成家,有车有房,滋润潇洒。
   其实,人就像是一颗颗小草的种子,撒在哪个地方都能活,但人又是长了腿的种子,找一块适合自己的土壤扎根,那便会水草丰茂,郁郁葱葱了,虽然比不得大树的高可参天,但做一个丰衣足食惬意地享受独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雨露的小草也是值得自豪的。
   世界太大,世界也太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平淡而又平凡的生存着,有时甚至觉得平凡得如一只蚂蚁,但都依然在渺小和卑微的生命里有着不平凡的向往,仔细体味这锅碗瓢盆里的温情和温馨,才会知道生命的别样的意义。

共 31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居住的小区,经过十年变迁,原本属城郊的地段,如今变成了城市中心。周边街道繁华起来,摊贩自然也多了起来。“我”是一个细心的人,对这些摊贩留意起来。在小区南拐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不起眼的老太太在默默地摇着补鞋机,慢慢地补着别人留下来的鞋子。一般都是男人补鞋,女人补鞋,作者惊奇,读者也惊奇。本以为她的生活很苦,可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出摊,凭着双手,买了楼房,日子过得倒也轻松。不幸的是年前新冠疫情,她没能捱过去,过世了。做爆米花的老头,成天忙活,一身碳灰,谈不上体面。但在他的心中,能够养家糊口,反倒觉得踏实。小区门口,卖卤肉的女人也很特别,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她的兄长也干过此营生。平凡的世界,写出并不平凡的文章,为作者的实力点赞!倾情推荐共赏。【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3-05 22:41:49
  拜读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祝愿老师生活开心,事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景明        2023-03-06 17:30:47
  老师辛苦,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