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护花使者】科技小院里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护花使者】科技小院里的故事(散文)


作者:为文学打工 布衣,18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42发表时间:2023-03-06 16:57:05
摘要:科技小院,是曲周县把科技转为生产力的一次革命,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上推广上,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次尝试。

【丁香】【护花使者】科技小院里的故事(散文)
  
   科技小院,是曲周县把科技转为生产力的一次革命,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上推广上,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次尝试。
   科技小院,是曲周县实施“双高”农业和科技兴县的技术支撑,是曲周县打造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的坚强后盾。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大师生和曲周人民水乳交融情感的延续。
  
   一
   在2016年7月18日上午,我同县作家协会主席杜云岚、副主席李光清、曲周县民俗收藏专家李治山先生一起乘车到四疃镇王庄科技小院采访。见到了中国农大的张宏彦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张教授的介绍下,我记住了她们的名字,她们是白寨科技小院的张晓宁、范李庄三八科技学院的刘晴,还有王庄科技小院的张书华。他们都来自中国农大的博士生、硕士生、研究生和那些在全国很有威望的博士生导师,放弃城市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曲周县进行农业科技推广,长期在田间地头奔波,早已被农村的生活融化,看上去就是一个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个个高大的身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力。
   张宏彦教授说:2009年5月5日,曲周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在曲周建立了“曲周县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在白寨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随后他们依托“双高基地”在曲周县先后创建了范李庄的“三八科技小院”、“王庄科技小院”、“后老营科技小院”。
   农大的师生们长住科技小院,零距离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他们针对推广中的典型的问题,进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农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曲周农业科学新技术推广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在科技小院里,有农大师生给农民科技培训的身影,有农民和他们情感交流的场景,也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甜甜的笑声。一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就发生在“科技小院里”。
  
