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梦里相随到何时(随笔)

编辑推荐 【东篱】梦里相随到何时(随笔)


作者:咳珠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4发表时间:2023-03-06 06:15:54
摘要:我一直爱你,但我不再想你……


   治平二年,王弗故去,是年五月,苏轼迁其墓于父母坟茔西北处,距八步,坟前遍植松树。
   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乙卯。那个曾十年未入梦的人,第一次来到了苏轼的梦境。
   此前苏轼杭州任满,为与时任济南的弟弟苏辙离得近些,自请调任东州群守,一路北上,至密州时,已是熙宁七年的腊月寒冬。
   这一年的冬天并不好过,政事纷杂,本是蜀地籍贯的苏轼水土不服,加之继月劳顿,不久便病倒了。是年除夕,苏轼或许就是抱病于空斋中度过的。病中不便,加上数年纷至沓来的种种变动,一向乐天派的他,也不免负气自嘲:“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碳。”
   年后,幸其同僚刘庭式常有探望。此人少年才气,只惜为功名而误姻缘。后来伊人眼盲,刘庭式仍不负少年约定,协定良缘。苏轼本就是个乐于踮着脚看传奇的人,只是他问的并不怎么礼貌:“哀生于爱,爱生于色。子娶盲女,与之偕老,义也。爱从何生,哀从何出乎?”
   讶然之余,刘庭式的回答显得尤为得体而坚定:“吾知丧吾妻而已,有目亦吾妻也,无目亦吾妻也。吾若缘色而生爱,缘爱而生哀,色衰爱驰,吾哀亦忘,则凡扬袂倚市,目挑而心招者,皆可以为妻也耶?”
   或许正是因为刘庭式于妻子独特的爱,苏轼亦想起了那位已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
  
   二
   王弗本是望族之女,才学眼界皆是一流,虽小苏轼三岁,从苏轼寥寥记载中,可见其更像是苏轼的姐姐,包容,知性,宽怀。这样的贤内助,理性而冷静,只是理性的同时往往也意味着缺乏热情。
   所以苏轼想起她的时候,是熙宁八年,是他虽被仁宗称为“宰相之备”,却流于朝外的熙宁八年。苏轼这只雏鹰,自蜀地而出,辗转十年,京师,凤翔,杭州,最终却来到了山东密州。密州的苏轼,飞得累了。
   正月十五,苏轼一病稍复,漫步村郊。“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想钱塘灯火,才是一岁前景,密州的他,何至于垂垂老矣?
   这一年的上元词,较之过往,实在不算太好。毕竟身处各种因素的夹击里。只是五日后的他,于梦里恍惚见到了曾经的挚爱,亦是至亲,王弗。
   苏轼向来多梦,对梦亦极为珍视,醒后常录以文章,或记以诗篇。然而这次的梦,苏轼很罕见地“无言”了。他只是看着梦中的王弗哭,不说话,只是那样哭。就像是漂泊多年的孩子,找到了一点依靠。
   这阕被陈师道评作“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江城子》,是苏轼对亡妻的怀念,亦是对自己的交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虽是记梦,言梦者不过寥寥三句,余下皆近交代。刘庭式与盲妻的情感当前,苏轼显然认为他应该对王弗,甚至对自己做出一些解释——而就中,当然以“不思量,自难忘”为甚。
  
   三
   梦里的王弗还是十年前的模样,我曾深思过这样的画面,她或许坐于台前梳妆,亦或是轻启窗棂,恰恰看到窗外已老了十岁的苏轼。“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此时的苏轼也许是忐忑的,十年岁月,鬓须斑白,想来她早已认不得他。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恰恰又用最无声的行动,说明了王弗对他如海深的相思。刘庭式不嫌盲妻,恰如梦里的王弗一眼认出十年后的苏轼。
   苏轼曾言其与韩愈同是摩羯身宫,而摩羯座,恰恰对信任的人有很强的分享欲。因此那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的,又何止是凄凉。
   这一梦后,藏匿于苏轼心中,对王弗的情感似是觉醒了,自熙宁一梦后,王弗虽再未入梦,然此后每值清明寒食,苏轼都会惦起故乡王弗的墓来,愈逢坎坷惊惧,而愈甚。
   四年后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赤壁旁的《念奴娇》,说是在怀古,然多年后的元好问一眼看出他实是“戏以周郎自况”,这首词里,今古并无分别。而苏轼对于王弗的惦念,或许就藏在这首《念奴娇》的某个角落里,随大江东去。
   而元丰年间的苏轼,终于成长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而曾经的王弗,也随纷乱繁杂的世事,被他放下了。
   “我一直爱你,但我不再想你。”
   这或许便是苏轼对王弗最独特的浪漫。
  

共 17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苏轼妻子王弗亡故十年,不曾入梦。苏轼之前在杭州任满,调任东州群守。是年,政事纷杂,一路颠沛劳顿。除夕,抱病空斋。年后,同僚刘庭式娶盲妻。苏轼被其真爱感动,想起自己已故十年的妻子王弗,并梦见。《江城子》是苏轼对亡妻的怀念,亦是对自己的交代。这一梦后,藏匿于苏轼心中对妻子的情感似是觉醒了,然此后每值清明寒食,苏轼都会惦记故乡妻子的墓来。本文文风时尚,以熟悉的名人,闪烁的诗句,精致的文言统摄全文,文章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体现了作者有着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浑厚的文化底蕴。作者很善于描写,用笔细腻传神,可以说作者以自己的心灵去复苏了苏轼的过往以及情感世界,虽已过千年,但人物依然如在眼前,可感,可触。文中所表现的两个情感故事,震撼人心,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令我们每个人思考,如何看待生命中的荣辱得失,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情感。好文,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3-06 06:22:46
  此文章虽篇幅短小,但内容精干,读来意犹未尽!感谢投稿东篱,辛苦了!遥握问候老师,谨祝春好精彩纷呈!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6 07:46:49
  咳珠老师对历史人物的把握,入髓入骨。看过写苏轼的文章不少,包括林语堂的《东坡传》,如论精彩,我觉得咳珠老师的解读人物当列这一栏。这篇文章,写得摇曳多姿,对人物的把握很地道。尤其是我喜欢这个观点,爱,最终是什么样子的?入梦,入梦来,爱之切也。入梦了又怎样?至爱深处是淡然;悲,悲为何物?化作浪漫一缕烟。人生太多的不能放下,最终都要放下啊。但放下也是爱的延续,这是人生的大义。怀才抱器拜读,期待更多佳作来袭。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6 08:16:25
  湘莉老师的编辑,非常精彩,言之况且,掘之有深度。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3-06 17:05:55
  勘误。言之深切。见谅。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3-06 17:28:35
  梦里相随到何时?本文对苏轼的情感解读细腻精深,如怀才老师所言,入骨入髓,荡气回肠的相思,“有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3-07 05:52:50
  本文叙述了一种特殊的爱,放下,并非忘记。苏轼写给王弗的千古绝唱,在老师的笔下,有了不一样的解读,精彩,深刻。文短,意长。拜读好文,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3-07 11:04:59
  意欲未尽的文章,一场梦,十年生死两茫茫,诠释彼此的真爱,“我一直爱你,但不再想你”,这份感情彻底放下。好文,学习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