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教室(散文)
上学、教学,如今已到知天命之年,生活中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室,因此,我对教室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上小学时,教室的房子是土坯盖的,课桌也是用土坯垒的。“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这正是我的小学教室的真实写照。这土坯房子每年是要用麦秸泥抹一次的,否则就会漏雨。有一年春天,老师抹房,和了一大堆泥,我们几个男孩子,你一把,我一把,把泥都糊到自己的课桌上了。老师把我们骂了一顿。那时,放学回家,路上经常碰到担水的叶老师,最害羞听到叶老师说:看你这一身土!现在想来,老师说的确实没有道理,在土桌子上写字,怎么会不粘土呢?在我小学快毕业时,村里盖起了新教室,待落成时,我已经小学毕业了。
初中是在离小学不远的地方,但,大了许多,是一个四合院。教室的墙是里外两层的,里面是坯的,外面是陡砖挂面的,这样在外面看,房子就是砖的。里面的课桌也是砖的,桌面是水泥板的,桌面下放了一层小水泥板,可以放书包,方便极了。窗户钉了塑料布,很明亮的。当时,我还看不出那黄土地面的落后和不雅,也没有抱怨几天就把袖子磨破的水泥板桌面,走进教室,心里充满了神圣,就像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走进了神圣的麦加。
我在审坡镇上高中,后来又在武义县一中补习一年。武邑县一中又叫五七中学,听说原来是监狱。它的围墙特别高,给人一种高深、森严的感觉。审坡中学和县一中的校园很大、很整齐。教室宽敞明亮,木制桌椅、玻璃窗户、日光灯,我很满意。同学们大多是农村的,很满足的。那时同学们都沉浸在考大学的奋斗里、梦幻里,没有人考虑和要求学习条件,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就够了。当时学校已经开始盖教学楼,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里面上课。
到邯郸上班后好长时间,我的高中班主任张铁水老师到邯郸办事,当我们聊到高中生活时,班主任老师给我的最深印象是我会盘煤火炉子!可见当时的教室冬天有多么冷。
真正在条件优越的教室里学习,是考上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以后。到校后,我在给家里的信中说:“我们学校的条件非常好。校园就像公园一样漂亮。图书馆里的书可多了,每人有五张借书证。尤其是教室,可容纳200多人,座位越往后越高,像县城里的电影院,黑板是毛玻璃的,有上下两层,教室里还有电视机,可以看许多教学录像片。”大学里课程的关键已不是中小学的听老师讲课了,自学的时间很多。每逢星期六星期天,我总是喜欢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样,我可以坐在大教室的后面,和上书本,看看整齐、光滑的宝丽板桌椅,隔窗远眺外面的花草绿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满足感,充满了昂扬向上、刻苦学习的奋斗精神。
师大毕业以后,作为老师,我更没有离开过教室。每当看到现代化的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媒体设备,我就想起上小学时的黑屋子、土台子,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给我的学生讲:我上小学的时候……。于是,我自觉不自觉的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学生放学或放假以后,尤其是毕业时,我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前思后想:我上学用过的教室,眼前这宽敞明亮的教室,从这里走出的我教过的每个学生……,从教室的每一点的变化里,我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快速提高!
我喜欢无声的桌椅和黑板,我喜欢教室。