   二
   提起白寨科技小院,人们就会想起中国农大博士生导师李晓林教授、张宏彦教授和他的学生们,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大地上的论文”,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现了中国农业增效增收的愿望。
   张宏彦教授说:“曲周科技小院的兴起,离不开曲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委书记郭新耀、县长薛洪志多次到科技小院调研工作,有啥困难当场拍板解决。政协主席胡耀东也多次到科技小院调研,常常和我们探讨科技小院的发展之路。”
   正如张宏彦教授所说,胡耀东主席对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是有深厚的情感,无论是在曲周改土治碱的老前辈,还是在曲周“双高”基地的师生们都成了知心的朋友。
   无论是中国农大“双高”基地的老师,还是“科技小院”的学生,都能叫上他们的名字。凡是他们有事情,他总是每次必到。不管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庆,还是农大曲周试验站的站庆,每次都有他的身影。
   他在2016年科技小院专项研究生暑期培训开班典礼会上的讲话里,多次提到了《拾趣》的诗。他深情地说:《拾趣》里面,记录了我们小院发展的点点滴滴、片片段段、一幕一幕,八年时间,八年共建,是写不完说不清的。大家看一看《拾趣》,每篇里面都反映了当时的实况、场面、背景,历历在目,不会忘怀,牢记在心。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是在范李庄“三八”科技小院中秋联谊晚会上的一首作品:“中秋伴华诞,瓜果香心田。双节奏‘双高’,月圆人团圆。迎接新挑战,留守做贡献。师生在身边,万事都不难。女子胜儿男,齐把头功建。‘三八’科技花,撑起一片天。”我这首作品竟然与付庄的“五朵金花”妇女合作社惊人的相似,高度的一致,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这是历史的必然,齐家治国的重担早已俏俏地落在了妇女姐妹的肩上。今天再把这首作品赠送你们,我为你们点赞,为你们加油,为你们喝彩!我曾经问过李晓林老师,科技小院我们当时是怎么定的?为什么叫小院不叫大院?看来,“科技小院”的命名、定位、方向、作用非同寻常。因为小院才能做到小、实、真,大院容易出现大、空、高。把服务单元划小,才能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因人施教,联户分包,现场指导,卓有成效。小院只有占领了服务的前沿阵地,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米。但愿这个小院要在全县、全国、全世界星罗棋布、不计其数,遍地开花。说实话,八年啦!我们共同创建、共同合作、共同打拼、共同奋斗,这里包含着多少酸甜苦辣、汗水、泪水……大地可以作证。尤其是:当面对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时,他们从围着锅台转到走上第一线,这个特殊转折期,对技术的需求是多么的强烈,对技术的了解又是多么的陌生,可想而知,他们的眼神、表情、行动、面孔,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经常在耳边回响。科技小院的诞生,是应运而生,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帮政府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送百姓之所需,目标、方向、理想、梦想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科技小院”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推广示范户,通过实践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已成为农村科技推广的主力军。袁兰章,就是其中一个。身为甜水庄党支部书记的袁兰章,说活有主导权,在科技推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户是第一批和科技接触的农户,通过改变他们的传统的管理措施,按照科学的技术进行操作,来达到增效增产的目的。在科技推广中,示范户怕担风险,需要的是一句承诺。有的村民提出,我们如果按照你说法去管理,减产了谁负责?听到这活,就连科技小院的曹国鑫心里也犯嘀咕。万一有什么闪失,就连自己的生活费全贴进去也赔不起。为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容不得他去多想,他大声向村民承诺,如果你们去科学管理减了产,我负责赔偿。
   “赔他妈的啥?大学生还能让你们打少粮?让你们咋做就咋做,哪有他妈的那么多事!”一个四十多岁、皮肤坳黑的了带凶相的人走来过来。
   小曹连忙笑着说:“还是这位大哥,识大体明事理。”
   “小曹,你一个人过来的。李晓林老师呢?”
   “李老师去县城办点事,他让我给打电话约袁书记一起到示范户的农田里看看,有啥需要解决的问题。电话没打通,我就一个人先来了。”
   “我就是袁兰章,出来没带手机,他妈的落家啦”说完他带着小曹串遍了村里的示范田。他边走边说,大都是科学种田的话语。在曹国鑫的眼里,他不但是村里的好领导,也是村里种田的好把式。
   快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一天上午曹国鑫正在地里查看玉米成熟情况,千万不能让村民在早熟期收获。只见景贵和媳妇装了一大三马玉米从地里开了出来。景贵大嫂坐在车上高声道:“今年玉米丰收了,赶明嫂子给你包饺子吃。”我急忙上前拦住他们说:“景贵大哥,你咋这么勤快呀,这棒子还没有完全成熟,收获会减产的。”
   “这玉米杆也干了,玉米的叶子也黄了,玉米棒子也耷拉头了,这肯定是熟了。咋能说没熟呢?”这时,小曹从三马上拿了一个玉米棒子,搓了几粒子让景贵看,几乎能捏出水来。
   “玉米粒上那白色的线叫乳腺,还在继续灌浆呢,乳腺全部消失才算成熟。如果现在收获,每亩最少减产一百来斤。当玉米粒上出现黑层,到那时收获才高产。”
   一听说玉米要减产,景贵嫂子不高兴了。温怒的说:“平时不怎么勤快,不该勤快的时候瞎勤快,每年这的少收多少呀。”
   “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在里面,又是乳线又是黑层的。看来光看玉米杆干、玉米叶黄、玉米棒子耷拉头不顶事,不收了,等黑层有了再收”景贵紧紧地握着小曹的手说。
   曹国鑫心里盘算着:如何阻止农民玉米提前收获的现象?此刻容不得他去多想,骑着电车向袁书记家驶去。袁书记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和小曹驱车向村委会驶去。
   “全体社员注意了,今天有部分社员到地里掰棒子了。农大的小曹发现地里的玉米还没长熟,现在收获是要减产的。不能他妈的盲干-----袁书记在村委会大喇叭上广播着。
   最终实验基地的一万亩玉米收获期推迟了一周以上,据统计万亩实验基地仅此一项就增产112万斤。
   白寨镇党委书记孟祥海说:“白寨科技小院是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她是曲周县高产高效实验基地科技核心,是白寨镇科技兴农的缩影。这一科技创新模式将成为曲周乃全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三
   在其他的科技小院都是农大的老师和学生,唯独在“白寨科技小院”里有一位资深的曲周县的技术员,当初农大的师生们都称他老师,因为他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后来就叫他老黄。
   黄老师有五十多岁,看上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干技术员20多年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难怪李晓林老师对高超男说,黄老师还是他老师,他们经常探讨一些生产中的问题。小高清楚地记得来曲周后的第一次下地,就是跟着他去的,那天她认识了麦叶蜂、蚜虫和红蜘蛛。
   从那以后,只要老黄下地高超男就跟着他,看到地里有什么异常情况就问,基本上没有他不知道的。
   2011年7月,夏玉米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这时的玉米抗病能力比较弱,一些病毒和害虫就会悄然来袭。为了了解病情,及时对症下药,小高每天下午都要在地里巡视着。
   “小高,你快去我村西那块地看看”一个老汉骑着自行车大老远就喊了起来。小高问清情况,就跟着他向村西地里走去。
   “你看看,俺这玉黍一片片发黄,都不长了。我以为是红蜘蛛害的,前两天打了阿维菌素,我今儿来这一看,还没泛过来。”
   小高从症状上看,很像是红蜘蛛危害的,如果打了阿维菌素应该变好的。会不会打的是假药呀?她拿着玉米叶仔细的观擦着,发现有一些红蜘蛛死在了页面上,排除了假药的可能。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乡,你别急,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吧我回去上网查查,明天再告诉你医治的办法”小高只得实话实说。
   回到宿舍,小高一手拿着病株,一手滚动着鼠标,对着百度百科解释的各种各样的发病症状,结果还是没有对上。没办法,只得去求老黄了。小高把病株网车筐里一放,骑着电车向老黄家奔去。
   到老黄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高超男把车筐的病株交给老黄。老黄拿着发焉的病株仔细的对照着,把所有的玉米发病的图片让她看,结果还是没找到。
   “我看大概是斑病,这样吧,明天我把县农技推广站杨站长请过来断定一下。”
   第二天,经过杨站长等专家的确诊,断定是红蜘蛛和褐斑病。老汉按照老师的办法治疗,地里大片的病株两天后转危为安。
   高超男在日志中写到:在曲周基科技小院的日子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老黄(黄老师)。
  
   四
   在三八科技小院采访,人们提起最多的就是范李庄村妇代会主任、田间科技学校王九菊同志。她以“三八科技小院”为平台,带领全村妇女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文化娱乐活动、发展手工业,提高了农民产量、丰富了妇女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妇女的幸福指数,同时科技小院共接待了10多批的国内外参观团。“三八”科技小院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进行了采访报道等。
   王九菊中等身材,是个开朗健谈的农村妇女,经常乐呵呵的,什么事都难不倒她。只要有她在,别人都插不上话,所以只有听的份,倾听她的讲话,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她是个有主见的人,只要她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她处事果决、勇于担当,哪家婆媳生气、妯娌斗法、夫妻失和,她就不请自来,上门调解,苦口婆心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诠释“家和万事兴”的常理,还真能起到迎刃而解,马到成功的作用,使那些家庭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初;哪家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她就想方设法进行帮扶,从来不图回报,由于她光明磊落,心胸坦荡,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村里的老人们把她看成亲闺女,亲侄女,同龄人把她视为亲姐妹,好嫂子,在村子里有很高的威望。
   说起科技小院,还真有一段故事。早在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白寨乡建立了科技小院,为了让农民掌握高产高效的农业技术,他们在周围的一些村庄选了部分农户的土地作为示范田,王九菊家里的三亩地有幸被选中,在农大师生的指导下,省了不少种子和肥料,而产量增加了近300斤。
   王九菊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心想要是全村都能够这样,那有多好,于是她向农大的教授和研究生提出了在她村建立科技小院的要求,农大师生考虑到一则师生人数有限,忙不过来,二则范李庄村条件尚不具备,迟迟未予答复。
   光阴荏苒,转眼都了种麦的时节,正需要有科技人员前来指导。王九菊坐不住了,风风火火地找到农大师生急切地问:咋啦?为啥不到俺村去指导?是不是嫌俺村人穷地少,不值得照顾呢?农大师生连忙说:不,不,不是,我们是怕到你们村吃住方面会给你们带来困难,也愁着没人组织,怕冷场,打不开局面。王九菊一听,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说:原来如此,这好办,就在我家建个科技小院,吃住由我全包,人员我组织,保证你们满意!农大师生见王九菊如此慷慨爽朗,大为感动,当即拍板,说:好!就这么办!

共 19119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说实在的,我很小的时候便生活在乡村,对农家人的一些活计还是知道一些的。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呢!曲周县的“科技小院”,就如同是农民的研究院、贴心人。所有种植上的问题,从下种,到施肥、除草、收割,储藏,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小院”的身影。这些人呢?都是大学里的学生、老师、研究生。他们解决的,既有很多年来人们习惯上的错误,也有种植本身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了这个“科技小院”,玉米不再会没熟就收了,庄稼的病虫害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作者是站在田间地头,闻着土地的香味,和着农家人的汗水来写这些文字的。因此,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亲切。所言之事,既有画面感,又有说故事的动态之美。感谢投稿丁香,推荐与大家共同分享。【编辑:笑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笑君        2023-03-06 16:57:43
  作者是站在田间地头,闻着土地的香味,和着农家人的汗水来写这些文字的。因此,字里行间透着真诚与亲切。所言之事,既有画面感,又有说故事的动态之美。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回复1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6 20:57:49
  谢谢笑君老师
2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3-06 17:07:33
  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投稿丁香!文笔精彩,文字功底深厚。创作辛苦,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6 20:58:26
  谢谢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3-03-06 17:08:32
  感谢笑君总编倾情编辑,辛苦了!勤劳的小蜜蜂。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3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8 21:47:45
  谢谢,敬茶问安1
4 楼        文友:闰土        2023-03-06 19:20:26
  作者倾情写出了农家大院的点点滴滴,紧紧地围绕农业的发展展开描述,写出了县上领导和农业专家的重视,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农字,写作手法独特,文章长而有绪,层层递进,好文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6 20:58:55
  谢谢
5 楼        文友:闰土        2023-03-06 19:23:16
  大谢总编,别说写编按,18000多字的文章,下细看没看一二个小时是看不完的,总编辛苦了,我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6 楼        文友:闰土        2023-03-06 19:24:14
  请文学打工加我微信:13098166075
回复6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6 20:59:52
  好的
7 楼        文友:梅发平        2023-03-06 21:22:11
  老师很勤奋,向老师学习!欢迎您继续赐稿!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荣获首届、第二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新诗入围诗人表彰。
回复7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8 21:49:19
  必须的
8 楼        文友:娇娇        2023-03-07 05:33:57
  文化决定收成!文章妙不可言!
娇娇
回复8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3-08 21:51:13
  谢谢娇娇老师
9 楼        文友:娇娇        2023-03-07 05:36:31
  总编审批精彩,字里行间写滿敬意!丁香花园中最勤奋最可敬的小蜜蜂!敬茶!
娇娇
10 楼        文友:为文学打工        2023-06-03 18:47:25
  科技小院的创建,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